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最滿分的歷史,終不敵感性的寫意,國產電影難逃的宿命

2020-08-28 祝老師說



管虎終於將他野心勃勃的《八佰》帶進影院。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八佰》的上映可謂是一波三折

這也是疫情以來第一步走進電影院大熒幕的電影,選擇這個時間上映,管虎覺得他相信影片的質量,相信觀眾的審美,相信他的選擇。

他覺得它能打得響頭炮!

管虎並沒有讓大多數觀眾失望。

觀影感受或許用「痛苦」二字形容更為貼切——疼痛、震撼

《八佰》呈現的八百壯士英勇形象和戰爭的殘酷,無不提醒著我們珍惜當下和平時代、敬重那些為新中國浴血奮戰的抗戰老兵。

無論是令人驚豔的布景還是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細節,無論是每一個演員還是電影的配樂,可以看出管虎這次在賭

賭《八佰》能青史留名!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管虎的野心:讓《八佰》留名中國影史。


在劇情悲壯的電影中,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鄭愷等,簡直奉獻了他們從影以來脫胎換骨般整容式的演技

在觀看影片時,一度忘記了他們是誰,只記得他們是老葫蘆、端午、羊拐、老鐵、老算盤、謝團副,記住的還有那句「來生再見」。

《八佰》戰爭場面側重寫實,以幾個戰場逃兵的內心轉變為故事主線,輔以整個部隊的戰鬥全過程。

以逃兵為視角切入能夠給和我一樣怕死的普通人很強的代入感。

湖北調來的安保隊,他們是近乎「烏合之眾」、毫無戰鬥力、意志薄弱的逃兵,他們更是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可憐懦弱人。

這幫逃兵進入倉庫作為他們的防禦陣地,他們中有端午、小湖北、老算盤、羊拐等幾個角色,性格軟弱、逃跑、憤慨,刻畫非常鮮明。

戰場上視死如歸、捨生取義是常態,但貪生怕死更是常態

在家國存亡之際,什麼最重要?活下去最重要,好死不如賴活著。

為國捐軀?省省吧

老算盤自始至終都是如此,他的人生信念沒有發生轉變,從一個自私自利的懦夫繼續做逃兵,

他留著長發,戴著眼鏡,最終甚至假扮成女性逃跑至對岸,看到對岸的人群為其歡呼時,他仿佛剎那間獲得了某種使命感,看著地獄般的對岸,臉上的表情五味雜陳。

但歐豪飾演的士兵端午在親眼目睹了戰爭的殘酷和其他戰士的英勇無畏之後,完成了內心的成長。

黃曉明飾演的軍官,他來到四行倉庫,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戰爭背後都是政治」。

影片中對血腥鏡頭沒有太多忌諱,有時採用遠鏡頭,有時又對著屍體特寫。

其中陳樹生和一眾士兵捆著炸藥排隊跳樓,瓦解了日軍炸毀倉庫的意圖,抱著炸藥縱身跳下的鏡頭,有人喊著自己的出生地和名字,有人喊著」娘……孩兒不孝「,確實賺足了的淚水和同情。

還有影片強烈的對比:蘇州河南北兩岸,群眾與士兵隔岸相望:

一邊明亮、一邊暗淡;一邊燈紅酒綠、一邊槍林彈雨;一邊歌舞昇平、一邊生靈塗炭,一邊為對面的舞女著迷、一邊喊著「穿軍裝的人不許過來」。


管虎完全可以把這部電影拍成一部反思性的戰爭電影。

可惜管虎還是欠缺一點功力,反思是有所反思,但反思的內容有點偏差,甚至可以說有點朦朧、曖昧,讓人捉摸不透。

這是影片遲遲不上映的原因之一,也是影響影片青史留名的原因之一。

《八佰》並不是對歷史的深度還原,而是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了架空。

比如,戰爭的背後是政治。

管虎可以把重點放在某一個點上。是為八百壯士的英勇犧牲鼓掌喝彩,還是為國民政府造成的悲劇而同情?

很顯然管虎沒有說清楚。

管虎為了突出這場戰役是「人民」的勝利,而不是某個英雄人物的勝利,他選擇用群像的方式,帶觀眾去接近那個時代的人間百態,寫就一曲小人物在時代中的悲歌。

好的戰爭片,一定是在回望歷史的基礎上,加以少許藝術化的渲染,用纖毫畢現的戰場視聽去喚醒觀眾的一種針砭,一種警示,一種反思

這一點可以這麼說:《八佰》做到了。

但沒做到的是,反思什麼?

撤退搞得像衝鋒,潰敗弄得像凱旋。正面衝鋒沒有軍事素養,一聲逃跑令行禁止。

戰爭中哪有那麼多大英雄,有的只不過是一群百折不撓、能屈能伸,被歷史推著走,被戰爭捲入洪流的小人物罷了。他們中經歷了人性中的殘酷、醜陋、混亂,甚至喪失了人性

「同伴的死是毫無意義的嗎?不。為那些士兵賦予意義的是活著的人,我們將會在這死去,將意義託付給下一個生存者,這正是唯一能夠對抗這殘酷世界的方法。」

加油管虎!加油《八佰》!加油中國電影!

