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泊迷何其多!國外的《水滸》迷都是怎麼看水滸的

2021-02-18 四大名著

試想,誰耐煩將一部數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一字一句地譯成另一種語言?這種不甚討好的傻冒勾當必是對於原著迷醉至深者方有動力與耐心去幹。

 

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於中國文化素懷欽敬,舉目望去東瀛四島上鬱鬱蔥蔥,有的是《水滸》迷。

 

日本一些知名圖書館藏有多種中國古籍善本,其中包括《水滸傳》的一些稀見版本。日籍漢學家中也頗多研究《水滸傳》者,如白木直也先生著有《(水滸傳)的傳日與文簡本》。據他所考,17世紀後半葉,《水滸傳》即得以傳日。1728年的江戶時期就翻刻了李卓吾《忠義水滸傳》中的二十回書。而1757年岡島寇山依李卓吾百回本《忠義水滸傳》改編成《通俗忠義水滸傳》七十卷,據說用了二十餘年。不知岡島先生是否見過金聖歎的七十回本,如未見過,他倒真可謂與金聖歎是靈犀相通,英雄所見略同。1776年日本一鄉村教師用九年時間抄畢《水滸全傳》,亦一鐵桿《水滸》迷也。

 

據稱日本先後有二十餘種《水滸傳》譯本出現,這也許是一國名著在另一國出現的譯本的吉尼斯數據了。

 

東鄰日本確實常常在第一時間就在文化交流中獲得了中國文化中的經典之作。如唐時白居易的詩在此間流傳時,彼邦也在傳唱。

 

最具幽默味的是日本改編的「水滸戲」中竟有寫林衝與扈三娘成為情深意篤的佳偶的,而王矮虎卻成了情場失意者。足見日人中也頗有為王扈姻緣抱不平者,人情是相通的,此間希望扈三娘嫁林衝者又豈在少數?此事反映出中日《水滸》迷在欣賞心態上的一致與默契。

 

日本模仿《水滸》的小說也產生過多種,如《本朝水滸傳》、《日本水滸傳》、《女水滸》等。可見日人對《水滸傳》的喜愛是有悠遠歷史的。

 

日本漢學家中於中國小說研究造詣頗深的鹽谷溫先生說過:「《水滸傳》是驚天動地的快文,中國小說的冠冕,是雄飛世界的優秀古典小說。」這話道出了日本《水滸》迷們共同的心聲。

 

在歐美,《水滸傳》的譯本一樣不脛而走,時間較日本當然會晚點。如今連阿拉伯語的《水滸》也已在敘利亞出版。日英俄、德、意法、西拉丁各語種均有譯本,似乎可說《水滸傳》已經行遍世界。

 

在歐洲,最早的譯本出現在法國,一個叫安託尼·巴贊(Antoine bazin)的譯者以摘譯的形式譯出魯智深和武松的故事發表於1850年第五十七期《亞洲雜誌》上。一年後轟動歐洲。而法國本土似乎一直到1978年方讀到雅克·達爾的法文全譯本。作者用了八年時間完成譯著。此書被推為法國「1978年年度之書」。雅克先生本人還為此獲該年度法蘭西文學大獎。

 

法國評論界把《水滸》與古希臘荷馬的《史詩》相提並論,並稱之為「中國的《聖經》,反響十分強烈。

 

20世紀初德國人馬克斯·科恩(Korm)據H·S編譯的《一個中國巨人歷險記》(《水滸》的一種英譯本),一說據義大利譯本《佛牙記》轉譯成德文,書名《魯達造反》,或叫《魯達上山始末記》(這些書名當然是還原成中文的名稱)。

 

似乎是在1927年柏林還出版過最早的七十回全譯本,書名《強盜與士兵》。譯者為愛因斯坦(非著《相對論》者)。據說此位先生不諳中文,斥巨資請了一位中國留學生給他講了三個月《水滸》故事,他聽後作了再創作,把武松作為全書主角,其他人的故事全安在武二郎一人身上。此武松既能如李逵般罵粗口,又能誦吟白居易的詩章。這倒與元雜劇中的李逵如出一轍。其譯書方法倒與晚清林琴南譯西方名著的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林也不通外文,讓通西語者給他講述,而林以古文譯出。諸如《巴黎茶花女軼事》一類的林譯小說還真風靡一時,感動了一代中國人,連錢鍾書先生也是從讀林譯小說激發起了對文學的熱情。估計彼時武二郎也在德國火了一把。

 

德譯《水滸》較完整而又影響較大的本子應是1934年由著名漢學家弗朗茲·庫恩(Franz Kuhn)譯出。他也作了刪改,其中武松故事未取。書名《梁山泊的強盜》。此譯本在西方語言圈內頗有影響,被轉譯成義大利文和匈牙利文。

 

德人也謔,一個不取武松,一個將所有人的故事包攬於武松一身。日耳曼人一根筋的執著在譯書上也可見一斑。

 

