宋朝改革和守舊在互相打擂臺?宋哲宗多活幾年,能避免靖康之恥麼

2020-12-25 歷史鑑賞者

現在大家最熟悉的宋仁宗,曾經主持過慶曆新政,結果失敗了,後來他對王安石變法十分感興趣,但是已經無能為力組織變法了,所以把這個重擔留給了養子宋英宗趙曙。

宋英宗趙曙當了4年皇帝就去世了,把擔子又轉交給了兒子宋神宗趙頊。宋神宗趙頊是支持變法的,所以啟用王安石,開始了王安石變法。可惜宋神宗趙頊在堅持變法的問題上,總是搖擺不定,所以王安石變法其實走入了死胡同。他38歲去世以後,傳位給了年僅10歲的兒子宋哲宗趙煦。宋哲宗趙煦歲數太小,所以由他奶奶高太后執政。高太后是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母親。她是個守舊派的人物,所以他廢除新政,支持恢復舊制。高太后啟用了以司馬光為首的一幫守舊派大臣,徹底廢除了王安石變法的所有政策。可惜8年後高太后去世,宋哲宗趙煦上臺,18歲的宋哲宗趙煦決心再次改革,啟用了章惇、曾布等改革派人士。可惜宋哲宗只做了15年皇帝,前面8年高太后大權一把抓,後面7年宋哲宗勵精圖治,可惜也是英年早逝,只好傳位給弟弟宋徽宗趙佶了。

宋徽宗的名氣可就比較大了,靖康之恥這位皇帝就是主角。那麼如果宋英宗再活幾年,會不會扭轉當時的局面呢?我認為很難。

一、北宋一直處於朝令夕改的狀態,完全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我們現在回顧歷史,不少人吹噓北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可以買下半個地球。這種說法其實毫無根據,相反的是,北宋老百姓吃不上飯的比比皆是。

遍地,流民四起,基本上是北宋的一個永不磨滅的烙印。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原因當然是比較複雜的,但是主要問題還是出在政令朝令夕改之上。

然更張無漸,規摹闊大,論者以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舉劾,人心不悅。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僥倖者不便,於是謗毀稍行,而朋黨之論浸聞上矣。---《宋史》

從宋仁宗親歷新政開始,宋朝的皇帝就想著要改革了,但是慶曆新政十項政令才實行了一年多時間就被廢除了,範仲淹等人都被貶謫外地。

宋仁宗恢復舊制以後,宋神宗又打算啟用王安石展開變法。這是一場規模宏大的變法,沒怎麼在地方試行,就在全國統一推廣了,效果當然沒有想像中那麼好。

此後呂惠卿等人又出賣了王安石,使得變法群龍無首。宋神宗對變法的態度也是搖擺不定,這種政令就算下達下去,誰敢堅決執行呢?

宋哲宗上臺以後,分為元祐、元豐兩個階段。元祐年間,高太后索性把新法全部廢除,恢復了老祖宗的舊制,持續8年。元豐年間,宋哲宗又重新開始變法,持續7年。

每隔幾年,這天下的政令就發生一次巨大的變化,一會兒讓人向東,一會兒讓人向西,這麼個搞法,誰還能專心發展生產力呢?

所以說就算宋哲宗再活個十年,這北宋的生產力也很難提高上來。朝令夕改使得朝廷的命令就跟放狗屁一般沒有重量,自然是不得人心了。

二、北宋積貧積弱已經病入膏肓。

北宋看似是一個龐大且富有的國家,其實問題非常多。從宋仁宗時期,問題就已經十分尖銳了,只不過沒有哪一代皇帝是下定決心改革的。

唯一堅持了一段時間的宋神宗,也因為改革阻力太大,最終不得不走入死胡同。所以說北宋不缺商鞅這樣的改革派,範仲淹、王安石都是,缺少的是秦孝公那種堅定的君主。

冗兵:北宋重文輕武這是我們都知道的事情,可是雖然輕武,卻在吃空餉上,下足了功夫。部隊的戰鬥力不咋地,可是人數卻每年都在增加。

何謂三冗?天下有定官無限員,一冗也;天下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無定數,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為國。---《宋史》

