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中國動漫產業最前線》
歡迎置頂Anitama訂閱號~
TBS電視臺新聞專用頻道NEWSBIRD的節目《新聞的視點》在本月13日,播放了中國動漫產業相關節目,主題就是中國的動漫產業最前線,藉此可以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國動漫產業的(標題中是中國アニメ最前線,也就是中國動畫最前線,但是中文部分內容一律稱為動漫,為了方便理解本文中也使用「動漫」一詞)。
這次的嘉賓是日本動畫協會的增田弘道和TBS電視臺電影動畫製片人餘卿,增田弘道對日本動畫產業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主持編輯了近年的《動畫產業報告》;餘卿是武漢出身的中國人,6歲到了日本,現在是TBS深夜和晨間檔動畫的企劃製片人。
從中國國際動漫節說起首先播放的是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的宣傳片,大家可以直接去官網觀看:http://www.cicaf.com/xwzx/content/2017-05/15/content_6551446.htm
增田說在大約十年前開始對中國的動漫產業感興趣,於是在2009年開始參與當時中國國際動漫節,之後除了因為釣魚島問題三年沒來,也是每年都有參加,到現在總共參加了6次。那麼多年參與下來,增田覺得內容很充實,給一般觀眾看的部分也有,商業部分從去年開始充實起來。餘卿是今年才去的,他表示完全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另外除了普通觀眾之外還看到了很多展商,比如facebook和Google,因為他知道在中國是無法訪問這兩個網站的,後來問了才知道,有比如中國遊戲向國外的商業開發,所以來的。
節目製作組也有去中國國際動漫節,增田也介紹了一下舉辦地杭州,杭州就是東映首部長篇動畫電影《白蛇傳》故事的發生地。從視頻中可以直接感受到觀眾中有不少的小孩子,並都有家長帶領,這點和日本漫展不同,同時進展必須過安檢也讓主持人有點意外。
出展的還有CCTV,而且位於接近門口的位置,主持人對於CCTV印象還停留在新聞,增田解釋說CCTV旗下還有很多的子頻道,內容是相當豐富的,在中國沒有民營電視臺,所以CCTV的感覺就像日本的NHK超加強版,餘卿補充說CCTV的動畫還是完全針對小朋友的。
《熊出沒》的展臺前聚集了很多小朋友,增田說《熊出沒》現在在中國非常有人氣,可能對於日本人來說,角色設計有點微妙,但是整體卡通搞笑的風格讓即使看不懂劇情的小朋友也能覺得有趣。
另外出展的還有優酷、bilibili、東京電視臺、天聞角川、支付寶等等,各國各方面的展商都有。餘卿解釋一下為什麼支付寶也參展了,因為中國的行動支付是全球發展最快的,支付額遠遠超越其他國家,掃一下二維碼就能支付非常方便,增田還遇到過吃飯不能用現金和信用卡,只能通過掃桌上貼的二維碼支付的情況,而且掃二維碼也能點菜,非常驚訝。
增田弘道談中國動畫受眾的改變主持人說現在日本對中國動漫產業不清楚的人還是很多的,很多人還是停留在盜版和山寨的印象中。增田說在十多年前這些情況是比較嚴重的,不過最近兩三年是有明顯好轉的,能感受到中國動漫產業在高速發展。
主持人把話題轉到改革開放之前,增田說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動畫完全停滯了十年,在中國是看不到任何動畫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高倉健主演的《追捕》(文革之後登陸中國的第一部外國電影)、《遠山的呼喚》等等引進中國,在中國大熱,高倉健也成為中國大陸一代人的偶像。隨之《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等等日本動畫也引進中國,所以中國觀眾從沒有任何動畫看,突然接觸到日本的優秀動畫,對於這批80後小朋友這是非常直接的衝擊,現在那些80後都長大了,增田也示意一下餘卿也是這樣長大的人。
增田也說從世界角度來講動畫主要面向觀眾還是小朋友,長大之後就很可能不看了,日本這邊到了90年代後,繼續看的人開始變多了,中國也是同樣,不斷有日本作品輸出,所以有不少人從小是看日本動畫長大的。餘卿補充說,因此這些人對日本的印象會比較好,同時對日本比較感興趣,增田也有在大學教書,能感受到來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很多,而且基本上對動畫漫畫遊戲有興趣,有些就是通過這些學會日語的,增田對此非常有實感。
主持人又問到,現在這個時代,中國小孩子有沒有看日本動畫呢?增田說因為中國政府的政策,國外動畫已經禁止在黃金時間播放了,目的就是為了扶植中國自己的動畫,而海外動畫裡面八成都是日本動畫,禁止也可能源於對自己作品的不自信,當然當時的中國動畫和日本動畫差距也是挺明顯的,因為這些原因所以之後的小孩就不太能接觸到日本動畫了,畢竟小孩子不太可能上網自己找日本動畫看,所以中國本土動畫也能在小孩子們有一定的人氣。
解讀中國動漫市場的關鍵詞極速擴大的市場規模
IP(智慧財產權)、授權
智慧型手機普及