相關焦點

  • 寫意歷史的《八佰》
    誰要是把電影《八佰》當歷史紀實看,肯定會大失所望。或者不如說叫根本沒看懂。如果再有誰依據史實對《八佰》挑鼻子挑眼,那麼,可笑的,將不是影片編導,而是批評者自己。因為,《八佰》本意或主旨就不是紀實歷史而是寫意歷史。寫意,就不是照要樣本繪形,在酷肖樣板上發力,而是依樣本傳神,在升華靈魂上用心。
  • 《八佰》:意義,感性,銀幕內外的觀看疊加
    大眾能為《八佰》找出諸多裡程碑式的興奮點:亞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片,第六代導演第一次嘗試大場面戰爭題材。但對整個電影產業而言,《八佰》其實是一枚押在賭桌上就不能輸的籌碼、一劑在長期垂死掙扎後必須迅速顯效的強心藥。
  • 《八佰》跑贏《花木蘭》《信條》,但華誼難逃大時代宿命
    截至今日,《信條》上映14天,票房收入3.75億;《花木蘭》上映7天,票房不足2億,豆瓣評分4.8;遠遠無法與國產熱門電影《八佰》27.5億的票房相比。尤其對於近半年未開工的電影業來說,《八佰》更像是一抹衝破烏雲的曙光,給予無數處於陰霾下的電影人的一劑良藥。電影裡面百年前的中國正在遭受戰火的洗禮,現實下,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全球局勢動蕩,像《八佰》這樣的電影更能滿足觀眾的觀影需求。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八佰》,戰爭戲滿分,女性角色差評
    這部片子本應該是2019年暑期檔的最受期待的電影。當時還有人預測《八佰》能不能成為暑期檔的票房冠軍。娛姬總是感覺《八佰》的電影本身和電影內容都透露著一股「悲壯感」。戰爭場面的拍攝絕對是國產戰爭片中的佼佼者,視聽感受上,也隨時讓你震撼。就算是為了《八佰》戰爭的場景和大片感,也值回了票價。
  • 《八佰》——被遺忘的歷史記憶
    早在去年,《八佰》就已經未映先火,當然也引來了不少爭議,最大的爭議是指責導演管虎拜訪孫元良後人,以及電影歪曲歷史,不尊重人民等等。我不想成為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所以我儘量避免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批評,我只想從社會歷史的角度談談這部《八佰》。
  • 質疑《八佰》不一定等於吹毛求疵,跟國產好電影過不去
    「很多人都很欣賞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但對他的欣賞,往往是基於《三國演義》的藝術形象,而不是真實歷史!」《八佰》應該是目前為止,今年最為成功的國產電影!有些質疑,純粹是因為質疑者的電影歷史純「還原主義」,他們不能接受這種電影中,會出現許多更改歷史的情節;但有些人質疑《八佰》,並不等於吹毛求疵,跟國產好電影過不去!
  • 《八佰》: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它的主角叫「八佰」不經過點波折首映當天,在IMAX大銀幕上看《八佰》,最先讓我肅然起敬的是它作為一部電影、一部戰爭電影所達到的製作水準。雜亂紛繁的四行倉庫、來來回回的官兵跑動、南腔北調的對白聲音、搖晃緊張的鏡頭運動、複雜多變的場面調度、若明若暗的光影構圖,從一開始就將我置入故事現場,80多年前的歷史場景歷歷在目、感同身受。這種高能量的視聽強度從始到終都沒有鬆懈。
  • 奕齊文化MCN受邀參與電影《八佰》攝影公開課現場
    在影片攝影指導曹鬱於近日舉辦的「最黑的夜,最亮的光——《八佰》攝影公開課」中,奕齊文化MCN成員以新浪微博電影嘉賓的身份出席現場。電影《八佰》的幕後故事有這樣一段花絮:曹鬱託著IAMX攝影機顫抖,兩位攝影助理扶著曹鬱一起顫抖。生理上的力竭讓鏡頭後的眼睛更加明亮。這才有了《八佰》,令人讚嘆的《八佰》。
  • 十三年前的這部電影,是比《八佰》更真實的國產戰爭片
    今年暑期檔一部《八佰》橫空出世,讓很多人討論起誰是最好的戰爭片? 我說它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大家沒意見吧! 最近戰爭片《八佰》大火,許多人去影院打卡看片,影院也漸漸復甦,這部電影的上映拯救電影院,同時也引起了大家的諸多討論。
  • 電影《八佰》:突破審核底線!正視歷史從簡單的升旗開始
    和歷史上的戰爭題材電影相比,《八佰》就如同一個異類——懦弱的軍人很少有國產近代題材的電影涉及這個領域,把戰爭中真實的人性體現得如此淋漓盡致,而在電影異類《八佰》裡就存在著大量懦弱的軍人。,《八佰》裡的戰士具有更多的人性,是人都怕死,可是一旦有了比生命更珍貴的東西要保護,人也就不會再怕死,電影角色也會升華,比如歐豪飾演的端午從一個懦夫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
