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粉絲原本是一道再普通不過的家常菜,以其取材便捷、 製作簡單的優勢, 經常出現在家庭餐桌上。鹹、辣、鮮……口味隨意調整;肉沫、肉醬、海鮮……輔材任意搭配。 可以說,這是誰都可以做出來的一道菜。 但是,容易做不代表做得好。 烹飪過程中注意一些小竅門, 才能保證炒出來的粉絲有勁道。 近日,鹽城晚報記者來到建軍東路的培友酒店(原培友美食宮),看大廚顏其兵如何做一道地道的農家海鮮炒粉。
尋找 家門口的粉絲和小海鮮
「不少家庭都喜歡在家裡備著點粉絲,以防哪頓吃得單調了 , 還能加個菜 ,」 培友酒店的廚師長顏其兵說,「但是,這粉絲還是有講究的 ,不同品質就影響了口感。 」培友酒店的粉絲 一般都由本地的固定商戶供貨 , 最好也最常用用,就是蠶豆製成的粉絲 。「這種粉絲口感勁道,能為這道菜增色不少。 」顏其兵解釋說。
找到了好的主材,對配料的要求也不能含糊,並且對配料的用量也有嚴格的把控。 雞蛋1隻 ,包心菜100克 ,鮮蟶20克 ,蝦米30 克 ,這就是炒一盤常規分量的粉絲所需要的配料。 「這道菜在用料上有統一的量化標準,這個要求店裡至少持續 4 年了。 」顏其兵說,為了追求這道菜最佳的口感和味道,讓客人既能品嘗到本地小海鮮的鮮味,又不能鮮過頭忽略了粉絲的存在,對小海鮮的使用需要嚴格控制。
「現在的飯店,基本上都能點到炒粉絲這道菜,但是對海鮮炒粉或者溫州炒粉,不少客人 也 沒 辦 法 明 確 區 分 這 兩 者的差別,以為是 一 樣 的 ,其 實差別還不小。 」顏其兵說,溫州炒 粉 一 般 都 用 全 國 知 名 的 龍口 粉 絲 , 輔 材 裡 可 能 會 有 鹹魚,調料多用熬製的肉醬。 「最大的區別是,溫州炒粉喜歡放一種特色醬料,用豬肉粒或者牛 肉 粒 熬 制 而 成 ,口味比較重,少了點海鮮炒粉的清爽口感。 」
大菜 粉絲不結塊吃完不剩油
顏 其 兵 告 訴 鹽 城 晚 報 記者,製作農家海鮮炒粉其實是有訣竅的,「炒出來的粉 絲 不能粘連在一起,吃完後也不能有油剩在盤底,這就是這道菜講究的地方。 」顏其兵帶著記者來到後廚,開始準備做菜。
粉絲已經泡在水中了,撈起來,瀝乾。 「粉絲一定要用冷水浸泡,夏天 50 分鐘,春秋天90 分鐘,冬天要久一點,兩個半小時吧!」顏其兵邊撈粉絲邊提醒說,千萬不能用熱水泡,否則粉絲下鍋一定會粘成一團。
泡好的生粉絲放在碗裡,倒入蒸魚用的豉油、生抽和王守義十三香,如果喜歡顏色深一點,再滴入少許老抽。「這幾種調料足夠了,鹹鮮的味道來自豉油和生抽,」 顏其兵將生粉絲拌好, 瀝乾多餘的調料,保證下鍋的粉絲是幹的, 「提前將生粉絲拌好調料、 瀝乾,這也是為了防止粉絲粘連。大家都可以在家裡試試看。
」40 克豬油、70 克色拉油,顏其兵放油、下料都有嚴格標準。 「放了豬油就更香啦! 」顏其兵熟 練 地 操 作 著 , 邊 炒 邊說,雖然放了這些油,但 是 最後盤底不會剩油的,因為油都被雞蛋給吸收了。
記憶傳統家常菜也需要創新
不過幾分鐘,一道熱氣騰騰、散發著鮮香味的農家海鮮炒粉就上桌了。 雖然看似普通,但是在店裡卻賣得挺好。 「這道菜也算是老百姓對傳統家常菜的一種創新吧! 」市餐飲協會秘書長徐加忠說。
據徐加忠介紹,農家海鮮炒粉一般只有沿海地區才有,因為沿海農戶都有曬小海鮮的習慣,留到過春節的時候吃。 「最初也只是單
炒粉絲,後來慢慢演變成現在這道菜。 除了春節,平時老百姓也要走親訪友,家裡來了客人,總要做點好吃的款待人家。 炒粉絲太簡單了,所以就放一點小海鮮和雞蛋在裡面,看起來也上檔次些。 」徐加忠說。
鹽城晚報記者 王倩 王卉 / 文 張一軒 實習生 蔣幸達 / 圖
本期微信編輯 居奕名
還沒看過癮?更多精彩
請關注鹽城晚報微信公眾帳號
喜歡本文分享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頁面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二維碼掃描鹽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