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果子の款待 | 細膩溫潤,感受四季的微妙心情

2021-02-17 花藝圈

剛剛刷了刷手邊的微信,看到一個有趣調侃的標題 「還沒準備情人節禮物的朋友們,你們還好麼?」 保重,保重,哈哈~~~

2月14日 是個有歷史故事淵源的節日,且全世界人民皆知;而國內流行過西方情人節的熱情,大抵也多是藉由溫馨的應景氛圍來向喜歡的人示愛,或是用充滿儀式感的方式來表達對方之於自己的重要意義。

大愛中包含很多層內涵,往往人們傾注在物上的心力細微又隱蔽,而越是簡單低調,也越能詮釋"喜樂之物,潤色無聲」的意境。這篇推文花小樣想和大家聊聊甜品如何走心,同樣地,也想藉由食物之味道來調動出人們內心的情感……

我從未去過日本,但對其本土出品的甜品卻青睞有加。品嘗過的人們都知道,日本的甜品向來非常注重外表,無論是在整體造型,還是內在的精細度,他們對於產品的精益求精態度是著實令人敬佩的。

說到甜品的關聯,其可算是日本茶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多用來做佐茶的食材,而小豆、糖、糯米、小麥粉等是製作中的主要原料,口感上沒有多餘的油分,只有簡單幹淨的味道,甜糯清爽。

和果子(わがし、和菓子),泛指所有的日式傳統糕點。

日本人比較擅長「和洋折中」,繼而他們不斷吸收外國的食文化,在視覺,味覺,舌頭的觸覺,甚至嗅覺上不斷按照日本人的喜好來改進創新。日本の和果子精緻程度,可從其選料、調餡、煮豆制餡、手工和制、互相接觸,到最終的製作成型。每道工序繁瑣,手藝細緻,絕非隻言片語能夠完整詮釋的。用心製作出來的和果子,通常呈現的狀態是:一處褶皺,一下揉捏,其中都飽含著溫和與關愛,以及製作者的愉悅心情,觀賞的人欣喜愛護,品賞的人享受著款待與尊敬。

和果子除了我們所知的那些工藝精細的以外,其實還包括很多,諸如:年糕、小饅頭、米粉糰子、大福、羊羹、鯛魚燒、金平糖、小煎餅等等。雖然它們在形狀,味道,用料和製作方法會有差異,但其實這些都統稱歸屬為和果子。

靈感淵源

和果子糕點的始創靈感來源於日本的國花 —— 櫻花。藉由其美譽與靈動的色彩,在日本,隨意走進一家和果子店,那五彩繽紛的和果子,都能讓你眼花繚亂,粉紅、嫩綠,淺紫,鮮黃…… 以秋天紅葉,冬天飄雪,春天櫻花,夏天鯰魚等四季各自不同的自然特色為主題,加上各種各樣的形狀,以及與歌俳句等被傳頌的名句來命名和果子。有些粉嫩的粉紅顏色、花瓣的形狀,甚至是材料上也取用櫻花花瓣或是鹽漬的櫻花葉。

在日本京都,即使零基礎的遊客也可以去一些和果子鋪體驗學習製作幾款簡單的和果子,可見這門課程的入門門檻並不高。但越往後學習,才會越來越發現它的複雜與精妙。那些富有經驗的匠人們在製作一枚和果子前,先要調整情緒,做到凝神靜氣,才正式開工。於過程中充分感受四季微妙的差異,感受享用和果子的人的心情。參悟哲學,越發覺得:做和果子的關鍵其實是 —— 感受。

和果子的基礎製作

白雲豆 370g,水 2000g,細砂糖 200g

將白芸豆放入盆中,加入水(配方外),水量要是白芸豆的10倍左右,泡上12小時。

白芸豆泡好後,把外皮剝掉。(泡好的白芸豆外皮很容易剝落,泡的時間不夠的話,外皮比較不容易剝)

把去皮的白芸豆用水(配方外)洗乾淨。(泡好去了皮的白芸豆,因為吸入了水份,所以白芸豆會變大變重一倍左右)

