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劉備歷任軍師,諸葛亮是老大,第三最遺憾,關羽位居第二

2020-12-25 歷史真知君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參與了鎮壓黃巾軍、董卓討伐戰等等,可是,由於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受挫。

但是,劉備卻有一份常人所沒有的良善,他始終堅持以德服人的行為準則,因此受到很多人的尊重,所以即使他一敗再敗,依舊能吸引許多能人志士前來投奔。

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其他眾人的輔佐,劉備終於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從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成為蜀漢開國皇帝。

劉備能夠有如此成就,與他身邊的六位軍師有很大的關係,正是憑藉著他們的幫助,劉備才能一步步從小做大,進而成為一方霸主。

接下來,我們在這裡梳理一下劉備的這六位軍師。

第一、諸葛亮

諸葛亮當之無愧為劉備第一軍師,他的功績之大,甚至讓劉備在臨終前曾一度要把皇位傳授給他。

對於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可謂是居功甚偉,他聯合東吳孫權,在赤壁之戰中大破曹軍,又為劉備奪來荊州,後又攻取益州,繼而馬上擊敗曹軍,奪得漢中,為蜀國奠定了版圖基礎。

在劉備逝世後,諸葛亮為實現復興漢室,七次北伐魏國,直至身死五丈原,後世有詩嘆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雖說諸葛亮沒有在最一開始就追隨劉備,但是他的智謀和功績,卻讓他後來居上成為蜀國支柱。

第二、關羽

關羽早年間就跟隨劉備四處顛沛流離,輾轉各地,跟劉備更是有如親兄弟一般,當時劉備身邊的謀士很少,而關羽不僅武藝高強,又通曉兵法謀略,在很多方面都給了劉備巨大幫助。

最初,劉備遇到事情,只能找簡雍來商量一下,但是簡雍擅長辯論、議事,對於謀略兵法卻不精通,而關羽卻不一樣,在很多事情上可以給出劉備一些實質性的建議。

直到後來,劉備有了徐庶、諸葛亮等等一系列名士,關羽才不用擔任軍師的任務,但是由於他善於領兵,因此劉備讓他鎮守荊州。

可惜的是,成名之後的關羽太過驕傲自大,最終敗走麥城,被呂蒙殺害。

第三、龐統

徐庶曾說過,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與諸葛亮齊名的鳳雛,本領自然不可小覷。

後來,龐統跟隨劉備入蜀,在與劉璋的對抗中,龐統屢出謀略,他設計斬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不幸的是,後來在攻雒城的時候,龐統被冷箭射中當場身亡,年僅36歲。

龐統英年早逝,只短短輔佐了劉備幾年,若是他還一直活著,那麼劉備後來攻吳,恐怕就會說另外一個結局。

第四、法正

法正對劉備的事業非常重要,他軍事才能卓著,擅長使用奇謀,是劉備非常喜愛的一名謀士。

最初,法正向劉備獻計奪取益州,幫助劉備奠定入蜀局勢,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

法正深得劉備信任,不管去哪,劉備都要帶著他。在劉備進位漢中王后,法正封為被尚書令、護軍將軍,同時,法正也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這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對於劉備的軍師,大家覺得還有哪位很厲害呢

