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就是爛片?只有3分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到底做錯了什麼

2021-02-07 外灘TheBund

《地球最後的夜晚》賣出2.75億票房

卻收穫大量惡評

到底是電影太爛

還是觀眾審美水平不夠高?



「一吻跨年」的《地球最後的夜晚》,這兩天在網上被罵慘了。


對於了解這部電影的人來說,這個結果並不算特別意外。


作為畢贛的第二部作品,《地球》仍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藝片。


影片充滿了畢贛的作者化風格,節奏緩慢,畫面昏暗,語言晦澀,虛實交錯,而且一點都不娛樂。


怎麼看,都是一部有觀影門檻的電影。


但影片在上映前一個月,打出「一吻跨年」的宣傳口號,鼓勵大家在12月31號9點50分走進影院,看完電影的時候正好可以親吻身邊的愛人跨年。




這個浪漫的營銷點,打動了很多年輕情侶,特別是抖音廣告的成功,一下子讓《地球》成為2018年末最網紅的電影。1億多人民幣的預售票房,輕鬆創下國產文藝片的預售記錄。


抖音用戶把看《地球》當作一種跨年儀式


然而,不知道畢贛是誰的人,抱著看《前任3》的期待走進電影院,結果可想而知。


睡著的、退場的比比皆是,一覺醒來,購票網站上一片惡評——貓眼3分,淘票票3.4分,連影迷和文藝青年聚居地的豆瓣都只有6.8分。



《地球》真的做錯了嗎?



解讀:3分鐘看懂《地球最後的夜晚》



很多給《地球》打了1分的人,理由都是看不懂。


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地球》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吧。(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電影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前70分鐘是現實,是2D的;後一個小時是男主角的夢境,是一個長達60分鐘的3D長鏡頭。


而現實的部分,又分了兩條不同的時間線——12年前和12年後,交錯進行。



在電影前半段裡,有湯唯出現的部分都是12年前,這時候的黃覺一頭黑髮,畫面色調昏暗潮溼。12年後的黃覺則是頭髮灰白,畫面也明亮很多。


12年後的羅紘武頭髮花白


故事開始於黃覺飾演的男主角羅紘武的自述,羅紘武因為父親的葬禮回到凱裡,同時回憶起12年前殺人逃亡的往事。


當時,他受好友白貓(李鴻其)所託,本來要拉一貨車蘋果給當地混混頭目左宏元。結果因為羅跟妻子「call機」離婚,沒有及時送到。後來他在腐爛的蘋果堆發現了一把槍。


原來白貓是想用這把槍勒索左宏元,因為他知道了槍的秘密——左宏元當年找白貓父親「老鷹」借來這把槍,用槍殺了人販子老A,搶下情人萬綺雯(湯唯)。


白貓與左宏元在洗車房發生打鬥,被殺後屍體被丟在礦洞。


李鴻其飾演白貓


羅紘武為了調查白貓的死,在火車上遇見了左宏元的情人萬綺雯。


一來二去,羅愛上了萬綺雯,兩人總在一間漏水的房子裡約會,萬綺雯告訴羅綠皮書的故事。羅把自己母親的照片給了她,因為他覺得萬綺雯妝花的樣子,十分像母親私奔前留給他最後的印象。



後來兩人被左宏元抓住,萬綺雯慫恿羅在電影院暗殺左,自己帶著左的錢失蹤,羅逃亡去緬甸。


「小姑爹」陳永忠飾演大佬左宏元


12年後,參加完父親葬禮的羅,回到漏水的房子,在父親總愛盯著的鐘裡,找到那張他送給萬綺雯的自己母親的照片。照片背面寫有一個名字:邰肇玫


通過前妻「Call機」,羅查出邰肇玫是萬綺雯兒時好友,被關在監獄裡。從邰肇玫那兒,他得知了萬綺雯過去的故事:兩人15、16歲時偷東西發現了綠皮書,後來萬綺雯被人販子老A賣給斑禿(即左宏元)。


