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新野,其實是諸葛亮給劉備下的套,這個你知道嗎?

2021-02-13 蟲子天下

文學漫談第五十九期,點評的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小說,請大家予以區別!歡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請先看下羅貫中的原著好嗎?

上回咱們說到,由於諸葛亮顯得很年輕,所以在劉備的心裡,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特別的相信諸葛亮,於是乎,諸葛亮用火燒博望坡的辦法,來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就是從火燒博望坡開始,劉備才開始對諸葛亮深信不疑,關羽和張飛,才開始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但是,諸葛亮發現,自己的許多計謀,或者說是自己的許多計劃,劉備並不是真的「言聽計從」的,有些時候,劉備會直接否定掉諸葛亮的想法。比如,諸葛亮幾次三番的,想讓劉備佔領荊州,劉備就是不聽。於是,諸葛亮開始盤算,如何讓劉備按照自己的計劃來行事了。

劉備之所以不願意佔領荊州,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一個,就是荊州的劉表,和劉備一樣,也是皇室宗親,劉備不願意背負乘人之危的罪名。另一個,就是劉備暫時還有新野可以落腳,也沒必要去搶佔荊州。但是,荊州對於諸葛亮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點,從後來的故事中,咱們也可以看出來。

既然,劉備和劉表都是皇室宗親這一點,諸葛亮無法讓劉備釋懷,那麼,就只有讓劉備失掉新野這個根據地,這樣,劉備才能按照諸葛亮的想法,完成佔據荊州的計劃。正好,此時曹操又發兵攻打新野,也算是曹操給諸葛亮製造了這樣一個機會,於是,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中,著名的火燒新野,就開始上演了。

只是,火燒新野這個環節,實質上,是諸葛亮給劉備下的套,這一點,估計許多人都沒有注意到。下面,咱們就從小說當中,來尋找相關的答案和依據吧。

大家應該還記得,當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曹操第一次出兵攻打劉備的時候,諸葛亮是什麼態度呢?因為當時,諸葛亮急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於是乎,火燒博望波在諸葛亮的主持之下展開了。當時,諸葛亮並沒有提出要退出新野的計劃,因為,當時一旦提出,劉備就會完全不相信諸葛亮。

火燒博望坡之後,諸葛亮取得了劉備的完全信任,但是諸葛亮發現,劉備還是不願意奪取荊州,無奈之下,諸葛亮開始利用曹操第二次攻打劉備的時機,開始給劉備下套,讓劉備沒有了落腳之地,只能去佔據荊州。

對此,在書中第四十回《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孔明曰:「主公且寬心。前番一把火,燒了夏侯惇大半人馬;今番曹軍又來,必教他中這條計。我等在新野住不得了,不如早到樊城去。」便差人四門張榜,曉諭居民:「無問老幼男女,願從者,即於今日皆跟我往樊城暫避,不可自誤。」

這段話,說明此時的諸葛亮,給劉備下了兩個套。第一個,就是讓劉備知道,上一次火燒博望坡是自己的功勞,這一次,自己還會幫助劉備獲得成功,只是,新野這個地方,不能再住了。第二個,就是在劉備還沒有緩過神來的情況下,就開始四處張貼告示,讓百姓跟隨劉備一起躲避曹操的進攻。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正是這個告示,註定了之後劉備的完全被動的局面,這才是諸葛亮給劉備下的最大的套。

告示中只是說,願從者,可以跟隨劉備前往樊城,但是,那些不願跟從者呢?畢竟,新野的老百姓,世代都居住在這裡,說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但是,諸葛亮不管這些,諸葛亮的處理極其簡單,那就是,不管你願從還是不願從,都得跟隨劉備前往樊城。於是,這樣一來,勢必在形勢上,給劉備製造了空前的壓力,之前劉備還能顛沛流離,就算失敗,自己也能保全性命。但是,現在不同了,有這麼多的老百姓跟著,劉備得為這些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著想,怎麼辦?一切,只能無條件的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再也不能反對諸葛亮提出的任何意見了。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基本上都是知道了的,劉備帶著這些老百姓,被曹操的軍隊打的是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只能在諸葛亮的安排之下,尋找落腳點。於是,在這次火燒新野的計劃當中,諸葛亮終於漂亮的打了個翻身仗,牢牢控制住了劉備,之後,咱們就看到了,所謂的劉備對諸葛亮,真正的言聽計從了。

那麼,接下來,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當中,還有哪些你沒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們下回再說!

