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父母也沒有那麼好,日本家長會正在扼殺動漫產業

2020-12-23 騰訊網

我們以前總說別人的家長總是比自己的家長要好,別人的家長總是會開明,不管你喜歡什麼都會去理解,去包容去一起分析,哪怕自己喜歡的東西是小眾的,是看上去不像,特別有利於學習的別人家的家長好像也會特別支持。隨著時間的增長,我們也知道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別人的家長可能也不是就如我們想像中的那般美好,這件事放在全世界可能都是一樣的。

如果有關注日本動漫,特別是一些正規出版社出版刊物的朋友們,應該會發現,最近這幾年日本動漫的發展其實是遇到了一定阻力的,其中特別是關於作品的尺度以及出現的血腥暴力鏡頭等等,更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審查攔截。被我們稱為動漫大國,無冕之王的日本,我們總是想像日本家長一定會對動漫非常開明非常的支持家裡的小朋友看動漫,但事實告訴我們並不是的,而且日本的家長會現在正在進一步的扼殺動漫產業發展的餘地

我們想像中或者說印象中總是什麼都能產出,非常開放非常自由的日本動漫產業不一樣,其實日本動漫產業也正在受到,而且是一直以來都受到日本家長會的投訴跟審查。

日本教師家長聯合協會簡稱PTA,是一個旨在將家庭與學校關係相連結,使家長跟教師關係更為密切,共同守護孩子長大的一個社會組織,這個組織在日本發展多年,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滲透在各個學校,各個小區各個城市的一個非常具有權威性的組織。也正是因為有這一個無孔不入的組織的存在,並且他們有日本PTA這麼一個大型的官方發聲渠道,所以在學生們遇到什麼問題或者是家長認為學生們會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總是能以一個非常快的反應速度出面發聲。

也就是說在國內如果家裡有小孩子看漫畫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那麼這個家的家長可能會斥責孩子,然後最多將這件事報告給班主任,讓班主任幫忙管一下,那麼這件事情其實也僅僅局限在家庭到班主任這麼一個小範圍內。

但是如果在日本有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看漫畫耽誤了學習,就會在PTA的例會上面。說這個消息如果PTA內有其他成員有相同的意見,也就是說如果他們家也有小朋友,因為看漫畫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那麼這個組織的PTA就會認為這件事情是一件普遍聯繫的日本家庭都會經受的一個很不好的事情,從而逐層上報到日本PTA去,然後PTA組織就會像漫畫社出版方甚至是作者老師施壓,從而使得這本漫畫更加難在學生們之間流通。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年來,我們就算在國外也能感受到日本動漫的一些公開在大眾時段播放的影片的尺度跟內容都逐漸地收縮縮緊,在播放規則裡面已經不能出現吸菸喝酒打架甚至是過於血腥暴力的場景,一些有尺度的內容也會被試著打上越來越厚的馬賽克,防止學生有機會接觸到。

所以日本動漫行業業內對這個情況雖然是認為非常大的控制了他們的發展和想像力,但是也是毫無辦法,只能將涉及這些內容的作品通通挪到深夜檔去播放,或者是挪到其他日本國內接觸不到的媒體平臺去播放,例如網飛今年籤約的非常多的優秀日本動漫作品的動畫化,就是一些涉及這方面內容,在日本國內電視臺可能審核很難通過,只能在深夜檔播放的作品。

所以說家長會的這個行為還是非常的遏制日本本地動漫產業的發展的,而且將很多平臺的資源拱手留給了像網飛這樣的新型流媒體平臺,這以後到底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作為外國人的我們,也只能在旁拭目以待了。

