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外婆一直操持家務,媽媽不太會做飯菜,直到我七歲,外婆要離開去帶孫女,媽媽才開始學習做菜,我成為媽媽的小幫手,也因為我們倆都是生手,鬧過不少笑話,以後再講。我和小妹愛吃魚,媽媽經常做,越做越好成為經典。
四川常見的魚是白鰱和草魚,因是魚塘或水庫養的,大多有些泥腥味。所以製做方法用紅燒,油燜,泡椒,豆瓣醬全都用上,別有一番風味。
白鰱味道鮮美但多刺,草魚刺少肉質欠佳,所以媽媽常買白鰱。那時的父母待孩子可沒那麼金貴,媽媽做好魚,我和妹妹各自埋頭苦幹。小妹因不太會剃刺,還進過兩次醫院。從此媽媽不再讓小妹吃魚頭和魚尾,多年來,魚頭魚尾是我的專利,把我幸福得,一直偷著樂。直到第一次和沙爸與一大幫人吃飯,席間,酒過三巡,我見清蒸魚的魚頭一直沒人動,直接夾到碗裡享用了。回家路上,沙爸輕聲對我說,「你知道嗎?席桌上的魚頭一般是席上輩份最高的人吃」。啊~~~腦䃼一下我驚得半天也合不上的下巴。致此,落下後遺症,我在外吃魚再也不吃魚頭了。
想媽媽了,做一個紅燒魚吧。今天去菜場,沒買到白鰱,又不想買草魚,只好買鱸魚。
食材:
1,鱸魚,特製豆瓣醬,生薑,大蒜,花椒,生抽,蔥。
步驟:
1,將魚洗淨用廚房紙拭下幹
2,用刀在魚背上劃幾刀
3,熱鍋用薑片擦鍋(此動作重要,煎魚不掉皮)再放油,放魚,放薑片,花椒,煎雙面金黃起鍋
4,熱鍋放少少油,放豆瓣醬,生薑片,花椒爆香,放白糖,加生抽,加水燒開後放魚。
5,中火煮二十分鐘,加多些蔥,起鍋,搞掂。
想媽媽就會做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