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廈門人都知道!這三家「老字號」,陪伴無數人成長!今天,他們變新樣

2020-12-24 騰訊網

小編先來考考大家

這三個廈門老字號

你都認識嗎?

答案揭曉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

1、通士達白鷺牌節能燈

2、古龍午餐肉罐頭

3、三圈電池

是不是全都答對啦!

輕工集團下屬的這三家老字號品牌,是不少廈門人童年的回憶。在幾十年的發展裡,他們堅守創新,憑藉精湛的技藝和服務理念世代傳承,使得它們的產品同樣歷久彌新。

對於他們的記憶

你可能還停留在兒時

如今他們已經舊貌換新顏

新春走基層

廈門廣電集團組成了

融媒體報導團隊

走進輕工集團的這三個老字號品牌

挖掘基層生動故事

帶大家來看看

他們是如何通過創新

為傳統模式帶來新商機!

古龍醬文化園

對於不少廈門人甚至閩南人來說

古龍罐頭是一路伴隨著

自己成長起來的

你家是不是也有一個

在罐頭廠工作過的親戚呢?

▲古龍舊址

1907年

黃廷元、陳天恩等一批愛國人士和華僑在鼓浪嶼內厝澳集資創辦了淘化罐頭食品廠,20世紀30年代,抗戰爆發,淘化罐頭食品廠曾用加工罐頭的大鍋煮粥施賑,救人無數,卻仍因戰火綿延而停業。

1954年初

在廈門市委、市政府及資方代表蔡達三先生的支持下,福建省第一個公私合營的罐頭廠在鼓浪嶼原址重建了。

1956年

工廠的擴建得到了陳嘉庚先生的支持,企業同時更名為「福建華僑投資公司廈門罐頭廠」,創立「水仙花」品牌,當時的產品就涵蓋了肉、魚、菜、醬等,甚至還有果汁和汽水。

不僅有罐頭,還賣冰淇淋!

你吃過嗎?

1986年

隨著廈門經濟特區的成立,廈門罐頭廠成為首批具有自主出口經營權的企業之一,並開始打造自主品牌——古龍。

古龍,集合了幾代人味蕾的集體記憶

如今,它不斷創新開發的新產品

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百年老字號品牌煥發出了新的光芒

古龍:不僅可以吃,還可以玩!

古龍醬文化園是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在這裡,你可以品嘗美食在景區玩耍

還以體驗一番兒時打醬油的樂趣

打卡1:觀看醬油釀造過程

醬油是怎麼釀出來的?今天,小編來到古龍醬文化園,給大家揭秘啦!

匠心釀造

廈門最好醬油~

打卡2:吃古龍美食

如果你是一個地道廈門人,一定一定有嘗過古龍罐頭炒米粉!三道古龍美食,讓你嘗嘗鮮~

上午,記者帶著外國人們

品嘗地道廈門美食~

打卡3:逛園區

古龍釀曬場:榮獲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古龍釀曬場,總面積近5萬平方米,6萬口醬缸矗立,兩個由醬缸排列而成的「古龍」二字映入眼帘。

醬缸中採用古法釀造的古龍醬油至少要經過一年以上的日曬夜露才可出品。

醬文化長廊:制醬工藝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踱步醬文化長廊,漸漸汲取醬的由來、醬的傳播、不同的醬文化,見證醬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古龍醬街:兒時打醬油的記憶,可能會在這一幕中湧來。醬街上有人挑擔販賣,有人挽袖制醬,特色醬坊中有人吆喝攬客,瞬間融入了如火如荼的古代集市之中。

△最大的醬油貯桶

通士達有限公司

1958年

位於廈門鼓浪嶼玻璃廠裡

一個小小的燈泡車間

成功製造出福建省的白熾燈泡

結束了福建漫長的「進口電燈」的歷史

(廈門燈泡廠紅旗牌白熾燈)

在那之後,廈門燈泡廠在鼓浪嶼組建成立,從這裡生產出的「紅旗」牌燈泡成為華東地區的名優產品,「白鷺」牌燈泡更是遠銷東南亞、美國、非洲等地。

(廈門燈泡廠大門)

而就在燈泡廠的流水線上,還誕生了朦朧詩的代表作《致橡樹》,這首紅遍祖國的詩歌,也使得它的作者——當時廈門燈泡廠的焊錫工舒婷,成為了照亮那一代人精神世界的一盞明燈。

