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與城市風格:在成都逛書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1-02-17 文景


今年方所辦的「成都國際書店論壇」請了《東京本屋》的作者吉井忍做嘉賓,也通過吉井邀請了本屋B&B的內沼晉太郎參與論壇。所以上上周四,《東京本屋》的責編藤原琉璃君自然也去了成都,並陪兩位作者逛了一下成都這幾年雨後春筍般開出來的書店。

 

因為《東京本屋》的緣故,不僅出了繁體版,吉井更被邀請去臺灣、新加坡等地參加了不少有關書店的活動。

 

今天,我們就跟隨著責編藤原琉璃君一起「逛逛書店」。

 

方所在成都舉辦國際書店論壇已經是第二次,去年2016年的點是「世界最美書店匯集於此」,今年則是「書店與城市風格」

方所店門口的櫥窗布置

開幕前一天的方所:大電梯邊上的大場地,器材箱已經摞在那兒,平常搞活動的小場地則變身中國最美的書(2015-2016)展覽。店堂內和整個太古裡路邊都可以看到2017國際書店論壇的招貼,關於書店與城市的書也被陳列在進店處的展臺,《東京本屋》更是可以在許多櫃檯瞥見。

吉井在成都方所

雖然是工作日的下午,但店裡的人氣卻很旺。不過,展臺上許多臺版書都被讀者翻到封底,我只好習慣性地一本本翻回正面。總的來說,跟前三次到訪時差不多,體量在那裡,但書架上副本率變低了,表層很多都是被讀者翻得有些破舊的書。

聽同樣也來參會的先鋒書店的人說,三月份來的時候情況更糟一些,這回似乎為了論壇,拾掇了一下。不過,因為薪資和人事的原因,書店店員流動頻繁、心力消磨一直是行業的通病,很多書店剛開始提著一口氣,時間長了書架上就露出倦怠來了。

 

吉井主持論壇中,與來自臺北、東京、布裡斯班的小書店店主展開討論

 

當天晚上,我跟吉井和內沼的編輯、從東京遠道而來的朝日出版社的綾女先生一起吃了飯,聊了些關於書店、出版的話題。

綾女編輯的《歐巴馬演講集》在日本有不錯的銷量,他還策划過園子溫的書。朝日出版社史上賣得最好的書是《Santa Fe》(懂的人應該一秒知道是什麼書了)。但綾女編輯對《追風箏的人》在中國好幾百萬量級的銷量還是表示非常吃驚。綾女跟內沼共同編輯了一本關於首爾小書店的圖書,自然對這次能在成都看到怎樣的書店非常期待。

周五一早,我、吉井、內沼、綾女四人去了城南新區的幾家書店,因為內沼在日本也聽說了鍾書閣的大名……

 

 

 

我們十點多到了鍾書閣所在的銀泰。商場很新,許多商鋪應該還在招商和裝修中,很是空曠。這家鍾書閣和上海靜安芮歐店相比好像收斂很多,雖然玻璃上還是密密麻麻各種文字的語句,但裡面的圖書區和咖啡區都比較沒有讓我訝異。

整個布局像是一把圓規,靠玻璃幕牆的「一條腿」進去是咖啡區和成人圖書區,因為挑高很好,所以有一個空中走廊,從落地窗往外望出去是公園。走到盡頭是下沉小劇場式的活動區,活動區的天花板就露出鍾書閣的本色來了,全是玻璃,內沼趕忙拍照。

抬頭拍演講區天花板的內沼

吉井、綾女和我也沒能免俗

圓規的「另一條腿」則通往童書區。童書區也是結合成都特色,書架都一節一節竹子樣,邊上少不了熊貓形態的,還根據兒童的身高隔出了幾個小小空間。

童書區儼然遊樂場,這倒是鍾書閣始終堅持的一點

人高馬大的內沼躬身鑽進秘密空間

不過,內沼提了兩個問題,挑高空間裡有很多書架三米多高,上面的書怎麼辦?竹節書架版子是彎曲的,矗在上面的書容易損壞,怎麼辦?