德譯本也有取《水滸》片段譯成短篇的,如楊雄、石秀、潘巧雲事譯成了《聖潔的寺院》;武大郎、潘金蓮事譯成《賣炊餅武大郎的不忠實婦人的故事》(這篇名也特具德國味);智取生辰綱事譯成了《黃泥岡的襲擊》,不一而足。

 

前面提及的《佛牙記》是1883年在米蘭出版的。譯者為義大利人安德拉斯。取的也是魯智深的故事。

 

早期西方譯本中,魯智深頗走紅,常有選他作主角來節譯《水滸》的。

 

英語世界的《水滸》譯本也是從片段、節本走向全本,其中有兩種全本不能不說,因為這譯本也已經具有了世界影響。

相關焦點

  • 水滸無雙狼煙四起 巔峰王者血賤天下
    2014年國戰網遊巔峰之作《水滸無雙》,新年首服【金戈鐵馬】激情國戰烽煙四起、無雙技能炫動江湖(預訂)、血濺系統華麗逼真,還原最真實國戰。無數人在遊戲中尋得自己一方天地,不論是公會或是國戰,都義不容辭英勇向前。
  • 《水滸》敗筆:公孫勝
    作者:戴慶華《水滸傳》是一部古代傑出的英雄傳奇小說,一經問世便被視為「天下至文」,明清之際文人金聖歎甚至說過,「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 水滸收藏向卡片《水滸鬥星錄》發售,有手繪卡的水滸卡!
    圖片來自網絡說起收藏卡就不得不提當初小浣熊幹吃麵的贈品水滸卡,今天絕大多數收藏卡玩家或者說消費主力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這款水滸卡的影響,所以水滸題材卡片在國內很容易勾起卡迷情懷,曾經小浣熊還在商品中投放復刻版水滸卡、選圖重複利用並且魔改的水滸精靈也紛紛受到追捧,甚至前兩年小浣熊發行的風格完全不同的水滸郵卡也在統一旗艦店遭到哄搶。
  • 韓田鹿:水滸是本什麼書?
    水滸描述的是一場暴烈的反抗鬥爭,寄託了那一時代下層民眾反抗黑暗、追求正義的理想。水滸是正義之書        有評論者認為水滸是一本誨盜之書,教人如何做強盜,所以歷史上也曾經一度被禁。「少不讀水滸」的說法至今還廣為流傳。韓教授認為,這樣的說法雖有一定道理,但有失偏頗。
  •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兩本都是經典中的經典。金聖歎先生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何解?先說「少不看水滸」,《水滸傳》這本書講的是108好漢黑暗的社會現實所迫,逼上梁山的故事。年輕人缺少人生閱歷,思想相對單純,很難看到表象背後百轉千回的人際關係,爾虞我詐的算計。人性是多面的,如果陪皇帝踢球的是宋江,誰又能保證他不是另一個高俅呢?
  • 怎麼理解「少不讀水滸」?
    古人不主張少兒讀水滸,我想一個主要原因,是這書裡面有大量消極的東西。這點我們聽評書、聽故事往往察覺不到,但是如果讀原著的話,問題就大了。
  • 閒話《水滸》:「少不讀水滸」為那般
    我且看一看!」一刀從心窩裡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臟,掛在松樹上) 。而在上文裡提到的「人肉饅頭」和「醒酒湯」也是在影視劇中唯一出現的兩處和食人有關的環節。今兒我就帶著各位去施耐庵筆下的原著水滸傳裡瞅瞅梁山好漢是怎麼吃人的。水滸傳裡要搞一個殺人狂排行榜,榜首位置非我們的李鐵牛莫屬,此人乃天殺星之數,是因下界終生作業太重,故罰他下來殺戮,其實說通俗了就是奉天殺人。
  • 品讀水滸--01「水滸」的俠義文化
    所謂「水滸」就是江湖,也就是「設言一百八人,而又遠託之於水涯。」(楔子 金聖歎批語)  水泊梁山,就是走投無路的江湖豪傑,躲災避難的棲息地。江湖之遠的水泊梁山,正是聚集了一批「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的英雄兒女,他們「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梁山」。(第三十六回)江湖就是與正常的社會秩序,相對立的一個脫序的社會群體。
  • 導演徐克竟是水滸迷 因「林衝」看重胡東(圖)
    徐克新片《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將在9月底上映。這部電影作為徐克《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前傳,繼續延續「大導演、大製作」水準。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新水滸傳》裡豹子頭林衝的扮演者胡東也加盟了《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在劇中飾演一個關鍵人物。由模特界轉戰演藝圈的胡東曾在圈裡打磨多年,在此前熱播的新版水滸當中,因出演了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這樣一個重要角色而被觀眾所熟知。新版水滸在當年備受關注,很多角色都被拿來與原版對比,豹子頭林衝是收穫觀眾好評最多的人物之一。
  • 《水滸》,演繹「逼上梁山」大案
