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屈原】媽媽茶的味道

2021-01-21 V屈原

    喜歡喝媽媽香噴噴的姜鹽芝麻豆子茶是有著基因遺傳般的情愫了。

    小時候我把此茶叫做媽媽茶,因為我只喜歡媽媽的手藝。這種茶是不能泡的,要在火中進行熬製,所以都叫做煎茶。別人煎的豆子茶不是鹼了就是淡了,不是淡了就是豆子沒熟、茶葉味道不好。

     姜鹽芝麻豆子茶在媽媽的手中處理得恰到好處,香中有甜,溼中有脆,脆中有柔。我常常是把媽媽茶喝過底朝天,連茶葉也不放過一葉,喝得是乾乾淨淨。

     雙搶回家喝上一大碗媽媽茶,累的感覺全都消失;從學校回來,喝上一杯媽媽茶,就覺得自己是個非常幸福的人;媽媽茶就成了家的味道了。

     媽媽茶就這樣溶入我的生命之中,像血液流轉一般,時時在我的味覺中感受那份溫馨。

     1987年我邀請湖南著名詩人龔湘海來屈原詩歌講座,完後帶他到屈原轉了轉。

     在我家媽媽端出了一大瓷碗(我們這兒叫爐碗)香噴噴的姜鹽芝麻豆子茶。他喝完第一碗說好喝,來了第二碗。我偷偷樂了。等他喝完第二碗,就開玩笑說你得連喝四碗。他說為什麼?我說這是習俗,進門的客人如果喝了第二碗就說明你是海量,得喝四碗,是對主人的尊敬。他半信半疑,真的連喝了四碗。他還真是海量。我問還喝得不?他說這茶真的是好喝,但肚子真的裝不下了。大家看他的肚子已經鼓脹的樣子,都開心笑了。
     我介紹說姜鹽芝麻豆子茶又稱嶽飛茶、六合茶、有人也叫營田茶,但我認為叫它嶽飛茶是最好的,有愛國的味道。它的成分為姜、鹽、黃豆、芝麻、茶葉、開水。真正的發源地就在我們營田這個地方。

     南宋紹興年間,嶽飛被朝廷授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帶兵南下,來營田鎮壓楊么領導的農民起義。嶽飛的士兵多數來自中原地區,一到酷熱、苦寒、溼重的洞庭湖區就水土不服,軍營中腹脹、腹瀉、厭食和乏力的日見增多,不僅影響了士兵的作戰能力,也大大影響了士氣。嶽飛就著急了,他親自到民間請教老中醫,中醫看是嶽飛,就開出了姜鹽芝麻豆子茶的配方進行調理,要求用開水熬汁湯當茶喝。嶽飛服後,頓覺心舒心順,滿口生津,即命大鍋煮茶,全軍共喝。幾天後,全軍將士痊癒,戰鬥力恢復。當地老百姓為紀念嶽飛,就把它叫嶽飛茶。

     龔湘海連連點頭,說這真是好茶。

     我說豆子芝麻姜鹽茶有夏天清暑解熱,冬天祛寒去風,平時健脾開胃,醒時益氣怡神,睡時定神安神的中藥功效。每天喝點嶽飛茶對身體有保健作用。茶裡有姜的辣味、芝麻的香甜、豆子的清爽、茶葉的解渴,喝後來一定神清氣爽。常喝這種茶的人,感冒是不會上身的。

    我們這兒待客的最高禮遇就是煎一大瓦罐姜鹽芝麻豆子茶,香香的味道馬上會溢滿房間。特別是炒黃豆芝麻時的那種香味,會讓你忍耐不住垂涎欲滴。在營田和河市兩個地方,不管認識不認識你,你如果站到別人的家門口,好客的主人會招呼你「進來呷杯茶吧!」我們都習慣把喝茶說成「呷茶」,其實呷字有品味的意思,也有吃豆子的聲響在,很有意思的一個措詞。你從字面就能聯想到喝茶的那種聲響,也體會到喝茶的那種幸福感覺。

    看媽媽煎茶是一種享受,她先把豆子和芝麻炒得香香的,同時進行的是在陶罐放水,在火爐上煮成開水,再放入茶葉、再放適量的鹽,用姜缽擂了碎碎的姜泥,再把姜泥倒進茶水裡,再抓些黃豆芝麻放於陶罐中焐一會;然後把陶罐從火中端出,待到陶罐不煬手了,就一手提了,反覆搖晃,把豆子芝麻茶葉都晃動得均勻了,才開始一邊搖晃一邊倒茶給客人喝。這種詳細過程,我們稱之為「篩茶」,一碗獨具特色的姜鹽芝麻豆子茶就煎好了。送到客人手中的嶽飛茶,就散發著熱氣,還有清香的味道,讓你口水長流。

