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與好學生:精神的對話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NKU新媒體 南開大學

「那是1979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在南開大學登上講臺,在主樓111階梯教室裡講的是《文心雕龍》的《神思》篇……」彼時,南開大學講席教授陳洪剛剛榮獲南開大學2020年度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站在臺上發表獲獎感言的他分享了自己41年前初登講臺的一段往事,「課後,一位來聽課的教務處副處長攔住我大加鼓勵了一番,要我站在講臺上一直講下去,直至成為南開園裡的教學名師。」

「重視教育教學一直是南開的光榮傳統,十分寶貴。」陳洪教授說,曾經的那份鼓勵砥礪了一顆初心,激勵了一個年青人紮根南開把一件事做好。自1978年跨過本科直接考入南開大學讀研究生,陳洪教授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南開園。他長期從事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明清小說、文學與宗教等諸多方面研究與教學,時至今日已是南開園裡著作等身的知名學者、德高望重的教學名師、聲名在外的南開先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有名的『燕昭王黃金臺』的典故,李白有一句詩叫『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臺。』『黃金臺』是具有衝擊力的,它代表著一種價值導向,燕國自此引得群賢畢至,逐漸走向復興。學校此次重獎教育教學名師,也是代表一種鮮明的價值導向,是在釋放一種信號,就是大學的第一功能還是『育人』。」陳洪教授表示。

為師:沒有最好 只有更好

「好老師與好老師是不一樣的。」陳洪教授認為,大學教師沒有統一的模式,也不應是「一個模子」,課堂教學應該允許多種方式、多種風格的存在,但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是「對於教學的態度和支撐其教學的學術能力」。

「比如,羅宗強先生,他為人偏於內向、不善言辭,說起話帶有濃重的潮汕口音,可他給本科生講課的效果特別好,因為學生能聽出他內在的思想邏輯美。我所見過的老師裡,有講課特別快的、講課特別慢的,有口才好的、口才沒那麼好的,學問到家,態度認真,都是『好老師』。」陳洪教授談道。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育人工作卻難以百分之百量化。想要講好一堂課,背後是許多「看不見」的功夫,既需要態度也需要能力。「一堂課,一個小時備課也是講,三個小時備課也是講,這些沒人知道;這堂課上完了,老師發現學生情緒上有點問題,把學生留下來談談,這些也沒人知道......」陳洪教授感慨,教育教學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也總能做得更好,「是一件無窮盡的事情」。

為學:精神追求 全情投入

「大學裡是心智和精神空間最大的地方,主要的生活就是面對知識。讀書的時候充實精神,寫作的時候是把精神活動表達出來,面對年輕的學生更是感受到了生命與活力。」陳洪教授曾在為研究生開設治學講座時談到,在大學裡做學問、教書,工作與其生命體驗、生命實現都交融到一起,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學老師可謂是「最幸福的職業」。

「可是不能有欺騙」,陳洪教授表示,教師對於學術追求理應是真誠的、是基於對真理的探究,由此才不辜負自己的學術生涯和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我們要有這樣一個對自己的高標準,才對得起每一個來南開讀書的聰明學生」。

從教多年,成就卓著,是否有最得意的教育教學成果?陳洪教授笑言是一種「感覺」:「以前每次給本科生上課,尤其是上完比較大的課,我都會興奮好一段時間。走進教室、站上講臺,你會覺得整個空間裡有你與你的精神氣場,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是能讓你感受到一種精神的火花。講到得意處,你的邏輯推演、情感投入,都能夠得到一種反饋和呼應,真是『雖南面王不易也』。」

師生:真誠以待 齊心協力

教育教學需要師生相互成就。「我上課,要求起立互致注目禮。公開課放到網上,有的網友們不以為然,覺得有形式主義之嫌。其實這是基於兩點考慮,其一是振作一下精神;其二是一種儀式感——教書與學習都是莊重、嚴肅的事情,是要雙方一起努力完成的。」

在陳洪教授眼中,大學是「精神花園」「知識殿堂」。「南開的學風有著自己的傳統與特色,較為樸實厚重。另外,南開包容性較強。」陳洪表示,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南開師生,真誠以待、齊心協力,發揚傳統、革故鼎新,不斷開闢南開教育教學新的未來,桃李滿園,一路芬芳。