首先展示了中國動畫的製作分鐘數,在08年就超越了日本,增長的動力主要是來自政府支持。同時中國動漫產業市場達到了2兆4000億日元(約1480億人民幣),參考日本2015年的1兆8000億日元,搞不好中國市場早已經超過了日本市場。
之後展示了中國的國外動畫電影的票房,《瘋狂動物城》排第一,250.7億日元的票房,在北美的本土本片的票房也就300多億日元,另外日本動畫《你的名字。》排第二。餘卿補充說之前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在中國取得了比日本本土還高的票房總額,以中國的趨勢搞不好過幾年電影票房總額能超過美國。
增田也是從中國聽到IP這個詞,09年到11年他來中國還沒聽到這些詞,是12年聽說的,當時是騰訊推廣一個商業模式,一部作品的智慧財產權發揮最大的商業價值,比如做成電影做成電視劇,這個商業模式和增田那麼多年來所見過的完全不同,這個商業模式也被他們稱為未來的方向,不知不覺增田受影響也說IP了。 主持人又問怎麼讓中國觀眾掏錢呢,增田說現在中國人富裕了是一方面,另外就是收費觀看往往也很便宜,餘卿說也就是一瓶飲料的錢,另外還有就是插廣告,必須看了90秒的廣告才能看正片,等等方式還有很多。增田說他有時候也會去看中國視頻網站上的內容,看到一兩分鐘的廣告也是很想跳過的,不過這也是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
餘卿說現在中國城區的人,基本是人手一部手機,有iPhone不少,不過更多的是千元級別的手機,一方面是手機上網比有線網絡方便,另一方面是中國4G LTE推廣也很快,速度不亞於有線。之後增田又談到騰訊,騰訊現在是市值全球前十的公司,因為中國不能用facebook、line等通訊軟體,所以在中國微信在這方面是一家獨大的,日本人要和中國聯絡也得用微信,結果用著用著日本人之間也開始用微信了,另外騰訊在網遊手遊上也非常強,同時對動漫方面也是非常重視。
能代表中國動漫產業的翻翻動漫鏡頭回到展會上,翻翻漫畫籤約漫畫家幽靈正在給粉絲籤名,同時宣傳新作,現場排起了很長的隊列。來和幽靈見面的是日本fanworks的高山晃社長。幽靈畫的漫畫《快把我哥帶走》由fanworks製作動畫,這次是社長第一次見到原作者。本作在3月底開始在騰訊視頻和bilibili上首播。
動漫產業由日本主導的時代逐漸轉到全亞洲一起主導,網絡是其最大的推動力。
同時在此公布了中國原作漫畫和美國好萊塢的合作,《識夜描銀》的動畫大電影,總製作費達到100億日元,導演安迪·瓊斯曾參與過《阿凡達》。主持這個項目的是翻翻動漫。
翻翻的CEO沈浩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畢業後進入日本的出版行業,之後回國進行一些日本漫畫的引進工作,和集英社等大手出版社有合作,翻翻創立僅僅八年,就已經是能代表中國動畫漫畫的企業。
沈浩說,日本漫畫一直在中國很有人氣,但是以前基本都是盜版,如果能把日本製品版漫畫引進過來,加上翻譯,把這個市場開發了,必然是很有意義。
同時翻翻也把中國漫畫推廣到了日本,中國漫畫家第年秒的漫畫作品登上了《JUMP》。
沈浩的夢想是打造中國的常盤莊,不但提供工作環境,而且能培養新人,在日本有漫畫編輯培養漫畫家的形式,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不存在,所以建立這個中國的常盤莊也是想填補這方面的空缺。
同時翻翻在網絡上公開他們的漫畫,也積極推動旗下漫畫的動畫化。今年7月有一部動畫,是臺灣的原作,動畫由日本製作,但是企劃主導權在中國手裡。
沈浩認為中國觀眾數量在2億到3億,同時時代也是看圖時代,年輕人不喜歡看字,更喜歡圖片和視頻來講故事,也就是漫畫和動畫。同時沈浩說國內市場環境也越來越正規,盜版越來越少,市場應該會繼續擴大。
日本動畫市場的現狀餘卿展示了一張圖,這個看Anitama的觀眾應該很熟悉了,就是日本動畫製作委員會的資金回收方式,電視臺、碟片製造商、出版社、動畫製作公司、廣告代理點等等集資做動畫,然後通過動畫的國內播放權販賣、賣碟片、商品化等等方面賺錢。
但是現在碟片開始不好賣,實體市場萎縮,所以這個結構就慢慢變了,結果就變上面這樣,多了海外販賣,包括播放配信商品化實體等等多樣權力,這個項目慢慢成為主要回收資金的方式, 餘卿說製作委員會集資二億日元,能靠這個海外渠道回收一億甚至一億五千萬,一億五千萬中從中國回收的能有一億多,佔了大部分。
餘卿還展示了日本動畫在中國有多受歡迎,《刀劍神域》總點擊量達到了6億,25集平均每集2400萬。
中國的「COMIC MARKET」餘卿給大家介紹上海的CP20,天氣溫度達到30℃以上,但是還是聚集了幾萬人,大家販賣自己的同人作品,內容相對還是挺自由的,有點像日本的COMIC MARKET。餘卿還展示了一些同人本,質量很高,放COMIC MARKET也完全沒有問題。
最後主持人問增田怎麼看中國的動漫文化,增田說之所以對中國動漫產業感興趣是因為大學研究會裡有很多中國學生,他們都是文革之後中國社會結果發生變化之後的一代,增田作為老師,經常能聽到他們說自己是怎麼受日本動畫影響的,對此增田還是非常感興趣,同時非常敬佩他們能為了興趣愛好考到日本頂級大學。
精彩內容推薦(請點擊以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