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後浪壓力山大,受疫情衝擊找不到工作,為生活費焦慮

2020-12-27 LD講故事

五四青年節時B站一部《後浪》的宣傳片,引起了無數的熱議。很多年輕人都在感慨,中國的後浪根本就不是宣傳片裡那麼自由享樂,反而是充滿焦慮。

2020年的應屆畢業生人數可是創歷史新高,達到874萬人。但是由於疫情影響,招聘崗位大幅減少,這真是碰上了史上最難「就業季」。

中國如此,美國也是一樣。現在美國的大學生面臨找工作困難的局面,不少參加實習項目的大學生被提前終止,要打工都找不到地方可以去。

而且,這些大學生最重要問題,是如何消除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數據顯示,美國的Z世代(相當於中國的95後)是全社會壓力水平最高的群體,他們對錢、工作和健康的擔憂程度遠超平均水平。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又成了壓在他們心頭的一根沉重的稻草。

為什麼美國的後浪會亞歷山大呢?

疫情衝擊多大?

這次疫情對美國應屆畢業生的衝擊有多大?《美國新聞周刊》採訪了6位大學畢業生,幾乎都是在名校就讀,本來他們應該是信心滿滿步入社會,如今卻因為這場疫情搞得前途未卜。

24歲的泰貝莎,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專業,今年畢業。她原本已經在當地一家科技公司找到了一份銷售的工作。可到了4月初,公司通知她無限期休假。隨後她面試了一份新工作,眼看offer到手,企業又說因為疫情暫停招聘。接二連三的打擊讓泰貝莎覺得透不過氣,她自嘲說工商管理專業就業面寬都是糊弄人的。

21歲的安妮,就讀於蒙特塞拉特藝術學院。就在幾周前,她忙活了一整年的個人藝術展覽,在眼看著就要完成的時候,因為疫情被取消了。

對安妮來說,不光是投入的心血付諸東流,更意味著一個接觸買家和僱主的重要機會消失了。由於學校關閉,安妮現在只能回到父母家裡住,想方設法把最後一個學期的課程修完,熬到畢業。

22歲的娜塔莎,是密西根大學畢業生,大部分室友都搬回家,只剩她和四個姑娘宅在校園外租的房子裡,無事可做。

娜塔莎說自己和朋友們之前經常聚會,學業上有困難大家都來幫忙,可現在她感到很孤獨,也很無助。密西根大學明確宣布今年不舉行畢業典禮,這意味著沒有了畢業照,沒有了扔學士帽,沒有了篝火晚會,沒有了畢業聚餐,這不是她夢想的畢業場景。

即便是不需要今年就業的學生,也會對前途感到憂慮。22歲的哈佛大學畢業生德魯·,是個典型的學霸,今年他選擇了直接攻讀博士學位,所以並不急著找工作,可他依然發愁。

因為德魯要研究的是環境汙染問題,除了實驗室數據之外,他還需要從飛機、地面站和衛星獲得觀測數據。可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很多航天任務取消了,衛星數據處理中心也面臨停工。沒有數據研究項目就無法開展,他非常憂愁。

這幾個畢業生的遭遇,折射出的美國今年200萬畢業生群體的共同困境。美國上個月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那些原本已經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中,有75%受到了影響,有的延遲入職,有的改為遠程,有的直接遭到解聘。

那既然工作難找,先打點零工過渡一下如何?問題是連打工的機會也沒了,美國餐館和零售企業大量倒閉或停業,打工的機會特別難找,很多學生都在為生活費發愁。

如何應對困境?

就在幾個月前,這群年輕人的未來還是一片光明,當時就業環境相當好,經濟長期增長,沒想到短時間內形勢會急轉直下。

不過,就算是在疫情之前,美國的95後們同樣不輕鬆,調查發現,他們是全社會壓力水平最高的一代人。95後們的心理狀態,健康的只有45%,有81%的人對金錢感到焦慮,77%的人對工作感到焦慮,75%的人對健康問題擔心,每一項都超過了美國成年人的平均水平。

為什麼年輕人的壓力會這麼大呢?背後的原因是這群95後從小到大經歷了幾次大的社會負面影響,這些負面事件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美國的95後,幼年時期親眼目睹了「911」恐怖襲擊,紐約世貿大樓倒塌的畫面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青少年時期趕上了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影響了家庭的穩定,很多父母因為財務問題離婚;等到大學畢業又遭遇了一場全球性疫情,擊碎了他們對未來的憧憬。

這一件件社會事件,會改變一代人的心態。社會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在早期的經歷中形成的烙印,會持續一生。所以,美國的95後一直活在焦慮當中,也不足為奇。

其實,他們的擔憂是有道理的,數據顯示,凡是在經濟衰退期間畢業的一代,整個職業生涯收入的水平會更低。比如千禧一代,他們是2008年經濟危機期間畢業進入社會。目前,在同樣的年紀,他們的存款普遍比上一代要少,買房子的時間更晚,甚至在退休的時候都沒有足夠的退休金。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95後的未來就是一片黑暗,很多人不會選擇坐以待斃。比如紐約聖約翰大學藝術專業的克裡斯丁,因為疫情在家隔離,他每天都和幾個朋友通過遠程視頻聊天,討論怎麼製作短視頻,為日後工作打下基礎。

