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漫談第五十九期,點評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小說,請大家予以區別!歡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請先看下羅貫中的原著好嗎?
上回咱們說到,由於諸葛亮顯得很年輕,所以在劉備的心裡,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特別的相信諸葛亮,於是乎,諸葛亮用火燒博望坡的辦法,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就是從火燒博望坡開始,劉備才開始對諸葛亮深信不疑,關羽和張飛,才開始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但是,諸葛亮發現,自己的許多計謀,或者說是自己的許多計劃,劉備並不是真的「言聽計從」的,有些時候,劉備會直接否定掉諸葛亮的想法。比如,諸葛亮幾次三番的,想讓劉備佔領荊州,劉備就是不聽。於是,諸葛亮開始盤算,如何讓劉備按照自己的計劃來行事了。
劉備之所以不願意佔領荊州,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就是荊州的劉表,和劉備一樣,也是皇室宗親,劉備不願意背負乘人之危的罪名。另一個,就是劉備暫時還有新野可以落腳,也沒必要去搶佔荊州。但是,荊州對於諸葛亮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點,從後來的故事中,咱們也可以看出來。
既然,劉備和劉表都是皇室宗親這一點,諸葛亮無法讓劉備釋懷,那麼,就只有讓劉備失掉新野這個根據地,這樣,劉備才能按照諸葛亮的想法,完成佔據荊州的計劃。正好,此時曹操又發兵攻打新野,也算是曹操給諸葛亮製造了這樣一個機會,於是,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中,著名的火燒新野,就開始上演了。
只是,火燒新野這個環節,實質上,是諸葛亮給劉備下的套,這一點,估計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下面,咱們就從小說當中,來尋找相關的答案和依據吧。
大家應該還記得,當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曹操第一次出兵攻打劉備的時候,諸葛亮是什麼態度呢?因為當時,諸葛亮急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於是乎,火燒博望波在諸葛亮的主持之下展開了。當時,諸葛亮並沒有提出要退出新野的計劃,因為,當時一旦提出,劉備就會完全不相信諸葛亮。
火燒博望坡之後,諸葛亮取得了劉備的完全信任,但是諸葛亮發現,劉備還是不願意奪取荊州,無奈之下,諸葛亮開始利用曹操第二次攻打劉備的時機,開始給劉備下套,讓劉備沒有了落腳之地,只能去佔據荊州。
對此,在書中第四十回《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孔明曰:「主公且寬心。前番一把火,燒了夏侯惇大半人馬;今番曹軍又來,必教他中這條計。我等在新野住不得了,不如早到樊城去。」便差人四門張榜,曉諭居民:「無問老幼男女,願從者,即於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誤。」
這段話,說明此時的諸葛亮,給劉備下了兩個套。第一個,就是讓劉備知道,上一次火燒博望坡是自己的功勞,這一次,自己還會幫助劉備獲得成功,只是,新野這個地方,不能再住了。第二個,就是在劉備還沒有緩過神來的情況下,就開始四處張貼告示,讓百姓跟隨劉備一起躲避曹操的進攻。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正是這個告示,註定了之後劉備的完全被動的局面,這才是諸葛亮給劉備下的最大的套。
告示中只是說,願從者,可以跟隨劉備前往樊城,但是,那些不願跟從者呢?畢竟,新野的老百姓,世代都居住在這裡,說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是,諸葛亮不管這些,諸葛亮的處理極其簡單,那就是,不管你願從還是不願從,都得跟隨劉備前往樊城。於是,這樣一來,勢必在形勢上,給劉備製造了空前的壓力,之前劉備還能顛沛流離,就算失敗,自己也能保全性命。但是,現在不同了,有這麼多的老百姓跟著,劉備得為這些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著想,怎麼辦?一切,只能無條件的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再也不能反對諸葛亮提出的任何意見了。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基本上都是知道了的,劉備帶著這些老百姓,被曹操的軍隊打的是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只能在諸葛亮的安排之下,尋找落腳點。於是,在這次火燒新野的計劃當中,諸葛亮終於漂亮的打了個翻身仗,牢牢控制住了劉備,之後,咱們就看到了,所謂的劉備對諸葛亮,真正的言聽計從了。
那麼,接下來,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中,還有哪些你沒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們下回再說!
歡迎關注蟲子天下,看更多有態度的原創文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