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墜落 向死而生 .

2021-02-08 是山鬼吧


2018 年 6 月 23 日   🌵 |   NO.166

《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  .





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

暗黑中的星野  向死而生  

巖井俊二 




A beam of light

何為以太 ?



影片中出現的以太是虛無,是光的介質,可以看見希望,莉莉 便是「以太」的化身。


莉莉周,星野,蓮見,久野,津田,青貓,菲利亞與透明的一切一起,構成了一個虛無的以太。



莉莉在這部影片中沒有露過臉,似乎很飄渺。


但是莉莉周對於他們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們聽莉莉唱歌,感受在她身上的以太精神。


莉莉是這群人的麻醉劑,是他們心中的信仰,並以此維生。



倘若你看牯嶺街少年,會發現 張震 飾演的小四還算是幸運,即使殺了人,但他的世界還沒有全部毀滅。


但回過頭看看看莉莉周,你會發現這群十幾歲青年,世界早已支離破碎。

 

扭曲、壓抑、迷失、憤怒、懲罰、死亡、毀滅,都是他們的 常態。







The beginning of all cruelty

故事開始

  


整部影片是倒敘,講的是蓮見與星野是兒時好友,但是星野黑化後,蓮見飽受星野的欺凌,最終反抗的故事。


中間一段是插敘,插進一段在衝繩旅行的經歷,這段經歷是造成星野黑化的最重要的因素。


影片中有一段時久野(伊藤步飾)在星野的指示下被人強暴,久野奮力反抗最後無力掙脫,直至剪去頭髮變成光頭的故事。

這一段取景也是手持 DVD 錄下的視頻,帶著十分濃烈的個人色彩。


巖井俊二總是在悲傷的時候放美妙的鋼琴音樂,在美好的時候放壓抑的音樂。


如果你感覺到難受的話,那就對了,這部分就是要你難受到死。


生和死只有一線之隔


影片中有三個人死亡,一個是旅途中的人,一個是選擇脫離痛苦的少女,最後是星野。


旅行者只能倒在路上,不得不感慨世事無常。






A tragedy begins

衝繩 -



衝繩這段景採用的也是用 DVD 拍攝的,搖晃不定且虛無縹緲的鏡頭讓人直觀感覺不適。但正是因為這樣的景才更真實體會到衝繩小島的鮮豔美麗。

 

衝繩旅行時候他們過的都很幸福快樂,這樣的和諧只是為了與後面黑化作很真切的對比。


日本人向來敬畏自然,衝繩人說每個人都七魂,你少了兩魂只剩下五魂。


在衝繩,星野被飛魚襲擊眼睛,後來體會到險些喪命那種驚險。而後又發生溺水事件,最後在途中遇見一個行者的死亡。


這三件事情重疊在一起給星野重重的一擊成為星野黑化的重要因素,讓他了解到其實一個人可以離死亡這麼接近,後來星野從一個受害者真正變成了施害者。


衝繩這部分歲星野的黑化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是星野變化的轉折點。



 

「星野就該死在這裡,永遠的死在這裡」 


蓮見這麼覺得。他們曾經是最要好的玩伴,但是從衝繩過後,敬意完全消失,蓮見對星野只有滿滿的恨意。

 


星野 , 墜落墜落墜落,不停往下墜落,直至死亡。



"你是不是帶了不乾淨的東西進來" ?


星野在衝繩遇見了三件對他極具衝擊力的事情,或許在他心中認為是搶劫來的錢得罪了神明,才會使自己經歷這等劫難,最後他將錢都投入海裡,作為 贖罪。 


對於星野的黑化,劇中給出的解釋是:星野家的公司破產,家破人亡。所有人都在做星野的覺悟做墊腳石,做一些無辜的犧牲,為他墮落沉淪當踏板。



星野已經墜入深淵,沒有人會去拯救他,或者,沒人敢去拯救他。


星野變了,變成漠視人群不會思考感受如同冷血動物一般的存在。他只能在空曠的土地裡,在音樂中尋求自由,將一直活在痛苦當中。


最愛星野這個場景,逆著光的他好像暗黑空中那顆明亮的星 -


可是因為星野身處深淵,所以想把一切身邊的人都拉下水,就像蓮見,就像津田,甚至是久野。


死不了,活的也沒意義。





Everything is nothingness

津田 -  


蒼井優 飾演的津田是劇中我很喜歡的一個姑娘。十四五歲,這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華,但她卻在星野的逼迫下開始賣淫。做不到反抗就開始承受所發生的一切,然後把忍耐都變成習慣。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麼就一起墮落吧。