今天關於家長會控制動漫產出的相關討論就到這裡告一段落了,不知道大家看到這些以後,對日本家長的觀點有沒有所變化的地方呢,不管你想到了什麼都歡迎在評論去跟我們討論,再次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看一次動漫挨一次打,家長毀掉孩子,是從「棍棒」家教開始的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在現實當中因為家長的一個做法,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的一件事情。現實生活當中,大多數的家長都是比較好的,每天及時送孩子去上學,接孩子放學,孩子回家之後跟孩子及時進行交流。然而也有一部分少數的家長,卻對年紀小小的孩子進行了「棍棒」式的家庭教育!
  • 日本媒體眼中的中國動漫產業是怎樣的?
    近日,日本TBS電視臺新聞專用頻道NEWSBIRD的節目《新聞的視點》,播放了中國動漫產業相關節目,主題就是中國的動漫產業最前線,為日本觀眾揭秘了中國國際動漫節
  • 日本動漫產業運作模式解析
    本期文將全面展示日本動漫產業的運作模式,希望能給國內動畫市場一些啟發。分享者簡介:凡影周刊,凡影周刊精選全球電影產業深度內容,由凡影調研營運,會定期翻譯推送全球最實用的電影產業知識。本文作者:何建平,劉潔。
  • 日本媒體眼中的中國強大動漫產業——TBS電視臺節目:中國動漫產業最前線
    電視臺新聞專用頻道NEWSBIRD的節目《新聞的視點》在本月13日,播放了中國動漫產業相關節目,主題就是中國的動漫產業最前線,藉此可以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國動漫產業的(標題中是中國アニメ最前線,也就是中國動畫最前線,但是中文部分內容一律稱為動漫,為了方便理解本文中也使用「動漫」一詞)。
  • 【動漫】日本動漫產業危機:成熟但畸形的產業鏈不利於發展
    提起動畫、漫畫和二次元,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是日本,在《大聖歸來》火遍中國的時候,日本動畫和漫畫行業過得卻並不太好,甚至可以用日本的動畫產業早晚完蛋來形容。這篇文章就簡單的科普一下日本現在動漫行業的坑,也算是給尚未成熟的中國動漫產業打個預防針。本文作者@惡逆非道的狐狸入宅 10 年,工作後月均二次元消費千元以上的社會新人,由赤潮AKSHIO 評論屍代投稿。
  • 【行業】 日本動漫產業運作模式解析
    1.日本漫畫的讀者日本漫畫的讀者並不局限於兒童和少男少女。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統計,87%的日本人喜歡動漫,84%的人擁有動漫相關產品。日本漫畫的消費群體涵蓋了所有年齡段。小學階段,父母購買漫畫給孩子看;中學階段,學生用零花錢購買漫畫;成年後,日本人根據個人喜好購買,對漫畫的消費習慣並沒有因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 孩子成功了99%,家長卻盯著失敗的1%:天才就是這樣被扼殺的!
    很多時候,爸媽的視角、眼光,對孩子做出正面還是負面評價,對孩子一生,會產生重大影響。比如丁俊暉,如果他父母把打撞球當成「玩物喪志」,那世界上會多一個平庸的學生,失去一個斯諾克的天才。為人父母的,要把孩子的天賦發掘出來,加以培養,而不是瞬間將其扼殺。在孩子的幼年、童年,這種扼殺是分分鐘的事情。這個階段,孩子沒有多少人生經驗,也沒有太強的意志力去堅持,更多的是靠他人的評價,去判斷自己做事的價值,並決定自己做不做、堅持不堅持。
  • 有一種比較叫「別人家的孩子」,可我也想要「別人家的父母」
    網友B:想起小學開家長會的時候,一個成績不太好的家長跟他孩子說「你看看xxx,人家成績那麼好,你看看你」,他孩子回道「那你看看人家家長,天天輔導他學習,你看你就知道打麻將」,然後家長會開到一半,那家長就離開了,xxx的家長一直到家長會結束還跟老師交流了好一會兒才走。
  • 日本動漫逐年人才、作品雙流失,原因竟是家長惹的禍?
    大家好,快來跟館長一起看動漫O(∩_∩)O被我們一直稱為動漫大國的日本,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具有非常開明的動漫創作理念。甚至很多人會覺得有這麼多動漫文化,還有相關產業產出的日本她們的家長一定會非常的通情達理,對於孩子們看漫畫看動畫這件事情一定也會非常支持,但是要是你仔細的了解過當代的日本社會,你就會發現,這僅僅只是一個天大的誤解,日本的家長並沒有特別支持動漫產業,相反還經常出現抵制跟投訴的情況。
  • 【票·資訊】日本動漫產業:持續價值鏈穩定盈利模式