我只好回答,有良心的書店當折舊,沒良心的會退貨。

雖然我很感謝他們進這麼多《貝倫與露西恩》,但確實擔心能不能賣掉

  

樣書標籤是成都款的

接下來去的兩家都是文軒,舍近救遠,先抑後揚,先去了奧克斯廣場的軒客會·格調書店,因為需要跟內沼介紹國有書店的新變化。

 

 

 

自古把「格調」掛在店名裡的書店一定讓人滿頭黑線,進門是花藝,裡面還有瓷器售賣。店堂布置屬於走了五十步的西西弗風格,倒是顯要展臺上摞了好幾本《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緊跟時事到有點意外。

同樣感謝軒客會·格調書店《貝倫與露西恩》擺在店門口顯要位置

之後是回到跟鍾書閣五百米之隔的九方參觀剛開業的文軒新作——文軒BOOKS。挨著MUJI的一樓入口確是很不像之前的格調書店:

進去就是外版書,然後是亞馬遜Kindle的展區,空間開闊得以為身處蘇州誠品;書架的感覺也很像,不過推薦區架位的叫法是「先生歸來(魯迅及民國諸家)」「愛的箴言(我以為僅僅是情書,結果似乎是書信都放在一起)」。

誠品把相對分隔的空間作為各品類圖書的區域,這裡也是;但同時也出租給店中店,一樓就有茶葉區,有人在喝茶談天。有小樓梯可以上半層,我竟忘了上去看看。

文軒BOOKS的店堂相對方所算是很敞亮的

託爾金的書擺的位置不錯,效果也很好

收銀臺和主入口的旁邊有個MUJI風格的展廳,正在展出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榮獲中國最美的書的作品(這不是跟方所打對臺不是?~)。剛開始嘗試出版書的內沼和綾女當做參考各買了兩本,其中就有我覺得最值得吐槽的洪衛的書,幸好這裡沒有文愛藝。

這種扭曲地追尋最美且自慰式的書一般都不入我法眼,美是要在日常裡尋找的。蘇州誠品大階梯的兄弟也在這裡出現了,是一個階梯式的活動空間,如果能坐滿,那活動一定很壯觀。

大階梯既能上樓也可以休憩,可惜去的時候近中午,沒有人坐下

從自動扶梯上二樓,店中店的比例增加了,有輕食、文具、學習機等,而且誠品般的空間裡擺滿教輔的書,蠻違和的且令人想起昔日被其支配的恐懼。店員結帳的速度有點慢,似乎還沒有熟悉操作,我問店員,「你們書店不是有三層麼,怎麼沒見上三樓的樓梯?」店員答需要出去走公共的自動扶梯,沒法直接從店堂裡上去。

我們滿腹狐疑地照辦了,果然三樓童書區被刻意分開了,名為「Kids Winshare」,花的心思比鍾書閣還多。

Kids Winshare的演出區和小舞臺

進店就是西洋棋式的裝修

長頸鹿和大象書架

動物形書架上包了防撞軟膠條

 

第三天上午,方所的志願者鄧小姐帶我們出去逛了逛書店(吉井下午有活動要主持,所以沒有一同前往)。 

 

我們先去了文玩市場找舊書店「淘書齋」,結果這家賣的卻是新書。在詢問舊書部的時候,內沼和綾女問我隔壁人家租的小櫃檯上賣的是什麼?我一看,幾摞連環畫,就說是「Chinese Comic」,而且最上面有兩本正好是《血疑》《恐龍特急克塞號》。於是,他倆一人買了一摞。

終於到了淘書齋的舊書部,結果在另一個文玩市場最靠邊的巷道裡,邊上全是蒼蠅館子的後廚,大媽們在露天洗菜,近中午時分,空氣中瀰漫油煙。店外看著挺有舊書店感,書架全對著街,滿滿當當的書,裡面內沼他倆進去十秒就出來了,說是太嗆人。大家只好在店外書架前看了一會兒,我指給他們看八十年代中國出版的各種日本推理:大藪春彥、西村壽行、森村誠一,現在倒是都不出這幾位了。

 

