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並由孫儷、姜武和閆學晶主演的年代劇《小姨多鶴》,仍然不勝唏噓、五味雜陳。
一個時代薰染和烙印下普通家庭裡被迫無奈的&34;的劇情,奏響了舊時代女性命運的雙重悲歌。
《小姨多鶴》講述的是抗戰結束後一名滯留中國東北的日本女子竹內多鶴與一個中國普通家庭之間長達三四十年的情感糾葛。
該劇彰顯了時代傳統的無奈以及兩大女主人公小環和多鶴複雜飽滿而又鮮活靈動的人生世界。
1945年,善良敦厚的張石匠和張大娘無意間救了多鶴,就有意讓她和兒子張儉生養個孩子,畢竟兒媳不能生育,但張家不能斷了香火。
這無意間被性情大咧耿直的兒媳小環聽到,打鬧著回了娘家。
小環其實是個很悲情的角色,有著東北人的直爽性格,做事風風火火、雷厲風行,是一位聰明能幹的媳婦。
她和張儉也是一對情投意合的恩愛夫妻,但無奈的是她因意外事件失去了生育能力,這令她非常痛苦。
雖然張儉性格懦弱,但對她非常疼愛,她不能容忍丈夫&34;與其他女子同床共枕生孩子,因為這會分走丈夫對她的愛。
再說多鶴年輕貌美,怎麼看來都讓她覺得難受彆扭,心裡上無法接受。
但在那個&34;的年代裡,即便沒有多鶴,張家也得再娶妾生子延續香火。
而且不能生孩子,她也無顏留在張家,與其這樣,還不如留下有情有義的多鶴,小環終於張儉同意下種。
在張儉進了多鶴屋時,小環忍不住在被窩嚎啕大哭了。
這個表面強勢的女性終於繃不住了,她心裡的委屈向誰說?
她也是一個受害者啊,不能生育並不是她的錯,她本就那個時代的犧牲品。她在心裡告訴自己,張儉與多鶴只是為了完成接續張家的香火,他們之間沒有感情。
直到張儉與多鶴真正相愛,這才成為壓倒小環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個女人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借腹生子後的孩子也只跟他們的母親很親,而且丈夫還和那個女人相愛了,這對於小環來說,真的太殘忍了。
大家都說小環霸道強勢,經常欺負多鶴,可有誰能真正體會並走入過小環的內心世界呢?
小環是刀子嘴豆腐心,多鶴剛進家時她就氣得回了娘家,父母批評張儉時她還為張儉說好話,張儉去接她,她也就屁顛屁顛的回來了。
多鶴在山坡上生張綱時,她脫下襖子給她蓋;張儉進了大獄,她就挺起胸膛過日子。
她愛張儉,她曾經想離開,但她擔心多鶴不能發現張儉的好,多鶴知道他舉手投足間的氣質嗎?不知道,只有小環知道,她想到這就不走了。
小環要和多鶴同侍一夫,那是他愛的男人,可她還是對多鶴、張儉恨不起來。
小環雖然懶,但心靈手巧,總是變著花樣去讓家人有新鮮事玩意,她還有一種親切的吸引力,小彭、小石等都喜歡她。
她總是說湊合著過吧,她活下去的理由就是還有家人等著她回去做飯。
看到張儉與多鶴在蘆葦蕩裡浪漫並建立起感情時,真的替小環傷心了。
這些浪漫的情愫都不屬於她,但她卻是一個會愛、懂愛的人,但是自始至終,大家最是憐愛多鶴,很少憐愛她。
小環與張儉,20多年的時間,他們的感情從熾熱到陌生,曾經的美好被抹得一乾二淨,讓人唏噓。
多鶴,年輕貌美、溫柔沉靜,就像那個時代裡的一片綠葉,讓人感覺非常美好,她是劇中眾多男性張儉、小彭和小石等的心之所向。
但在我們一次次深入劇情時,我們更為她的命運多舛而感到悲哀,也為她的柔韌與無辜感到一次次的心疼。
多鶴被張石匠和張大嬸所救而入了張家,但在她進入張家那一刻開始,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悲劇便拉開了序幕。
她被張大嬸的善良所感動,她想到了自己的母親,但她知恩圖報,她要報答張家的救命之恩,她成為了張家的生育機器。
她為張家生了三個兒女,而她自己則在名不正、言不順的情況下,堅韌地付出了很多。
因此,觀眾對她的憐愛也就由此開始。
多鶴性格不似小環,她不僅貌美,而且心地善良、溫柔似水,張儉不自主地為她著迷並愛上了她。
多鶴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她所做的就是報答有恩於她的這家人,自己為張家生了三個孩子,但孩子們卻只能叫她&34;。
她內心的無助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在一個陌生的沒有親人的國度裡生下自己的親人,才能讓她有更好的理由生存下去
張儉對多鶴,從為家族繁衍的&34;到情不自禁、難以割捨地相愛,除了親近的本能外,還有內心的矛盾掙扎,他周旋在愛他的、他也愛的兩個女人之間。
相對於張儉對兩個女人的愛,小石對於多鶴的愛,就專一深情多了,讓多鶴感受到了一個真正愛她的男人,願意為她付出一切。
我們很多人都很惋惜的是多鶴與小石的愛情,兩個相愛的人時隔多年走到了一起,一隻腳踏進幸福的門,卻被死神拖下了深淵。
原以為孤苦的多鶴終於得到了真愛,會幸福的生活下去,誰知命運多舛,小石與她還是天人永隔了,有時真的感嘆命運太不公平了。
《小姨多鶴》劇中人物形象非常飽滿,尤其是小環和多鶴的人物形象,兩人雖然是時代文化下的悲劇,但在我們心中兩人都很美好,多鶴象一朵純潔的白蓮花,小環象一朵熱情的紅玫瑰。
不管時事如何變遷,風雨如何飄搖,她們內裡堅韌、果敢沉靜、正直善良,勇敢地向生活挺進,我們應該學習她們那份執著的堅持。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