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書中好幾次戰爭方式的講述,很明顯受了《史記》中十面埋伏的影響。
公孫勝參與的梁山的最後一次軍事行動就是用天一神幡破邱玄,之後沒多久給宋江留了一封信就遠走高飛了。
罡煞群雄,應劫寰中。天遣治亂,長人執弓。
戈矛化鐵,戰馬嘶風。雲飛星散,水碧山空。
無終有始,有冬無春。玄機誰識,入聖通神。
奉師養親,抱璞全真。敢違天命,雷火焚身!
其中天遣治亂,長人執弓這一句直接指出張叔夜治亂。
魯智深決定回五臺山跟隨智真長老修行,武松與其同去。
梁山泊有兩件神物,一個是九天玄女賜給宋江的天書,另一個是說108人為天上天罡地煞下凡的石碣。古本水滸最後一章為《玄女宮神攝天書 梁山泊雷轟石碣》,就是說最後老天也不再眷顧這些「好漢」了。原文,盧俊義、關勝等各自薰沐,宋江正待引領去觀天書,只見守護玄女宮的嘍囉奔來報導:「今日幾個兄弟在宮中打掃,做日常的事情,忽地一陣香風吹來,風中夾著一道金光,直入藏書閣子,只見有一怪物,形似大鳥,從閣子裡飛出,沖天而去,不知是何異兆。」....打開鐵鎖,進入閣中,只見那隻藏置天書的朱紅匣子,劃然兩段,匣中天書不翼而飛。何玄通報上忠義堂來,一個傾天大霹靂,把石碣亭中那座石碣擊得粉碎。最後有紀安邦質問宋江,爾等口口聲聲替天行道,那麼替的何天,行的何道呢?仔細想想,古本水滸中,梁山這幫人基本沒幹一件好事。基本就是爭山頭,黑道火拼,對抗官軍。即便偶爾做點兒好事,殺幾個貪官汙吏,那麼跟隨貪官汙吏被殺的往往有成百上千的無辜百姓。下邊是幾處例子,在除強暴火燒截雲嶺 抱冤讎屠洗富安莊 這一回中,魯智深被富太公錯當強盜抓了起來,後來懷恨在心,在燒了截雲嶺回梁山之前,提議乾脆把富安莊這幫人都殺了了事。> 眾頭領因白天裡吃了虧,心裡恨極,不分皂白,逢人便殺,見屋即燒,合村數百戶人家,焚燒屠洗殆盡,算得一場浩劫。智深當先殺入富太公家,將他全家男女老幼斬盡殺絕。二英雄血濺雲家莊 一都監敗退黃蜂嶺這一回也是,
> 石秀叫道:「一不做,二不休,多少是個殺,索性洗蕩了罷!」楊雄道:「也好!」
李逵更是殺人取樂,(電視劇中「百姓讓開」這樣的話,是編劇或者導演加的,水滸中沒有這樣的橋段,李逵殺人從來不分官民,男女老幼殺一個算一個,還有屠城行為)
李逵大鬧天齊廟 戴宗失陷泰安州 ,這一回中李逵殺人完全沒理由,就是興起,李逵甚至不知道被殺的官眷是誰的親屬,萬一是個清官呢?幾個道士,長老死的就更糊塗了。
>一個官眷正鑽出轎子,起手一斧,劈做兩爿。轉身見還有一乘轎子,趕上前一連幾斧,連人和轎劈得粉碎。幾個驚倒地上的丫鬟僕婦,兩個香火道人,一個小道童,一個清修長老,一斧兩斧,盡都殺死。
黑旋風偷割溫太守 魯智深大鬧鳳凰村,這一回可以看出李逵是多麼的嗜殺,沒人殺就會暴躁。
> 俺尋不到對頭,這口鳥氣沒出處,只得逢人便砍,偏生花知寨進城來,傳下他的鳥令,不許亂殺人,俺心中一氣,就此放手,且到城外尋個對頭去。
張叔夜與紀安邦
可以說梁山的毀滅來自於自身的倒行逆施,作惡多端。古本水滸始於張叔夜終於紀安邦,兩人對自稱「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一般痛罵,很是精彩。
首先是盧俊義在夢中被張叔夜所擒,宋江等人替他求情,情願歸順朝廷,下邊是張叔夜的話。只見那人【張叔夜】拍案罵道:「萬死狂賊!你等造下彌天大罪,朝廷屢次前來收捕,你等公然拒殺無數官軍!今日卻來搖尾乞憐,希圖逃脫刀斧!我若今日赦免你們時,後日再以何法去治天下!況且狼子野心,正自信你不得!我那劊子手何在?」
最後紀安邦拜將興師 宋公明分兵破陣這一回,紀安邦被捉,宋江先是對他一頓誇,然後勸其歸順梁山,紀安邦的話直接戳中梁山要害。
宋江說罷,只見紀安邦瞋目罵道:你這鄆城猾吏,黑矮奸徒,一派花言巧語,你屢抗王師,攻城掠地,戕官殺吏,株連無辜,明明草賊而已,替的何天?行的何道?你有心要受招安,何不徑詣京師,悔罪自首?卻竊踞山林,巧言惑眾,自大稱尊,是何心腸?人家都受你的牢籠,須不能欺騙俺姓紀的。今日大敗,俺已無顏還京,願求早死。
宋江大怒,喝令推出斬首。
最後,比較有意思的是梁山既然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鋤強扶弱,為皇帝,替百姓鋤奸扶弱。但是,似乎一直沒有一個忠奸判定的標準。比如對於官軍這個群體,那麼投靠梁上的就是好漢(如周瑾等),宋江勸降失敗的(比如紀安邦)就是奸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