淘書齋店外的書架

然後我們往求知書社去,結果撲了個空。

撲了空的求知書社

這天是周六,店門上寫著:「周一至周五,上午十點,晚上九點」。儼然人在法國,也是對成都多了一重了解。

接下去,他倆想去的是葆光,但據說下午一點才開門。於是就走去熊貓郵局看了看,然後坐地鐵到春熙路去IFS看Pageone和言幾又。

同一個商場裡有兩個書店,還是蠻意外的,一個在五樓,一個在地下二層。到的時候差不多十二點,Pageone空蕩蕩的,進門就是外文書,很「Pageone」。

門庭冷落的Pageone,在香港和新加坡也接連關店,希望易主之後能好起來

暢銷架第一、第二的位置是《聖潔百合》《奧登序跋集》,簡直不敢相信,當作聖母顯靈拍下來給譯文社奧登責編顧真看。感覺這個店太高估了成都人的接受能力,主打外文書的Pageone在三裡屯都一年不如一年,在成都又能如何?

 

言幾又也是新開,自然對標是方所而不是樓上的Pageone,也是許多空間設置了店中店:超市、文具、輕食,這套整體承租然後分組的誠品文化地產模式縮小版似乎對書店來說很有吸引力也很實用。


言幾又的店中店佔據了不少空間,進門邊左手甚至是個小超市

而圖書區進門就放出新品、推薦品、關於書的書和外版書,也跟方所的陳設很像。

言幾又進門也針鋒相對擺出了關於書的書專架,《東京本屋》也在其中

在大陸,購買港臺書相對比較困難而且會越來越困難。所以,各家追求所謂品質感的書店都會在這方面下功夫:靜安鍾書閣的港臺書基本龜縮在咖啡區裡面,大悅城西西弗的港臺書已經基本消失了,方所的書老面孔很多很多,還是創店時的那些書。

誰有能力進到更多更好的港臺書,儼然是一個考量一個大陸書店好不好的標準之一。言幾又進門是港臺書,接著是品質文具,到底的書牆才是外國文學,而且展臺上還有幾本關於朝鮮的臺版書半露著,有點意思。

最大的驚喜是離開成都前的最後一晚,因為吉井想在成都多留兩天以彌補因採訪和活動沒能去很多書店的遺憾。我請神通廣大的緣來客棧老闆傅寒幫忙(大家去成都可以去住,很便宜,抬腿就到文殊院)。

見面時,傅寒帶了恰好住在他客棧的任教於華中師大的李宗義老師來,一問才知道我上個月初剛讀完的bad blood是他譯的(他也是our kids繁體版的譯者),相談甚歡。後來一查研究香港新加坡教育變遷的《比較霸權》也是出自他的譯筆。

我之前還跟吉井推薦過《比較霸權》,因為《東京本屋》的關係,她受邀去新加坡參加活動,主辦方就是世界書局發展而來的大眾集團,她拿回一本《致讀者》裡面很多對老書局的介紹,完全可以跟《比較霸權》相印照,質量很高,出乎我對這類紀念書的意料。

同時讀過這兩本書的我居然就這麼神奇且低概率地在成都的夜晚與他遇上了,真是太神奇了啊!後來傅寒為吉井介紹了不少成都舊書業的趣事,也請資深人士帶吉井拜訪舊書店主,甚至吉井跟店長一同去進貨披沙揀金,期待吉井把這些經歷寫出來。

 