    小學階段,父母購買漫畫給孩子看;中學階段,學生用零花錢購買漫畫;成年後,日本人根據個人喜好購買,對漫畫的消費習慣並沒有因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市場也不斷地提供不同類型的漫畫產品以滿足不同年齡、性別的讀者的需求,這構成了日本漫畫市場的成長模型。下圖是日本動漫研究專家中野晴行所繪的市場成長模型。
  • 十大關鍵詞回顧2015動漫遊戲產業
    下面我們通過十大關鍵詞來回顧2015年的動漫遊戲產業發展路徑,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以「動漫之都」杭州為代表的中國動漫遊戲產業正在經歷重要轉折和迅猛發展。中國趨勢:以中國國際動漫節為代表的動漫節展,有效拉動動漫文化消費。
  • 別人誇獎你家孩子,你是怎麼回答的?90%的家長都做錯了
    這時候往往把孩子的感受忽略得一乾二淨,絲毫沒有注意到自己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還記得有一次我去一個媽媽阿姨家玩,她有個小孫子確實很聰明也很惹人喜歡,不到兩歲就會背一首歌,三歲就會跳舞跳的有模有樣,那天我們去了,阿姨示意孫女在我們面前又是背誦又是唱歌,我們都讚不絕口,都說小女孩太厲害了。
  • 高智商的孩子,都有這3個「怪癖」特徵,家長別把「天才」扼殺了!
    ▼望子成龍是父母的共同心願,每個人都希望孩子聰明伶俐。小孩的聰明,除後天培養外,先天遺傳也起著重要作用。一些高智商寶寶會在幼齡階段展現出「怪癖」,家長們需要耐心觀察,別把「天才扼殺在搖籃中」。有些高智商的嬰兒會在他們的幼年時期表現出「怪癖」,父母需要耐心觀察,不要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 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父母別傻傻扼殺了天才
    作者丨家長幫但是有的孩子天生在某些方面特別擅長,並且在日常生活中表現了出來。可惜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更沒有好好加以培養,所以他們的天賦往往被埋沒了。擁有天賦和利用好天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如果有特別的天賦,越早發現越容易把天賦發展成能力,這對人生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 墊底辣妹的逆襲,是沒有被愚昧的大人,扼殺掉才能萌芽的成果
    如果按照大家想像的,這所重點高中這麼厲害,連年級墊底的都能考上慶應大學,那麼至少應該有幾百人考上才對吧。那麼我們忽略了什麼?在這部影片原作者坪田信貴《才能變現》這本書中我們找到了答案,不是沙耶加「頭腦聰明」,而是沙耶加是幸運的,沒有被那些愚昧的大人「扼殺掉才能的萌芽」,最終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 《進擊的巨人》第二季只有12集,日本動漫產業怎麼了?
    託馬斯·羅曼繼續說道:「雖然中國和美國都對日本的製作公司進行了投資,希望能製作更多的動畫,但是培養人才需要數年,動畫專門學校正在萎縮,想在這個業界工作的人越來越少。錢沒有流入製作公司,而是進入了原作者和製作委員會的口袋。這個業界的薪水低得發指,讓人幾乎沒有辦法生活。」
  • 集英社和姦笑社,走進日本核心動漫產業的內部
    在動漫產業上,日本和美國是大國,這兩個產業,不僅僅是輸出的商業本身,還帶有很多價值觀的東西,從小孩開始影響。
  • 自由之翼——日本動漫產業發展史(一):產業綜述
    (日本央行預測比2019年下降5.6%)這樣,日本動畫動漫產業的總產值即佔GDP的約0.6%。作為開篇,我在這裡,必須要糾正目前流行於網絡上的一些錯誤概念。首先,日本沒有「動漫」這個概念,而稱之為「MAG」(漫畫manga、動畫anime、遊戲game)。
  • Netflix:是日本動漫產業的「救世主」還是「攪局者」?
    在日本動畫誕生100周年的2017年,網飛在東京國際論壇上召開了日本動畫專門活動「Netflix Anime Slate 2017」發布會,一舉公布了21部將會登陸網飛的作品,並宣布與50家日本動畫公司達成合作。自2018年秋,網飛正式進入日本動畫市場以來,不斷地用佳作新番吸引觀眾,「網飛出品,必屬精品」的評價也隨之而來。
  • 國內動漫五巨頭如何用資本和網際網路洗禮中國動漫產業
    原標題:國內動漫五巨頭如何用資本和網際網路洗禮中國動漫產業   說起動漫產業,大多數人只會想起日美兩國,美國擁有漫威、DC、IMAGE和Black Horse這動漫四巨頭,日本的動漫巨頭更是數不勝數,吉卜力工作室、京都動畫、日升、東映動畫、bones(骨頭社)和ANIPLEX都深受動漫迷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