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楊德昌、李宗盛、蔡康永念念不忘的家宴,都有什麼菜?

2021-02-17 WeLens

在臺灣文藝界和商界,參加詹宏志的家宴,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兒。

作家馬家輝說:「詹家、王家那種張羅鋪排、重視流程次序的宴會,十足紅樓夢的大觀園。」

▼   詹宏志回憶臺灣「最後的天真時期」  ▼

「王家」是指詹宏志的太太、這些家宴的靈魂人物王宣一。

王宣一還在世時,他們家一年舉辦大大小小近百場家宴,人數不等,最多的時候做過100人的宴席。蔡康永、李宗盛、楊德昌、侯孝賢、金世傑、張北海、馬家輝、張大春、朱天心、唐諾、梁文道等都去吃過。

詹宏志曾自述有社交障礙,全靠王宣一招待朋友,他描述她熱愛生活、關心朋友,也關心不認得的人,很「陽光」,比起來,他反而很「黑暗陰險」。

詹宏志和王宣一

2015年的一天,宣一在旅遊和看望兒子途中猝逝於義大利,非常突然,沒有任何徵兆。

那是個周日的清晨,這對夫婦走進麥當勞準備吃早餐。宣一剛拿起漢堡,打開紙包裝,輕咬了一口,就趴下了。之後再沒醒過來。

詹宏志後來講道,長久以來,他把王宣一對他的照顧視為理所當然,可是她走後才發現,他連出門要穿什麼都無能為力。之後,詹宏志開始嘗試復刻她的家宴。曾經被太太嘲笑連開水都不會燒,40歲後才入廚房的詹宏志,憑著回憶摸索著她的每一道工序,「希望她的手藝和若干獨有的菜餚不會消失在世界上」。

                   

最近,他帶著《國宴與家宴》一書來到內地,書裡是王宣一用細膩精道的文筆寫下的飲食回憶。

王宣一出身江浙世家,母親是一位有「大將之風」的家庭主婦,她能幹寬厚,燒得一手極好的江浙菜,而王宣一繼承了她的手藝,在臺北將這席海派家宴繼續改良發揚。

王宣一在處理食材上極其講究。

《紅樓夢》裡寫過一道劉姥姥吃過的茄子,後來王宣一在《國宴與家宴》中回憶母親做的江浙菜時反覆提及:

🍆=?

「《紅樓夢》裡是這樣寫那道茄子的做法的:「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籤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看起來這只是一道簡單的茄子,而實際上那是巨大的心力的投入。看似平平常常簡簡單單的一道菜、一席宴,只有在真正吃下去的那一刻,客人才知道它的不一般,才能體會到它的好。」

10版紅樓夢裡,劉姥姥吃了半天茄子做的「茄鯗」,竟然認不出是茄子來

吃過他們的家宴的人,常常提及其中的魔鬼細節:

張北海說:


清炒豌豆,這樣一道名稱普通的菜色,好不好吃就全看取材是否細緻,一粒粒鮮豔清爽的細粒豌豆,在選材時,不只是挑最嫩最細的豌豆,還要將一片片豌豆去皮,只留中間的豆仁炒來吃

我記得一位美國食評家曾經問過一句話,為什麼我們在家裡做不出一流餐廳做的菜。道理很簡單,大師傅手藝之外,沒有誰家做飯的能有二廚三廚九個下手。一流餐廳的火爐都要比一般人家的廚房還大。

不過我在想,這位美國食評家顯然還沒吃過今天台北的海寧王家小女,在她廚房裡做的那道清炒豌豆。」

青豆魚圓湯

但更重要的,還是人情味:

楊德昌比較低谷的時候,常常去詹宏志家吃飯。詹宏志友情幫忙,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擔綱監製。

那時,他們的合作並不太順利。楊德昌不斷地修改拍攝計劃,資金一度出現困難,大家都處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中。

詹宏志回憶那段時光說:

