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鎮館之寶慈禧彩照」被證偽 插畫師:被人盜用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近日,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在朋友圈中廣為傳播,朋友圈裡還發出了一波「慈禧太后年輕時有多美」的討論。有營銷號稱這張照片是「故宮的鎮館之寶」,還為此杜撰了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對此,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日刊發了專門的考證文章,明確表示「這張慈禧太后彩色照片可以認定為偽造照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張「照片」其實是畫出來的,作者是南京小夥居旭東,一位29歲的插畫師。

  紫牛新聞記者 萬惠娟 受訪者供圖

  慈禧彩照事件

  畫作被杜撰成歷史照片,插畫師發文道歉

  「慈禧年輕時候真漂亮」「慈禧年輕的時候看面相就知道是個狠角色」「不愧是慈禧,眼神很犀利的樣子」。

  這些議論源於最近一張彩色照片,照片上的慈禧太后大約是三四十歲,衣著華麗,表情端莊。和照片一起在網上流傳的還有一段「傳奇故事」,大意是說在1980年,一位陳姓收藏者在家中發現了一張慈禧太后年輕時的彩色照片,是一百年前一位法國人贈與他祖先的。後來經某位「專家」牽線,該收藏者就將這張照片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

  此事引起故宮博物院的關注。7月25日,故宮博物院官網專門刊發了考證文章稱這張照片是偽造的。在故宮博物院四萬餘張老照片收藏中,檢索慈禧太后照片,並沒有發現這張彩色照片的蹤跡,現有的照片無一例外都是她的老年樣貌。

  文章中還寫明直到1868年,法國人迪奧隆(Louis Ducos Du Hauron 1837-1920)才將三色攝影法註冊專利,彩色攝影術才誕生,以19世紀80年代的普及程度不太可能進入中國。且專家們遍查19世紀60-90年代的史料,沒有找到任何一位曾經進入紫禁城或者在其他皇家空間裡為慈禧拍照的確切記錄。所以,專家們認定該照片為偽造照片。

  對於故宮博物院的闢謠,南京插畫師居旭東7月26日在微博上發聲,稱沒想到自己的作品鬧出這麼大的誤會,「希望向公眾表達自己的歉意。」

  畫慈禧源於自己的愛好,前後花了一個月的時間

  居旭東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這張被網絡瘋傳的「慈禧年輕時的彩色照片」是自己在2018年年底畫的一幅作品。居旭東是做寫實繪畫的,偶然看到慈禧的老照片就想嘗試畫畫看。「因為看過很多資料記載說她年輕時挺美的,我就想看她年輕時是什麼樣?於是就嘗試去畫她三十到四十歲之間的樣子。」居旭東根據自己對人物面部結構的理解,加上自己的美術基礎畫了這張畫。

  對於這幅畫延伸出來的各種故事,居旭東表示很無奈,「其實這兩年一直有營銷號拿這張圖編了各種版本的荒誕故事,我也很莫名其妙。這次都驚動了故宮博物院,所以我不得不站出來。」

  居旭東稱自己的初衷是想把作品分享出來,讓大家對歷史人物有一些關注,想讓大家更有興趣去了解相關內容。但作品發布之後進入了公共領域,很多事情就變得不可控了,「營銷號杜撰一些故事以及傳言,對我們原創作者沒有太多的尊重,這是我比較氣憤的地方。」

  居旭東告訴紫牛新聞記者,「那張慈禧年輕時的彩色照片」前前後後花了一個月時間,「當然我不是做歷史研究的,知道的東西有限,我也是盡我所能,參考了將近一百例人物年輕和老年時照片的對比,研究他們五官前後的變化,畫慈禧三四十歲畫像時就結合了一下。」居旭東說,畫像改了好幾版,最後的成品是在一周的時間內繪製出來的,主要使用了Photoshop圖像處理軟體和手繪板。

  居旭東說,自己這兩天情緒已平復,一直都在創作,「進入到藝術領域之後,外界的一些評論我就不太關注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畫歷史名人年輕時的畫像是我的愛好,我還是會繼續創作的。」

  插畫師的故事

  網友「點題」他作畫,人工復原老照片更有溫度

  紫牛新聞記者在居旭東的社交媒體上發現,他不止繪製了慈禧年輕時的畫像,還繪製了恪順皇貴妃珍妃、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光緒帝等歷史人物年輕時的畫像。他還精修了林徽因、霍元甲、黃飛鴻等近現代人物的老照片,使原來有些模糊的老照片變得清晰。「這是我的個人愛好,我把作品上傳到網絡後,就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種表現形式。」