把去皮的白芸豆(約700g)和配方中的水,一起加入到電壓力鍋中,燜煮50分鐘左右,至白芸豆完全綿軟。

把煮軟的白芸豆倒入細網篩中,進行過濾,把多餘的水份過濾掉,過濾的過程中,不要用力的壓或震,只需輕輕地撥動即可。

接著用手持式攪拌機,將其攪拌成泥狀,越細膩越好。

把攪成泥狀的白芸豆放入平底不鏽鋼鍋中,慢慢地加入細砂糖,攪拌翻炒, 翻炒時不能停止攪拌(不然容易糊底)。

翻炒攪拌到水份越來越少,攪拌的阻力越來越大,白豆沙成塊狀方可。

把炒幹的白豆沙進行過濾,即可用來食用和操作。

糯 米 粉 30 g,水 35 g

白 豆 沙 ①15g,白豆沙 ②700g

把糯米粉和白豆沙1放入盆中。

接著慢慢地加入水拌勻,加入水調和到麵團如耳垂般柔軟即可放入電飯鍋中蒸熟。

把蒸熟的糯米和白豆沙2揉均勻,揉的過程中要把白豆沙一點一點的加入揉。

揉好的和果子白豆沙要有一定的粘性,容易造型。

我們在製作和果子之前,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加入顏色揉均勻。

單品 「燦若夏花」 製作

取20g的棗泥豆沙,搓成圓球,再用20g的藍色和果子皮包住棗泥豆沙搓成圓球狀備用。

把原色的和果子皮均勻的擀成一張厚度為0.6mm的薄片。

接著用五瓣花形狀的壓模,壓出45朵的五瓣花備用。

用手從中間揪起壓好的五瓣花,將花瓣疊起來。

在和果子圓球的表面用尖形的捏塑棒,在上面紮上一個個小洞。

把搓成一簇簇的小花沾上點水,放入紮好的小洞裡。在放入時,要一朵緊挨著一朵,要密一點。

單品 「櫻花季」 製作

取15g的蓮蓉豆沙包住一塊10g的黃桃,搓成圓球。

再用30g的粉色和果子皮均勻地捏扁,包入1,搓成一個圓球,在粉色圓球的表面刷上水。

將原色和果子皮擀成一張厚度為0.3mm的薄片,用它均勻的包住粉色圓球。

用豆形捏塑棒在表面輕輕地推出一個個小水滴狀(邊緣發白中間是粉色),每五個水滴圍一圈像一朵朵小花。

每朵小花錯落開,在小花的中間點,用尖形捏塑棒紮上一個小洞。

和果子品類中的熱銷款

煎餅 ❤

煎餅是用和好的小麥粉油炸而來。在江戶時期人們利用小麥粉或年糕為底料,製作成各種有甜味的果子,因此為人們所熟知。再到明治時期,便改用粳米製作成醬油煎餅並得到大眾的喜愛。

羊羹 ❤

羊羹即是羊肉的湯汁,相傳來源於中國的禪僧。禪僧被禁止食用肉類所以用小豆、小麥粉、葛粉等蒸煮成型。早在江戶時代寒天(寒天是紅藻破壁技術的萃取物)就被廣泛使用起來,而羊羹也因此誕生。

❤ 饅頭 ❤

相傳,在日本人看來,饅頭和羊羹屬性相同,在鎌倉時代(室町時代)從中國的禪僧手中流傳過來。據說包裹的餡中使用了蔬菜等煮物,而甜小豆餡的饅頭是在江戶時代流行起來的。

❤ 大福 ❤

這款也是花小樣最愛的款式,「大福」 其實就是放了餡的 「鵪鶉燒」,但它比大福個頭要大,通常吃一個足以飽腹。因此,也被稱為「腹太餅」。早在寬政年間(1789—1801)加熱過的腹太餅,被以「大福餅」的名字出售。也許是因為吃了能得到福氣的寓意能讓人感到喜氣的緣故,深受歡迎。

❤ 練切 ❤

茶道果子的主要代表,有果子藝術品的稱號,江戶時代開始有專門店設立。用求肥與白豆沙加熱攪拌而做成,其中再加入菊花、紅葉或菖浦等,製作出不同口味的茶果子。

❤ 金鍔燒 ❤

金鍔燒現在以長方體的為主流,最初是象刀鍔一樣的圓形。用米粉製作的關西「銀鍔」流傳到江戶時代,變化為用小麥粉製作的圓形的「金鍔」。再往後就進一步演變成了長方體的金鍔燒。