    營田人愛喝姜鹽芝麻豆子茶,是營田人喜愛嶽飛的原故,清朝前建了個武穆寺,後來被毀,20多年前,又被村民自發集資重建,現在就座落在屈原管理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百骨塔的東南方,相距不到500米,來這兒參拜嶽飛的人眾多,香火也比較旺盛。嶽飛茶流傳在民間,不只是湖區人保健的好方法,同時也有著紀念嶽飛的意義。我媽媽最喜歡喝嶽飛茶,活到90歲,我姑媽也喜歡喝嶽飛茶,她還把嶽飛茶帶到了馬安山一帶,活了95歲。我們這兒的女人都很高壽,活過90歲的人大有人在,有的還活過了100多歲,是不是跟喝嶽飛茶有關係?我想應該是有的。

    姜是美女兩個字構成,所以營田的婦女都愛喝薑茶,肯定有養顏的作用,芝麻有「芝麻開花節節高」之意思,用來祝願生活和事業步步高升,而「豆」與「兜」諧音,表示「有吃有兜,年年富足」。嶽飛茶經過這麼一文化內含的解釋,的確有一種美妙的人生境界。
   營田人待客為你篩一碗嶽飛茶,是對你的最高敬意。如果大家看到你家中來了客人,而你家連嶽飛茶都不篩一碗,就會說你太不曉事,說你不賢慧,就是不懂得基本的禮貌之意。到你家中你只給人家喝泡茶,你家中肯定沒人緣的。

  

    農閒時婆大娘們(這兒對婦女同志的稱呼),很喜歡你邀我我邀你到你家或者我家中來喝嶽飛茶閒聊,我小時就喜歡跟著媽媽去呷茶。這是一種培養鄰裡感情的一種手段,所以嶽飛茶也成為營田一帶,特別是屈原管理區、湘陰、汩羅家庭茶會的主打飲品。客氣一些的人,會有衝蛋茶、水果之類的食品相伴。

    記憶中鄉村的「道喜」是鄉村最盛大的茶話會了。本村或鄰村有人結婚、生孩子、老人壽誕、甚至是誰家買回了新電視、自行車、摩託車、小汽車之類的物品,女人們都會相邀一起來道喜,一掛長鞭,就會宣告一個大茶話會的誕生。

    女人們拖兒帶女的浩浩蕩蕩,鞭炮噼哩啪啦,好像又到了春節。主人這家聽到喜炮聲聲,會很高興地迎接,大家落座之後,就東家長李家短地談論著,嘻嘻哈哈,談笑風生。直到喝上香香的姜鹽芝麻豆子茶,才會安靜一會,喝過又風生水起。那種情境,你才能體會到鄉親這種親的真正感覺。 
   小時候我喝了那麼多人家的豆子茶,最喜歡喝的還是媽媽的手藝,我總覺得媽媽茶的味道總是與眾不同。
   媽媽茶的味道我也說不出具體的什麼味道,總覺得這種味道是一種幸福的味道、親情的味道,一直在我夢中,在我心裡,永遠也不會消失。