2020年南開大學教育教學終身成就獎獲獎者——陳洪

陳洪,南開大學講席教授、天津市政府首席督學、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文學院院長、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置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擔任《文學遺產》《天津社會科學》等報刊編委、《文學與文化》雜誌主編,並在多所海內外知名大學任兼職教授。

陳洪教授於南開大學執教逾40年,既是知名學者,也是傑出教師。他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次,寶鋼優秀教師獎、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等,併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在陳洪教授所指導的博士生中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人、提名獎1人;此外他還指導學生獲全國首屆「國學達人」挑戰賽冠軍。

陳洪教授連續兩屆擔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指委主任,領導制訂了《中國語言文學類國家教學質量標準》,在高等教育領域具有重大影響,並在全國範圍內頒布實施。他主編多部教材,其中《中國小說理論史》被教育部指定為研究生教材,他錄製的「六大名著導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在素質教育領域,陳洪教授所主導的教學改革項目「當代大學生母語教育的理念創新、資源建設與大學語文課程改革」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該成果將提升母語素養與民族文化認同作為課程定位,率先開發立體化、集成性、數位化教學資源,對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本科教育進行探索,相關主教材《大學語文》入選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為全國百餘所高校採用。他承辦教育部全國大學語文青年師資培訓十餘次,有力地帶動了全國高校大學語文教育的深化。

陳洪教授兩次承擔國家社科重大項目,2019年擔任首席專家主持「『中華詩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項目,服務國家文化強國戰略,影響深遠。

往期回顧:

立德樹人是老師的本分喜報!南開31項成果獲第八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祝賀!南開大學陳軍院士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南開&華為牽手 協同孕育新計算人才