1997年,通士達整合了廈門燈泡廠、廈門玻璃廠等,組建成立廈門通士達有限公司,從這裡生產出的各式各樣的節能燈、LED燈、OLED燈點亮了無數個家庭和城市的夜晚。

如今,無論是家裡的照明

還是教室、車站、地鐵

甚至是廈門的夜景,很多都是源自通士達

剛剛過去的2019年,通士達的營收再創新高,這源於企業持續向工業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生產線上的人少了,企業的效率卻提高了。同時,通士達還通過產業與文化的融合,推進企業創新轉型升級。

新春走基層,我們一起去看看!

通士達:新晉網紅打卡地

打卡1:通士達光影體驗館

【時空隧道】是由多稜鏡組成的萬花筒隧道,給人以夢幻般的感覺。

【旋轉時光】體驗綠色照明,騎得越快,古燈亮度越高,旋轉得也越快!

【古代燈具館】將讓您了解到人類追求光明的進程及古人造燈的智慧。

【愛迪生實驗室】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想知道他是如何發明燈泡的,等您親自來見識!

打卡2:通士達光影藝術館

通士達光影藝術館展陳了廈門各個階段的老照片,拼接成一條【歲月長河】,展示了藝術的魅力。

【廈門記憶】展區以老舊船板作為裝飾展牆,通過這些影像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廈門是如何從一個海邊小島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的港口風景城市。

【廈門表情】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從清末、民國,再到改革開放不同時期廈門人的表情,看到時代變遷給人們帶來的種種變化。

【百年經典】展出的60張1870年代廈門老照片,是由廈門通士達有限公司從倫敦蘇富比拍賣行競拍回來的,是存世罕有的廈門城市老照片。

高度5.8米,直徑3米,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打卡3:通士達光影體驗館外展區

馬燈模型兩側的大牆面上是【鎢絲書法與鎢絲浮雕】,它僅用一條「鎢絲」,融合雕塑、書法與藝術,一氣呵成。

還有更多讓人難以忘懷的「光」

見證了廈門的輕工業發展

裝上三圈電池,打開手電筒,在廈門的家庭裡,中國最早普及的家電裡,幾乎裝的都是三圈電池。

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記者昨日從廈門輕工集團有限公司了解到,2019年集團圓滿收官,實現利潤總額超3.6億元,同比增長55.3%,雙雙突破歷史新高。

廈門輕工集團下屬所有企業全部盈利,特別是下屬的三家工業企業2019年在受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放緩、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工業製造企業承受產能過剩、原材料價格上升、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等多種壓力下,迎難而上逆勢增長,工業企業綜合毛利率近20%,同比增加5.4個百分點,利潤同比增長708%。

其中,通士達有限公司利潤1億多元,同比增長213.8%;古龍食品有限公司實現利潤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895%;三圈電池有限公司利潤同比增加近2千萬元,同比增長103 %;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這些老字號伴隨著我們成長

也為廈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期待他們在新的領域裡再創輝煌!

記者/孫茜 劉寧婕 遊曼麗 官宇 莊冠俊 吳國豪 張聞 沈晗

編輯/陳倩瑒陽實習編輯/莊圓

責編/賢雲 姜田

廈門廣電微信矩陣

(廈門廣電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我們)