那麼真的是有這麼多人保家衛國麼?根本就不是,很多人的名額,那都是假的。有關係的人在軍中佔個位置,依舊可以從事其他行業,這就類似於掛靠一樣,拿兩份錢。

那些軍官們就更過分了,直接虛報士兵數量,以此增加自己的收入。一兩個人這麼搞也就算了,可是全國的軍營都是這麼幹的,吃空餉相當嚴重。

冗官:還有就是冗官的情況也比較嚴重,趙光義為了籠絡人心,第一年開科取士的人數就比趙匡胤時期多了一倍,公元991年,他更是錄取了17300人,要知道唐朝每年錄取的進士只有三四十人,這種情況在後世皇帝中屢見不鮮,有種大學生越來越不值錢的感覺有木有?

可問題是宋朝要的官員位置就那麼點兒,每年招收這麼多人才,該如何去分配呢?過去一個進士可以直接在朝中做官,可是越往後可能就要到省裡做官,再往後就派到縣裡,甚至到鄉鎮去鍛鍊,這就是現實。

今一官未闕,群起而逐之,州縣不廣於前,而官五倍於舊,吏何得不苟進,官何得不濫除?請詔三班審官院內諸司、流內銓明立限員,以為定法。其門蔭、流外、貢舉等科,實置選限,稍務擇人,俟有闕官,計員補吏,三冗去矣。---《宋史》

這樣還是解決不了這麼多人才的就業問題,大家都是進士,怎麼安排都不妥當。所以說北宋就出現了大量人才等著一份工作的情況。他們都領取北宋的工資,但是暫時沒有工作可以做,時間長了,那不就是社會的蛀蟲麼。

宋哲宗上臺了,他能夠把這些考上進士的人,全都取消功名麼?當然不能,他也沒有辦法妥善安置這幫吃空餉的人。所以說北宋是走進了死胡同,積重難返了。

總結:朝令夕改是最要不得的。

什麼樣的朝廷是最讓人不敢相信的呢?不是暴虐的,也不是嚴苛的,而是朝令夕改的。一項政令剛剛下達兩三天,立刻就改口了,這種情況怎麼讓老百姓信任呢?

老百姓們還不知道這項政令,朝廷就已經關閉了,難道這項政令是為某些特殊的人開的窗口麼?如果全國的政令都是這麼玩的話,那朝廷就很難取信於民了。

宋朝的皇帝每隔幾年就換一整套政令,改革派和守舊派互相打擂臺,苦了的還是基層老百姓。所以北宋末年其實是虛假的繁榮,背後的瘡痍宋徽宗也只有在北狩以後,才能體會到吧。即使宋哲宗多活幾年,這種虛假繁榮他也破不了。