❤ 錦玉羹 ❤

錦玉羹是夏天的果子,滑溜的口感與寒天(寒天是紅藻破壁技術的萃取物)相似,一般會加入各種水果汁、果肉如梅子、橘子或葡萄酒等調配口味。

❤ 葛果子 ❤

葛果子原本是一種藥材,遠從鎌倉時代開始,日本人就利用作成果子,先由葛的根提煉為澱粉,再包入各式各樣的內餡。

❤ 糰子 ❤

糰子是將和好的稻穀粉加工成圓球狀,串在竹籤上,淋上不同的醬就是各式各樣的美味。傳統中的糰子一般為5個一串,現在多見為4個或3個為一串。這種簡單質樸感使得全國各地都有各自的名產糰子,最出名的就是京都下鴨神社的御手洗祭上供奉的糰子,繼而就是彼岸糰子、賞月糰子等,和年中儀式有深厚的關係。

在眾多和果子中,糰子是日本人節日中必不可少的佳點。因為製作方法簡單而受到眾多美食達人喜愛。近日柿君就發現了一位島國料理達人自製的柴犬糰子


 「御手洗糰子」名稱與數量的來源


為什麼是5個?

在民間有兩種說法,在鎌倉時代(1185/1192—1333),後醍醐天皇駕臨京都下鴨神社時,在「御手洗池」(參拜者洗手處)洗手的時候,水面突然冒出1個大泡泡,接著又出現4個小泡泡。於是人們模仿泡泡的樣子,發明了這種 「御手洗糰子」,竹籤頭部是1個較大糰子,下面4個較小糰子,第一個和後四個間還要留點空隙。

還有一種說法,在日本京都下鴨神社,每年夏天7月,都會舉行一次「御手洗祭」,據說前去祭祀的家庭,會製作這種糰子作為供物,故名 「御手洗糰子」。傳統「御手洗糰子」是每串5個,據說象徵人的身體。最上面的一顆最大,象徵頭部,下面四顆較小糰子,代表四肢。


而不論哪種說法,「御手洗糰子」 在日本文化中都寓意無病息災,吃糰子就是一種祈福。日本關東地區的「御手洗糰子」,多為4個一串,相傳是因當年日本的「四文錢」硬幣開始流通,糰子一個一文,四個正好四文。

和果子的製作模具

和果子的品類賞析


分享到這裡也即將收尾啦,關於和果子的更多品類和故事其實還有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保存下這篇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或收藏備用,再查閱一些相關資料,也許某天你也會手作一盒心意滿滿的 「和果子」 送給所愛之人哦!