「那時候,楊德昌常常在收工後跑來找我,心情好就來說他的發現與體悟,心情不好就罵甲批乙,但大多是半夜時光。我打著哈欠爬起開門,宣一也跟著起來問楊德昌和同來的人吃飯沒有,楊德昌永遠露出無辜的眼神說還沒,宣一就去廚房張羅,總能有一碗香噴噴的湯麵加上幾個小菜,或者竟煮一鍋稀飯配上一桌子菜來。如果不是吃飯時間,她也會端出各式各樣的水果或零食、點心來,不會讓朋友們有沒事做的時候。」

Lens從書中編選了部分菜單和菜譜:

🍽

圖為宣一曾擔任美食顧問的天香樓菜單,也是宣一在家宴中的經典菜式

酒品:


菠蘿香檳

天香精釀(紹興酒)

品嘗前菜之前,主人會先為嘉賓呈上菠蘿香檳以「洗滌」味蕾。而擔任搭配整宴的重任則是紹興酒「天香精釀」。

 

前菜:


香酥響鈴

這道香酥響鈴做工複雜,需先將豬肉末、雞肉末、荸薺、香菇、豆乾炒香後打成泥,再塗抹於腐皮上並捲起風乾,最終下鍋炸至表皮金黃、酥香滿口即成,「卡次」的口感令人印象深刻。

冷菜(四小盆):

花雕醉雞

涼拌萵筍

桔香蛤蜊

白煮豬腳

將山瓜子煮至圓潤飽滿後,用主廚特製的由日本香菇醬油、煙燻紅椒粉、鮮榨檸檬汁與味淋調製成的醬汁醃漬4小時,口感清新淡雅。

「白煮豬腳」則是詹宏志最懷念卻最難成功複製的菜餚。這道白煮豬腳看似簡單——只用白水去煮——但關鍵在於蔥白的數量,而且要在蔥白沒有煮爛時就撈走,以便「吃時不見,但味道在」。

湯:


珍珠青豆餛飩湯

作為過場的「珍珠青豆餛飩湯」,則用手工剝取的豌豆仁搭配鮮蝦餛飩下鍋,豌豆仁鮮甜口感在清水湯中一覽無餘,入口清爽美好。

熱菜(四大盆):

百葉扣蹄筋

蒜燒馬頭魚

韭黃炒花枝

燜爛糊肉絲

一般菜色用蒜來爆香,但這道菜卻是最後再放入整顆大蒜燜燒,讓蒜頭吸入鮮甜魚味而變得軟綿鮮美——所以這道菜令人意外的品嘗次序是先「蒜頭」再「魚肉」。

主菜:

清湯牛小排



甜品:


桂花芝麻湯圓

最終收尾的甜品也是江浙地區的特色點心小吃「桂花芝麻湯圓」,軟彈香甜的手工芝麻湯圓,綴以橙黃桂花,清新雅致,為這席宴畫下句點。

 


📖

王宣一在書中回憶「媽媽的味道」:

不論講究與否,做菜的很多細節是食譜上無法記載的。簡單的說,每道菜的材料、成分、數量,不是每天相同的。即使照著食譜上做出來,味道也不一定一樣,畢竟雞不是同一隻雞、魚不是同一條魚,肉質大小不一,火候的拿捏自然就不同……

我們戲稱母親的宴客分為兩種,一種是宴客方式比較正式,氣氛也較嚴肅,以父親往來的朋友為主,我們稱之為國宴,另一種是親朋好友年節生日聚會等等,我們稱之為家宴。

我每次說到小時候把曬乾的乾貝當零食吃,我的朋友,出身苗慄客家村的吳,就會覺得簡直不可思議,說我真是個有錢人家的小孩。其實我並不算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只是童年時代,家裡的生活過得比較海派一點,不論實際生活情況如何,我的母親在廚房裡,永遠作風海派。即使有段時期,母親總是從菜場頭欠錢欠到菜場尾,家裡的餐桌上也從沒有見過窮酸相。

