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都是動刀動槍,斷胳膊斷腿的。在影視劇當中看到那些酷刑,整個畫面也是呈現出異常血腥的狀態。例如臏刑、車裂等等。僅是畫面就足夠讓人膽寒了。其實除了這種常規的酷刑之外,中國古代還有一種十分奇葩的酷刑,不動刀,不流血,卻足夠讓犯人叫苦不迭,寧願選擇五馬分屍。
這種酷刑的名字叫做笑刑,笑刑這名字聽起來倒沒什麼奇特的,而且非常符合名字的含義,就是讓人笑著受刑,很多人都會感到奇怪,受刑這件事情本來就是慘烈的,怎麼還能有人笑得出來呢?其實這不是犯人自己想笑,而是不笑不行。最初這種酷刑起源於17世紀的歐洲,劊子手將犯人手腳捆綁嚴實,以防止犯人掙扎。在腳底塗滿蜂蜜白糖或鹽,牽來山羊或是貓狗等動物,讓它盡情的舔舐澆地上的調料,每當要舔乾淨的時候劊子手會再次塗滿腳底,動物舌頭上的倒刺使得受刑者奇癢難忍,即使是很不敏感的人也會禁不住鑽心的癢而狂笑。這會讓人生不如死,最後窒息而亡。
很多人都曾經有過這種經歷,長時間的大笑之後確實會出現一種缺氧的感覺,根據科學分析,人持續狂笑會使肺裡的空氣越來越少,失去呼吸能力,最終因極度缺氧窒息而亡。其實這種刑罰短時間內不會造成致命傷害,行刑一般會持續幾個小時,一般在開始時,犯人會忍住不笑,但是5分鐘後就會癢的受不了開始大笑,如果是在逼供,那基本半小時就會全招了。如果是行刑,犯人笑聲會越來越微弱,直到昏厥或窒息。因此笑刑也是一種十分多用的酷刑,不但可以用來逼供,也可以用來當做死刑使用,都非常合適,而且對於劊子手來說,用刑的程度也十分容易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