相關焦點

  • 文藝屈原|旖旎山水 傳奇鳳凰
    這裡屈原以身相許,安放靈魂。屈原管理區鳳凰鄉,這是一個傳奇的地方。屈子廟,屈原靈魂安放地。滿山碧翠茶飄香鳳凰山,三面環水,千百個大大小小山崗相連,綿延起伏十餘裡,鳳凰山雲霧縈繞,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是天然的茶葉生產基地。鳳凰山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種植茶樹,七十年代茶園規模達到了四千餘畝,生產的鳳凰山綠茶,紅碎茶尤其聞名。
  • 「媽媽,屈原是誰?」你的回答很重要
    那麼,該如何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註:本文討論的僅僅是"怎麼向兒童講述屈原的故事",基於兒童的接受程度,表述比較淺白,不上升到史實考證和哲學思辨。)原則就是孩子不問,就不需要專門去詳細解釋屈原這個行為。如果選擇繪本,則最好選擇沒有展現"抱石自盡"等細節畫面的繪本,以避免孩子模仿。若孩子已經到了可以理解死亡的年齡,那就沒有必要遮掩,正面告訴孩子屈原死了,無需迴避。我和女兒講完這個故事後,問她對屈原的看法是什麼。
  • 屈原管理區:「送戲下鄉」文藝演出走進鄉村 垃圾分類宣傳知識深入...
    「普及生態健康生活,推進垃圾分類」文藝演出。文藝演出現場。紅網時刻嶽陽11月24日訊(通訊員 宋玉)為倡導綠色生態、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引導廣大村民樹立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生活理念,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11月23日,嶽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鄉河泊潭村迎來了一場文化盛宴——「普及生態健康生活,推進垃圾分類」文藝演出。
  • 爸媽的味道——老家的煙茶
    ——《春茶吟》      手機鈴聲響,提醒微信有新消息,我打開一看,是老爸發的一張照片,拍了媽媽正在手工揉茶,隨後,老爸又發了一段語音,說今天和你媽一大清早就去摘茶葉,嫩芽還不太多,摘了大半天,不到半斤幹茶,過幾天給你送些過去。我立馬回了一個贊。
  • 喜茶奶茶波波粽?KFC富貴粽?看完這波商家操作,屈原不淡定了
    你沒聽錯,珍珠奶茶,就是屈原都沒吃過的那種風味...至於是哪個牌子搞事情嘛,那自然是風頭正勁的喜茶啦~可能是新出的代餐奶昔被嘖嘖稱讚。喜茶這番鼓足勇氣大力全面經營,還結合節日,打起了粽子的主意。但是這味道嘛,看看評論你就懂...話說,星巴克 mini 粽平均每顆高達 20 軟妹幣,一口下去,說多了都是淚,謹慎入坑啊。好在這贈的這帆布袋夠大,勉強能裝進洋仔的悲傷。同樣不務正業的還有肯德基。
  • 【說楚】屈原為什麼不叫羋原?
    在前些日子裡面,曾經有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大秦帝國之縱橫》,在裡面有一個人叫羋原,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屈原
  • 「媽媽的味道」五星營養早餐風雲榜
    媽媽味道每個媽媽的故事、每個媽媽的味道
  • 文藝氣質女青(中)年一旦成為媽媽
    文藝氣質的女青(中)年一旦成為媽媽,一般會有兩種走向。第一是成為媽,第二是成為文藝型媽。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01 一個「騙人」的版本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寫詩歌寫得特漂亮,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歡他。但是,人出名了就容易被人嫉妒,他又是個耿直的漢子。
  • 屈原不姓屈姓「羋」
    《史記》云:「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國國君姓羋,國姓是羋,屈原是楚國貴族,所以同樣姓羋。 又到端午節了, 自然會想起屈原。 但是,如果問您屈原姓什麼, 您知道嗎?
  • 茶的味道,品過才知道!
    1 一盞茶中 有不同的味道 一泡好茶,不僅要有緊結油潤的外形,油亮清透的湯色 當然最重要的是,熱衷於品味茶的味道。宋徽宗《大觀茶論》說:「夫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
  •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 屈原的故事 屈原的詩詞 屈原列傳 okex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 看完《思美人》,想給屈原叫個屈…
    《思美人》恰恰向我們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真人屈原,而不是模板蠟像。這裡的屈原,是個更青春更浪漫的屈原。《思美人》中有史上最帥的屈原、史上最帥的楚懷王。易烊千璽飾演的少年屈原,眉眼英氣,仙氣十足。如果上學那會我知道屈原長這樣,早就熟讀《離騷》一萬遍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 河南魯山:人們用當地民俗的方式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河南魯山,6月25日上午,魯山人用當地民俗的方式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我們的節日—2020中國(魯山)端午節」系列活動在魯山縣張官營鎮屈原文化傳承基地舉行,楊孫莊村村民用民間簡約的祭祀屈原儀式及包槲墜、煮大蒜、做香囊、插艾葉等民俗展示互動環節
  • 「粽」點知識 | 屈原不姓屈?你在逗我嗎?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記載:「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國國君姓羋,至少在春申君黃歇代楚自立之前,楚的國姓就是羋。屈是屈原的氏,當時姓與氏分開。如《始皇本紀》:「(嬴政)姓趙氏。」《孝武帝本紀》中就沒有出現姓王氏的說法。
  • 端午·祭屈原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離騷》歷來以其可與日月爭輝的光芒照耀詩壇。節選部分主要敘述屈原潔身自好、堅持正道,卻受盡猜疑和中傷,他一方面表明誓死決不就此退縮,與蠅營狗苟的小人同流合汙,一方面設想自己要隱退,同時更加努力培養美好的德行。
  • 《大秦帝國》畫蛇添足,稱屈原為「羋原」
    歷史在今天已經不僅僅是鑑往知來的垂鑑,同時也是後人進行文藝創作的汩汩源泉,無論小說、戲劇、電視劇、電影都可以從中汲取養分。 但歷史悠悠,時代變遷,不同的朝代的禮制、文化、習俗,乃至於生活方式都有很大不同,而現代人往往將5000年簡單視作一個共時性的「古代」來看待,這樣就會在作品中出現許多不符合時代的錯誤。
  • 屈原《卜居》
    相傳為屈原所作,也有人說是楚國人在屈原死後為了悼念他而記載下來的有關傳說。文章表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反映了屈原的憤慨和不滿,歌頌了他堅持真理、不願同流合汙的鬥爭精神。  原文: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障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餘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 #媽媽的味道# 你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什麼?
    #媽媽的味道#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晾曬過的被子上 陽光的味道記憶中媽媽的味道,是乾淨衣服上的
  • 文藝茶人服!不是因為茶愛上茶人服,而是因為茶人服慢慢愛上茶
    茶人服,即茶服,始於漢,是一種有著千年歷史,專適於茶事活動的職業服裝。既適合茶人們悠閒自在的茶事著裝風格,也適用於現代人自然、素樸個性的日常著裝,充分體現出國人獨有的中和之美所謂萬丈紅塵一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如今,愛茶的人越來越多,且趨於年輕化而美好合適的著裝,對於品茶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