 

這個角色出現色彩很鮮明,她會在手機上掛滿各種掛飾,可以看出她是一個極其缺乏安全感的姑娘。


這樣的她只是在蓮見面前會顯露出自己的真面目,津田會對蓮見說,那你來保護我呀,其實津田喜歡的是蓮見,只是蓮見喜歡的另有其人。

 

津田踢蓮見,一部分是因為想讓他反抗,另一部分也是不想自己和他這麼墮落下去。

 

劇中久野被人糟蹋後剃了光頭。


津田很羨慕久野能夠這麼勇敢,所以她哭,因為自己說過又做不到。後來津田不想再任人擺布,選擇一種極端的方式來逃離。



放風箏這一段是一段很明顯的預示。


她說她想飛翔,生活多彩的一個姑娘,就這麼活生生的從高處墜落走向死亡。


有人選擇像風箏一樣,飄然脫離痛苦,反正看不見活下去的希望。



津田出現的時候會伴隨著明媚的色彩,溫暖的陽光,其他人則是陰冷一片。

 

津田曾說,不要擔心久野,因為她很堅強。


書裡面的結局是久野自殺死了,而優醬堅強的活著,可是在電影正正相反。


津田,外表看似樂觀內心卻是無比柔弱的少女,不想忍受生活的折磨選擇以死亡結束。久野,冷漠寡言,卻是堅強的活了下來。

 

想死的死不了,想活的又突然間都沒有了。


 




The beginning of the tragedy 

星野的死亡 , 可憐又可恨


旁白:菲利亞發帖。他說,青貓,能認識你真的太好了。


星野是青貓,蓮見是菲利亞。但是星野不知道蓮見就是菲利亞。



星野拿著青蘋果出現在場館門口,青蘋果 是標識,代表著星野就是青貓,蓮見認出了他。


諷刺的是網絡上聊得最好自以為最了解自己竟是現實裡傷害自己最深的人。誰能接受這個殘酷結局,那一刻蓮見近乎崩潰。


有些人忍耐太久最終會爆發,就像蓮見最後將星野捅了一樣。


他在擁擠的逆行人群中將一把刀刺向星野,星野就此倒下。用最極端的方式做一個殘忍告別。



蓮見在人群中大喊,是莉莉呀。好像所有人都看見了莉莉,但其實看見莉莉的只有蓮見一個人,在心中,或是在腦海裡。

 

星野死後,旁白:一個少年死了,失去了一個靈魂,正無聲的悲鳴著。


 

 

結局 -


蓮見聽這歌的背景是充滿生機的綠色,而星野則是一片被燒過荒蕪的土地。


他站在無垠的土地中,顯得那麼不真實,好似一個鮮活的靈魂正在死去。



蓮見依舊站在稻田裡,看著稻田顏色逐漸發黃,旁白說道:莉莉是神秘的存在,她也是一個普通人,為了維生她必須要出賣自己。


是經歷與選擇給了自己想繼續活著的勇氣,讓他走出了枯田,站在枯田外望著枯田。


人總要有些信仰才能活。



星野在荒蕪的田地裡嘶吼,背景是莉莉周的迷幻嗓音。那一聲聲嘶吼,殘忍爆發的模樣使我永遠的記住這個演員。


他就是 星野自身。

 

星野,津田,蓮見,在最後的枯田裡感受以太,青春就此枯萎。

 

 


 The Last -


衝繩中出現的導遊女孩側臉太美 今夜的風甚是喧囂  -



第一次看這部影片一知半解不敢妄下定論,才回頭去看第二次。當我看完三次以上,發現巖井俊二的影片並非都是溫暖,相反,更多的是刺骨的冰冷與絕望。


最後, 星野真的是太帥 .無論是抽菸還是嘶吼 . 