參考資料:《宋史》

相關焦點

  • 被宋朝視作「奇恥大辱」的靖康之恥,到底是有多麼恥辱?
    「靖康之恥」我們都知道,它是導致北宋滅亡的一次歷史事件,北宋原有的皇室宗親大量被擄走,整個宋朝的人為這次事件深感恥辱,歷史車輪前行,王朝覆滅是常有之事,但是像北宋這般如此恥辱的,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嶽飛甚至發出了「靖康恥,猶未雪。
  • 靖康之恥:宋朝皇室女子深陷人間地獄
    公元1126年~公元1127年間,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原本經濟繁榮的宋朝在一朝一夕之間變得「一貧如洗」,甚至連萬人之上的北宋皇帝也淪落成了金人帳營裡的「階下囚」。這一切的發生和北宋統治階層的腐敗脫不了干係,北宋皇帝宋徽宗被奸佞之臣蒙了眼,錯信了蔡京、童貫等人,各地農民起義雖然被北宋朝廷強力鎮壓,但是女真一族(金人)的崛起和反擊卻給北宋帶來了毀滅性的危機。在這一場戰爭中,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統治階層無一例外遭到了金人的侮辱和打壓。
  • 古代八大恥之:靖康之恥,數據告訴你當時的情況
    今日我們就來說一下那靖康之恥,靖康之恥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的首都東京,擄走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在嶽飛的《滿江紅》中是這樣評價的「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可見這是有多麼的恥辱。
  •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靖康之恥後,宋朝是怎麼報復金國的?
    靖康元年,金人破城,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史稱靖康之恥。這段恥辱讓無數宋朝人寢食難安,終於在一百多年後,宋朝得到機會對金國進行報復。靖康事件後一百多年,金國開始衰落,本就是世仇的蒙古看到機會,成吉思汗派兵對金國開打,決戰地點選在了野狐嶺。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打的金國一敗塗地,皇帝都讓人殺了。後來金宣宗繼位,不服輸的他又找蒙古單挑過幾次,無奈技不如人,不但仇沒報,還讓人痛揍了一頓,失去了北方的土地。金宣宗尋思不能這麼挨打下去,得補充糧草啊,找誰呢?
  • 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到底有多「恥」?數據告訴你
    翻開一部三千年的中國古代史,在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歷史事件中,如果要數最富戲劇性的, 靖康之難至少可以排進前十。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嶽飛《滿江紅》中的這句話很好的反映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究竟有多麼的恥辱。
  • 靖康之恥在180年前就已經上演一次,主角給宋朝帶來了無窮遺禍
    提起靖康之恥,無不讓人扼腕痛惜。其實這一幕早在一百八十年前就已經上演,不過主角卻不是金和宋,而是遼和後晉。石敬瑭,有名的兒皇帝,依靠賣土求榮,利用契丹(就是後來的遼)的實力滅掉了後唐,建立了後晉。這讓以後的宋朝深受其害,北宋被金所滅,跟失去幽雲十六州有著莫大的關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宋朝由此遭受的靖康之恥,後晉同樣遭受過,算是先上演了一遍,比宋的靖康之恥整整早了一百八十年。石敬瑭如此奴顏屈膝,但是他的兒子石重貴多少還算有點骨氣,起碼比石敬瑭強。
  • 致使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發起者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
    靖康之變讓北宋滅亡了,不僅如此,徽、欽二帝還被擄走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回到中原。致使北宋滅亡的靖康之恥發起者是誰,他結局如何?靖康之恥是由金人策劃的,其中這幾個人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是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因為他們就是始作俑者。
  • 靖康之恥:到底恥到什麼程度?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只有強者才能適應這個社會如果不想被淘汰,要變得更強成王敗寇歷來如此朝代,也是一樣,如果一個朝代沒有領導,那麼滅亡就是不可避免的,想要自己的朝代,千秋萬代就要有領導百姓的能力和為民著想的思想,居民的關係就像水和舟的關係,知道了,很多歷史故事的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說一個歷史上有名的故事,名字叫做靖康之恥,恥到何等程度
  • 短命的鐵血皇帝宋哲宗,如何讓大宋揚眉吐氣了一回
    這八年,讓宋哲宗成了背鍋俠。為何說這8年,宋哲宗是奶奶的背鍋俠呢?原因在於,高滔滔和司馬光下的所有的廢除新法的詔令,都是以宋哲宗本人的名義下達。在高滔滔和司馬光的共同操作下,父親苦心換來的一部部新法被廢除了,更讓宋哲宗生氣的是,當朝宰相司馬光還大手一揮,將宋軍苦心血戰打回來的土地又還給了西夏。