為發光發熱的老字號們

點個

相關焦點

  • 這才是廈門老字號的真面目!!!
    是這座城市的文化沉澱是幾代人守護的廈門味道是直抵城市美味的命門所在不僅有令人難忘的味道還有一肚子的故事它們,就是「老字號」走在廈門的大街小巷,很經常都能看到印著「老字號」三個字的店鋪,但有些老字號就只是騙騙遊客。
  • 事發廈門街頭!路人偷拍下這一幕,暖哭無數人……
    暖心的行為 感動了無數網友 網友評論 @煥然一新:愛心之城,暖心廈門。 友愛的廈門人用行動詮釋了 這個特殊的年份(愛你愛你) 1 11歲男孩因病無法下樓梯, 輔警挺身而出!
  • 你不知道的廈門傳統名小吃「芋包」,土著:這三家最正港
    說起廈門名小吃,朗朗上口的皆是廈門沙茶麵、廈門薄餅、廈門海蠣煎等。其實廈門還有一種傳統名小吃叫「芋包」。芋包是老廈門最愛的小吃之一,製作需要十餘種食材。把芋頭搗成芋泥製成半球形的芋皮外形,內包有炒香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豆乾、荸薺等餡料,食用時配以廈門甜辣醬、沙茶醬、芥末等佐料,實在美味之極。
  • 99%的人都不知道,元朗才是香港的美食天堂
    據說,這裡的海岸距離深圳的海岸只有300米的距離,而99%的人都不知道,香港還有這樣一個「好吃」的地方,這裡是元朗。B仔涼粉是絕對的鎮店之寶,這盆神級糖水,每天吸引超過1000人來此朝聖,而且去到店裡你會發現很多食客都是香港本地人,他們供應的品種特別多,你就是空腹去也塞不下全部。
  • 深圳八大深藏不露的老字號餐廳,你知道幾家?
    每座城市,都有一些老字號這些和深圳一起成長的老字號餐廳不僅見證了深圳一步步的成長更是深圳人的集體記憶
  • 陪伴深圳人30年!今天,這裡值得紀念,無數深藏的記憶被喚醒
    有些美好的陪伴,若不是某個節點可以提起,常常會使人忽略這份珍貴。尤其是那些你常常能夠接觸到的、充滿日常生活的。不信你打開日曆看看 今天是什麼日子 ?▼沒錯,今天是中國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餐廳成立30年的日子!這個小時候父母當作獎勵才會吃到的東西、學生時代聚餐的腹地、工作後果腹的常去地,也迎來而立之年。
  • 廈門八市:老廈門人的生活縮影,謝霆鋒都曾來這找吃的
    說起廈門的「八市」,在老廈門人的心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廈門第八市場簡稱「八市」,是廈門的老地標,也是「老廈門」的縮影,承載著無數人的「廈門味道」。這裡究竟有何神奇之處,就連謝霆鋒曾經帶著《鋒味》也來這裡尋覓美食?
  • 廈門人爆料的廈門美食內幕!太強大了!我竟然不知道!
    這就大學路,網上找的圖。當然我沒說8popo的不好吃,東西其實不錯的,能開那麼多家分店也是很牛的,但說它是什麼老字號,那真亂來了。真正10年老店(我很實在,我不會動不動就說百年)是在廈大學生公寓,前田站路口,有個旺伯燒仙草,在華萊士樓下。很小一個地方,不好發現。如果有幸去漳州校區,問問附近的阿福伯燒仙草,問問是不是大學生們必去的,如果不信,去廈大本部問問他們最懷念的是不是漳州校區的阿福伯,是的話那表示我說的是真話。
  • TVB老戲骨李香琴去世 她的經典劇集陪伴無數廣東人長大……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TVB老戲骨李香琴去世 她的經典劇集陪伴無數廣東人長大 2021伊始,一個令人悲傷的消息傳來 據港媒報導,港劇中的黃金老戲骨李香琴因病離世,享年90歲. 資深藝人譚倩紅稍早接受港媒訪問時透露,今天琴姐不舒服,家人送她到醫院急救,怎知道幾小時後她就走了.
  • 這些傳說中的老字號,你連一半都不知道
    發尖上的中國談起老字號,幾乎99%的人都會立刻聯想到小吃和餐館。在上世紀,冠生園生產的中式糕點陪伴著許多人度過童年。現在許多老年人都對這個品牌有特殊的感情,正是因為這裡有小時候的味道。有的人一輩子都想念著這塊綠豆糕,直至終老。我想,這就是百年老字號的魅力所在吧。
  • 青島這幾家老字號美食店,食物雖質樸,但百吃不厭!