歡迎關注蟲子天下,看更多有態度的原創文學點評!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火燒新野的真相
    他出山之後先燒了兩把大火,第一把火燒博望坡,第二把火燒新野,尤其是後者,燒掉了劉備苦心經營了8年的地盤。這把大火燒過1000多年後,還能找到當年的遺蹟嗎?這把大火的真相如何? 新野原是湖底心小說中,諸葛亮火燒博望坡、一戰成名之後,並沒有在博望坡駐紮,而是選擇了撤回新野。
  • 看新版《三國》之:諸葛亮火燒新野真相
  • 【兒時記憶】火燒新野,三國演義連環畫
    火燒新野出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
  • 《三國志14》劉備207新野最高難度怎麼開局 劉備新野開局技巧一覽
    三國志14劉備新野開局技巧一覽 想必許多新手玩家在第一次玩三國志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蜀國,也就是劉備劉皇叔,因為在蜀國擁有許多名將,包括才智過人的諸葛亮,以及武力過人的張飛,關羽等名將,但是許多玩家剛進行這款遊戲
  • 劉備屢戰屢勝,諸葛亮卻屢戰屢敗,兩人軍事水平差距有多大?
    在亂世之中能夠得到一位賢臣輔佐是非常幸運的事,就像管仲輔佐齊桓公,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一樣。劉備徵戰了大半生,雖然早期是顛沛流離,但也打了不少勝仗,甚至在一段時期裡是屢戰屢勝。而被稱為臥龍的諸葛亮卻是屢戰屢敗,兩人軍事水平差距有多大?
  • 諸葛亮火燒司馬懿,上方谷卻突下大雨,是孔明失策還是另有原因?
    ▲諸葛亮劇照自27歲出茅廬,至53歲病重身亡,諸葛亮一生為蜀漢四處徵戰,勝多負少。若細數諸葛亮一生所經之戰,可以發現他在火攻方面頗有心得。他初出茅廬的第一戰就是火燒博望坡。在劉備麾下猛將關羽、張飛、趙雲對他頗有不服氣的情況下,不得已以劉備令劍威服眾人,將曹軍引入林木之中以火攻之,大敗曹軍主帥夏侯惇,燒毀大量物資。
  • 劉備的第一位軍師,曾向劉備力薦諸葛亮,委身曹魏後默默無聞
    「徐庶走馬薦諸葛」是《三國演義》裡一段精彩的章節,徐庶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是劉備的第一位軍師。劉備在得到徐庶之前基本沒打過幾場像樣的仗,尤其在和曹操交手的時候更是接連慘敗。徐庶在新野輔助劉備期間幫助劉備打了幾場漂亮的仗,劉備對其也是言聽計從。
  • 火燒30萬魏軍面無懼色,為何火燒3萬藤甲軍時,他卻說必損陽壽?
    當時夏侯惇引兵十萬前來進攻,劉備實力本不如曹軍,所以不能硬碰硬,最終諸葛亮使用計謀,派趙雲引誘夏侯惇出擊,關羽、張飛襲擊夏侯惇的後背,火燒博望坡,一戰擊敗夏侯惇。第二次是火燒新野,夏侯惇失敗後,曹操準備親自引兵前來,讓曹仁曹洪率軍十萬做前鋒。劉備自知不是曹操的對手,準備撤退,但是在撤退前夕,仍然準備先伏擊曹軍一次。在諸葛亮的指揮下,大家都撤出新野城,然後埋好引火之物。
  • 諸葛亮火燒30萬魏軍面不改色,為何火燒藤甲兵時卻說必損陽壽?
    諸葛亮精於算計,善於用兵,自幼抱讀史書,通曉天文地理,五行八卦,能未卜先知,未出茅廬而定三分天下,在三國中幾乎神一樣的存在。在諸葛亮這五次玩火中,除了火燒藤甲,其餘四次都是針對曹魏集團。這樣就好理解了,《演義》以劉備集團為正統,曹操集團為篡國賊,諸葛亮火燒曹魏士兵,那是為了光復漢室,屬於替天行道。既然是替天行道,自然不會折損陽壽了。
  • 劉備百戰百勝,諸葛亮屢敗屢戰,兩人差距究竟在哪裡?
    其實我們在平時所說的臥龍諸葛亮經常會出現屢戰屢敗的情況,那麼這兩個人的軍事水平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呢?劉備雖然就是漢室宗親,但是在他這一脈已經變得特別沒落,最終也只能以賣草蓆為生。後來就這樣認識到了關羽以及張飛這兩位兄弟,後來張飛不斷的贊助,甚至就拉起了一票人馬,從此之後開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為何突下暴雨?是諸葛亮失算嗎?科學給你答案
    一、博望坡之火,燒得夏侯惇的魏軍哭爹喊娘;二,新野之火,燒走曹仁,救出劉備;三,赤壁之火,嚇走了曹操,奠定三分天下之局勢;四,南夷之火,大敗刀槍不入的藤甲兵,為北伐奠定基礎。今天再來說說火,上方谷之火。
  • 劉備的哪些功勞在《三國演義》裡被人搶了?