來源:南開大學新聞中心新媒體中心

記者:藍芳

攝影:宗琪琪

原標題:《好老師與好學生:精神的對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對話俞敏洪:多讀書就能教好學生?好天真的俞老師……
    但是他錯在了邏輯關係上,並不是這些「一年讀不了四五本書」的老師就教不好學生,也並不是那些「飽讀詩書」的老師就教出了好學生。當然,無論哪個行業,毋庸置疑,多讀書肯定是有用處的。當個教授,多讀書都不至於被人稱作「叫獸」;當個農民,多讀書的都比不識字的文盲要受人尊重。
  • 好老師——高天 學生稱讚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高老師每次都會像一個知心朋友一樣聽你慢慢地說完你的見聞和感受,然後微笑著說出他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每次有一些不想跟家裡人或者跟老師說的話題,拿到這裡跟高老師說的時候,我也會有一種莫名的放心感,覺得眼前的這個男人十分可靠。甚至有一段時間我記得很清楚,每次上課先要跟老師聊上好長時間,這玩意兒簡直上癮。但是作為老師和學生,我們還是要拿出自己的成績的。對於他每次布置的作業,其實還挺多挺難的。
  • 為學生好卻被家長怒懟?與家長對話有「五忌」,當老師要早知道
    果不其然,第二節課時,英語老師就拿著手機來向我求助,說自己本來是為學生好,卻被家長怒懟,問我該怎麼辦。英語老師打開手機,把家長懟她的話一條條放給我聽。家長是私發給她的,說了十幾句,但未有過激語言,只是態度很不好,說一問孩子就說做過了,而自己既不知道作業是什麼,也不會英語,沒法檢查。家長主要是表達不滿,並要求老師把作業發在群裡。
  • 老師好: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別讓溺愛摧殘了孩子!
    雖然是說給這個學生聽的,但又像是告誡他自己。因為在學生時代的苗老師收到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因為家庭成分的問題,他只好去師範當了老師。但是正因為他的好面子,唯分數論,很明顯的偏袒自己的眼中的好學生,才讓我們感覺是那麼的真實。但苗婉秋一定是學生眼中的好老師。
  • 電影《老師·好》火了:老師不是聖人,但有一顆為學生好的心
    《老師·好》很客觀地塑造著一個老師。老師並不是聖人。在學生遇到事情時,他一定會第一個挺身而出;他會固執地用自己的方式對學生好;他會成為學生在某一階段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那個人。在《老師·好》中,並沒有大筆墨去表現于謙飾演的這位苗老師怎樣的崇高,反倒是在更多地去展現他在一位老師的身份之下,身為一個人的煙火氣。于謙在被採訪時說:「老師不是聖人,不可能是完美的。我覺得,只要出發點是為學生好的,那這個老師就是一個好老師。」
  • 學好文言文要遇到好老師,都能讓學生主動自學,如何區分好老師
    文言文學習是語文學習的難點,不光是學生覺得難學,老師也常會覺得難教。對於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怎樣把生澀的古文講出簡單的釋義,這不是語文老師對著教參書上課就能達到的教學任務。對於中學階段文言文學習,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去主動學習、閱讀文言文的相關書籍,這也不是語文老師分享幾篇有趣的典故能做到的。學好文言文要遇到好老師,遇不到好老師怎麼辦?
  • 影評|《老師·好》:老師的好,長大後的你才會懂
    自從看了《德雲鬥笑社》和《幸福三重奏》就開始關注了「相聲皇后」於老師。因為相聲的緣故他的幽默感是與生俱來的,所以翻看了於老師的很多作品《老師·好》是我沒見過的另外一面。
  • 6部真人改編的經典好老師電影,老師和學生一起看吧!
    今天為大家帶來了6部真人改編的經典好老師電影,這些電影不僅適合老師自己看,也適合推薦給學生,讓他們懂得師生之間最純粹的「羈絆」。The Ron Clark Story豆瓣評分7.8好老師鼓勵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電影由真人真事改編,Clark老師年輕熱情富有創造力,他用獨特的教學規則和革新式的教學方法教育班上每個調皮的孩子:為家境困難想要念書的女孩提供援助,讓有著藝術天賦的男孩得以發揮特長
  • 電影《老師. 好》觀後感
    于謙飾演的這位老師,嚴厲,死板,充滿愛;這位老師和學生一直有很多的衝突,但是在每次的衝突之後,我們都能看到這位老師的溫情和愛;這種老師的所作所為必須要深刻去體會才能真正知道他的好,這也是為什麼剛開始學生們對他都很有意見,最後通過自行車為紐帶,慢慢的對這位老師充滿了敬意!作為老師,他真的體現了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有的表率和高尚的品德。
  • 爸爸和兒子的對話!佩服!好爸爸勝過好老師!
    "是這樣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我趁機普法。"爸爸,那我們就不幹了吧?!""兒子,你不是很憤怒嗎?""嗨嗨,爸爸,我已經不憤怒了,其實我也有錯。"兒臉紅。"好,爸爸支持你!"自此,兒學會了選擇和代價。""那我為什麼還要去讀,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呢?""那是因為你還小,先搞些沒有用的東西,試試你的本事。如果你連這些沒用的東西都做不好,那長大以後,有用的東西也肯定搞不好。所以,讀書雖然沒有用,但你還是要去讀好它。""哦,爸爸,我有本事把書讀好!"從此,兒子成績優秀。