母親吃得細緻,最不能忍受處理不乾淨的食材,我每每笑她是豌豆公主,十幾層的棉被下面放了顆豌豆仍能被她揪出來。她晚年躺在病床上,我做了蝦餅給她吃,她吃啊吃的,咬了半天,嘴裡吐了一顆沙出來,真是厲害。她吃花生也是每吃一粒都要把花生上端的胚芽吐出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胚芽硬硬的吃了不消化。花生難道不硬嗎?真奇怪。她的舌頭似乎很敏銳,吃小蝦能在嘴裡用舌頭剝出一張完整的殼,完全不用手也不用筷子,吃瓜子的本事也是一流,我後來看到很多上海人都有這本領。

母親一生宴客無數,不論大吃小吃,她總有本事前一分鐘在廚房忙得灰頭土臉,下一分鐘就輕輕鬆鬆端出一盤評論的菜,富富泰泰的好像不曾經歷過前面的油煙、忙亂,就做出來了……

 我們做她的女兒,懷念她,仍然調侃她,我們不想神話她,平常就是最恆久的思念。我們常常在廚房裡邊做菜邊憶往,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媽是這樣做的,媽喜歡那樣做」,我們用自己記得的步驟,嘗試著重現母親的味道。

《國宴與家宴》
作者:王宣一

中信出版社

《視覺014:總想逃跑,卻還在這裡》

已全線上市!掃碼直接買

奧黛麗·塔圖專訪 | 埃裡克·索斯專題報導  | 2025,34億

名人的「失神時刻」 | 雅庫特往事 | 人偶愛好者 | 德尼羅

京東 噹噹 亞馬遜 天貓及各地實體書店均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什麼飯魅力這麼大?蔡康永、馬家輝、曹可凡10多位名人專程來吃…
    那時候,這對伉儷是圈內有名的小孟嘗,出入他們家的朋友很多,而多半竟都有在他們家吃飯的經驗。宣一懂吃,還喜歡做,最愛做江浙菜,不僅愛做,更愛做給朋友吃,很小就有擺宴的功力了。後來一度,詹家宴在臺北文藝界裡都打響了名號,楊德昌、侯孝賢、蔡康永、張大春、唐諾、朱天心、張北海等等文藝界的名人都常常出入詹府做客。「認真請客」要向賓客與朋友傳遞一個訊息,我真心真情,盡我所有與所能,希望你得到一個美好的對待,回家也津津樂道,不會輕易忘懷。這是詹先生在宣一身上學到的。
  • 一種味道 恆常思念:王宣一《國宴與家宴》新版讀後
    認真做菜,用心待客王宣一的媽媽許聞龢出身浙江名門世家,許家與金庸(查良鏞)的查家以及徐志摩的徐家都有世交或姻親關係。2003年,王宣一發表了追憶母親的散文《國宴與家宴》,引起反響。因為菜餚描摹細緻,對母親與家宴味道的懷念雋永感人,書出版後,王宣一由小說家被稱為「美食作家」。
  • 黃磊連著兩天曬晚餐,10道菜都能上中秋家宴,來看看都什麼菜?
    黃磊連著兩天曬晚餐,10道菜都能上中秋家宴,來看看都什麼菜?最近網上有個段子:「中秋和國慶都在一起了,為何你還單身?」而又有多少單身的女子,想找像黃磊黃小廚這樣的好老公,既能賺錢養家,又能下廚帶娃,不僅演得一手好戲,導得一手好劇,還有一身好廚藝,真不愧「黃小廚」的稱號。黃磊黃小廚最近連著兩天曬晚餐,10道菜都能上中秋家宴,來看看都什麼菜?
  • 家宴正餐應該有幾道菜?迎新的快手菜和功夫料理都過來選吧