    似乎除了哭之外劉備就沒幹什么正經事。「三英戰呂布」:劉備想湊上去露個臉,結果成了拖後腿的。「火燒博望坡」:劉備呆在新野看諸葛亮的首秀。「火燒赤壁」:劉備更是呆在江夏地區打醬油。……類似的事件一件又一件,讓我們感覺劉備實在是一個扶不起的劉玄德,除了哭之外真是幹啥沒啥。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這樣的嗎?
  • 劉備伐吳怎麼失敗的,劉備伐吳被火燒連營
    但是這次伐吳又是很難取得效果的,劉備自己估計也清楚這次伐吳可能會失敗,但是他沒想到初期會這麼的順利以至於一路打到了夷陵一帶,到了這兒本來如果穩紮穩打,先鞏固了這些地方也勉強能彌補一下損失了,因為攻城戰真的不好打,夷陵易守難攻,但是這個時候劉備太過高估了自己,認為陸遜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肯定可以拿下,結果久攻不下,陷入到非常尷尬的局面之中,而之後劉備自己又處理不好,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
  • 如何評價諸葛亮這個人?
    首先啊,我們要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啊,我們要客觀的分析他的各方面能力,再進行各方面的總結哈,那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諸葛丞相的優缺點哈:優點:相貌: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描述諸葛亮都是亮身長八尺
  • 諸葛亮火燒30萬曹軍面不改色,為何燒3萬藤甲兵大呼:必折陽壽
    諸葛亮一直都是智慧的化身,魯迅曾經評價「狀諸葛智多近妖」,簡直如同神明一樣的存在。諸葛亮善用火攻,比如火燒赤壁,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等等。諸葛亮面對被他燒的慘烈的敵軍,面不改色,絲毫不留情面,但是在諸葛亮平定南蠻的時候,同樣使用火攻的諸葛亮,看著被火燒的苦不堪言的南蠻藤甲軍,竟然有點不忍直視,還大呼「必折陽壽」之類的話,認為自己做下如此傷天害理的事情,以後終究會遭到報應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是真的嗎?他是怎麼借的東風?
    赤壁之戰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是真的嗎?話說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下面和趣歷史小編一起去看看。
  • 劉備養子百戰百勝,諸葛亮為何力諫劉備將其殺死?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難得的人才,在建安二十四年後連犯大錯,最終惹怒劉備。不過,劉備雖然氣惱,卻並未對養子劉封下殺心。沒想到,諸葛亮卻站了出來,說了一番話,力勸劉備將劉封殺死。正是在諸葛亮這番說辭下,劉備下了狠心,流著淚將劉封給斬首了。  那麼,劉封到底犯下了什麼大錯?諸葛亮為何又要堅持將劉封殺死呢?  一、認養劉封的前因後果。
  • 劉備被曹操殺得拋妻棄子,為何不肯拋下十萬百姓?
    曹操兵不血刃地接掌荊州。新野縣令劉備手中不過只有數千兵馬,根本無力抵抗曹軍的鐵蹄。於是,劉備攜帶數萬百姓逃離。《演義》中「攜民渡江」乃是仁君劉備的經典故事之一。  那麼,這個感人故事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歷史真實?  在《三國演義》中,花了很多筆墨,用了很多心思,去突顯劉備仁德之君的光輝形象。在諸多劉備的光輝事跡中,不捨棄新野十萬百姓,是一個亮點。
  • 看三國,學項目管理——用項目知識解讀「火燒博望坡」
    小說《三國演義》第39回中,「博望坡初用兵」的背景已經在《看三國,學項目管理17破解新項目經理的困惑》有所交代,既然是一次曹操集團、劉備集團的對戰,而劉備集團處於極弱勢,兵力對比是三千和十萬,即1:33啊,且曹操是以夏侯惇為首的五員戰將,可謂久經沙場、身經百戰,曹兵也屬南徵北戰,戰鬥力強悍,完成此次「新野保衛戰」,對劉備集團的難度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