    青島不僅是大家喜愛的旅遊城市,這裡的美食文化也吸引了不少人,來到這裡一定要去當地最有特色,最高人氣的飯店品嘗一下美食。今天將為大家整理幾家青島的老字號飯店,一起去看看吧!春和樓飯店春和樓創立於清朝光緒十七年(1891年),是青島市一家餐飲百年老字號,也是山東省歷史比較悠久的著名魯菜餐館。是青島連續被國內貿易部和商務部共同命名的中華老字號餐飲企業,主要經營正宗魯菜和海鮮特色菜。
  • 武漢這50家老牌美食,據說地道的武漢人都知道
    汪玉霞丨月餅地址:大智路吉慶街1樓商鋪這家老字號月餅最有名的要數活油蔥酥月餅,上了年紀的老武漢人往往都願意乘坐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專門來購買汪玉霞月餅。武漢當地人都說自己小時候的味道。去的早的話還可以品嘗到面窩,除了水餃外,他家的牛肉粉味道也很贊。福慶和丨牛肉麵地址:單洞三路口福慶和也算是老字號的麵館了,店裡的牛肉麵,麵條筋道,牛肉都切成一小坨,很軟爛,滷的很進味。中間還帶了幾塊牛筋,很軟很Q,很好吃。
  • 閱讀陪伴成長 | 想讓你們的故事變神奇就用「如果」來造句
    閱讀陪伴成長 | 想讓你們的故事變神奇就用「如果」來造句 2020-12-19 2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廈門人吃了31年的這家「周寶珍」,竟然有一半人都不是衝著滷味來的?
    「 廈門那麼多「周寶珍」,只有這家…… 」
  • 杏花樓才是上海灘的終極大BOSS,99%的上海人不知道!
    這些名號響噹噹的老字號統統都是被杏花樓集團承包的!說起杏花樓,大家都知道是上海灘的老牌子啦!這兩年特別出名的網紅青團,也著實讓這家老字號,又在上海灘上火了一把!除了青團,店裡的許多蒸點、糕點、本幫菜也是深受上海幾代人的喜愛,比如說小編就很喜歡她們家的月餅。奶椰蛋黃、綠豆都是我的愛呀!
  • 告別上下九陶陶居總店,沒來得及最後回味,老字號桌椅已被搬走
    但不少街坊猜測:「中秋才來裝修,應該是執笠吧!」甚至覺得,如果找不回最初的服務與品質,開不開業不重要——「自從幸運樓接手陶陶居,作為一個住在這裡幾十年的老街坊,我可以說是看著陶陶居的出品和服務質量越變越差。如果換企業經營仍然找不回最初的服務與品質,那是否開業都沒有意義了。」
  • 這座色彩繽紛的城市,藏著無數人的旅行夢
    鼓浪嶼上的建築風格各異,仔細欣賞很有意思,雖然街邊店鋪都是現代裝飾,但實際建築都是百年以上了,古樹也是幾百年屹立不倒,還有很多小清新的裝飾供旅行者拍照。來鼓浪嶼的最佳時間有三個:清晨、夜晚和雨後。安靜又安逸的氛圍最適合散步,站在屋頂剛好可以看見對面燈火通明的廈門大橋,坐在天台的時候頭頂還會有飛機的轟鳴。
  • 『浮遊』你不知道的廈門(一)
    而目前,許多本地人,稱呼「廈門」時也僅指整個廈門島市區,如果自駕遊到了島外,向人詢問時注意區分——因為對他們來說你可能還沒到「廈門」呢。島內很小,大概132平方公裡,是福建第四大島(前三大分別為平潭、東山、南日,東山海門島的海鮮都是廈門人盤中餐的重要來源),但是廈門常住人口392萬,島內就佔了200萬,主要還是外來人口,土生土長的老廈門只剩幾十萬。
  • 從餃子店到紮根火爆鷺島19年,這家廈門人都知道的東北菜館,100元就餵撐4個人!
    「走,吃東北菜去」「就是那家店員都穿著海魂衫的啦……」「記得早點去啊,不然又要等位」……不知不覺,這家幾乎廈門人都知道的東北菜館, 老知青 已經陪伴了我們19年,走進心坎裡的東北味依舊沒變。熟悉老知青的朋友肯定知道,19年,老知青變了,店裡不再是濃濃的東北」鄉土氣息」,簡約雅致的風格顯得更加溫馨和成熟。代表著知青時代的老照片、老物件,都被用心地收拾裝點在了牆上,訴說著老故事。
  • 乘風破浪的姐姐,餵飽了一代又一代廈門人!
    如今創出了自己的餐飲品牌,堪稱廈門餐飲界的「一姐」!「亞珠」源於創始人蔡約珠的乳名,頗具閩南原鄉風味,倍感親切。回憶這段創業史,她感慨道:「我是從一百元開始做,起先沒生意,都是人家收攤了,我還在繼續,做到凌晨三四點才收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