  • 宋哲宗:打造北宋最後輝煌,可惜只活了24歲
    在宋哲宗的即位之初,朝政始終被高太后把持在手,直到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過世,宋哲宗終於大權獨攬。 也是從這以後,宋哲宗開啟了自己的大刀闊斧之路。他終於等來了這一天,這一能夠讓他和父親強國理想實現的一天,他渴望的是,再造一個強大輝煌的大宋。
  • 靖康之恥:北宋帝姬的下場究竟是誰的錯?
    文|小熊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嶽飛的《滿江紅》幾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之心。靖康之恥是漢族歷史上的一場浩劫,更是大宋王朝百年的恥辱。如果要問靖康之恥中最令人悲憤的是什麼,個人認為並不是北宋的亡國,而是北宋亡國後北宋女人的下場,尤其是北宋皇室的後宮佳麗以及帝姬。靖康恥下的柔福帝姬當金兵的鐵蹄踏破了北宋的國門,北宋婦女的悲慘命運就上演了。靖康之恥中金兵俘虜北宋婦女三千餘人。
  • 宋哲宗孟皇后:躲過亡國被俘,一生被三立兩廢,南宋建立之功臣
    環境是會影響人的,相較於唐朝女子的熱情奔放,生活在宋朝的女子是低調有涵養的,這點從宋朝輩出「賢后」便能看出來,對比當上女皇帝的武則天,宋代的皇后、太后們可是真的賢惠多了,她們輔佐丈夫、兒子、孫子,垂簾聽政,又適時退出,是封建王朝裡被讚頌的女人。
  • 北宋靖康之恥的真香,恥到何等程度,超乎你的想像!
    靖康之恥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因而得名。 (靖康之恥中被俘的北宋徽、欽二帝) 靖康之恥導致北宋王朝滅亡,也令百姓受盡劫難。
  • 靖康之恥北宋徽、欽二帝被捋
    但如北宋這般恥辱的,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以致民族英雄嶽飛發出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千古悲嘆! 嶽飛概念照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靖康恥到底有多恥辱?
  • 為了報靖康之恥,這位金國皇帝的屍骨,竟被埋在大宋國的監獄裡!
    圖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金國靠著雄厚的實力,在當時幹得就是黑社會老大的勾當,他們一口氣打到宋朝的國都東京(開封),他們不僅搶掠了宋國大量的錢財,還將宋朝的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俘虜,除了宋氏父子,還有宋氏皇族,嬪妃、朝臣三千餘人,然後將他們押解回金國的國都,最後,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全部死在五國城,成了異鄉的幽魂和野鬼,這段屈辱史,被稱為靖康之恥。
  • 靖康之恥北宋被滅國,韋太后到底有多慘?
    嶽飛在其名篇《滿江紅》中曾說:「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靖康之恥對於公元十二世紀的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慘痛而屈辱的事件,足以刻寫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之中。因為這起事件,在中國存在了一百六十七年的大宋王朝覆滅了,這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被遊牧民族滅亡的大一統政權。
  • 為啥說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是王安石,王安石表示這鍋我不背!
    靖康之恥小檔案 發生時間:1126年-1127年,為啥是這個時間,咱們來看看北宋對手金太宗完顏晟繼位時間,哇,1123年,這跟靖康之恥發生時間僅僅就幾年時間嘛
  • 靖康之恥後的宋徽宗與宋欽宗,過著什麼樣的悲慘生活?
    前言:公元1126年,對整個宋朝來說是一次永遠無法忘記的傷痛與恥辱,京城被破,宋徽宗與宋欽宗被俘,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淪為了金人的階下囚。公元1127年初,金押著宋徽宗,宋欽宗,皇室宗親,宮女嬪妃,以及滿朝大臣等3000餘人北上,這就是靖康之恥,那靖康之恥後,宋徽宗與宋欽宗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 「靖康之恥」有多恥?公主被凌辱「谷道破裂」而死
    關於北宋的「靖康之恥」許多人只知道宋徽宗和宋欽宗二帝被金人侮辱至極,行「牽羊禮」,結局可悲可憐可恨,卻鮮有人知在被俘北上的人群中有一個宋國公主被金人凌辱導致「谷道破裂」而亡。一國公主到底經受了怎麼樣的凌辱,我們可想而知了,金枝玉葉尚且如此,普通的平民百姓該有多「恥」我們也可想而知了。難怪嶽飛在他的《滿江紅》裡奮筆疾書:「靖康恥,猶未雪」!
  • 靖康之恥,公主們一個個面臨著羞辱,為什麼沒有一個自盡保清白?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事件有很多,但是說到北宋,「靖康之恥」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押解北上,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