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敬一丹 講解/宋英傑 配樂/巫娜《靜空》
摘自《二十四節氣志》/宋英傑
1月20日前後為大寒,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古人將農曆十二月稱為大禁月,「大寒須守火,無事不出門」。
進入大寒節氣,季節版圖上冬的霸主地位難以撼動。春,只能隱忍蓄勢,見縫插針地與之周旋,並伺機突破冬的南嶺防線。
說起凌霜傲雪的花,人們自然就會想到梅花。其實南國的枇杷,更是倔強地將自己的花季「安排」在寒冷時節。它是秋冬開花,春夏結實,被稱為「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在古人眼中,備四時之氣的作物乃為佳品,如宿麥和枇杷。
人們既懼怕寒冷,更擔憂該冷的時候不冷。「大寒不寒,人馬不安。人們希望大寒時凍得「透透的」,如果該冷時沒冷,該暖時便很難暖。」 「正月怕暖,二月怕寒,三月怕霜,四月怕風,五月怕澇,六月怕幹,七月怕連陰,八月怕濃霧,九月怕早霜,十冬臘月怕冬幹。」諺語中的「十怕」,說明人們在隆冬時節,並未貪圖晴暖,而是著眼於氣候與農事,希望天氣當冷則冷。
古人描述的大寒物語是:一候雞始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雞開始孵小雞了,猛禽變得更兇猛了,冰也凍得更堅硬厚實了。
記得我小時候,鄉下的老人抄著手坐在小板凳上,在牆根下曬太陽嘮家常,大黃狗、小花貓趴在地上邊曬太陽邊旁聽。只要沒有風,人們並不會覺得那是隆冬。所以後來每次看到專業上的風寒指數,我幾乎都會聯想到這個情景。
有人說,疏離自然的現代生活方式使我們漸漸地聽不到本能的聲音。有人說,在各種離奇信息刷屏的年代,像古人那樣在隆冬時「安心靜體」真的很難,靠著牆根兒曬太陽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一位朋友曾經談及關於冬天的一番爭論:「到底是北方的冬天好,還是南方的冬天好?」一個人說:「當然是南方的冬天好啊!樹都綠著,草都青著,河水都流著,多有生機啊!」另一個人說:「那多俗氣啊!我就喜歡凜冽的朔風吹在臉上像小刀割一樣,我就喜歡河水冰凍三尺,我就喜歡樹都光禿禿的,太有範兒了!」
鬱達夫寫道:
要想認識一個地方的特異之處,我以為頂好是當這特異處表現得最圓滿的時候去領略。故而夏天去熱帶,寒天去北極,是我一向所持的哲理。北平的冬天,冷雖則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偉大幽閒,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徹底。
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涮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幹的滋味。而有地爐、暖炕等設備的人家,不管它門外面是雪深幾尺,或風大若雷,而躲在屋裡過活的兩三個月的生活,卻是一年之中最有勁的一段蟄居異境。
北平的冬宵,更是一個特別適合於看書,寫信,追思過去,與作閒談、說廢話的絕妙時間。
「小寒大寒,凍成冰團」,為什麼有人覺得小寒時節更冷?大寒到底是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我們看兩個指標:一個是全國平均氣溫,一個是最低氣溫。1951年到2017年這67年中,大寒、小寒這「兩位同學」無論是總成績還是單科成績都是小寒勝過大寒,「小寒」更冷的感覺其實並沒有錯。但是如果分區域測算的話,小寒在北方更佔優,大寒則在南方更突出。
| 宋英傑:大寒小寒,到底誰更冷?
所謂花信風,指某種節氣時開的花,因其應花期而來的風,便叫信風。從小寒到穀雨,共八氣,每氣十五天;一氣分三候,每候五天,每五天便有一種花綻蕾開放,共二十四候。
風有信,如期而來;花不誤,迎風盛開。歲歲如此,永不相負,時節就這樣慢慢流轉.
一候·瑞香
瑞香,聞其名,便知它奪人之處在於香氣。它小花團簇雖不惹眼,但其濃香卻有「花賊」之稱。
瑞香
「宋」楊萬裡
買斷春光與曉晴,幽香逸豔獨婷婷。
齊開忽作欒枝錦,未圻猶疑紫素馨。
絕愛小花和月露,折將一朵篸銀瓶。
今年偶憶年時句,倦倚雕欄酒半醒。
瑞香三首
「宋」範成大
小檻移秀色,端來媚禪房。
道人不解飲,醺然醉天香。
二候·蘭花
蘭花幽香清遠,一枝在室,滿屋飄香,素有「國香」的別稱,古人認為其有「養鼻」功效。
蘭花草
「宋」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默。
時最風露香,蓬艾深不風。
丹青與真色,欲裱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飲酒·幽蘭生前庭
「魏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三候·山礬
《本草綱目》說山礬「葉似梔子,光澤堅強,略有齒,甚芬香。」 黃庭堅喜愛此花,「山礬」由他而得名。
山礬花
「宋」祝穆
玲瓏葉底雪花寒,清晝香薰草木間。
移植小軒供宴坐,恍疑身在普陀山。
戲詠高節亭邊山礬花二首
「宋」黃庭堅
高節亭邊竹已空,山礬獨自倚春風。
二三名士開顏笑,把斷花光水不通。
北嶺山礬取意開,輕風正用此時來。
平生習氣難料理,愛著幽香未擬回。
明日11時9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古人認為,「大寒」是全年之中最冷的日子,比小寒還冷,但實際上這種認知並不準確。數據顯示,自1951年我國有氣象記錄以來,小寒更冷的年份佔42%,大寒更冷的只有28%。
不過即便這樣,也不能小瞧了它。正所謂「大寒小寒,凍成一團」。大寒時節,大風、低溫、雨雪頻繁造訪,寒潮南下,很容易形成災害性天氣,破壞交通與電力設施,還需時刻關注天氣變化。
文/央視新聞綜合
圖/視覺中國、網絡
央視記者/ 任梅梅
「寫留言」聊聊最近溫暖你的那些人,那些事
分享「大寒」心情
本期監製/唐怡 主編/張天宇 編輯/李偉 馬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