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8月3日,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孫立成帶隊赴北京聯繫工作洽談合作。根據公開媒體報導,這也是繼5月和7月之後,孫立成第三次進京。
值得一提的是,梳理三次的行程,孫立成三度進京的關鍵詞總結下來是倆字兒——合作。
去了哪?
從國家有關部委到重點企業
從科研院所到高校
8月3日帶隊赴京,孫立成這一趟行程很滿。
根據公開報導,孫立成一行先後去了國家發改委、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瑞融信集團等國家有關部委、重點企業和院所機構。
這是孫立成第三次赴京。就在7月25日,孫立成就去了北京理工大學對接聯繫合作,圍繞智慧政法等項目合作進行深入溝通交流。而在5月,孫立成首次進京,更是率隊與9家機構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洽談,其中也包括了國家部委、高校和知名企業。
從5月到8月,梳理三次赴京行程,孫立成去了部委、高校和企業,濟南的選擇也是很明確的。為啥選擇這些地方?
去部委,是為了充分把握政策機遇,爭取更多工作進入國家戰略。濟南當前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孫立成曾在多個重要場合不止一次地提到,當前,全國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發展機遇千載難逢。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下,濟南更應該爭取和把握機會。
而這幾次進京,濟南選擇了不少包括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瑞融信集團、華熙國際集團等在內的重點企業,這也意味著濟南從重點項目、招商引資著手,著力高質量發展。
「濟南發展需要資源,無論是項目還是人才,濟南現在需要搶項目、搶資源。」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王忠武認為,市委書記率團三次赴京,是為了發展好的項目;而科研院校是為了獲得高精尖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將重要的科技成果落戶濟南;投資企業是因為企業有資本,吸引更多的項目投資濟南。
聊了啥?
從民生工程到高新產業
圍繞「五個濟南」廣納項目
三次行程都聊了啥?梳理發現,內容不僅涉及和百姓息息相關的軌交二期建設、機場二期建設,也有科技創新、文化創意、醫藥康養等重點項目。
目前,濟南正在打造「五個濟南」,這些重點去的企業和項目也與濟南的發展戰略緊密結合。打造「康養濟南」,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孫立成與國家衛健委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餘豔紅和局長於文明等,就推動中醫藥綜合改革、弘揚中醫藥文化等事宜進行對接交流。
打造「科創濟南」,在中科院,中科院副院長相裡斌表示,支持濟南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有關合作項目建設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推動濟南科技創新工作提升到新水平,為濟南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而對於「文化濟南」、「智造濟南」,孫立成在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就拓寬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領域的合作和晶體材料及非金屬材料產業化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進一步加快有關合作項目的落地。
「五個濟南是濟南新的優勢和名片,從產業發展這個角度來講,也體現了濟南正在圍繞這些方面搭建平臺。」中共濟南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吳學軍認為,這個平臺需要吸引優質要素,包括資金、技術、人才,這也是濟南加強交流合作的原因,也是相互借勢。
「濟南要進行資源引進,發展定位和目標規劃非常重要。」王忠武分析,城市需要有重點、有政策,而「五個濟南」的定位也讓濟南的招商引資有了目標。「精準定位、精準規劃,這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將企業引活,才能供需對稱,精準服務,讓企業引來一個成長一個。」
要幹啥?
頻頻拋出橄欖枝
濟南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濟南正處於三大戰略疊加的重要機遇,應該充分吸取外界的好項目,實現加速發展。」王忠武說,三次進京,體現出濟南高速發展的緊迫感和迫切感。「在城市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濟南勢頭很猛,也在千方百計地聚集和吸引人才、項目、企業。濟南在這方面不能手軟,只有手上有了好項目、好資源,發展才有潛力,萬億俱樂部也能進一步實現。」
赴京之旅,濟南得到的評價很高。「推動上半年GDP實現由負轉正,並保持了穩步向好的態勢,這樣的成績令人鼓舞振奮。」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副秘書長兼地區經濟司司長郭蘭峰及基礎司等部門負責同志座談交流時,他們對濟南表示了肯定。5月份在與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部長李萌等進行座談交流時,王志剛對山東、濟南在科技創新方面所做的工作也表示了肯定。
「之所以對濟南評價高,一方面是濟南求賢若渴,誠意滿滿,另一方面,也是濟南確實在硬體條件上有了很大的提高,這是吸引合作的重要原因。」吳學軍分析。
近年來,濟南正實現高速發展。就在剛剛公布的上半年山東省城市GDP排行中,濟南以4529.66億元的成績單位列省內城市第二名,增速也由負轉正,由一季度下降4.4%轉為增長0.7%,位列全省第三。今年正值濟南邁向萬億俱樂部之年,想要實現高速發展,濟南也正不斷走出去。
「城市的發展競爭已經白熱化,濟南應該既做好『內功』,又做好『外宣』。」王忠武說,一方面,濟南需要提供好的營商環境,扎紮實實搞建設,提升產業配套能力,當好店小二;另一方面,還有做好宣傳和擴散,「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進一步擴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