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來了,你知道「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什麼意思嗎?

2021-01-16 歷史妞細說古今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臘月)十五,大寒,冬季的第6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

那麼,問題來了,大寒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的說法?大寒有什麼特點和習俗,飲食起居應該注意些什麼?

實際上,每年陽曆1月20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就是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換句話說,大寒就是「天氣寒冷至冰點」的意思。

所謂「小寒勝大寒」,一般情況下,大寒確實不如小寒冷。但是,大寒期間,萬物肅殺、天寒地凍,仍然惹人瑟瑟發抖、凍成一團。

那麼,為什麼會有「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的說法呢?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

其實,「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一句民諺,是我們的老祖宗們總結的關於天氣變化的諺語。通俗來講就是指,大寒時節正常情況下是天氣寒冷的時候,如果這時天氣不冷反暖,就是反常現象,很可能以後的天氣狀況會比較惡劣,從而導致人、馬(其實指所有的牲畜)無法安寧。

當然,這一點在農業上的反映可能更明顯,因為天氣寒冷能把地裡的害蟲凍死,來年莊稼就能有個好收成,所謂「瑞雪兆豐年」就是這個道理。反過來,如果此時天氣變暖,害蟲不僅不會被凍死,反而有機會大量繁殖,來年莊稼的收成也就會大打折扣。此外,如果天氣忽冷忽熱,就很容易誘發並加重各類疾病,尤其是流行感冒。因此,古人就有了「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的說法。

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我們不止一次提到:在中國古代,古人會將一個節氣分為三候,而且各候均與一物候現象相對應。「大寒」自然也不例外,也有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那麼,「大寒」三候具體有什麼含義呢?

所謂「一候雞乳」,是指在大寒時節雞就已經能提前感知到春天的氣息了,於是就開始孵小雞。

「二候徵鳥厲疾」是說鷹隼這一類遠飛的鳥(即徵鳥)此時需要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所以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它們一旦發現目標就能從空中快速地撲向地上的獵物。

「三候水澤腹堅」是指水域中的冰已經凍到了水中央,而且上下都凍透了,非常牢固厚實,凍到了極點。當然,按物極必反原理,凍到極點也就意味著要開始走向消融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簡單講講大寒時節的習俗以及飲食起居的注意事項。

在我國古代,大寒時節一般都有「買芝麻秸稈」的習俗。但是,芝麻秸稈要一直等到除夕夜才能派上用場。除夕當晚,人們會將芝麻秸稈放在路上,然後讓孩子們踩碎,諧音「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節好口彩。當然,「踩歲」這一習俗還包含著「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美好祝願。

在臘月十六,我國古代還有「尾牙祭」(也叫「食尾牙」)的習俗,目的是為了祭祀土地神(財神),因為民間認為土地神能夠保佑商家生意興隆、百姓財源滾滾。在這一天,餐桌上的飯菜會非常豐盛,可以大快朵頤一頓。如今我們常說的「打牙祭」一詞,即源於此。

臘月廿三,則有「祭灶」的習俗,這一天也被稱為「祭灶日」。所謂「祭灶」,就是要「糖粘灶王嘴」。相傳,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凡間各家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而且每年歲末都要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以便讓玉皇大帝定賞罰。為了讓灶王爺多說好話、不說壞話,民間就有了「祭灶」的習俗——先在灶王像前的供桌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然後把糖用火化開,慢慢塗抹在灶王爺嘴上,如此一來,「嘴比蜜還甜」的灶王爺就會大家說好話了。

除此之外,我國古代在大寒時節還有掃塵、洗浴、糊窗、趕婚、趕集、食糯、喝粥、縱飲等迎年習俗。

如今,買芝麻秸稈、祭灶、糊窗的習俗已不多見,但各地一般都有掃塵,洗浴,尾牙祭,食糯,喝粥,趕集的習俗,部分地區甚至還保留了趕婚、縱飲(其實此時不應過量飲酒)的習俗。不過話說回來,從古至今,大寒都具有非常濃厚的「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從這個角度來講,如今大寒的意義其實就在於提醒我們「舊歲近暮,新歲即至」,要開始置辦年貨了。

