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NKU新媒體 南開大學
「那是1979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在南開大學登上講臺,在主樓111階梯教室裡講的是《文心雕龍》的《神思》篇……」彼時,南開大學講席教授陳洪剛剛榮獲南開大學2020年度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站在臺上發表獲獎感言的他分享了自己41年前初登講臺的一段往事,「課後,一位來聽課的教務處副處長攔住我大加鼓勵了一番,要我站在講臺上一直講下去,直至成為南開園裡的教學名師。」
「重視教育教學一直是南開的光榮傳統,十分寶貴。」陳洪教授說,曾經的那份鼓勵砥礪了一顆初心,激勵了一個年青人紮根南開把一件事做好。自1978年跨過本科直接考入南開大學讀研究生,陳洪教授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南開園。他長期從事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明清小說、文學與宗教等諸多方面研究與教學,時至今日已是南開園裡著作等身的知名學者、德高望重的教學名師、聲名在外的南開先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有名的『燕昭王黃金臺』的典故,李白有一句詩叫『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黃金臺』是具有衝擊力的,它代表著一種價值導向,燕國自此引得群賢畢至,逐漸走向復興。學校此次重獎教育教學名師,也是代表一種鮮明的價值導向,是在釋放一種信號,就是大學的第一功能還是『育人』。」陳洪教授表示。
為師: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好老師與好老師是不一樣的。」陳洪教授認為,大學教師沒有統一的模式,也不應是「一個模子」,課堂教學應該允許多種方式、多種風格的存在,但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是「對於教學的態度和支撐其教學的學術能力」。
「比如,羅宗強先生,他為人偏於內向、不善言辭,說起話帶有濃重的潮汕口音,可他給本科生講課的效果特別好,因為學生能聽出他內在的思想邏輯美。我所見過的老師裡,有講課特別快的、講課特別慢的,有口才好的、口才沒那麼好的,學問到家,態度認真,都是『好老師』。」陳洪教授談道。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人工作卻難以百分之百量化。想要講好一堂課,背後是許多「看不見」的功夫,既需要態度也需要能力。「一堂課,一個小時備課也是講,三個小時備課也是講,這些沒人知道;這堂課上完了,老師發現學生情緒上有點問題,把學生留下來談談,這些也沒人知道......」陳洪教授感慨,教育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總能做得更好,「是一件無窮盡的事情」。
為學:精神追求 全情投入
「大學裡是心智和精神空間最大的地方,主要的生活就是面對知識。讀書的時候充實精神,寫作的時候是把精神活動表達出來,面對年輕的學生更是感受到了生命與活力。」陳洪教授曾在為研究生開設治學講座時談到,在大學裡做學問、教書,工作與其生命體驗、生命實現都交融到一起,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老師可謂是「最幸福的職業」。
「可是不能有欺騙」,陳洪教授表示,教師對於學術追求理應是真誠的、是基於對真理的探究,由此才不辜負自己的學術生涯和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我們要有這樣一個對自己的高標準,才對得起每一個來南開讀書的聰明學生」。
從教多年,成就卓著,是否有最得意的教育教學成果?陳洪教授笑言是一種「感覺」:「以前每次給本科生上課,尤其是上完比較大的課,我都會興奮好一段時間。走進教室、站上講臺,你會覺得整個空間裡有你與你的精神氣場,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是能讓你感受到一種精神的火花。講到得意處,你的邏輯推演、情感投入,都能夠得到一種反饋和呼應,真是『雖南面王不易也』。」
師生:真誠以待 齊心協力
教育教學需要師生相互成就。「我上課,要求起立互致注目禮。公開課放到網上,有的網友們不以為然,覺得有形式主義之嫌。其實這是基於兩點考慮,其一是振作一下精神;其二是一種儀式感——教書與學習都是莊重、嚴肅的事情,是要雙方一起努力完成的。」
在陳洪教授眼中,大學是「精神花園」「知識殿堂」。「南開的學風有著自己的傳統與特色,較為樸實厚重。另外,南開包容性較強。」陳洪表示,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南開師生,真誠以待、齊心協力,發揚傳統、革故鼎新,不斷開闢南開教育教學新的未來,桃李滿園,一路芬芳。
2020年南開大學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獲獎者——陳洪
陳洪,南開大學講席教授、天津市政府首席督學、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文學院院長、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擔任《文學遺產》《天津社會科學》等報刊編委、《文學與文化》雜誌主編,並在多所海內外知名大學任兼職教授。
陳洪教授於南開大學執教逾40年,既是知名學者,也是傑出教師。他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次,寶鋼優秀教師獎、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等,併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在陳洪教授所指導的博士生中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人、提名獎1人;此外他還指導學生獲全國首屆「國學達人」挑戰賽冠軍。
陳洪教授連續兩屆擔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指委主任,領導制訂了《中國語言文學類國家教學質量標準》,在高等教育領域具有重大影響,並在全國範圍內頒布實施。他主編多部教材,其中《中國小說理論史》被教育部指定為研究生教材,他錄製的「六大名著導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在素質教育領域,陳洪教授所主導的教學改革項目「當代大學生母語教育的理念創新、資源建設與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該成果將提升母語素養與民族文化認同作為課程定位,率先開發立體化、集成性、數位化教學資源,對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本科教育進行探索,相關主教材《大學語文》入選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為全國百餘所高校採用。他承辦教育部全國大學語文青年師資培訓十餘次,有力地帶動了全國高校大學語文教育的深化。
陳洪教授兩次承擔國家社科重大項目,2019年擔任首席專家主持「『中華詩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項目,服務國家文化強國戰略,影響深遠。
往期回顧:
立德樹人是老師的本分喜報!南開31項成果獲第八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祝賀!南開大學陳軍院士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南開&華為牽手 協同孕育新計算人才來源:南開大學新聞中心新媒體中心
記者:藍芳
攝影:宗琪琪
原標題:《好老師與好學生:精神的對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