    (圖/DIYProjects)家宴到底應該有幾道菜?迎新的家宴豐儉由人,然而總是有幾道菜要上桌的。那麼,到底應該是多少道呢?看看家宴的主題先。(圖/Tatler)如果家宴的人數比較多,家宴的主題或者料理主線一定要有的,想吃什麼不吃什麼,都應該在菜單上做好規劃:
  • 中秋家宴端上這些菜,全家人都說好!
    B 撐場大菜既然是節日,肯定少不了幾道能撐得住場面的硬菜,下面這些菜一上來,秋天的時令氣息,過節的熱鬧氣氛,就都有了。▲點擊圖片查看具體做法▲ 11-清蒸鱸魚 老話講「無魚不成宴」,鱸魚肉質細嫩,家宴上有這道快手好菜,保準大夥滿意度加倍。
  • 李宗盛為她拋棄前妻,當愛已成往事,仍念念不忘
    李宗盛集歌手,詞曲創作,鋼琴家,音樂人於一身的華語樂壇教父級人物,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進入樂壇,其個人代表作《山丘》《凡人歌》《真心英雄》等都成為華語樂壇的經典,在音樂領域他的實力和成就毋庸置疑,在愛情方面他又是怎麼樣子的一個人那
  • 張艾嘉這輩子夠本了 李宗盛羅大佑都把第一次給了她
    而這首《愛的代價》正是當年李宗盛寫給張艾嘉的歌曲。張艾嘉無緣影后,羅大佑也未能憑藉《華麗上班族》配樂加冕。但張艾嘉、李宗盛、羅大佑三人同時出現在金馬獎的舞臺,仿佛回到50屆金馬林青霞和秦祥林多年後同臺,秦漢缺席。關於年少時的感情,到年老後都《愛已成往事》。
  • 似是故人來,江浙女婿詹宏志的海派家宴
    一方面:是我們成立三周年的日子;另一方面,是《國宴與家宴》的發布儀式——這幾天有一個盛事,一位來自於臺灣的朋友,他的身份很複雜,可以是作家、出版人或者是電影人、企業家等等角色,昨晚他和中信出版·大方在上海番禺路的一處洋房聯合推出「宣一宴——一席自臺北回歸的海派家宴」,嘉賓都是他的朋友,其中就有從北京飛來的蔡康永、香港飛來的馬家輝、從成都飛來的莊祖宜——美食作家也是文化人
  • 林憶蓮||你為何十五年了,還讓李宗盛念念不忘?
    《當愛已成往事》現場版十五年過去了,林憶蓮憑什麼讓李宗盛念念不忘呢?林憶蓮一雙細小但愛笑的眼睛更是讓李宗盛魂牽夢繞。但那時,李宗盛已是有了家室的人。他當時的妻子叫朱衛茵。 朱衛茵感到心如刀割,李宗盛也感到無可奈何。 當愛情來臨,任誰都逃不了。
  • 【如畫•陝菜】倉頡家宴三轉席,味鼎長安零距離 ——直播紀實!
    主持人李朵特別強調說,陝菜探秘團長劉震老師在近年的陝菜探秘和文旅結合上,做了許多工作。他和朱晉老師都是文旅人,當他們把視角延伸到陝西更多的文化元素,尤其是陝菜的時候,他們發現,藉助陝菜,可以把文旅和陝菜文化的精粹共同進行傳承,這就是他們能夠堅持下去的動力和原因。其實很多網友在看了上一場「宴席傳奇」網絡直播後,特別想來到現場,比如現在我們所在的「味鼎長安」,它就在鳳城一路的東頭。
  • 冬至家宴吃魚菜,有3道撐場就夠了!鮮香肉肥又應季,美味倍有面
    ,也少不了一道寓意「年年有餘」的魚菜式。 不知道適合家宴的魚菜式有哪些,不妨看看小鹿分享的3道家宴魚菜,冬至家宴吃魚菜,有3道撐場就夠了!鮮香肉肥又應季,美味倍有面,這3道魚肉菜式,不僅能代表寓意「年年有餘」,味道還鮮嫩可口,都是當季適合多吃的應季魚肉。
  • 張艾嘉:李宗盛與羅大佑的第一次都給了她,如今67歲心裡住著20歲少女