在飲食方面,大寒時節古人一般流行吃八寶飯或糯米飯、喝風寒湯(以雞湯為主)。按照中醫「寒者溫之」的原則,此時的飲食應以溫補為宜,如雞肉、羊肉、牛肉等;但是進補的量不宜過多,反而要逐漸減少,同時應多吃蘿蔔以促消化。當然,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冬季養腎的食物以及核桃、桂圓、慄子等堅果類食品可以適當多吃些。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不宜多吃生薑、大蔥等辛散的食物,更不宜大量飲酒。

在起居方面,大寒時節,天氣已寒冷至極,此時人體的陰陽消長、新陳代謝非常緩慢,故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堅持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閉藏陽氣,晚起則是為了蓄養陰氣。同時,大寒處於冬春交替的時節,此時人們容易遭受風邪和寒邪的侵襲,因此要注意保暖、防寒防風。當然,在《今日小寒,宜問候溫暖,你知道小寒有什麼習俗和注意事項嗎?》一文中,我們也提到過「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因此,大寒時節也有必要進行適當的鍛鍊,比如適度散步、跳繩、踢毽子等,有條件的可以適度滑雪滑冰,但不宜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同時要避免大量出汗以及冷輻射的影響。

最後,歷史妞提醒大家在大寒時節一定要多用熱水泡泡腳,因為民諺有「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註:這裡的「湯」是指熱水)」的說法。其實這種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腳被稱為「人體第二心臟」,不僅支撐著人體的全身重量,還肩負「把末端的血液送向心臟,使全身血液循環流暢」的重任。而睡前用熱水泡腳,就可以輕鬆緩解一天的疲勞;如果再適度揉搓腳底穴位,更可補充元氣、舒筋活絡,達到保健目的。

所謂,「過了大寒,又是一年」,值此辭舊迎新之際,歷史妞願大家寒極必暖、否極泰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事事順遂!