  • 《八佰》:歷史應該被銘記
    跳票一年多的國產戰爭題材電影《八佰》終於迎來上映,第一時間去看了點映。先簡單談一下《八佰》的歷史背景與由來。的驚世壯舉,這便是《八佰》的歷史由來。,八佰壯士所防守的四行倉庫跟租界僅僅隔著一條蘇州河,倉庫這邊水深火熱宛如地獄,一河之隔的租界依然燈紅酒綠歌舞昇平,宛如兩個世界,老百姓的事不關己,隔岸觀火事不關看熱鬧的情形更是讓人唏噓不已,頗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感覺。
  • 《集結號》到《八佰》再到《金剛川》:國產戰爭電影崛起還要多久
    距離10月23日國產戰爭電影《金剛川》上線已過去將近兩個月的時間,現在才談起這部影片似乎有些晚,但是這部影片所展現的厚重歷史和濃烈情感,對於國產戰爭電影來說,什麼時候提起都不算晚。以其震撼的場面和深刻的內涵在眾多電影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了票房和評價的雙勝利。《集結號》的成功,為後續國產戰爭電影的拍攝提供了一個優秀的範本。但是,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國產戰爭電影並沒有出現想像中百花齊放的景象,在商業資本以及快錢思維的驅使下,投資耗費巨大、見效較慢的戰爭片已被逐步排除在電影類型的主流序列。
  • 《八佰》定檔 8月21日,史上最催淚的國產電影
    >由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正式官宣,確定在8月21日上映。 這是電影院自7月20日復工後定檔的首部國產商業大片。 讓國際看到中國人還站在這 讓同胞看到還有人在戰鬥 這便是英雄的使命 八佰戰士 因為有你們,山河都在 電影《八佰》8月21日上映
  • 《八佰》憑什麼成為最催淚的國產戰爭片?
    在此之前,好像還沒有哪一部國產戰爭片,能同時在人物、敘事、內核和視效上如此統一。這麼說吧,這部電影,哪怕有這樣那樣的不完美,還是完完全全擔得起讓當下華語電影能做出的最好的戰爭片的稱號。但要說影片最動人的,恐怕還是它的片名傳遞出來的東西——《八佰》,而不是八百。
  • 老外也關注《八佰》,但尷尬的是不全因質量,而是它被下架的意外
    首先是《八佰》宣傳MV《蘇州河》下的評論。讓老外看上個世紀的《地道戰》《地雷戰》那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更多像是《八佰》這樣有娛樂性同時具有歷史科普價值的電影作品。人家是電影呀!數學試題裡小明還能把自行車蹬出時速100公裡呢。還一堆歷史都不知道的吐槽就不說了……笨熊只能說多讀書。
  • 從口碑兩極化的《八佰》回顧國產戰爭片:你pick誰?
    第2920期文化產業評論歷經審查、撤檔、改檔、刪減等諸多風波後,《八佰》終於上映。然而等待《八佰》等並非眾口一致的好評,兩級化評價的《八佰》究竟問題出在哪裡?《八佰》的差評又能給國產戰爭片哪些啟示呢?《金陵十三釵》與《八佰》的製作成本皆是5到6億,截止到目前《八佰》累計票房已超15億元,《金陵十三釵》的票房定格在5.92億元,但為何更賣座的《八佰》口碑會不及《金陵十三釵》呢?從畫面內容的創作來講,管虎的一些影像的詩意象徵頗為用心,但管虎卻輸在了對歷史的表達與部分觀眾對歷史執著探尋,觀眾越是熱愛歷史越是深挖歷史,越是無法給予《八佰》更高的評價。
  • 《八佰》,那匹浴血而生的白馬 #電影八佰#
    自8月2日電影宣布定檔以來,各方都在圍觀這部片子上映後能拿到的熱度和口碑,作為繼續向市場投放優質電影資源的權衡指標,《八佰》以一腔孤勇成為影院復工後第一個上線的國產大片,誰都無法預料票房,無法預料觀眾對新片的渴求。
  • 被贊今年國民最最最期待國產電影:《八佰》,穩了
    2019年夏,電影《八佰》原定上映前夕,卻又臨時撤檔,引發眾說紛紜。 《八佰》走的是從場景道具到細節特 效,無不力求真實還原的大投資路線,高達7億的投資成本實在巨大,面臨太大的票房回本壓力,票房成功與否,可說是孤注一擲的一場豪賭。
  • 繼《戰狼2》之後,國產戰爭電影的最高水平《八佰》即將上映
    該片以56.8億元雄踞國產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八佰》。豆瓣開分8.3,淘票票、貓眼電影9.4——《八佰》的首波表現可以用氣勢如虹來形容,目前燈塔數據上《八佰》的預測票房已經達到電影《八佰》片尾,鏡頭以四行倉庫紀念館為起點,延伸至上海高聳的天際線,歷史的殘垣與繁華都市今夕對比,讓人感懷先烈的犧牲為今人所創造的和平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