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原名「南翔大肉饅頭」、「南翔大饅頭」、「古猗園小籠」,也稱為「南翔小籠包」、「南翔小籠饅頭」,是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的傳統名吃,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形美著稱。南翔小籠的餡心是夾心腿肉作成肉醬,僅撒少許薑末和肉皮凍、鹽、醬油、糖和水調製而成;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麵粉製作而成的。
2、上海梨膏糖
上海梨膏糖,是上海市特色傳統名點,中華老字號產品之一,是上海著名的傳統土特產。梨膏糖,以雪梨或白鴨梨和中草藥為主要原料,添加冰糖、橘紅粉、檸檬粉等熬製而成。主治咳嗽多痰和氣管炎、哮喘等症,味甘易服,療效顯著。其歷史悠久、經久不衰,深受全國消費者的喜愛,特別受到那些懷有深厚老上海情結的海內外華人的喜愛,他們總要帶些產品與他們的親人共同享受這一份快樂的情趣。
3、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為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鎮四大名點,因其入口酥鬆而得名。又因酥皮層次分明,每層薄如紙,別稱千層餅。通常用精白粉(麵粉)、熟豬油、綿白糖、赤豆、桂花為原料,經擦酥、包酥、開酥、插皮子、包餡成型、烘烤、冷卻、檢驗、裝盒等工序製作而成。成品後,表面呈黃色,戳記清楚,四周呈乳白色。切開層次分明,皮薄餡多,不偏皮,無雜質,底部無僵硬感。入口松酥,甜糯。
4、五香豆
五香豆又稱奶油五香豆,是上海市知名的傳統小吃,該食品由上海老城隍廟郭記興隆五香豆店首創,故又稱城隍廟奶油五香豆。皮薄肉鬆,鹽霜均勻,咬嚼柔糯。吃到嘴裡香噴噴、甜滋滋,別有風味。在1930年前,上海已有以桂皮、茴香等香料燒制的小青豆制食品,頗受各地市民歡迎。蠶豆蛋白中的8種必需胺基酸,除甲硫胺酸和色氨酸含量稍低外,其餘6種含量都較高,其中以賴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為豐富。
5、顧繡
顧繡」又稱「露香園顧繡」,中國傳統刺繡工藝之一。顧繡是上海地區工藝品中的瑰麗奇葩。起源於明代(公元1368~1644年)上海老城廂的顧氏家族。顧繡因源於明代上海顧名世家而得名。顧名世曾築園於今黃浦區露香園路,穿池得一石,有趙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園(今露香園路,即為紀念此園得名)故世稱其家刺繡,為「露香園顧繡」或「顧氏露香園繡」或簡稱「露香園繡」、「顧繡」。它是以名畫為藍本的"畫繡",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藝術性極高而著稱於世。
6、馬陸葡萄
馬陸葡萄始種於1981年,至今已有30年的發展歷史。馬陸鎮於1992年創建上海馬陸葡萄研究所,2000年升級為上海市葡萄研究所;2002年「馬陸」牌通過了上海市優質農產品認證中心的認證,成為市郊第一批「安全、衛生、優質」農產品;2003年為適應馬陸葡萄產業的迅速發展,創辦了「上海馬陸葡萄開發有限公司」,成為上海郊區葡萄產業的龍頭企業,並在原戩浜地區建成了千畝優質葡萄生產基地;為響應政府號召,2004年又成立了「馬陸葡萄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聯合起來,走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
7、倉橋水晶梨
倉橋水晶梨,上海市松江區永豐街道(原倉橋鎮)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倉橋水晶梨乳黃色,表面晶瑩光亮,有透明感,外觀誘人;果肉白色,肉質細膩,緻密嫩脆,汁液多,石細胞極少,果心小,味蜜甜,香味濃鬱,品質特優。為綠色食品A級,獲「奧運推薦果品」榮譽證書、「最受北京喜愛的十大名梨」、上海世博特供果品等稱號。
8、奉賢黃桃
奉賢黃桃,上海市奉賢區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該區黃桃以「錦香、錦園、錦繡、錦花」等四個優質品種為主,具有「果大、味甜、汁多」的特點,「錦繡」黃桃評為「上海名牌」稱號,同年被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2009年榮獲中國商品協會"中國優質產品"榮譽證書,並通過國家「綠色食品」標誌認證,榮獲第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吉林長春)金獎農產品稱號。2010年入選「世博特供果品」。
9、崇明沙烏頭豬
沙烏頭豬是太湖流域著名的地方豬種之一,以產仔數多、繁殖力高而著稱,屬於江海型豬種,產於長江口的崇明島,是我國豬種繁殖力強,產仔數多的著名地方品種。沙烏頭豬毛色黑、腿部有皺褶,四腳有白毛(俗稱四白腳)等體型外貌特徵,同時具有性成熟早(3~4月齡)、繁殖力高(初產13頭,經產15頭以上)、耐粗飼、泌乳力強、使用年限長等優良特性,而且尤以肉質鮮美、嫩而多汁等特點聞名於世,特別對低溫、潮溼的海島地理氣候條件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為上海獨具特色的地方品種豬之一。
10、三林崩瓜
三林崩瓜是因皮薄而脆,成熟後稍受碰擊即會崩裂,外形長圓,中部略粗,似橄欖形的馬鈴,又稱馬鈴瓜。因皮薄而脆,成熟後稍受碰擊即會崩裂,外形長圓,中部略粗,似橄欖形的馬鈴,又稱馬鈴瓜。崩瓜植株嬌嫩,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如選擇排灌條件好的田塊,施足基肥,結瓜後只宜施淡肥,不能施濃肥、化肥,抗旱要開溝灌水,不能漫灌,摘瓜時宜在午後,以減少破裂。崩瓜具有近百年歷史,尤其三林的崩瓜更是上海本地傳統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