  居旭東說他的帳號下日常會看到很多網友留言,「他們會跟我說想看哪個歷史人物年輕時的樣子,大家會很期待,如果我畫了他們喜歡的歷史人物年輕時的樣子,他們會很感動。」

  居旭東告訴記者,有網友提議讓他畫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但自己對於沒有歷史畫像記載的,真的沒辦法。「宋朝或者元朝的資料我還能找到,唐朝以前寫實畫像的資料真的找不到,那都是後人自己想像畫出來的,並沒有特別大的參考意義。」

  居旭東說他的畫以寫實為主,在有歷史考證的基礎上創作的。「我儘量找一些經過論證的,確實是符合這個人物相貌的資料。但歷史畢竟是一個謎團,有些東西也不是特別準確,我儘量找有說服力的資料。」

  也有人問還原老照片為何不用AI修復,用手繪的方式不是費時費力嗎?居旭東以前段時間很火的AI修復林徽因畫像為例說道:「AI修復的優點是能夠強化邊緣、保留光影和增加細節。缺點是不能很好地判斷人物長相,無法達到完美的上色效果。好好的一張有標誌性的臉,成了一張標準的網紅臉:韓式一字眉,高鼻梁,微笑唇,v字臉,看起來似乎還順便開了個眼角。對比那些稍清晰的舊照,似乎完全不是一個人。」

  在居旭東看來,人工復原老照片「更有溫度」。

  自學插畫開工作室,打算出個歷史人物系列

  居旭東畢業於南京郵電大學網絡工程專業,大學時對插畫感興趣,於是在網上看教程自學了插畫。大學畢業後,居旭東在南京某網絡公司做了幾年的設計總監,因為想要更自由的創作空間,2016年他離職自己創業,開了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有三十幾人,主要做歷史照片修復及古畫還原工作。日常他還負責一些線上和線下的教學工作,教大家如何修復老照片。

  居旭東告訴記者,一些網友看到他的作品後,會來找他修復老照片。「有人拿著父母以前的照片來找我,因為年代久遠,基本上已經看不出容貌了,我會根據他們的描述,然後參考他們的長相,最後幫他們復原出來。」居旭東表示,自己是按照經驗去創作的,中間還摻雜著自己的想像、審美以及合理的推測,並不能作為真實的依據,「我這畢竟不是科研機構,不可能做到那麼精確。」

  之所以堅定做老照片修復工作,居旭東說和一個暖心故事有關。「有個姑娘的父親過世多年,有一天她拿著老人的照片來找我,那張老照片超級模糊,根本看不清五官。」他們前後溝通了半個月,之後居旭東幫那姑娘把照片修復好。「收到照片的那一刻,她哭了,一直盯著看了好久,用顫抖的聲音跟我說『謝謝』。」居旭東說,「我覺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義的,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動力,我不止要繼續做,還想做得更好。」

  居旭東和妻子都在工作室做照片修復工作,最近手頭的「訂單」特別多。忙過這陣子,居旭東考慮出一些清朝或者民國時期的人物系列畫像,「希望我們的行業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大家一起加入進來,畫一些歷史人物,挺有意思的。」

 