並且在12年前,萬綺雯把羅紘武母親的照片給了邰肇玫,邰肇玫又把照片寄回了小鳳餐廳(羅父所經營)。



通過邰給的線索,羅得知萬綺雯改名「陳慧嫻」,嫁給了一名旅館老闆。後來與老闆離婚,在蕩麥的野柚子歌廳唱歌。 


於是羅紘武來到一片廢墟的野柚子歌廳,演出還沒開始,他就去旁邊的電影院看電影,戴上了3D眼鏡之後進入了夢境


夢境中的故事相對連貫,所有角色都以羅心中所想的形象出現。礦洞裡住著小時候的白貓,可能也象徵羅未出生的兒子。飾演白貓母親的張艾嘉,在夢中成了他的母親,丟下兒子執意與養蜂人私奔。萬綺雯成了「凱珍」——凱裡的珍寶,被鎖在凱裡,渴望著如煙花般轉瞬即逝的燦爛。


張艾嘉飾演白貓母親,羅紘武曾在她那裡學理髮手藝


這樣一個故事,說簡單不簡單,特別是被切得很碎的情況下,需要一點耐心去還原。


但說複雜也沒有多複雜,如果靜下心來多看兩遍,是一定能看懂的。


雖然包裹上一個擁有愛情、仇殺、懸疑等元素的黑色電影外殼,《地球》實際上講的,還是和畢贛上一部電影《路邊野餐》相似的主題。


在這個故事裡,真相併不是那麼重要,觀眾跟著主角,探尋了一場跨越12年的謎案,也做了一場春秋大夢。時間並不可靠,記憶會歪曲現實,但那些被歪曲的、被深深隱藏的渴望,也許才是心中的永恆。



在營銷風波之前,影片最大的話題點,是那場長達一小時的3D長鏡頭


大家都知道長鏡頭難拍,有些十幾分鐘的就已經被吹上天,更何況1個小時。一鏡到底無剪切,對布景、調度、攝影、以及演員的表演要求都很高,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否則只能全部重來。


從形式上,《地球》的確有一定程度的創新,也表達出畢贛在審美藝術上的探索。


而從內容上,比起《路邊野餐》,很難看出畢贛有多大的進步。《地球》有點像是《野餐》的一個精裝版,硬體都升級了,核心的部分卻更粗糙。


無論對看的人還是拍的人來說,形式的無限放大,可能都已經到了有點幹擾內容的程度。但如果因此就要說《地球》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那顯然也太不公平了。


《地球》有一個基本自洽的故事,攝影、剪輯、服裝、布景、演員各個部分也都花了功夫。與那些邏輯不通、粗製濫造、不知道為什麼要被拍出來的真正「爛片」相比,《地球》至少是一部值得討論的電影。


畢贛拍了一個浪漫的故事,只是這種浪漫,不一定所有人都能認同。




爭議:看不懂,到底是誰的錯?



回到開頭說的口碑風波。在這場輿論大戰裡,有些觀眾認為花錢買了票但看不懂就是爛片。


這個說法有點不講道理。


看不懂一部電影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可能是電影沒講清楚,可能是你睡著了、玩手機、上廁所錯過關鍵情節,也可能是你知識儲備量不夠看不懂隱藏的線索,或者是拍電影的人壓根就沒想讓你看懂。


看沒看懂,也許是觀眾評價一部電影的基礎,但卻不能成為判斷一部電影好壞的標準。


看不懂就是爛,這個邏輯,更像是一種受到冒犯之後的洩憤。


一般來說,如果你看了一部爛片,你會批評它,指出它哪裡不好。但如果第一反應是憤怒,這個怒氣從何而來?


有人認為是營銷營造的虛假氛圍,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讓部分觀眾不能接受。


那些指望在跨年之夜,看一部浪漫愛情電影,留下一個美好回憶的人們,覺得自己的錢、時間、感情都被欺騙了。


甚至有人說,至少讓他看出片名與內容有一點點關係也好。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畢贛的每一部電影片名和內容都沒有直接關係。《路邊野餐》是為了公映隨便取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取自智利小說家羅貝託·波拉尼奧的書,早在電影還沒拍完的時候就定好了,跟營銷騙觀眾真沒什麼關係。


說實話,作為一個5月份在坎城就看過《地球》的人,最初看到「一吻跨年」這個營銷口號的時候,心裡是挺不舒服的,覺得和這電影一點都不搭。


但轉念一想,《地球》據說僅製作成本就超過5000萬,要做怎麼樣的宣傳,才能不虧本?