本篇圖文素材源自網絡,全文內容由【花藝圈】整理編寫;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如果您喜歡這篇圖文內容,歡迎關注微信號ID:花藝圈,或將文章轉給想要分享的朋友。花小樣每天都會這裡,推送更多精彩內容~ 希望我們的生活,每一天都能過得熱氣騰騰、有溫度,充滿持續的生命力!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京都「和果子」的四季之美
    和西式甜品的洋果子相比,被稱為和果子。櫻餅、水羊羹、慄子茶巾絞、白玉等,一年四季都有代表級的選擇項,色味形全都做到極致,在小小的東西上展示著四季的美。但京都的和果子又力拔頭籌自立山門,稱之京果子。這間名為虎屋的店歷史稱得上是很長,追溯到室町時代後期就已經開始做和果子的生意了,到現在已經五個世紀之久,在各地都有很多的分店。根據歷史資料記載,1628年京都一條店就已經成立了。
  • 士林:把福州風物雕進和果子
    近日,記者專訪和果子製作師士林,走進她開設的博物集和果子創意工作室,一睹她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  一草一木帶來靈感  和果子的外皮由豆子、糖、糯米等食材製成,內餡以五穀果蔬為原料。它玲瓏小巧的個頭,經手藝人塑形,可跟隨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呈現花鳥風月的萬千變化。
  • 日式茶點 / 和果子
    儘管和果子如此受歡迎,但是關於它的製作,大眾卻知之甚少。其實,和果子的精髓主要來源於果子師的手法,所以和果子師往往都會被稱作「手藝人」。日語「和果子」意為日式點心,與蛋糕等「洋果子」相對應。源於奈良時期的和果子,據說是遣唐使把盛唐的糕餅技藝帶去日本,融合了日本文化成為特別的甜點。
  • 精緻之美-日本和果子
    轉載自:京都伽藍記編輯整理:一米陽光日本有很多傳統食物,最多人知道的一定是「和果子」,根據當季食材手工製作,秉承了日本致精的文化,每一個都做成藝術品,清甜而不粘口,致力於果子入口即化的秀逸感,一直十分受遊客歡迎,可以說是必買手信之一。儘管和果子如此受歡迎,但是關於它的製作,大眾卻知之甚少。
  • 【春の歌】四季の歌
    四季の歌作詞・作曲:荒木とよひさ英訳:山岸勝榮
  • 天氣澄和,風物閒美,日本的和果子總是期待和你一期一會
    和果子,最具日本特色的甜點,被稱為「日本飲食文化之花」。清新可愛的外表下,卻呈現出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精彩。飽含著日本人對自然的熱愛和生活的感悟。和果子在日本古代指樹上結的果實和水果。和果子的歷史大概和日本的歷史一樣長。
  • 粉嫩櫻花季,這款高顏值的和果子櫻花甜點,瞬間攻克你的少女心
    在日本,隨處可見各種精緻的果子。盛器很美,擺盤很美,果子更美!心情也變得美美噠!和果子與其說是點心,不如說是日本傳統藝術品,精緻的造型表現了人們對食物之美的追求。和果子其實泛指日式糕點,種類很多,根據含水量不同可以分為生果子、半生果子、乾果子等,多數用豆沙做餡料,利用各種工具將四季、歷史文化等元素表現在和果子上。
  • 《風雅和歌》:日本人的《詩經》,越過四季、寫盡和式傳統與美學
    演講開篇引用了道元禪師的和歌《本來面目》:「春は花 夏ほととぎす 秋は月 冬雪さえて すずしかりけり」「春花秋月杜鵑夏,冬雪皚皚寒意加。」這首和歌裡的四季風物代表了日本人傳統審美中與眾不同的季節感,同時也表現了其對四季之美的感受。
  • 從哆啦A夢的銅鑼燒,說到那「五感」盛宴的和果子
    銅鑼燒是傳統日式甜點「和果子」中的一種。和果子起源於遣唐使帶回的唐朝點心「唐果子」。看過《妖貓傳》的讀者一定會記得那個神神叨叨的空海和尚,他將唐朝點心的做法進一步帶回日本,鑑真和尚又為日本帶去關鍵的砂糖製作技術,促進了和果子的發展。
  • 一個集顏值、口感與技巧於一身的和果子
    和果子根據含水量的不同可以分為生果子、半生果子和乾果子三種,銅鑼燒、日式大福等屬於半生果子,水分含量在10~30%;羊羹,日式糰子等屬於生果子,水分含量在30%以上;至於日式煎餅、仙貝等則都屬於乾果子,水分含量在10%以下。除此之外,和果子還有季節性。
  • 《我們的愛情不正常》主題曲用和果子做封面