相關焦點

  • 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為啥讓關羽,故意放曹操?劉備:軍師高明
    可是讓曹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孫權和劉備竟然聯合在了一起,他倆組團作戰,一統抵禦曹操。 可是諸葛亮不派張飛,不派趙雲,偏偏派了關羽。張飛和趙雲跟曹操的關係不好,兩人肯定會殺了曹操。關羽就不一樣了,他和曹操的關係很好,並且曹操對關羽有恩。 諸葛亮知道關羽和曹操之間的故事,也知道關羽會放了曹操,那麼為什麼諸葛亮要這麼做,派關羽去,還故意放走曹操?
  • 歷史上誰才是劉備心目中的第一軍師,不是諸葛亮,原來是他
    第二個就是治軍之道,很多人應該知道將軍之上還有一個三軍統帥,靈魂人物,可以訓練士兵,可以駕馭部將。第三個是戰役指揮,如果沒有打過仗,就有點像紙上談兵了。所以戰役指揮很重要,每一場戰役都是經驗,也是閱歷。第四個就是現在常說的軍事素質了,主要包括軍事理論、軍事學術、軍事技術和爭鬥作風等等所具有的水平。
  • 諸葛亮如何成為劉備的軍師的?三顧茅廬,成就劉備霸業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誠懇、熱心邀請人的,劉備成了許多追求優秀的人們學習的榜樣。東漢末年,中國被劃分為十個軍閥佔領的自治區。其中,曹操是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誰也控制東漢朝廷。然而有那麼一位奇才,他是諸葛亮。當時的中國被分成十個軍閥佔領的自治區。
  • 除了劉備之外,還有兩人可以壓制關羽,不包含諸葛亮
    很多人以為整個三國裡只有劉備和諸葛亮能壓制關羽,事實上劉備能夠壓制關羽但諸葛亮壓制不了。而且除劉備之外,其實還有兩個人也具備這樣的本事。呂布可以壓制關羽呂布作為那個時代公認的第一猛將,他可以壓制關羽。早在虎牢關之戰,關羽力斬華雄之後諸侯聯軍強攻虎牢關。
  • 三國最大謎案,劉備與諸葛亮真的非殺關羽不可嗎?
    有的人從諸葛亮的《隆中對》出發,認為這是關羽的私自行動,因為如果要北伐肯定是兩路出兵,而自始至終關羽都是孤軍作戰,劉備並沒有兵出秦川。正因為他的擅自行動破壞了北伐大計,加上又多次損害與孫權的聯盟關係,終於惹得諸葛亮大怒,借吳人之手除掉他。看起來好有道理,但恐怕不符合事實。
  • 劉備的第一位軍師,曾向劉備力薦諸葛亮,委身曹魏後默默無聞
    「徐庶走馬薦諸葛」是《三國演義》裡一段精彩的章節,徐庶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是劉備的第一位軍師。劉備在得到徐庶之前基本沒打過幾場像樣的仗,尤其在和曹操交手的時候更是接連慘敗。徐庶在新野輔助劉備期間幫助劉備打了幾場漂亮的仗,劉備對其也是言聽計從。
  • 三國最強十大軍師:諸葛亮為何排不進前五,他前面都有誰?
    所以,正是諸葛亮普通一顆明星,渾身散發著熠熠的光輝,後期作為丞相,作為主帥的功績太過耀眼,反而前期作為軍師的功績就不那麼突出了,所以在盤點十大軍師之時,才會讓諸葛亮名列第六。三、十大軍師前五位三國眾多軍師中,能夠位居前五的幾位的分別是司馬懿、魯肅、龐統、法正和賈詡。
  • 關羽遇害,諸葛亮私下說了11個字,劉備聽完當機立斷,賜死劉封
    關羽和劉封,都是三國時期蜀漢集團的核心人物。關羽自打和劉備桃園結義以來,忠肝義膽,誓死相隨,立下功勞無數,最後卻落得敗走麥城,含恨遇害。關羽之死波及了劉封,劉封沒有及時救援關羽,所以被劉備賜死。那麼劉封究竟死得冤不冤?
  • 曹操、孫權,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誰不屬於三國時期
    三國 東漢 近來,網上流傳一道非常火的歷史題,曹操、劉備、孫權和諸葛亮四人,哪一個不是三國時期的人物?,他的老鄉張飛和山西運城的關羽,在桃花紛飛的果園裡,浪漫的結義了。
  • 劉備的首席軍師並非是諸葛亮,而是法正,劉備對他言聽計從
    提到三國劉備的軍師,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三國演義》中把諸葛亮塑造成為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赤壁借東風大戰曹操,六出祁山大戰司馬懿,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還得看功勞,先說關羽和張飛,他倆是一類人,劉備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到公元214年拿下益州為止,30年時間中,關羽和張飛緊緊跟隨,他倆被稱為萬人敵,為劉備早業的事業立下汗馬功勞,劉備早年能在亂世之中生存下來,完全靠的就是關羽和張飛。