最後,附送一則與內沼合開B&B的嶋浩一郎軼事一則,爆笑異常。

這個城市擁有1300家獨立書店,而這10家不可錯過

編舟記 | 巖波書店背後的日本做書人

藤原琉璃君 | 蘇州上海書店見聞

相關焦點

  • 書店力:書店與城市風格 | 2017成都國際書店論壇即將開幕(附:論壇議程)
    2017成都國際書店論壇議程   9月8日(周五)19:00-20:00開幕儀式 20:00-22:00一城一店:書店如何塑造城市風格巴西聖保羅、義大利米蘭、法國阿爾勒嘉賓主持楊照/作家論壇嘉賓Fabio Herz / 巴西文化書店(Livraria Cultura) 董事 Alberto Rivolta/義大利菲爾特瑞奈利集團
  • 越書越美麗 特色書店背後的成都機遇
    「疫情中的孩子」主題攝影展在方庭金牛歡樂裡店舉行作為國內實體書店集群度名列前茅的城市,近年來,成都市吸引了方所、西西弗、鍾書閣、新山書屋等知名書店來蓉不斷「開疆拓土」,將豐富的文化體驗帶給讀者。而本次攝影展的舉行,無疑是對實體書店的一次鼓勵。「方所和方庭的基因裡有著相同的血,但又有著很大的差異。方所一般布局在大型商場,而方庭主打社區文化空間。這是方庭開業以來的首次展覽,我們把它定位為一場小而美的展。這種小而美是我們基於社區書店定位的一種自我尋求,也是一個期待。希望它雖小卻充滿對美麗未來的期待,也希望它能代表一種書店人小小的理想主義。」方所/方庭文化西南區總經理徐敏說。
  • 李克強夜逛成都書店掏錢買書 稱支持實體書店
    「真的沒想到總理會來我們書店!」4月26日,成都寬窄巷子見山書局的謝店長向記者講述了25日晚李克強總理到書局買書的情況。  4月25日晚8點過,在四川考察的李克強總理一行來到寬窄巷子,走進見山書局和散花書屋,購買了一本關於老成都的書和明信片。
  • 成都加冕「中國書店之都」!兩家書店獲封「年度最美」
    如今,書店不再僅是個人的精神驛站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在一些知名城市實體書店和城市文化互動融合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往往與城市裡的好的書店密不可分成都,正是這樣的代表城市之一!此外還開設了文創產品空間、kindle線下體驗店、階梯演講區、文化主題餐廳、美學生活主題館等等。以文軒BOOKS為起點,新華文軒也拉開了全省新華書店轉型升級的序幕。
  • 逛書店 田園城市:獨立出版的美好可能
    微信君saying:今天由我帶大家逛書店啦!
  • 在臺灣逛書店
    二月底到臺灣,主要就是逛書店。四年前我第一次到臺北,就在這一區流連,連續去逛好幾晚,當時還正好遇到一家倒閉清倉,撿了大漏。這次主要去另外一家,古今書廊。分成兩個門面,都是上下幾層,書多且精,價格合適,買了不少。買500臺幣就可以變身會員,直接再打85折。臺北·茉莉二手書店
  • 2020成都最美書店合集,帶你玩轉書香之城
    讀書的意義早已超越獲取知識的層面,它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深深的埋進血液,成為心中的家園,眼中的遠方。宅家雲旅遊,請跟隨「神鵰俠旅」的鏡頭,去尋找辦公室和家之間,第三種心靈的棲息可能,打卡成都2020年人氣最美的十家書店吧!
  • 通過閱讀走進成都 越來越多書店打造「天府書架」
    實體書店從單純圖書零售場所正逐漸轉型為集閱讀、展覽、文化講座、咖啡等眾多文化、藝術、創意元素於一體的城市文化新空間。涵蓋了閱讀書籍、美學生活、展覽空間、文化講座等多重文化功能的成都書店正傳遞著成都人的生活美學。在成都書店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體會成都味。
  • 去過國內100多家書店後,她們私藏了41家最美親子書店清單,帶娃逛起!
    ▲ 四個辣媽帶孩子逛香港尖沙咀誠品書店書店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更是一座城市最有溫度的地標。作為一群熱愛逛書店的麻麻,每到一座城市,必帶娃去逛當地書店。排名不分先後,與商業無關,純屬個人體驗(含上海、北京、杭州、廣州、蘇州、成都等10座城)
  • 方所的書店,成都旅遊打卡場所,客流量數萬人
    在當今這個忙碌的社會,讀書越來越快,能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所以書店越來越差,甚至有更多的評論說書店死了,而在成都,最繁華商業街上的一家書店,卻成了成都旅遊打卡的地方,這家叫方所的書店,佔地4000平方米,據說在試運行期間,每天有7000或8000名乘客,當我去城裡旅行時,我會找到這家書店打卡