相關焦點

  •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大寒是什麼時候?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意思很簡單:大寒節氣,詩人把臘酒斟滿酒杯,靠近火爐取火。無事莫開門將大寒的冷描寫的淋漓盡致。大寒是冬春交替的節氣,梅柳待陽春到來。大寒是1月20日,臘月初八,距大寒不過幾天時間。大寒是一年中最後的節氣,過了大寒就是春,新節氣輪迴會開始。在大寒節氣中,最適合進補,吃豬牛羊等大肉補身體。
  • 農村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是啥意思呢?看完明白了
    今日大寒,大寒節氣帶來的也是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氣候,按照冬季的數九歌,三九四九是最為寒冷的,而大寒正好處於這個階段,今天是四九的第三天,大寒過後就是我們喜愛的立春節氣,在立春之前的大寒期間,也是天寒地凍的最為寒冷季節,也是該冷的季節,被叫做該冷不冷,難成年景,在農村關於節氣的農諺相當的多,這也很容易理解,節氣帶來的天氣變化,對於我們的農業生產
  • 今年大寒臘八同日,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
    物極必反,是為「大寒」。  大寒節氣一般跟農曆的歲末時間重合,故大寒時期多是古時先民過年的時間,農諺有:「小寒大寒,殺豬過年」、「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的物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 2021大寒祝福語及圖片 大寒祝福語2021簡短一句話
    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給自己思念的人來一句溫暖的問候和祝福,小編這裡為大家整理了2021大寒祝福語及圖片,摘抄一句下來,讓這個寒冷的日子增添一點光彩吧! 【大寒祝福語簡短】 1、大寒日怕南     2021年的大寒馬上就到了,在這個冷到 的天氣裡,你在幹嘛?又在思念著誰呢?
  • 徐州城市書房24節氣大寒茶會將改為「趣詠節氣」迎新春朗誦會,有獎猜謎等著你!
    出自《二十四節氣志》 作者 | 宋英傑 1月20日前後為大寒,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不翻風,冷到五月中。」人們希望大寒時凍得「透透的」,如果該冷時沒冷,該暖時便很難暖。
  • 大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云:「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寒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 大寒 | 暖醞冰霜裡,春釀嚴冬時
    1月20日4時40分,迎大寒節氣《大寒節氣:寒氣逆極》作者丨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什麼是寒?從字面上看,大寒應該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不過,如果單純以氣溫來衡量,小寒、大寒兩個相比,卻是小寒略勝一籌。但畢竟它們倆相差無幾,人們還是一視同仁地將小寒大寒統稱為隆冬。古人將臘月稱為大禁月,因為臘月祭拜神靈,逐除妖魔,所以人們謹言慎行,諸事皆有禁忌。但以禦寒的視角,或許最大的禁忌,用大白話來說,就是禁止嘚瑟。這是風度不能戰勝溫度的月份。
  • 今日大寒: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壓軸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雲:「十二月中,冷氣積久而為寒,大者,乃凜冽之極也。」《授時通考·天時》曰:「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就是說,「大寒」時的天氣寒冷到了極點。
  • 夜讀 | 大寒: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人們希望大寒時凍得「透透的」,如果該冷時沒冷,該暖時便很難暖。」 「正月怕暖,二月怕寒,三月怕霜,四月怕風,五月怕澇,六月怕幹,七月怕連陰,八月怕濃霧,九月怕早霜,十冬臘月怕冬幹。」諺語中的「十怕」,說明人們在隆冬時節,並未貪圖晴暖,而是著眼於氣候與農事,希望天氣當冷則冷。
  • 農諺「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啥意思?今年啥時最冷?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小寒不寒大寒寒,大寒不寒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大寒在小寒後面,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
  • 今年大寒臘八是同日,「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
    大寒是一月二十日,農曆臘月初八,是傳統臘八節。民間素有過了臘八就是年的說法,臘八過後,人們開始準備過年相關事項。在古代臘八節是用於祭祀祖先,祈求家宅平安,萬事順意,主要習俗有喝臘八粥、吃臘八蒜、跳儺舞等。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意思很簡單:大寒和臘八是同天,喝粥是臘八的傳統習俗,做尾牙指的是閩南地區臘月十六的習俗。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
    導讀: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大寒節氣也隨即而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逢臘月初八。臘八在民間是被認為是小年。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臘八到來,不但要喝臘八粥,而且還要祭灶王。
  •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後天漸暖」,大寒在何時,過年還冷嗎?
    過幾天就是大寒節氣了,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 今年大寒和臘八節是同一天,你知道臘八節前一天是什麼節日嗎?
    時光如梭,轉眼就到了臘月初三,再過五天就是臘八節,也是24節氣中的大寒。很多人都知道臘八節喝臘八粥,但是你知道臘八節前一天是什麼節日嗎?有句俗語叫做:「臘七不驅儺,來年多病患」,什麼意思呢?臘月初七是什麼節日呢?
  • 今年大寒和臘八是同一天,所謂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
    其中有句俗語叫做:「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大寒遇臘八意思就是大寒和臘八節出現在同一天,因為每年的臘八節都是農曆的臘月初八,是固定的。而大寒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是根據太陽黃經達到三百度來判斷的,所以大寒遇上臘八節是一種巧合,而今年臘月初八也就是大寒,正好是同一天。喝粥做尾牙在臘八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 大寒 ——合祭眾神 以祈瑞年
    大寒,十二月中。解見前。」《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此時寒潮頻繁南下,是我國大部一年中的寒冷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小寒小冷,大寒大冷?
  • 你知道,「大寒」用法文怎麼說嗎?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末,歲寒至極,猛風凜冽,積雪難化。然而,由於大寒節氣近年,所以歡欣氛圍不減。人們縱歡飲,除舊塵,換新顏,還會喝香甜營養的臘八粥,以飽滿的精神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細剪慢理,愁絲除盡修來新貌,氣韻軒昂De même, se faire couper les cheveux a également le sens propice de chasser les ennuis et la malchance avant la Fête du Printemps, ce qui est une nécessité pour les
  • 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什麼意思?道理在哪?
    關於大寒的農諺俗語很多,「大寒逢臘八,喝粥做尾牙」是一種表達,「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也是一種說法。 趕巧! 不過,要是依照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說法,到了1月20日進入大寒的那天晚間,如果是沒有陰天或降雪的話,預示的就並不一定是好事。 但對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在哪?我們又應該如何辯證地去理解呢?你可以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