  • 華容道關羽放走曹操,源自一年前諸葛亮與劉備的謀劃
    赤壁之戰時,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卻派了關羽去攔截曹操;結果大敵當前,關羽竟然放走曹操,自己回去領罰時,才知道諸葛亮刻意規劃的,知道自己一定會把曹操放走,從此對諸葛亮徹底心服口服。諸葛亮讓關羽放走曹操,並不是那麼簡單,不讓曹操死在華容道最主要是和當年「隆中對」有關。公元207年,徐庶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
  • 關羽把「三國」毀了,他為什麼是諸葛亮最怕的人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給人的快感,遠遠不能抵補大意失荊州給人的痛感。由於降曹,桃園兄弟之義令人生疑;而由於辱吳,他成了孫劉聯盟的一個分裂因素,則可以肯定。有人說,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司馬懿,而是關羽。作為本集團的中堅力量,反而比敵對集團的中堅力量,比自己的死對頭更可怕,這很耐人尋味。諸葛亮怕關羽什麼?是怕他身在漢營心在曹?證據不足。
  • 關羽北伐,諸葛亮不忠言直諫也不獻計獻策,而選擇沉默,為什麼?
    且看關羽死在前線後,按理說,作為結義大哥的劉備理應將其厚葬並賜諡號,然而,劉備卻並沒有這方面的表示。而「壯繆侯」的諡號,其實,是劉禪給的,從這裡,我們就能讀出一絲微妙的意味,要知道,就連法正死時還被劉備賜了個「翼侯」的封號。不論是正史還是小說,都提及過二人「恩若兄弟」這一點。然而,關羽死後所得到的待遇,甚至,不如身為朝臣的法正,這顯然是說不通的。
  • 若給關羽一個軍師一起鎮守荊州,那誰才是最合適的呢?
    荊州之地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亂世三國,更成為了孫權、劉備、曹操迫切想要得到的地方。一場赤壁之戰在孫劉聯盟之下,以曹操八十多萬大軍潰敗不堪而告終。至此,東漢末年的亂世局面以三國之勢分割於世。而荊州之地,成為了劉備的「根據地」。
  • 三國十大軍師排名:郭嘉第五,諸葛亮第八,前兩位分別是誰?
    第八、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堪稱第一軍師,被很多人評為多智近妖。然而在正史中,其實諸葛亮最出名的能力並不是軍事,而是治國。不過在劉備還活著時,其實對諸葛亮的工作劃分還是比較明確的,相比較而言,諸葛亮更加擅長治國而不是軍事,所以說劉備的軍師長期都是龐統或者法正,諸葛亮是很少上戰場的,所以本文將諸葛亮的軍師排名沒有排那麼高。
  • 關羽大意失荊州,為什麼會和劉備有關?諸葛亮也很無奈
    在三國時期要說實力最弱的那一派一定是劉備,劉備雖然身邊也是藏龍臥虎有著許多人為自己出謀劃策,他卻始終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
  • 劉備伐吳為何會失敗?看看劉備帶的4位軍師就明白了
    關羽死後劉備為了報仇,於是展開了討伐吳國的戰爭,當時趙雲和諸葛亮都極力勸阻,但是劉備早就已經失去了理智。最後的結果大家也知道,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歸,蜀國的勢力陷入到了最低谷時期。其實蜀國這場戰役之所以輸,是因為沒有一個人去勸阻劉備駐紮在樹林中,最終被火燒了連營。
  • 龐統告訴劉備:諸葛亮不靠譜!劉備充耳不聞,結果後悔不已
    但是,同為劉備「中郎將軍師」一職的龐統和諸葛亮,或許未必那麼和諧,而是彼此劇烈競爭,爭向劉備展現才華。一次,龐統告知劉備諸葛亮不靠譜,劉備不聞不問,10年之後卻後悔不已。與龐統對荊州點評相反,諸葛亮對荊州點評卻非常高。諸葛亮以為荊州是「用武之國」,在此「外結好孫權」,未來一旦全國有變,可以兵分兩路,一路出荊州,一路出秦川,徵伐華夏曹操,即可復興漢室。
  • 如果劉備一統三國,位居功臣之首的諸葛亮,會有怎樣的結局?
    就拿東漢末年歷史來說,若沒有曹操、劉備、關羽等人,絕不會有之後跌宕起伏、精彩絕倫的三國。起初很多大腕進行角逐,都想成為笑到最後的成功者,實現「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之夢想。無論做什麼事情,天時地利人和三種因素缺一不可,逐鹿中原更是如此。經過一波又一波的洗牌,袁紹、袁術兩兄弟出局,三國第一猛將呂布死於曹操之手,只剩下劉備、孫權可與曹操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