《美國新聞周刊》還給這些畢業生提供了三條建議:

一、工作雖然難找,但不要盲目撒網,每一份投出的簡歷都應該根據崗位需求去調整,工作經歷要列出成果,讓僱主知道你能做成什麼事。二、即便不是理想的工作,也不要隨意對待,有時候過渡性的工作反而會給你的職業發展帶來意想不到的價值。三、工作之後要學會存錢,哪怕日後遭遇危機,心態也可以平穩過渡。

其實,每一代人都會有自己時代的經歷而留下的烙印,這些烙印會影響這一代人一生的價值觀。但是,每個時代都有開拓者,新一代更應該有繼續前行的勇氣和決心。

相關焦點

  • 年前辭職,年後因為疫情找不到新工作,他是如何度過焦慮期的?
    小李大學畢業兩年多了,原本在北京市海澱區的一家軟體公司工作,工作還算輕鬆,只是沒什麼「錢途」而已。考慮到以後的發展,再加上家裡有事想要早點回家,小李在年前便果斷離職了,希望可以輕鬆過個年,年後也能全身心投入到求職中來,找一個更好的工作。
  • 辭職之後找不到工作,陷入了焦慮之中怎麼破?
    而辭職之後人的心理現狀可以用這幾個步驟來形容:休閒、無所事事—打起精神找工作—找不到,焦慮—懷疑自己—陷入恐慌之中。辭職的狀態或者可以用「辭職一時爽,就業火葬場」來形容首先辭職的時候人總會有一種類似解放了的感覺,於是準備開始辭職前計劃好的一場為期說好就好的旅行,或者待在出租屋自己無所事事放鬆一段時間,找工作什麼的都拋在腦後,還是等玩一段時間過後再找吧。
  • 疫情期間辭職在家裡幾個月找不到工作很焦慮,很迷茫?
    最近很多朋友因為疫情期間辭職在家裡很久都找不到工作而感到很焦慮,很迷茫。確實是這樣,因為今年的疫情不僅僅使中國的經濟遭受到了嚴重的重創並且讓市面上很多的工作崗位也變的越來越少,這樣的雙重環境壓力下長期呆在家裡確實是讓人非常的著急。
  • 陳奕迅:很久沒收入,壓力山大,卡裡也只剩3000萬了
    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人的工作都受到了影響,收入自然也是縮水得厲害,很多小夥伴也都開始了哭窮模式,但有意思的是,不僅是普通人開始哭窮,明星們也是如此,前段時間李克勤還大吐苦水,稱孩子的收本費都要交不起了,而陳奕迅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很久沒有收入了,壓力山大,卡裡也只剩一點點了!
  • 疫情下的美國經濟:紓困法案被罵上了熱搜,國會議員壓力山大
    在投票前一天的12月20日晚間,美國國會議員已就規模約9000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紓困法案達成最終協議,歷經持續數月的僵局後,國會終於批准向家庭、企業、學校提供新的援助,將直接為許多美國人提供600美元的一次性支票支付、每周300美元的額外聯邦失業補助,以及針對學校、疫苗分發和小企業的資金支持。
  • 負債纍纍還丟飯碗,美國後浪黯然發現,原來自真已成被割的...
    來源:佔豪美國的「後浪」們,叫做千禧一代(Millenials,1981-1996出生) 和Z世代(Gen Zers,1997-2012出生)大部分人背負了巨額的學生貸款,他們是為了還貸不得不奔波於公司的「社畜青年們「... 而2020年遭遇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美國的「後浪」們不禁感嘆:我們太難了!
  • 疫情期間,40歲50歲失業了,找不到工作可以這樣辦
    經濟壓力大的,短期找不到工作,可以先這樣做只要之前有交過社保的人,必然都會有一筆失業保險金可以領取的。特別是疫情期間,有些地方的領取操作被簡化了,直接就可以網絡上就領取的。以上兩個政策,是可以適當的緩解下崗失業後,帶來的經濟壓力的,趕緊看看你有沒有符合條件的。工作不好找,這些雖然辛苦,收入還行的工作可以先做受到疫情的衝擊,企業對崗位的需求減少了很多,再疊加年齡的劣勢。短期內想要找到滿意的工作,確實會有難度的。
  • 美國大學生壓力山大,只有11%的人表示自己睡得很好
    2019年高校壓力統計數據-53%的美國學生因壓力過大而忽視社交生活眾所周知,壓力往往是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先兆,包括焦慮和抑鬱。而疏離感正是是抑鬱症的早期表現。事實上,31%學生表示最大的壓力是期末考試,23%的學生表示最大的壓力來源是壓倒性的作業。如果再加上父母的期望,就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壓力過大。-24%的學生對畢業後的未來和找工作感到壓力根據學生壓力統計,四分之一的大學年輕人擔心畢業和未來的工作。學生們害怕在各自的領域找不到工作。
  • 年終壓力大,你焦慮了嗎
    因擔憂全年業績任務無法完成,因憂心學業成績難以達到預期,因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臨近年底,對於一些人來說,因為各種各樣的壓力,心裡是滿滿的焦慮情緒。壓力過大有哪些危害?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對待,如何將壓力轉化為成長與發展的動力?日前,晚報記者就年終壓力大的問題採訪了市口腔醫院心理二科主任、高級心理諮詢師付銳。
  • 受疫情衝擊,美國老牌租車巨頭申請破產