宣傳藝術性,宣傳長鏡頭,宣傳燈光布景畫面音樂嗎?顯然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我說,《地球》的營銷團隊,可能是這件事裡最無辜的人。雖然從營銷的效果來看,不能完全說是成功的(口碑也是效果的一部分),但面對巨大的票房壓力,他們的首要任務,肯定是讓更多的人走進電影院。


《地球》上映3天2.76億人民幣票房,可能是有史以來國產文藝片裡票房最高的,營銷完成了他們的任務。



有人會說,好的電影營銷,應該是為這部電影找到適合它的觀眾。沒錯,大多數情況下,這句話都很對。


文藝片的觀眾在哪裡?說到這個,一定會有人提起國外的藝術院線,比如美國,就有1000多塊屏幕主力放映藝術電影。想看爆米花大片的去看大片,想看藝術電影的就去藝術院線,大家都能活得很好。


我們也有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一部成本幾千萬的電影,走全藝聯發行的渠道,能回本的概率約等於0。


今年由全藝聯放映的奧斯卡獲獎片《三塊廣告牌》,豆瓣8.7分,是很多人心目中今年最好的電影之一,上座率非常高,最終國內也只有6498萬人民幣票房。



文藝片與爆米花大片的區別,首先就體現在成本和票房上。文藝片註定受眾面比較小,票房收入也比較少,那麼為了形成健康的循環,它的成本就不會過高。


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語》,投資1940萬美元,比起動輒上億的好萊塢大片低了不少。前年的《月光男孩》更是小成本,只有150萬美元,最後拿下奧斯卡,也收穫了5550多萬美元票房。


作為一部小眾藝術片,《地球》的成本真的有點太高了。逼得營銷發行必須得出圈,至於出圈之後的結果,他們可能一時顧不上太多。



當然,反過來說,因為《地球》要回本,觀眾就應該上當受騙嗎?觀眾買了票,當然有說它不好的權利。允許有理有據的討論,甚至是爭論,才是一個正常的影評環境。


不過,為了避免上當受騙,觀眾購票之前最好還是稍微去了解一下影片的基本信息比較好……



觀影這件事情,就和讀書一樣,都是很私人的,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都很正常。


如何公正地評價一部電影,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歷史上不乏當時票房很差,幾十年後被評為經典的電影。


我並不是說《地球》有這麼好,但它這次引發的廣泛討論,也許對中國電影人來說也不是壞事。


最後送一點小福利:對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有興趣的觀眾,請在評論區留言聊聊你的看法,我們將送出兩本官方出版的綠皮書,裡面梳理了部分故事情節和人物設定,對看懂電影很有幫助哦。



文/編 _ 阿作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十六鋪生活家-暖冬愛買好物

(點擊圖片進入購買)



