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味道

2021-02-16 東北散文網

     媽媽的味道

   媽媽離開我們已經30年了,走那年她68歲,同貧困與疾病抗爭了小半生,最終因為心肺衰竭離開了她心心念念的一幫兒女,撒手西去了。

         媽媽做得一手好飯菜。因為外公是個小商人,在鎮裡開著一家雜貨店,家境較為殷實。再加上爸媽剛結婚的時候在城裡住了三年,因此,媽媽比起我們村裡其他的女子多見過些世面。大哥相親那年,媽媽的廚藝才華第一次讓我們大開眼界。那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剛過,政策有了變化,農民可以種自留地,開小荒,養自留畜。爸爸本就不甘貧窮,帶領我年長些的哥哥姐姐們開了三塊荒地,還養了三匹馬,一頭牛,生活有了起色。哥哥相看「門風」那天,媽媽做了一大桌子菜,有我們從沒見過更沒吃過的假排骨、蒸佛手等等。假排骨就是把土豆切成手指大小的條狀,中間纏繞一圈幹豆腐,下油鍋炸熟,看上去跟真的排骨一樣,味道也不差多少,土豆油炸後香糯,幹豆腐酥脆,很解饞。清蒸佛手是把白菜幫去葉,開水燙過,對摺,切成五指狀,裡面夾上肉餡,蒸熟,香而不膩,清淡可口。還有一個我叫不出名字的菜也很好吃。就是把雞蛋磕在碗裡,攪散,越散越好,鍋裡油溫燒至沸騰,蛋液以最小的溜,慢慢滴入鍋中,沸騰的油瞬間將蛋液滾碎,用笊籬迅速撈起裝盤,撒上白糖,又香又甜,入口即化,美味極了!後來有人管這道菜叫拔絲雞蛋,我覺得叫「白雁落金沙」更為貼切。

        媽媽的廚藝水平更多的是把家常飯菜做的花樣翻新且美味可口。有兩樣粗糧細做的麵食我至今想起來還流口水。一樣是高梁米麵發糕,就是把高梁米和黃豆按一定比例兌好,浸泡一天一宿,用石磨拉成水面,加小蘇打,蒸出來發糕喧乎乎,甜絲絲。另一個是新玉米面窩頭。那時候有一種「八趟子」白玉米,粒兒大,口感好,就是產量低,後來這個品種被淘汰見不到了。在玉米剛剛定漿,但還能掐出嫩漿的時候掰下來,用手輕輕的把玉米粒搓下來,用石磨拉成水面,加小蘇打,做成窩頭狀,直接放在燉著的豆角上面,等豆角燉好了,窩頭也熟了,掀開鍋蓋,鮮玉米那香甜的味道直抵你的味蕾。

          媽媽做飯用心且心靈手巧。攤煎餅,點豆腐,烙鍋出溜兒,樣樣拿手。媽媽包的粘豆包不像別人家包的那樣豆餡鬆散,媽媽把豆餡放在麵團上,壓實,合口,攥兩下就得,這樣蒸出來的豆包緊實好吃。媽媽說攥的次數多了裡面有了空氣豆餡就散了。媽媽烙的粘麵餅子油汪汪的,金黃金黃的,剛出鍋的時候吃一個,酥,脆,糯,甜,香,好吃極了。那些年雖然貧窮,但每年都會殺一頭年豬,媽媽做汆白肉,把五花肉凍一會兒,切薄片,和酸菜一起涼水下鍋,燉半個小時,肉片不打卷,又軟又香還不油膩,湯清亮菜微酸,爽口下飯。殺豬的板油煉了放點鹽,媽媽留到夏天燉豆角用。葷油燉的豆角軟,熟的快,吃著香。燉茄子的時候出鍋前撒上蔥花,提味不少。

    參加工作離開了家,這些年,大酒店,笑館子,山珍海味,鮑魚海參猴頭燕窩鯊魚刺,也都有品嘗,回頭想想,也僅僅是吃過而已,每每喚起味蕾的還是媽媽的一日三餐。或許是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吧,無論你吃過多少美食,最美的,還是媽媽的味道,那不僅僅是廚藝,而是深深的母愛。