    外媒稱,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全球租車巨頭美國赫茲環球控股公司,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於當地時間5月22日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
  • 看看壓力山大的韓國年輕人,你還敢喊累嗎?
    一部分讀者呼籲大家不要盲目相信書裡的內容,稱該書為「國騙」,另一部分讀者則表示獲得了強烈共感並且造有移民打算。不管意見多麼不一致,至少從一個書名就能引起國民同感這一現象來看,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韓國的青年們的確壓力山大。韓國網絡上現在很流行一個新造詞,헬조선(地獄朝鮮),意思是諷刺韓國社會黑暗得就像地獄一樣。
  • 壓力/焦慮/抑鬱統統走開!小布送上這份解壓清單,助你快速relax→
    壓力/焦慮/抑鬱統統走開!08-28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壓力山大
  • 失業6個月,遲遲找不到工作,非常焦慮,我該怎麼辦?
    原本來說,很多人可以在同一家單位的同一個崗位,待上五年、十年、十五年……然而現在,我們不得不面對更多的就業壓力、職業選擇、創業風口、以及失業危機。起初我還感覺無所謂,享受沒有工作羈絆的輕鬆時光。但是失業時間越來越長,遲遲找不到合適自己的工作,我真心有些焦慮和恐懼了,我該怎麼辦?」現實當中,很多人和阿斌有著相同的職場經歷:感覺前公司不適合自己,發展空間十分有限,索性就辭職走人,結果長期失業在家,遲遲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 疫情衝擊之下,美國社會發起了哪些文藝扶持計劃?
    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不僅影響到全球各行各業的生產銷售,還影響到很多文藝工作群體的日常收入。在中國,面對書店因疫情導致的資金鍊問題,各地政府出臺了不同方式的書店扶持計劃。在圖書出版和圖書營銷方面,各大出版社紛紛與流媒體、圖書媒體,乃至各級書店或書店聯盟進行合作,紛紛推出線上雲活動。
  • 疫情下,「畢剩客」的焦慮與破局
    疫情中,在所有受影響的人群中,2020屆高校畢業生可以說是最焦慮的群體之一。線下的宣講、招聘活動都被暫停,「開學即畢業、畢業即失業」的惶恐讓畢業生們無所適從。
  • 離職之後找不到工作了,該怎麼辦?
    題主莫慌,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離職之後找不到工作,有多方面原因。為了解決題主問題,還要從你的實際情況出發。一、題主職場經歷題主之前從事快消品銷售行業,做過圖書、化妝品,工作內容都是巡店壓貨、活動促銷、匯款。
  • 人到40歲後失業了,找不到好工作該怎麼辦
    近期受疫情影響,很多公司失去了業務訂單,最直接節流開源的方法,就是裁員。所以很多40歲後的朋友也趕上這股裁員潮,可能一些人一輩子就在那家公司工作,不想一朝丟了崗位,有種天就要塌下來的感覺。40歲後上有老,下有老,丟了工作確實是件挺尷尬的時情,不過已經發生了,還是要認清現實,努力生活,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如果老家是農村地區的,可以重新回老家規劃下人生,其實人生最有保障的還是那三畝良田,一片果園。像疫情期間,最不用焦慮的還是農村種田人。自給自足,春耕秋收,努力經營,不比在城市打工賺錢少。
  • CPI持續為負「壓力山大」
    CPI持續為負「壓力山大」……周五(12月18日)亞市盤中,日本央行公布了年內一份利率決議,如市場預期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1%不變,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不變,同時維持ETF、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J-REIT)購買規模。目前,日本央行正持續面臨通縮的威脅,日內早間公布的日本核心CPI年率創下10年來的最大降幅。
  • 疫情讓復工的我們異常焦慮 如何緩解呢
    每年春節後復工,總會有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可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導致我們大多數人真的很難適應。疫情就像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我們頭頂,時時提醒我們嚴格遵守疫情的日常防護。每天在手機上不斷刷到病毒的新消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宅在家裡,不見人,沒事做,一天天就這麼浪費了。
  • 蔡英文面對大陸可謂「壓力山大」
    有學者近日發出警示,民進黨並未意識到臺灣經濟與大陸有千絲萬縷的勾連,尤其是今年八月中旬,為期十年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即將屆滿,如果民進黨再一意孤行加深兩岸隔閡,大陸很有可能重新審視與臺灣經貿合作,不再通過相關協議向臺灣讓利,從而令臺灣面臨巨大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