    シンガー・ソングライター椎名林檎さんらによるバンド「東京事変」の新曲「赤の同盟」の配信ジャケットに登場する和菓子を、富山市古沢の和菓子店「引網香月堂」4代目店主、引網康博さんが製作した。クジャクをモチーフに、曲から受けた印象を赤や紫色などのグラデーションで繊細に表現。
  • 「紅髮神父」維瓦爾第:在音樂中感受四季更迭
    在他的指導下,孤兒院閱讀和唱詩班的水平蒸蒸日上,作為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的聲望也越來越高,不過他也經常在工作時,跑到一邊記錄突然想到的樂譜。儘管在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他在協奏曲史上的地位仍是無可爭議的。
  • 翡翠的美是可以撫慰人心的,是種、水、色融合成的奇妙感受!
    選一枚心愛的翡翠戒指,伴著自己每一天,忙碌中,指上的一抹靈動,能讓心情開朗。翡翠的美是可以撫慰人心的,是其種、水、色融合成的奇妙感受,目遇色彩、膚及溫潤,這種視覺和觸覺的美好滋養著心神。玉養人,人養玉,我想並不是翡翠物理屬性上對人的益處,更多的可能還是這種悅目怡心的體驗潛移默化中對人的影響吧…這枚戒指的溫潤之感一目了然,翡翠這色澤,仿佛是雨後天晴,藍天白雲下,清澈見底的一汪湖水,那樣乾淨而清新。絲絲縷縷的線就如同湖邊柳樹的倒影,平添幾分靈動,讓這翡翠也有生有命,有氣有靈。翡翠的綠也是千萬不一,深深淺淺,濃濃淡淡,像極了隨著四季交疊變化的萬物。
  • 金澤雅集 | 和果子、美術館和町家,凝固的四季俳句
    最近我們在看日劇《我們有點不對勁》除了被男女主角的神級顏值吸引,還被劇中出現的美輪美奐的和果子🍡吸引了目光👀這一期就跟著我們雲旅行到這部劇的拍攝地🎬「金澤」去一探日本和菓子文化吧~🎬先說好我們推薦這部劇只為了給大家養眼👀還有普及和菓子文化,劇情不討論🙅(漫改劇是不能用常理來解釋的)目前劇情更新過半,已經出現了好幾款賞心悅目的和菓子。
  • 福利丨為什麼日本的點心叫「和果子」?
    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和果子的身影幾乎會貫穿他們的一生。家庭日常吃的茶點、職場聚餐上的茶歇、重大節日上的貢品,都是不同種類的和果子。為什麼日本人會喜歡做這麼複雜的點心?菱餅、柏餅這些節日上的和果子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點心在日本被稱為「和果子」?
  •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多謝款待》
    多謝款待【推薦理由】《多謝款待》是日本2013年NHK最火的晨間劇,並一度創下了近十年晨間劇第一的好成績
  • 又見三堀純一創意練切和果子——「鬼滅之刃」
    練切和果子是和果子的至高點,而三堀純一的練切和果子可以說是練切和果子的「至高領域」,無人可超。此番以「隱葉」方式體現《鬼滅之刃》中的各位人物,真是絕了。 曾經有幸為三堀純一的和果子課程做過翻譯,貼一下之前發在本人新浪博客上的舊文,回憶一下當時的感受。
  • 【多謝款待】愛不就是能吃到一塊兒去麼
    當所有人都在關註上海那場送給媒體的世紀婚禮時,關心日本的小夥伴應該發現,10月4日,杏和東出昌大低調地在愛宕神社(あたごじんじゃ)舉辦了結婚式。29歲的杏和27歲的東出昌大,簡直按照晨間劇的劇本走,一樣日本少見的高個子,只是一反金童玉女的常態,杏皮膚偏古銅色,東出昌大倒是白嫩的小鮮肉。去年新年看紅白歌會時,杏和東出兩人穿著和服出場,一起演唱了《多謝款待》的片頭曲《雨のち晴レルヤ》,激動得跳起來,誰知道一年後這熒幕夫婦要成真呢。
  • 她是我的四季,更是我的動力
    因為她是我的四季,更是我的動力。   〈Spirit〉    和煦溫潤的你敲擊了我的「門窗」,渡去了忍冬,將第一縷溫暖輸送給我。    你那樂天派的性格,恰逢是初春裡的一縷縷春風。你更是初升地朝陽,和煦溫潤,讓人愈發心曠神怡;這種積極向上的萌芽狀態成為了我的第一種動力。
  • 當和果子遇見馬卡龍「Ladurée」京都祇園店就是要給你最特別的款待
    法國百年甜點「Ladurée」於今年8月在京都開設了第二家店鋪,營造出結合日本傳統文化與「Ladurée」世界觀的獨一無二空間,從建築、內裝到菜單都有著與它店不同的特色,甚至目前也只有京都祇園店才有提供原創和果子和馬卡龍的獨特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