簡介 :都桂雲  退休公務員,熱愛生活,喜歡文學。1994年開始散文、詩歌創作,有多篇作品發表在《江城日報》《江城晚報》《松花湖》等報刊上。

相關焦點

  • #媽媽的味道# 你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什麼?
    #媽媽的味道#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晾曬過的被子上 陽光的味道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乾淨衣服上的
  • 最難忘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
    也許你看過很多風景嘗過很多味道但是,在你的心中永遠無法替代的是 「媽媽的味道」16年前在媽媽的眼中她們還是個孩子>16年後她們成為孩子眼中的媽媽劉家二姐再次相聚只為找尋記憶深處 「媽媽的味道」讓我們跟隨 「媽媽的味道」形象大使劉悅、劉蔚的腳步 ,來到安義古村美食街,打開味蕾的奇妙之旅,展開一場群英薈萃的廚藝大比拼,也許你想要媽媽的味道就在其中。
  • 媽媽的味道,世界上最難以忘懷的味道
    「媽媽」,無論是誰,在喊出這樣一個詞的時候,內心一定充滿了溫柔與安寧。媽媽是我們有認知以來最熟悉的親人,媽媽的味道伴隨著我們成長。
  • 媽媽味道 | 小豬饅頭
    今年又是金豬年杭州美食愛好者Sally(QQ媽)靈機一動想給尋常的饅頭換個花樣做成一個可愛的粉紅小豬仔精緻好看又寓意美滿 超級可愛的小豬饅頭看上去就很有食慾小朋友們一定超級喜歡媽媽味道· 愛的味道 第一季第二十期 hhhhhhhhhhhhhh小 豬 饅 頭
  • 這一碗,是媽媽的味道
    這一碗,是媽媽的味道「想念的不是飯菜,而是媽媽。」最想念的味道,是生病時媽媽熬的粥。我有一個不會做飯的媽媽。小時候我常常懷疑她愛自己多過於愛我。爸爸對她特別寵溺,冰冷冬天的早上,我要早早起床預習一天的功課,爸爸獨自做全家的早飯,媽媽一邊抱怨「天這麼冷,怎麼出被窩?」一邊悠閒自得的穿衣、洗漱。
  • 甬媽媽:尋味四季 找尋媽媽菜的味道!
    這些「味道」,要麼瞬息即逝,要麼隨心而定,在記憶中並無標準而言。而唯獨家的味道,媽媽菜的味道,卻好似特殊的記憶符號,在腦海中始終如一,並成為我們魂牽夢繞的味道。「把菜做出媽媽菜的味道,真好!」在唐山,喜歡美食的朋友都知道甬媽媽,這是一家主打寧波菜的地方菜連鎖餐廳。
  • 滿滿「媽媽的味道」
    臨近飯點,一陣甜蜜的香氣飄了進來,「考研的同學們辛苦了,阿姨請你們來嘗嘗『媽媽的味道』!」記者了解到,原來,這是揚大的宿管阿姨們帶著自己親手熬製的紅豆粥與紅棗銀耳羹,敲開了自習室的門,送來了「媽媽的味道」。「收到了好多好多同學的感謝,我們其實也沒做什麼,只是一點心意。我們自己的孩子和他們差不多大,每次看到他們,就想到自己的孩子。哪個媽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
  • 第八場故事:媽媽的味道
    編者按:很多朋友記憶中對食物最深刻的滋味都來源於「家庭飲食」,是童年歲月中由媽媽一手塑造出來的聲音、味道和場景,而對這份「媽媽的味道」往往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覺知過程
  • 「媽媽的味道」五星營養早餐風雲榜
    媽媽味道每個媽媽的故事、每個媽媽的味道
  • 媽媽喜歡的味道,你謹記
    很多人都不經意地在過節的時候在朋友圈裡祝媽媽快樂,可有多少人會直接拿起電話或者到媽媽身邊,開口說一句「媽媽,母親節快樂」最近一則備受關注的視頻問出了一個關於「吃」卻經常被我們忽視了的問題,一個令人愧疚和哽咽的問題。
  • 三尺廚房 媽媽味道