  • 三聯書店終於開到成都,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書店.
    中國書店之都」稱號;1月21日,成都的「三聯韜奮書店」開業。其實成都並不缺高顏值高逼格的書店,朋友圈的美圖已經刷過一道了,初聞此事,乍喜;隨即自我發問:這樣一個老牌書店來成都,到底會開成什麼樣?花了兩天的時間去探尋和採訪,分享給同樣好奇的人。
  • 24小時不打烊,48位名家帶你換一種方式逛書店
    在北京,書店早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第二生活場」,它的環境構成、文化氛圍、人文故事、多樣服務,與城市文化和人們的生活有著深度的關聯和交織。北京國際圖書節推出「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聲音漫步」,旨在找到人們的一種共識:書店是每個人的精神之光。
  • 上海 不得不逛的六家「大眾」書店
    這家起源於1958年的書店,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國際書店上海分店,也是全國第一家經國家批准的地方性圖書進出口公司。書店門口代表西方文化的雕塑和代表中國文化的門牌正如上海這座城市,包容著外來文化卻不忘初心。
  • 書店地圖:帶你逛99家特色書店!
    這一家是我覺得所有誠品裡最好看的一家,暖色燈光,復古的裝飾,猶如來到歐洲的一家風格書店。這也與它「國際化」的定位相符,因為信義區是外國遊人最愛來的地方。臺北幾乎可以說是我去過的所有城市裡,獨立書店最多的。
  • 去過國內100多家書店後,她們私藏了41家最美親子書店和圖書館清單,帶娃逛起!
    >一群熱愛書店的媽媽們帶娃去過臺灣和香港誠品、成都方所、北京言又幾、上海蒲蒲蘭…走過國內100多家大大小小書店後,她們私藏了這41家最美親子書店和圖書館的清單,一定有你和孩子都喜歡的地方,直接收藏轉走!
  • 24個工作日籤協議 「全球最火書店」蔦屋書店西南首店花落成都TOD
    30多年間,該書店在全世界開了1400多家店,佔領了日本90%的圖書營業額,每月盈利上億日元。記者昨日從成都軌道集團獲悉,其旗下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與全球著名文化集團「株式會社蔦屋書店」(以下簡稱「蔦屋書店」)已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標誌著被譽為「全球最火書店」的蔦屋書店即將落戶成都TOD項目。這也是成都TOD商業跨國戰略合作的「開篇之作」。
  • 在香港逛書店
    前幾天是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多年來我早就是心嚮往之,這次擇日不如撞日,夫婦二人就去看了一圈,順便逛一逛以前去過、沒去過的香港書店。在書展逛了一大圈,領了很多新書目錄和紀念品,卻下手不多,只在港中大的展臺買了幾冊小詩集,都是香港詩歌節時候的作品。書展整體而言和上海的差不大多,更精緻一些、豐富一些,主要是見個世面。
  • 成都最美書店系列「貳」言幾又IFS店
    書店門面的開間很大,老遠就能將書店的布局看得清清楚楚,位於中央的圓柱形書架讓書店的形態豐富起來,不由自主想進去逛一逛、翻一翻。4000平方米的書店除了傳統層面的創意書店外,還有咖啡廳,創意市集,藝術畫廊,甚至還有茶餐廳,手作DIY…… 在這裡,書籍好像已經變成了一種承載元素,帶著看書和買書的名義走進書店、翻翻書、翻閱書中倡導的生活、買點裝飾生活的周邊產品,買點配合讀書用的筆墨紙硯、買點文人墨客創作的作品,買一杯咖啡談談讀書生活,點一份港式快餐拯救飢腸轆轆的肚皮。
  • 專訪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我將要與書相依為命丨2017成都國際書店論壇
    2017成都國際書店論壇議程安排9月8日(周五)19:00-20:00開幕儀式 20:00-22:00一城一店:書店如何塑造城市風格巴西聖保羅、義大利米蘭、法國阿爾勒嘉賓主持楊照/作家發言嘉賓Fabio Herz / 巴西文化書店(Livraria Cultura
  • 以聲為錨,發現書店裡的「大世界」——遇見一家書店·24小時書店聲音漫步第二季上線
    作為城市文化名片,實體書店已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三空間」,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不再是「是否還需要書店」,而是「我們需要怎樣的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