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文小編在趣說李清照休夫案一文中就簡單地給大家提到過靖康之恥,靖康之恥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事件,這件事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後人在對這件事進行總結的時候,直接將矛頭指向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那事實真是這樣的嗎?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趣說這段歷史!
靖康之恥小檔案
發生時間:1126年-1127年,為啥是這個時間,咱們來看看北宋對手金太宗完顏晟繼位時間,哇,1123年,這跟靖康之恥發生時間僅僅就幾年時間嘛。對,人家完顏晟可不像自己哥哥完顏阿骨打對宋朝那麼客氣,完顏阿骨打這哥們是不是很熟悉,天龍八部是不是出現過,是不是跟喬峰稱兄弟,對就這哥們。好了,咱們接著說著完顏晟,這哥們可是軍事野心家, 也是有抱負之人,一心要奪取北宋的天下,就於1125年發動了侵宋戰爭!事後的結果大家估計都清楚了!
事件起因:張覺事件,這是啥事呢,原來呀這張覺早年考中進士,出仕大遼,官至遼興軍節度副使。金兵攻遼時,投降完顏宗翰,拜為臨海軍節度使、知平州時。金太祖完顏旻以平州為南京,以為南京留守。但是這哥們也不安分,暗中聯絡北宋燕山宣撫使王安中,歸降北宋,拜泰寧軍節度使,殺死左企弓和虞仲文。這下子好了,你既然投降了我大金國,為何又偷偷投降大宋呢,還殺死我朝宰相,這口氣我完顏晟可是咽不下去,於是金軍開始追殺這哥們,張覺逃亡燕山府藏匿,金朝向北宋索要張覺。後來北宋雖然殺張覺送回首級,但北宋藏匿金朝叛將一事成為金朝南侵的藉口。實際上是完顏晟以此侵宋只是藉口而已,兵出需要有名嘛,大金侵宋真實目的實際上是覬覦北宋的富庶的經濟和國土。
一連串的數字:
第一次開封之戰,事件經過咱就不贅述了,直接看結果,李綱、种師道被撤銷軍權,肅王趙樞為人質,康王趙構回歸!趙構誰,宋高宗呢!
第二次開封之戰,卞京被圍,完顏宗翰遣使入城商談割地賠款,趙桓被迫赴青城(河南開封)金營,金人索金1000萬錠、銀2000萬鋌,縑帛2000萬匹,馬7000匹,皆歸於金。宋又割兩河地(黃河以北地)予金,遣使臣往諭兩河各州縣開城降。天會五年二月,金太宗詔降宋二帝為庶人。
14000人被俘往金國:已經退位的宋徽宗趙佶與北宋皇帝欽宗趙桓以及皇室、皇族、貴戚、近臣、各種工匠等14000多人,被押往金國。
南宋北宋疆土對比:南宋國土面積 約200萬平方公裡(1141年)。北宋國土面積 280萬平方公裡(1111年)南宋與北宋相比,南宋的南部和西南邊界並沒有什麼變化,但北界卻因金人的入侵而大大南移了。南宋初,金兵一度攻入今湖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中部。紹興九年(1139年,金天眷二年),宋金第一次和議成立,雙方確定以當時的黃河為界。但次年金人毀約,出兵取河南、陝西。紹興十一年(金皇統元年),宋金議定以淮河為界。第二年又將西部界線調整至大散關(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及秦嶺以南。以後雖有局部變動,基本穩定在這條界線。
說說靖康之恥為何跟王安石扯上了關係
說了這麼多靖康之恥的歷史背景,我們現在再來回過頭看看怎麼靖康之恥就跟王安石搭上了關係,人家執拗公明明是1086年過世的,這靖康之恥是三十年之後的事情,怎麼怪到我頭上了。原來這也是事出有因的,咱們先來看看宋史的《奸臣傳》北宋共有14人位列其中,而新黨就佔據了12個席位。這些奸臣都有誰,曾布、章惇、呂惠卿、蔡京、蔡卞等等。看來咱老王只要支持他變法的,不管好壞就一併兼收啊,打虎還得親兄弟,我王安石變法一個人肯定不行,誰支持我變法誰就上,管他人品行不行。
我嚓,老王這看相確實是不行。有六賊之首之稱的蔡京也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人家蔡京的弟弟蔡卞還是咱老王家的女婿呢。王安石對於蔡氏政治集團的提拔,在無意之中,把北宋亡國的奸臣引入了政治核心。他們這些人在王安石去世後,不僅沒有依照王安石的政治邏輯來行事,反而把持朝政數十年之久,造成了北宋政治的長期腐敗。這些人將原有的良好行政風氣滌蕩一空,形成了宋徽宗、蔡京、童貫等人沆瀣一氣的決策層。正是這個近乎於弱智的決策層做出了滅遼這個完全弱智的決策,導致了靖康之難。
我嚓,真是亮了眼了。難怪後人把靖康之恥的最大責任推卸給了王安石。
再來看看後世都有誰對王安石下了黑手
宋徽宗:1113年,宋徽宗追封王安石為舒王,配享孔廟。但到了,靖康元年(1126年),被追奪王爵,毀去配享的畫像,降王安石從祀於廟廷。
南宋文人羅大經:寫了一本著名的文學史料著作,叫《鶴林玉露》。評價王安石變法說"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複合者,秦檜之罪也"。
明末王夫之認為:王安石是北宋亡國的第一罪人,靖康之恥的肇始者正是王安石。
確實自從北宋滅亡以後,王安石被歷朝歷代都有所不齒,對於他的變法大多持否定態度。直到近代王安石變法才真正被世人所接受。
我覺得史學家呂思勉說的最為公正:
王安石的變法,舊史痛加詆毀,近來的史家,又有曲為辯護的,其實都未免有偏。王安石所行的政事,都是不錯的。但行政有一要義,即所行之事,必須要達到目的,因此所引起的弊竇,必須減至極少。若弊竇在所不免,而目的仍不能達,就不免徒滋紛擾了。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說他全無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極大,則亦不容為諱。
總結
後世把靖康之恥的最大責任推到王安石身上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歷史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宋徽宗時期長期的政治和社會腐敗導致民眾不滿,以及金國這個國家為了自身國家利益,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發動戰爭才是靖康之恥發生的根本原因。這鍋,王安石表示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