    從媽媽上學到我上學,這段時間的主要味道,就是媽媽的媽媽的味道,得益於外婆非凡的廚藝,培養了媽媽對食物極其敏銳的感覺,年輕的味蕾對食材的新鮮程度、口感很是挑剔,一個烹飪的種子就此悄然種下。外婆的菜,在我味蕾記憶中最貼切的形容就是下飯,不要小看「下飯」,如果說「回味無窮、饕餮盛宴」是「降龍十八掌」和「六脈神劍」的話、那麼「下飯」就是「掃地僧」,與世無爭,滄海橫流才顯英雄本色。
  • 【文藝屈原】媽媽茶的味道
    喜歡喝媽媽香噴噴的姜鹽芝麻豆子茶是有著基因遺傳般的情愫了。    小時候我把此茶叫做媽媽茶,因為我只喜歡媽媽的手藝。這種茶是不能泡的,要在火中進行熬製,所以都叫做煎茶。別人煎的豆子茶不是鹼了就是淡了,不是淡了就是豆子沒熟、茶葉味道不好。     姜鹽芝麻豆子茶在媽媽的手中處理得恰到好處,香中有甜,溼中有脆,脆中有柔。
  • 媽媽的味道___紅燒魚
  • 媽媽三寶,吳川家裡的味道
    媽媽幾十年的煮飯生涯中煮過無數菜,每道菜我都覺得很好吃。雖然味道可能比不上專業廚師,但是很有媽媽的味道,愛的味道。嗯,我這樣說,很煽情,但很真實。  媽媽煮的家常菜有三寶,我從小吃到大,那是陪伴我成長的味道。哪三寶?那就是:菜頭仔煎雞蛋、鹹瓜蒸肉餅、鹹瓜煲豬腳。相信很多吳川朋友都吃過,這三寶會不會也是陪伴你們成長的味道呢?
  • 媽媽的味道,致最愛你的媽媽節日快樂!
    中國媽媽的味道         在異鄉很久都沒有吃到媽媽做的菜了吧,每當自己遇到挫折的時候,是不是懷念故鄉的味道,懷念那熟悉的獨一無二的味道。這道菜我和媽媽都吃過,現在外婆不在了,媽媽又給我做,太久沒吃到了,聞到那個味道就會想起家的味道。
  • 媽媽的味道,想家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早已經習慣了戀家,其中也包含那從小到大媽媽做的飯菜,感覺很神奇,疫情期間,自己都不想吃媽媽做的飯菜了,可是來外省上學後,好像更加想念媽媽做的飯菜。這是不是就是常說的遊子思家!今天講講媽媽的味道之疙瘩湯。
  • 吃水餃認出媽媽的味道,消防員愣住了
    12月21日,來自陝西鹹陽的消防員魏肖立和隊友一起吃餃子時,忽然吃到了熟悉的味道。視頻截圖這時,食堂大廳裡響起了掌聲,魏肖立等八名戰士的家屬出現在了門口。網友評論網友紛紛表示感動:是記憶裡的味道。延伸閱讀戰士回家被媽媽當成顧客讓掃付款碼,家人揭開真相後,媽媽的反應看哭網友兒子從部隊休假回家,戴著口罩來到媽媽的攤位前假裝買棗。媽媽毫無覺察,在一旁的女兒當場笑出「鵝叫」 。家人揭開真相,媽媽才認出一年沒見的兒子!
  • 料理媽媽第三季「媽媽的味道」美食市集圓滿收官!
    △入圍10強的美媽們這樣一場比賽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競技,更成為了媽媽們學習、切磋、交流、展示的機會,通過這樣的比賽,更提升了媽媽們的廚藝水平和營養知識,讓媽媽們把美味和健康帶回家,這才是「媽媽的味道」舉辦的初衷和意義
  • 母親節,給媽媽愛的味道
    母愛是什麼味道?是她看著你時那濃得化不開的甜昧.是你生病時她急得流淚那眼淚的鹹味,是你要遠行和她道別時難言的苦味,也是你回家時她為你做好的那桌飯菜的濃濃香味。母親怕到了.安利悅亨薈五月溫馨好禮,讓我們為媽媽做一桌愛的晚餐,在節日裡,送給媽媽愛的味道。
  • 鮮甜鹹湯圓,媽媽的味道
    在外的遊子不能歸家,吃不到媽媽親手做的圓子,只能打電話給媽媽,遠程遙控做湯圓,感受家鄉的味道。鹹湯圓的配料比較多,越多越鮮甜。我很喜歡喝湯,飽飽的,不知道有小紅薯和我家鄉的習俗一樣嗎?味道跟媽媽煮的十分想像,感覺超滿足!能吃上家鄉鹹湯圓,而且還充滿了媽媽的味道。nice~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