— END —



 後臺回復《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獲取資源

  GOODNIGHT.  艾瑞巴蒂.  ☽ 




八千米深海 七釐米蔚藍

-  是 山 鬼 吧  -


相關焦點

  • 盧照鄰:從無盡的煎熬中,向死而生
    面對著癌症附體、鬚髮凋零、四肢癱瘓且面目全非,你會選擇順性放縱一番後轟轟烈烈去死,還是選擇安安穩穩地苟延殘喘、掙扎度日?也許,所有人都會選擇後者吧。因為對於死而言,生顯得是那麼美好與可貴。尤其是在一個人對世界有了足夠的認知後,死反而是一件比生難上千倍萬倍的事。可是,總有一兩個人是忍受不了生命施加給他的磨難的。
  • 鯨魚墜落,萬物生
    -加裡斯奈德鯨魚死後沉入海底的現象叫做鯨魚墜落。當鯨魚在海洋中死亡時,它的身體最終沉入海底。生物學家給這個過程起了一個名字-鯨魚滴(WhaleFall)。鯨魚的屍體可以支持由粉碎者控制的循環系統長達100年。--來自百度百科最近,中國首次在科學家發現了一頭鯨魚。找到一頭死鯨有什麼新聞價值?
  •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 向死而生 .
    |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 暗黑中的星野  向死而生  |影片中出現的以太是虛無,是光的介質,可以理解成能夠看見希望的意思,莉莉便是「以太」的化身。生和死只有一線之隔,影片中有三個人死亡,一個是旅途中的人,一個是選擇脫離痛苦的少女,最後是星野。旅行者只能倒在路上,不得不感慨世事無常。
  • 生而為人的無盡玩笑
    在《無盡的玩笑》中,他曾把抑鬱症比作「痛苦的大白鯊」(the Great White Shark of pain),說「這種層次的心理痛苦與我們所知的人生完全不可相提並論」,那是「細胞與靈魂的反胃」(nausea of the cells and soul)。
  • 是向死而生的過程,看看《我不是藥神》就曉得了
    在這個向死而生的人生路裡,我們得受多少苦難,有些病是年少無知時的自己惹下來的,有些病是別人傳染來的,不管哪種因最終的果都是患病者自己痛苦不堪。昂貴的醫藥費讓很多人在病痛中死去,甚至很多人為了籌集藥費做了很多錯誤的選擇,這些都是過去造的因所形成的果。
  • 風平浪靜,歲月靜好的背後:有人在無盡的煎熬中,向死而生
    十幾年前,趙一唯一的兒子,吃了傻娘誤放了農藥的飯菜中毒而死。面對滿屋瘡痍,不禁一聲嘆息:老天為什麼把所有的不幸,都降臨在一家人頭上?看著他們,我不禁懷疑:活著對這一家人來說,是不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有的時候生反而是比死,要難千百倍的事情。
  • 《遺願清單》:一部電影,讓你擁有向死而生的力量
    「向死而生」其實是面對生命最積極的心態。3.做個精神世界豐富的人,即便面對死亡也是從容淡定的。4.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發明。5.人這一生有兩個標準衡量是否圓滿:一是是否讓自己快樂;二是是否給別人帶來快樂。接下來,正式聊聊電影。請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生命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你會怎麼辦?
  • 向死而生
    孔子說過一句話: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人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怎麼去探討死亡。我覺得這隻說對了一半,還有另一個角度:未知死,怎知生?人若預見自己將來會怎麼死,就會知道今天該怎麼活,只有對死亡有真實而深刻的思考,活著的每一天才會那麼地珍惜和寶貴。若能了解永世的價值,就更知道如何投資自己的一生。
  • 向死而生的詠嘆
    即便它的起源只是對死的恐懼,以及對生的留戀。很小的時候,被母親帶著去參加她的外婆的葬禮。也就是說,去世的是我的太外婆,我把她叫「外太太」。「外太太」小腳,年輕時過的是體面的生活,家裡有傭人,還有每天早上起床後專門的梳頭娘姨。她去世的那一年,我大概四歲,照理不記事,可不知道為什麼,我腦中,總有那場葬禮的記憶。
  • 向死而生,向陽而活
    文丨思同 · 主播丨塗山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著作《存在與時間》中提出了「向死而生」的哲學觀點,即生存的開始的同時死亡也悄然而至。時間並不是斷裂的,而是延續的不可分割的,我們可能同時存在於多個維度之中,所以生與死無法分割。
  • 向死而生——八佰
    壯士寧死,向死而生。生而何歡,死而何懼。壯士,從不退讓,從不妥協,甘為理想而死。,一種是慷慨赴死的人。孔子講究實用,他說,「未知生,焉知死」:活著的事情都沒弄明白,就別去琢磨死了。然而,在精彩的生命體驗裡,卻可能是「不知死,焉知生」。或許,正是因為預知了死亡的存在,生命才會顯得光芒四射。