合作推廣

微信:thebundwx

郵箱:withus@bundpic.com

電話:021-52993166

手機:15221044797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相關焦點

  • 地球最後的夜晚,你被文藝片冒犯了嗎?
    地球最後的夜晚,你被文藝片冒犯了嗎?當天正好是12月31日的跨年夜,電影院的售票大廳黑壓壓全是人,全是來看《地球最後的夜晚》的(以下簡稱《地球》),取票機根本不夠用,好幾個工作人員在櫃檯裡人工打票。 因為之前看過《路邊野餐》,大概了解畢贛導演的風格,看到這麼多人充滿期待地來了,想要看一場精彩的跨年電影,我心裡真是充滿尷尬和恐懼。觀影全程我一直很分心,小心翼翼地覺察著身邊人群的動靜。
  • 怎麼看《地球最後的夜晚》
    「一吻跨年」聽上去的確很有誘惑力,這樣的宣傳確實讓更多的觀眾走進了電影院。 喜歡《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觀眾看完電影,打開豆瓣、知乎、貓眼,想看看評論怎麼說,愣神了,怎麼這麼多差評? 於是生氣,罵人: 營銷蠢,那群整天就知道看抖音快手的庸眾更蠢。 討厭《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觀眾看完電影更懵圈。
  • 《地球最後的夜晚》票房極高評分卻只有3.7,網友:治癒我的失眠
    《地球最後的夜晚》票房極高評分卻只有3.7,網友:成功治癒我的失眠,什麼一吻跨年,差點睡過了一年。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的評分卻出乎意料的低,並沒有詆毀的意思,因為在貓眼上的評分只有可憐的三點幾分,在豆瓣上開始是7.3分,但隨著時間與觀看量的上升評分卻又開始下滑,直到現在只有6.8的評分,不僅僅如此就連觀影者的評價也是非常的不好,口碑一度下跌。
  • 《地球最後的夜晚》,拉不下臉面的畢贛,想站著把錢掙了
    但是就在2018的跨年夜,一部看似與世無爭的文藝片《地球最後的夜晚》卻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主流觀眾去電影院就是為了「找爽」,爆炸的3D特效,節奏暢快、符合大眾審美的爆米花劇情,這些才是觀眾們掏錢的理由,而不是去電影院看導演個人的炫技。畢竟大眾們不懂得蒙太奇,也不懂得什麼是一鏡到底,電影對於他們而言只是個廉價的娛樂消費品。其實《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成功靠的不是導演、演員和攝影,靠的是電影營銷團隊。
  • 如何評價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
    如何評價畢贛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作者非常自我的表達。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將會在今天(2018.12.31)迎來一場大規模反噬。因為這種營銷,不是條正路,這個片子根本不適合這種營銷。
  • 《地球最後的夜晚》神作還是爛片?
    「我以為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她人的記憶是會生鏽的關於那把槍的秘密一定也已經生鏽了自從那天被左宏元抓到以後我就經常為飛向太空的人擔憂他們一定會很疲憊因為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沒有可以依靠的地方——《地球最後的夜晚》」
  • 《地球最後的夜晚》和《蒙娜麗莎的微笑》
    《地球最後的夜晚》已經可以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當然不是指藝術造詣,這個是需要時間去驗證的,而是對它的評價。未上映時萬眾矚目,上映後萬眾嫌棄,同一部電影在評價上卻出現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情況,在影視界以前還未出現過,以後應該也很難,所以說它必將留下濃重的一筆。
  • 觀眾評分跳水式下滑 《地球最後的夜晚》發生了什麼?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見那個超級超級想見的人啊?」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選在2018年最後一天正式上映,影片宣傳方通過營銷「一吻跨年」的概念,讓這部文藝片的預售票房突破性地超過了1.5億元。然而,票房有多高,罵聲就有多大。
  • 《地球最後的夜晚》沒看懂?
    2018年的最後一天,相信不少人受「一吻跨年」這樣吸睛的營銷誘導,前往電影院感受畢贛的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