    剛上班,廣西法官被二十年前當事人殺了,湖北有人為一塊錢爭執砍下人頭了,沒過幾天又一江蘇法官遇刺了……我平日不太有意新聞,天下事自天下人去管。可當下這些事兒逼格眼前耳邊,沒法子不聞不問不想。總有什麼地方錯了吧。憑我的智力是想不明白的,但古往今來的歷史都是古版今印,但有人事的不同,內容大體上都是輪迴旋轉,翻來覆去差不多。
  • 「水滸」與會計文化
    《財話水滸》在本微信公眾號連載後,引起很大反響,有許多熱心的讀者朋友問了很多與《財話水滸》相關的問題:你是怎麼想到要寫這一本書的,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是誰啟發了你,是誰幫助了你
  • 《水滸求生記》試讀報告:現代人視角下的水滸故事
    它身上的罪狀包括但不限於鼓吹暴力、變態反人類、歧視婦女、投降朝廷等等,這讓我一個積年的水滸粉心裡很難受,但是很多罪狀確實也無法反駁。恰好前幾天又蒙吾友zephyr05推薦去看了《水滸求生記》,我一口氣看下去200來章,感覺這書的作者跟我思考的是同一個問題: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水滸》裡講的那些故事以及那些人。 可能是習慣使然,也可能真是被我黨的宣傳洗了腦。
  • 水滸女人強勢的女藝人白秀英下場如何?| 第三隻眼看水滸
    鄆城縣都頭雷橫,一日閒來無事,聽幫閒(沒有固定職業而專靠他人豢養為生的人)李小二說東京新來了一個色藝雙絕名叫白秀英的粉頭,在勾欄裡說唱諸般品調,吹彈歌舞戲曲無有不精,賺得人山人海價看。雷橫聽了便和那李小二一起來到勾欄,只見門首掛著許多金字帳額,雷橫進去在青龍頭上第一位坐了。那戲臺上,正做笑樂院本(一般 指滑稽小戲,在正戲之前演出)。
  • 《水滸細節解密》之 這位江湖大佬,悄悄為水滸全書定調
    在後臺回復「水滸傳」三個字,看梁山好漢的精彩故事!最近咱們的水滸細節解密,一直在向列位讀者聽友介紹古典小說《水滸傳》中只出現名字卻沒有行跡出場的著名人物。邵雍就說天下要出事了。友人問為什麼,邵雍說洛陽以前是沒有杜鵑的,這回竟然來到了洛陽,這預示來自南方的地氣已經到北方了。一般來說,太平之世都是北方地氣往南去,而這回南方地氣往北來了,天下就要出事了。邵雍這番言論幾年之後,王安石就上臺了,隨後王安石變法也就來了。
  • 趙玉平《水滸智慧》合集
    一般人看《水滸傳》,只看到了草莽英雄的打打殺殺,很少體會和感悟其中的博大精深和領導智慧。北京郵電大學趙玉平博士做客百家講壇主講《水滸智慧》,以獨特的視角、風趣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的內容,運用心理學、管理學知識全面闡釋水滸英雄們的處世哲學,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絕。
  • 水滸260——石秀之戀
    他有一篇很有名的小說《石秀之戀》,基於《水滸》中石秀的行為和語言,他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詮釋了石秀的形象。因為施蟄存先生的這篇小說,基本情節完全依據《水滸》,所以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依據《水滸》而對石秀做一個現代心理學的揭示,闡釋他痛恨潘巧雲的內在心理依據,這有助於我們對《水滸》中有關石秀的理解。所以,在這一講,我就想把施蟄存先生的這篇小說跟大家講一講。
  • 《黑帆 第四季》黑帆的世界與水滸的江湖
    或許從局闊之氣上講,黑帆的世界不如三國的天下那麼縱橫捭闔,但是並不掩其史詩般的氣質。從故事格局和線索來看,黑帆更類水滸;而綜合此上,黑帆曾「幾度」,但無「依舊」「空」,昭示了更不同的歷史凝聚和人文精神。
  • 水滸女人:被潘巧雲連累致死的使女迎兒| 第三隻眼看水滸
    如何僧房中吃酒;如何上樓看佛牙;如何趕我下樓看潘公酒醒;第三日如何頭陀來後門化齋飯;如何教我取銅錢布施與他;如何娘子與他約定,但是官人當牢上宿,要我掇香桌兒放出後門外,便是暗號,頭陀來看了,卻去報知和尚;如何海閣黎扮做俗人,帶頂頭巾入來,娘子扯去了,露出光頭來;如何五更聽敲木魚響,要我開後門放他出去;如何娘子許我一副釧鐲,一套衣裳,我只得隨順了;如何往來已不止數十遭,後來便吃殺了。
  • 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我們一直在宣揚開卷有益,人醜就要多讀書的道理。四大名著自然在列,可是金聖歎卻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是為什麼那?
  • 俗語:「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中國有句古話叫「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因為年少血氣方剛,容易衝動,而水滸又經常攻城劫獄為本事,以打家劫舍為好漢的行為。少年人,看到更多的兄弟義氣,江湖地位和強者為尊的殺戮。老不看三國三國是一個誕生英雄和謀士的時代,這個時代充滿著談笑風生,爾虞我詐,攻城拔寨,檣櫓灰飛煙滅的壯觀場景。而人上了年紀,經常看這些熱血沸騰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