  • 電影《老師·好》火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或許你會根據過往經驗,武斷地認為一個相聲演員跨界演不出好電影。那麼,《老師·好》這部電影會在各方面打破你的預判。他有可能會在上學時限制你很多方面的自由,有可能是一個不討學生喜歡的人;他有可能很固執,有可能會過於嚴厲,也有可能有點小市井;但是,在學業上,他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在學生遇到事情時,他一定會第一個挺身而出;他會固執地用自己的方式對學生好;他會成為學生在某一階段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那個人。
  • 從學生到老師,聊聊《下一站我的大學》作者精神續作《鄉村老師》
    「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鬥無悔。」每當想起這句話,我都有一種前往西部支教的衝動。或許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想要追憶和嘗試的過去,幻想著自己畢業後是不是應該嘗試一些曾經沒有勇氣嘗試的事情。《下一站,我的大學》的作者或許也是如此,在前作大受歡迎之後,便轉而開發起了一款精神續作——《鄉村老師》。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 小學老師自費給學生買手套,直言怕學生的手凍傷,網友:好老師
    從古至今,教師都是一個值得敬重的職業,一個好老師能在學習上幫到學生,也會在生活中幫助到自己的學生。現在很多人都因為覺得小學知識簡單而錯誤地認為小學老師是最不重要的,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小學老師對孩子三觀的形成也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對於一些缺失父母陪伴的留守兒童。
  • 給女生扎頭髮,扮小熊給高考生減壓,請學生吃飯,好老師請珍惜
    女生瞬間清醒,好好聽課。這麼溫柔的女老師,誰不想擁有?還有一位老師,也是值得我們尊重,他是一位退休老師。6月8日,浙江衢州,60歲教師吳光耀刷光飯卡請全班同學吃飯。吳光耀每年都請班上學生吃一次食堂,已堅持7年。
  • 校園霸凌,好學生很少被欺負,老師點明其中的原因
    校園霸凌的學生都有一些共同的點,也就是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差,自身素質很差勁,以欺負同學為樂趣,是同學厭惡的對象。這一類學生可以說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可能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但目前的情況就是老師對於這一類學生知識要求他們在課上不要搗亂,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其餘的便不再管他們,任由他們自身自滅。在某種程度上。
  • 做學生喜愛的好老師,難嗎?——觀影《樹上有個好地方》有感
    這樣的境遇沒有讓巴王超過抑鬱,也沒有遏制霸王超過的童真,影片中的巴王超過依然很活躍,把田野裡一棵可以棲息的大樹變成了他的「好地方」,將所有「好玩」的東西都藏在了那棵大樹的上面。直到有一天,他的處境因為前來支教的粉提老師而改變了。粉提老師讓他負責班級裡的圖書管理員,同時他也與女老師成了好朋友,他的「好地方」也成了女老師的「好地方」。
  • 《老師.好》帶八零後的我們重回學生時代,祝老師們節日快樂
    今天是教師節,首先祝天下的老師節日快樂。在教師節裡首先會想到以教師為題材的電影,不免想起了去年上映的《老師.好》。但也能引起我們八零後的共鳴,也勾起了我們對學生時代的回憶,想起了我們的老師。除了裝束之外,和老師的鬥智鬥勇那可是從小學時代就開始了,上課時老師不在就說話啦,偷打下課鈴啦,考試作弊應該是和老師「玩」的最多的,有更調皮的學生對自己恨的老師在學校的外面寫上:某某老師大壞蛋。等等。那時在村莊小學,距離家很近,上學放學都是靠走,老師也是,所以自行車的劇情在小學裡是體現不了了。
  • 一個好老師具備的品質
    1、好老師,不一定嚴肅苛刻。學生對於老師的記憶,往往是嚴肅苛刻、認真踏實的。可是,真正的好老師,往往善於和班級學生溝通,甘願降低身段,願意接近、聆聽學生的心聲和意願。喜歡和學生在一起,善於體味和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喜好厭惡,既能夠看到孩子們言行舉止中的毛病和瑕疵,又可以適時出現在孩子身邊,在學生感到彷徨無助、煩惱困惑的時候指明道路。亦師亦友,是「好老師」應有的模樣和形象。2、好老師,必定博學強記。
  • 「再好的老師也有教不會的學生」,是實在沒辦法,還是推卸責任
    文/珍珍教育大家都聽說過,「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但老師卻說,「我教得再好,也教不會不想學習的學生」,家長認為老師不是真的沒辦法,而是推卸責任。到底誰對誰錯?我們先來看這個案例。高考時,他成功逆襲,成績在班級第五,順利考進本地的重點本科大學,這次我輸了,輸的很開心,他也成了我教育學生的例子,時刻提醒著我,不要輕易放棄每一個學生。所以再好的老師也有教不會的學生,並不是絕對的,那這是不是老師在推卸責任呢?
  • 《老師!好》觀後感:最好的時光
    他們的班主任叫苗宛秋,故事的紐帶是苗老師被評為縣優秀教師而獎勵的一輛嶄新的自行車。一開學,苗老師就給那邦有個性的學生一個下馬威。結果適得其反,用學生們的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他們決定從苗老師的自行車開始,把自行車大卸八塊,想著法兒氣苗老師。然而苗老師並沒有因此嫌棄學生,反而用勤勉和專注的精神慢慢地影響著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