相關焦點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 2.8萬首乾隆詩稿開啟整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後第五次藏品清理,當時的數據顯示故宮藏品共1807558件(套)。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這是一個典型的以訛傳訛,因為要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鼎或許可以入選,但是往下再數兩百件,恐怕也輪不到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翠玉白菜是清朝晚期的工藝品,尺寸很小,長只有18.7釐米,是棵「小白菜」。材料用的是雲南緬甸一帶的綠玉,色澤青白,寓意「清清白白」,菜上有螽斯蝗蟲兩隻蟲子,寓意多子多孫。這本是個插件,白菜幫子插在一個木託上,相傳是光緒瑾妃的陪嫁。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一般人碰到這種境遇肯定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不過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樂觀的天性,在生死莫測、生計艱難的困境中仍有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東坡肉就是他在貶官時期發明的美食,肥瘦交疊的五花肉被切成大塊的正方形或長方形,配以佐料,文火慢燉,出鍋的肉脆嫩爽滑、酥鬆爽口,滑而不膩、色味俱佳,後來這道菜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東坡肉。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溥儀被趕出宮都懶得帶走的東西,搖身一變,成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翠玉白菜可不是一道菜,它是臺北的 "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由翠玉雕刻而成。雲南綠玉自傳入清代宮廷之後,就深受上層達官貴人的喜愛,一些琢玉名匠更是精細地將中華文化完美的詮釋在一小塊綠玉上,晚清尤甚。在臺北十次的民意調查中,翠玉白菜都居 "10大國寶之首",其價值不可估量。在民間傳說中,翠玉白菜更是帶著神秘的傳奇色彩。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2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金甌永固杯「 乾隆爺混搭審美的極致體現「往細裡做」= 再加兩倍珍珠?」金甌永固杯,《國家寶藏》系列的老粉絲們一定不會忘記這件國寶。03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祭侄文稿「 將情緒刻在字裡行間一代忠烈名臣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被譽為繼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後的「天下第二行書」。
  • 溥儀逃離故宮帶了一件傳家寶,隨後捐給國家,如今是故宮鎮館之寶
    如今,這個田黃三印章正躺在故宮的博物館中,是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存放著一件名氣很大的文物——翠玉白菜。我國古代的玉器雕刻藝術一向世界聞名,因此具有巧奪天工技藝水準的這件「翠玉白菜」理所當然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為什麼這件接地氣的「大白菜」能夠既受當年皇家大內的喜愛,又得到如今芸芸眾生的推崇呢?
  • 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就在你家門口
    策展方從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五千餘件國寶級藏畫中,精選四十七幅進行了微噴複製,在畫廊進行全天候展示。其中有三幅還是當之無愧的「鎮院之寶」。  說起臺北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大概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事實上,要論珍貴程度,這兩件文物恐怕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真正的無價之寶,是三幅宋代的山水畫: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和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這些收藏大戶的「主事」館(院)長,曾在不同場合上說過,他們那裡沒有所謂的「鎮館之寶」,因為精品太多,難以抉擇。陝西歷史博物館,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 故宮的珍寶館裡的鎮館之寶,不是那些珠寶首飾,而是這兩座山
    對於故宮,我們都知道是曾經的皇帝和他的家人住的地方,那麼這個地方肯定有許多的值錢的金銀首飾一類的,而且清朝有這麼長的歷史,那麼在位的這麼長的期間,肯定有許多的寶物,除了自己發現探索的寶物,一定還有著別人所進貢的寶物,而且就看看清朝當時的貪官和珅的屋子的屋裡堂皇的程度,都足以令人咂舌,就連地板磚都是用的金器所打造
  • 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第一價值連城!
    這卷名畫歷盡滄桑,在解放前夕運往臺灣,歸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這5大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富春山居圖》墊底,第一價值連城!4.趙幹《江行初雪圖》,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表現出江南初冬漁民和旅行的生活情況,繪景畫人均極為傳神。圖中樹石筆法老硬,水紋用筆尖勁流利,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
  • 故宮珍藏百年的永樂劍,被西方列強搶走後,如今已成英國鎮館之寶
    西方列強本就是披著文明外衣的野獸,加上當時慈禧太后拉著光緒帝倉皇西逃,將我國千百年來最核心的文物雲集地紫禁城,完全暴露於列強的魔爪之下。 這無疑是我國古文物的一場浩劫,據不完全統計,八國聯軍撤離後,我國分散在海內海外的珍貴文物數量大約在1600萬件,其中有30萬件堪稱國寶級文物。
  • "鎮館之寶"塵埃落定 臺北故宮南院開館迎客
    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如馬英九所說,恰逢臺北故宮建院90周年,這份生日賀禮,「來得正是時候」。12月28日,臺灣地區現任領導人馬英九、香港影星成龍等人,浩浩蕩蕩地前往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下簡稱故宮南院)所在地——臺灣南部的嘉義縣太保市,親臨故宮南院舉辦的盛大開館儀式。(馬英九、影星成龍等人在臺北故宮南院參加開幕典禮。
  • 國際博物館日 探訪廈門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探訪廈門市各個博物館,搜羅鎮館之寶和館藏精品,介紹它們的故事——希望下一個與它們相遇的人會是您。五毒罐是閩南人用來泡藥酒或是擺設、驅邪之用。   廈門市博物館鎮館之寶,德化窯素三彩達摩坐像。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后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陽出土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班簋,西周中期穆王時毛班所作,為清宮舊藏——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瓷塑天鵝,一共燒制2件,一件留在美國,一件1972年尼克森贈送給毛主席——國際友誼博物館鎮館之寶「武士飲獸圖」門墩
  • 故宮看「吐寶鼠」陝博賞十大鎮館之寶
    鼠年將至,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門廣場推出的「吐寶鼠」吸引了遊客。1月10日,故宮博物館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關於2020年春節開放時間的公告。故宮博物院實行除夕當日閉館,正月初一(1月25日)至正月初六(1月30日)正常開放。
  • 乾隆皇帝的枕邊奇書,用意淫滿足欲望,如今成兩岸故宮的鎮館之寶
    文丨曹鏡明題丨乾隆皇帝的枕邊奇書,用幻想滿足欲望,如今成兩岸故宮的鎮館之寶歡迎大家留評交流,對於《海錯圖》的看法!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誰就無異於行屍走肉,其眼睛是迷糊不清的。可是,如若放置到現實生活中,也有「好奇心害死貓」的說法!這好奇心,終歸到底不過是對於欲望的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