  • 向 死 而 生 !
    我不求神也不求菩薩,唯一的要求是,要死就乾脆點死,別躺在床上要人照顧就是最好。」「您真的不怕死?」「沒人不怕死。但所有人都會死,閻王要我死,我也沒辦法。」奶奶心態很好。二三十年前,爺爺就去世了。後來好多年,奶奶一個人住。奶奶說從那個時候開始,懂得人隨時可能會死。她給自己準備好了壽衣和壽鞋,自己的遺像也準備好了。
  • 《挪威的森林》: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
    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一部分,向死而生,才是真正的生。這本書始終瀰漫著孤獨和寂寞,也不乏對性的描寫和解讀,但我並不認為這很低俗。書中人物依舊純潔,每一個人就像是深陷死亡泥沼的孤獨貴族,頭頂孤獨的王冠在跋涉前行,當然有人就此沉淪,有人卻抵達了彼岸。
  • 《南漢山城》君主的難題——向生而死還是向死而生
    兩人也確實願意以死回報——無論是願意以自身後世千古罵名背負身上的隸判,還是聽聞國君出城下跪而自戕的禮判,他們對君或者對國都是忠誠的。區別在於,王在此時已經是一個符號,他們記掛更多的是更大的——禮節、百姓。「願意苟活求和的君王,我寧願請死,不要輔佐」禮判如是說,他是理想的。「不活著,怎麼能有其他的可能?屈辱的活著,比死更難!」隸判如是說,他是現實的。
  • 戰長沙,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因為這是一場向死而生的決勝。這是一場超乎我們偽專業認知的意外勝利。同樣的一群球員,在不同主教練的引領下,在我的家鄉實現了脫胎換股的變化,誰能預想?一頭獅子領袖的群羊,遠勝一頭羊領袖的群獅。午夜的街頭食肆,韓瑞峰大哥和我分享他編寫的賽前焦點話素,「向死而生」。將海德格爾這樣的哲學概念,轉化到一場焦點比賽的前瞻和整體報導邏輯梳理上,令人擊節。人生的一種前提,便是死亡的存在,你無從逃避。人生的意義和特殊,是在走向肌體死亡的路途中,能達到怎樣的高度、能讓這段經歷變得如何不同、能如何實現你最本真的意願。死看似就是亡故,但死並不僅僅是亡故。
  • 雖生猶死,向死而生——死亡的意義,《生之欲》
    未到將死之日,必死之凡人何必自苦?——《生之欲》將給出答案。本欲向兒子訴說的悲痛只好暫時放下,渡邊在臥室裡亡妻牌位前,孤獨地回憶獨自撫養兒子長大的一幕幕,在回憶中的一次臨別,渡邊深情呼喚著兒子的名字......
  • 《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南寧市仙葫學校放映
    12月22日,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南寧市仙葫學校禮堂及班級內放映。廣西新聞網記者 何淞熒 攝教室內,同學們認真地觀看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廣西新聞網記者 何淞熒 攝教室內,同學們認真地觀看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廣西新聞網記者 何淞熒 攝同學們認真地觀看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
  • 棄黑擇明,向死而生
    失戀也死 走去死 走去死你母親傷心到死 內疚未誰人逃不出債主似三歲跳飛機 悲夠未  黑澤明的電影多描繪人性,生與死的意義。林夕把導演名字轉化為一首講及珍惜生命的非主流歌曲,向這位昔日的大師致敬。用了「擇」而非「澤」,意為黑暗中也要仰望光明,在最苦楚的時候也要懷有美好的憧憬。詞中,以黑白兩色來代表生與死的抗爭,因為黑澤明非常迷戀黑白這兩種強烈對立的顏色,如同徘徊在生與死之間的人。
  • 重啟之極海聽雷——吳邪的向死而生
    重啟之極海聽雷——吳邪的向死而生當年三叔失蹤、張起靈離開,吳邪得知幾代人的犧牲和仇恨之後,選擇的不是茫然悲傷,而是向龐大的敵人發起全面反擊,甚至不惜活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在善良溫和的表象之下,吳邪的性格中始終藏著孤注一擲的決絕。NO.4雖然主角命不久矣,但這部劇的基調並不沉重。
  • 向死而生的18位哲學家
    被判決死刑之後,蘇格拉底用以下的驚人之語結束了發言:現在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活著;究竟誰過得更幸福,只有神知道。這句話濃縮了古典哲學對待死亡的態度:死,完全不值得恐懼;相反,死還是生之所依。蘇格拉底謎一般的遺言——「克裡同,我們應該向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獻一隻雞」,表達了死是生之良藥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