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早知道 想百姓之所想 說百姓之所說
接受巴東百姓爆料,要求內容真實!一經使用,獎勵50-200元稿費!
許姓的來源比較簡單,目前得到許姓人公認的是,出自上古堯舜時期的許由和出自姜姓太嶽伯夷兩個主要來源。但就這麼兩個來源,卻有著不小的爭議,有的說許由就是伯夷,他們其實是一個人,有的反對說不是。
具體情況如何,請看下
文分解。如今的許姓人,全國總人口有880多萬,排在全國姓氏總人口的第26位。從宋朝有人口數量記錄以來,到現在,許姓人口排名都在第26位,可謂少見。四川許姓人口大約有35萬,大致排名在四川姓氏人口數量的前50位。
許的釋義:本意為認可應允
許字是簡化字,繁體字是「許」。「言」的意思是說話,凡是與「言」字組成的字,都與言語有關。
袁義達、邱家儒在《中國四百大姓》中,對「午」字的解釋是,「午」的本意是杵。依據是,甲骨文中的「午」字,是兩頭粗圓、中間較細的杵形。杵是古時用來舂米的工具。所以,「午」字延伸出來有牴觸、違反的含義。「午」字加上「言」字,字義發生了變化,表示與口和演說有關,許的本意為認可、應允。
袁義達、邱家儒進一步認為,古代應存在一支叫午的氏族,他們擅長製造杵和舂米。後來因為文字轉化,出現了杵、許等字,最後午氏族變成了許氏族,他們住的地方被叫做許。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許的解釋是「聽也,從言午聲。」對「午」字,許慎的解釋是「啎也」。啎又是什麼意思呢?啎,逆也。逆的解釋中,有牴觸、不順從的意思,與袁義達、邱家儒的解釋有相同之處。
有學者從大量古籍中發現,許字的由來並非那麼簡單。甲骨文中多處出現無侯、無地、無族的說法。河南考古專家鄭傑祥認為,無就是鄦,也就是許,無地即現今河南的古許昌城。
鄦又是什麼意思呢?《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炎帝太嶽之胤,甫侯所封。」甫、呂、許在古時是相通的,這給許字注入了新的含義,更為明確地指向了許姓的由來。
許姓第一來源:出自許由
許姓的第一個來源,出自古人許由。據學者考證,許由,又叫許繇,字武仲,又字道開,生於公元前2155年,是上古堯舜時期生活在潁水流域今河南登封、許昌一帶的許部落首領。
如果往上追溯,許由的先祖又是誰呢?有學者考證說,許由的先祖是顓頊的後裔陸終,陸終有6個兒子,大兒子樊,被封在昆吾,是為昆吾氏。堯舜時期,昆吾氏部落首領是許由。昆吾氏部落在夏朝末期被商朝滅亡,倖存的後裔遷徙到河南許昌。
《莊子·逍遙遊》中記載說,許由的賢名遠播天下,被當時執政天下的堯知道了。堯年歲已高,兒子丹朱能力平庸,他迫切地想要找個接班人。聽到許由的聲名後,堯找來許由,想把天下讓給他。
堯好說歹說了半天,許由就是堅決不幹。他跑到箕山隱居起來,耕地種菜,過著悠然自得的日子。
堯仍不死心,給你天下你不要,給你一個大大的職位你總可以接受吧?當時天下分為九州,堯想任命許由為九州長官。
許由聞聽後,覺得這些世俗濁言把耳朵弄髒了,二話沒說,跑到河邊去洗耳朵。湊巧的是,許由的朋友,另一個隱士巢父牽著一頭小牛在下遊飲水,看到許由在上面洗耳朵。巢父很是奇怪,走上來問許由。許由把原因告訴了巢父,巢父認為許由洗了耳朵的水從上遊流到下遊,把小牛的嘴弄髒了,趕緊牽著小牛走了。這個故事被後人反其意而用之,就是成語「洗耳恭聽」的由來。
史料記載,許由是陽城槐裡人,也就是今河南登封市箕山槐裡村。許由去世後,葬在箕山山頂。堯封他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嶽,後世祀之。」後人又把箕山稱為許由山。許由的後人取許由的名諱為姓,是為許姓。
許姓第二來源:出自姜姓
許姓的第二個來源,出自姜姓,遠祖是炎帝。唐朝的《元和姓纂》裡說:「許,姜姓,炎帝四嶽之後。」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講到自己的祖系時說:「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縉雲相皇,共承高辛。太嶽佐夏,呂叔作藩。俾侯於許,世祚遺靈。自彼徂召,宅此汝瀕。」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說,我這個許家的曾孫小子啊,祖先是炎帝神農氏哦。神農氏的後裔縉雲氏輔佐黃帝,共工氏承奉高辛氏,是黃帝的諸侯。共工氏的從孫太嶽輔佐夏禹,太嶽的後裔呂叔被周武王封在許地,作為周朝的藩屏。我的祖先就這樣世世代代奉祀不絕,把美好的品德傳給後代。後來,祖先又從許地遷往汝南郡召陵縣,從此就定居在汝水岸邊。
黃帝和炎帝都是少典的兒子,以成長地為姓,黃帝姓姬,炎帝姓姜。兩個部落為爭奪領地,展開了著名的阪泉之戰,黃帝打敗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為華夏族,也就是漢族。
炎帝部族早期活動在渭水流域,後來向東遷徙,活動在今河北中部、河南、山東西部和湖北北部,也就是中原地區。炎帝的後裔中,比較知名的有縉雲氏、共工氏和四嶽。
四嶽,也稱太嶽、大嶽,是掌管四時、方嶽的官職。堯當政時,炎帝後裔伯夷成為祭祀太嶽山神的大祭司,被稱為太嶽。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為呂侯。
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四處尋訪古時「三皇五帝」的後裔,希望他們能繼續奉祀先祖。找啊找,終於找到伯夷的裔孫姜信。姜信,又叫文叔,周武王把他封為男爵級別的諸侯,封地在許(今河南許昌)。
受封后,文叔在許地建立諸侯國許國,建都在今許昌城東20公裡的張潘古城,成為許國的第一任國君。按當時的慣例,文叔被稱為
南溪羅龍金雞一支:興耀全國,論常謙讓。清白傳家,文禎孟廣。德辰明志,學道文章。高才俊秀,慶延凡昌。邵祥世敬,瑞煥華光。良吉琦榮,正綬朝邦。
萬源大竹河一支:一家保泰和,萬國喜慶多。德厚昌睦久,才高早登科。
通江一支:應嗣文自仕,登先才貴全。發祥紹俊德,克昌兆福田。正大永久定,太平必安幫。中立本元代,榮芳國澤章。
南充順慶一支:世爾均連應,正秀錦乾坤。安定成國澤,永昌萬事興。
巴中一支:忠正興安順,德崇世太昌。一元開召大,本領是英長。(來源:出自許由)
*內容來源於【360百科】!不代表巴東早知道任何觀點,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並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