  • 《地球最後的夜晚》影評,只有他們死了才能在一起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看到影片的中部我才想明白為什麼叫地球上最後的夜晚,當萬綺雯在羅紘武的耳邊說出那句話的時候感覺暗示著他們終將走向終結,只有他們死了才能在一起。才能上太空,才能永遠的在一起。而他到死亡的時候念念不忘的到底是照片中的母親還是那個很像照片中母親樣子的萬綺雯?他分不清,兩個重疊的影子,他只知道要去尋找。當他開車去尋找凱裡途中被交警攔下拿出所有的證件之後鏡頭裡背景並沒有發生泥石流但是卻一直有泥石流的聲音,鏡頭切到羅紘武莫名其妙的座到大巴上繼續去旅館尋找凱裡,為什麼他的車不要了?就像斷片一樣少了一部分的記憶。
  • 地球最後的夜晚結局彩蛋是什麼,地球最後的夜晚這些彩蛋你看懂了嗎
    跨年狂歡夜·一吻就兩年於是,2018年最後的夜晚有件儀式感的事,希望大家可以把這一年8760個小時的最後兩個小時,託付給《地球最後的夜晚》。2018年12月31日21:40 在電影00:00結束的時候,跟他/她一吻跨年!
  • 《地球最後的夜晚》衝破了文藝片的桎梏,卻走向了口碑斷崖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2019年還未到來之前是萬眾期待,預售破1.59億,創造「文藝片票房新紀錄」。但造成《地球最後的夜晚》口碑斷崖式下滑的原因,絕不是歸咎於看不懂電影這一點。而《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浪漫,卻不是大眾想像中的浪漫。
  • 地球最後的夜晚:這不是爛片,而是微積分
    大家好,我是肉呆大魔王,今天咱們聊一個比較頭疼的話題,為什麼我覺得《地球最後的夜晚》不好看。
  •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看不懂?不喜歡?只是喜歡湯唯的顏。
    前段時間,閒來無事我拿手機看了一遍《地球最後的夜晚》,我必須要承認的是我沒看懂。但是我不覺得它是一部爛片,因為裡面長鏡頭真的滿分,太厲害了,無論是攝影還是後期,都太棒了。 可能有人對長鏡頭有誤會,我看見網上有個評論說:我家小區門口監控都比這部垃圾爛片好看,而且鏡頭更長。
  • 《地球最後的夜晚》:中國電影需要《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樣的技術創新
    藝術性:★★★★★娛樂性:★★綜合評價:★★★★因為那次被萬人唾罵的聖誕平安夜營銷,《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影院排片幾乎被全部取消,所以很遺憾沒能在影院看到這部電影,直到在家裡看完,我才明白自己可能是錯過了中國電影技術發展的一次重要的原創革新。
  • 《地球最後的夜晚》造成的尷尬,到底誰該背鍋?
    鑑於不少網友評價《地球最後的夜晚》是升級版的《路邊野餐》,借著這部「舊作」,我們分析下為啥會出現「看不懂」的情況。《路邊野餐》這就是電影呈現出來的圖景,乍看零零散散、莫名其妙,索然無味的故事,搞不清楚想表達什麼,想說什麼,甚至連故事都稱不上。名為「路邊野餐」,真正跟片名扯上聯繫的,也就是老陳和摩的司機在路邊吃了兩碗米粉而已。
  • 《地球最後的夜晚》這個電影有點變味了!
    《地球最後的夜晚》這個電影是由畢贛導演,湯唯、黃覺主演,華策影視主投的文藝片。影片於2018年12月年31日在全國公映。片方之前打出的「一吻跨年」的營銷,讓這部文藝片首日預售票房高達1.59億,可是沒想到播放之後,很多觀眾開始吐槽,覺得自己被忽悠了,他們以為去看一個商業大片,一看名字還以為是美國大片阿凡達一樣的好片,可是沒想到就是一個幾個人說話的文藝片,再說裡面的三D更是坑人,只有字母是3D,很多人覺得這個電影是2018年最坑電影。
  • 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陪您度過2018最後的夜晚
    畢贛第二部電影作品——《地球最後的夜晚》。《地球最後的夜晚》收穫媒體不少的好評,甚大導演李安說:「這是今年世界上非常非常非常優秀的電影,3年前的金馬最佳新導演讓我們看著他茁壯成長發光發亮,這是部非常非常特殊的電影,有它獨特的電影,魅力和語言。」《地球最後的夜晚》講述的是,羅紘武(黃覺 飾)因父親離世再次回到貴州。
  • 《地球最後的夜晚》背後的錯位營銷
    最終《地球》上映當天在全國各地影院普遍選擇21點40分點開映,隨著零點鐘聲敲響,電影片尾正好上演親吻鏡頭,滿足了情侶的約會需求。12月6日,抖音上多則記載「二零一八最後一晚去電影院和喜歡的人一起看《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備忘錄視頻大火,而它們的配樂也均為一條「你打算什麼時候,去見那個超級超級想見的人啊」的念白。
  • 2018跨年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與《來電狂想》
    《地球最後的夜晚》,由導演畢贛執導,由黃覺和女神湯唯主演,上映於元旦檔,相信不少朋友去電影院觀看了這部充滿了魔幻色彩的愛情片子。這部電影的口碑,說實話並不好,可以說是很失敗,一向寬容的貓眼,都打出了2.6分的評分,可見本片並不適合廣大觀眾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