    李宗盛和羅大佑在音樂圈當中也都算是老前輩了,但是在她們的生命當中,有一個共同的引路人,就是張艾嘉。有一次李宗盛的演唱會上,張艾嘉也在臺上,她問對方:你有沒有愛過我?
  • 男神張若昀曬過的7道菜,饞到流口水,學會了中秋家宴待客不用愁
    男神張若昀曬過的7道菜,饞到流口水,學會了中秋家宴待客不用愁!馬上就是中秋節了,你有沒有為中秋家宴,為家人做什麼好吃的而煩惱?給大家分享一個學習做什麼菜的渠道,超級奶爸張若昀的wb,他會不定時曬出自己的美食作品,幾乎都是以肉食硬菜為主,學會了中秋家宴待客不用愁,絕對有面子!
  • 昨晚超級奶爸張若昀,曬家宴4菜1湯,引得10萬網友點讚,饞人
    不知從什麼時候,那個經常出現在抗日戰爭片的「黑狐」方天翼,變成了人們口中的「範閒」,漸漸地發現「範閒」還是不符合他的氣質,有了孩子的張若昀,給自己整了一個「順義張師傅」的頭銜,你別說這是迄今為止最符合他超級奶爸氣質的一個名頭了。
  • 中秋家宴怎麼吃?這30道菜挑到你滿意!
    早在一周前,花吃姐姐便擬好了家宴的菜單。無論今年的佳節你能否抽空回到家人身邊,都請在月兒圓圓的這天,做上一桌好菜,給親朋好友送上一句暖暖的問候。好啦,言歸正傳,抓緊上菜!)▼COLLECTION 中秋家宴A 開胃涼菜家宴上,最先登場的多半都是涼菜,或酸或辣或清甜,能不能打開大家的胃,就看它們的了!
  • 他為紀念妻子上海下廚,蔡康永、馬家輝專程赴宴……
    上海宣一宴從籌備起就引起滬臺港三地的關注,宴席不僅有臺北天香樓主廚楊光宗、北歐咖啡烘焙大賽冠軍陳志煌助陣,赴宴嘉賓更是包括蔡康永、馬家輝、曹可凡、金宇澄、徐滬生、毛尖、沈宏非、小寶等文藝圈知名人士。從用「山寨宣一宴」招待朋友,到與臺北正宗江浙菜飯店天香樓合作公布「宣一宴」,這個30歲前不會燒開水,40歲後才進廚房的男人一點一滴復刻並繼承著妻子的做菜之道與宴客美學。
  • 付東、焦雄屏、杜篤之談楊德昌
    我是屬於第一代回來的留學生,有一年我請第二代留學回來的比如蔡康永、易智言等來我家玩,聊天中我就說了一句,「你們就應該像我們當年一樣互相幫忙,團結起來做事。」沒想到我說完後所有人一陣沉默,過了一會兒蔡康永很坦白地說:「欸,我們這一代沒有你們那一代那麼有理想性,我們只想儘快地『出名出利』。」
  • 【興化鄉土菜】板橋家宴 · 熱菜—芋頭燒鴨子
    《味蕾上的故鄉—興化鄉土菜》全書共分六個章節:板橋家宴「美」,「垛上三味」鮮,「六大碗」民宴香濃,家常菜鄉味情深,「興化早茶」留香久,村野小吃滋味長。板橋家宴「美」,是以前餐、主盤、八圍碟、四味碟、十六道熱菜和主食製作的「大合唱」,詮釋了鄭板橋獨特的飲食文化。「垛上三味」是以龍香芋、紅膏蟹、燒老鵝三個方面典型菜餚為代表的眾多垛田特色原料菜餚,共35道。
  • 【中秋家宴】系列三,18菜恭祝中秋良辰!
    【美食預報】推出的中秋家宴到今天整整18道菜了!,我們就用18道菜陪伴您,一起體會這喜悅開懷的時刻!小朋友和老人都很適合吃,比起肉圓子魚圓子。這清爽的蔬菜圓子是不是更別致呢?茼蒿消熱解毒、治感冒發熱、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壓、腸炎痢疾。韭菜有溫陽行氣、宣痺止痛、散淤解毒、降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