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史話 02】中華保險歷史200年,這是個拼保險的時代.

2021-01-14 平安守護


人在江湖闖,一切要聽黨。
保險國十條,影響你生活。
你信還是不信?保險越來越重要。
拼爹拼媽,其實這是個拼保險的時代。

平安守護

「保險」剛進入中國時,曾有個非常詩意的名稱——「燕梳」(insurance的音譯)。如此輕巧的一個名字,卻背負著中國保險兩百年的歷史。

  【未開發的「處女地帶」】

  1685年閉關多年的清政府出於對外貿易的需要,開放海禁,特設廣州為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洋商在廣州的海運貿易越來越頻繁,其中尤以鴉片運輸為多。在運輸過程中,船舶常常會遇到風浪、海盜,甚至戰爭的威脅,商人們迫切地需要降低風險,於是在西方已經產生了兩個世紀的現代保險業進入了中國。180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部經理達衛森在廣州發起成立了諫當保安行。它是在中國成立的第一家保險機構,中國保險歷史從此開始。

  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以及《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籤訂,外商可以從事貿易的口岸,從上海等沿海「五口」逐步擴展到長江中下遊的「十口」。保險也跟著貿易的腳步踏上了各個口岸,從沿海進入了內地。鴉片戰爭之前,廣州是中國保險業的中心。當鴉片戰爭敲開了中國的國門,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上海迅速取代了廣州,成為保險業的中心。

  1835年寶順洋行設立了於人洋面保安行,1836年怡和洋行設立了諫當保險公司,洋行既是投資者又是代理人。英商保險最早進入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壟斷了中國保險市場。但如此廣闊的市場,其他國家的洋行怎肯讓英國人獨享。19世紀60年代,美商、德商、日商洋行不僅開始代理本國保險公司的業務,而且和英商一樣開始直接設立保險機構。

  【傍落利權,無能介意】

  雖然19世紀初,保險就進入中國,但是對保險思想的引入卻在鴉片戰爭之後。

  1841年,魏源受林則徐之託,根據林則徐在廣東組織翻譯的《四洲志》等資料,撰寫了《海國圖志》,望國人能師夷長技攻夷、制夷。書中介紹了世界各地人文、地理、歷史等,其中談到了「船擔保」(即水險)、「宅擔保」(即火險)及「命擔保」(即壽險)三大「擔保會」(即保險公司)及其運作。《海國圖志》啟蒙了中國人的保險思想,但由於當時中國尚處於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還不足以產生中國自己的保險業,因此並沒有促使民族保險業的興起。之後,洪仁軒、王韜、鄭觀應對保險思想多有論述。

  1865年,閩粵著名的商號德盛號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族保險公司——義和公司保險行,它標誌著中國民族保險業的開端。但是只此一家民族保險機構,勢單力薄,又缺乏經驗,很快就從保險市場上銷聲匿跡了。中國民族保險業的真正興起還要從保險招商局算起。

  19世紀中葉,洋商迅速、安全、收費低廉的輪船進入中國的航運業後,很快將中國傳統的沙帆船擠了出去。為了中國的航運業不致為外商所操縱,同時解決清政府供給的漕運問題,1872年在李鴻章、曾國藩等洋務派的多方努力下,清政府在上海開辦了輪船招商局。輪船招商局成立後搶走了洋商許多華商客戶,洋商非常不滿。當招商局向洋行託保輪船時,他們藉機報復,向招商局收取近乎敲詐的高額保費。李鴻章意識到,欲求富國自強,「須華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棧,自籌保險」。

  於是李鴻章委託有多年買辦經驗的唐廷樞、徐潤籌辦保險招商局,並於1875年11月開始公開招股。華商們多半都受過洋商保險公司的欺壓,對於華商保險自是十分支持,很快「投股逾額」。12月28日,保險招商局正式成立。

  保險招商局承保能力非常有限。當時每艘船的價值一般為10餘萬兩,但保險招商局只能承保船舶價值1萬兩和貨物3萬兩,溢額須向洋商保險公司投保,而洋商公司只限保六成,剩餘風險仍需由保險招商局自己承擔,且「轉保于洋商,傍落利權,能無介意?」於是,1876年7月,唐廷樞、徐潤等人公開招股,另行成立仁和水險公司。

  1877年初由於美國旗昌洋行經營不善,輪船招商局併購了旗昌的輪船和碼頭棧房,輪船招商局的規模迅速擴大。但是仁和是水險公司,每年輪船招商局的碼頭、棧房和貨物的火險仍須向洋商投保,保費大量外流。為維護利權,1878年4月在原保險招商局基礎上,又招股20萬兩,成立濟和船棧保險局。後來,唐廷樞推舉張慎之為「江孚輪」船長。這是華人首次擔任船長,之前這個職務一直都是由外國人擔任。洋商不滿於此,拒絕接受貨物運輸保險。於是,濟和船棧保險局增資至50萬兩,擴大經營範圍,更名為濟和水火險公司。之後的幾年,仁和與濟和的業務擴展到海外,獲利豐厚。由於仁和、濟和實力逐漸雄厚,外商保險公司刁難華商的行為也大為減少。

  1883年中法戰爭的爆發引起了上海金融風潮,輪船招商局了陷入了非常拮据的處境,仁和、濟和也深受影響。為重振雄風,1886年2月仁和、濟和兩家公司合併為仁濟和水火保險公司,股款都存於輪船招商局。然而,從1888年起輪船招商局由「官督商辦」進入「官辦」階段。到了1920年,輪船招商局虧銀達2000萬兩之局。由於仁濟和大部分資金滯留在輪船招商局,嚴重影響了它的經營,業務慢慢萎縮,最終於1934年10月停業。

  【爭長短、挽利權】

  保險招商局成功地在洋商獨霸的保險市場上,為其後的民族保險發展,打開了局面,民族保險公司逐漸多了起來。儘管保險在當時的中國還是一個新生的產業,力量非常薄弱,但是眾多分散的力量集聚在一起,也是一股不容洋商忽視的力量。

  1899年洋商成立了上海洋商火險公會,他們在佣金、折讓、費率、險種、拒保、分保等方面協調一致,共同遵守。洋商勢力像一堵高牆擋在了華商保險前面。恰在此時,香港華商同益水火保險上海分公司失敗停業,洋商以之為口實,惡意對華商信譽進行詆毀,拒絕與華商進行分保和業務交換。洋商還採用跌價和放傭的不正當手段,排擠華商,使華商保險舉步維艱。

  1905年5月,由於美國排斥在美華工,引起國人激憤。上海商會會長、福建巨商曾鑄組織全國各商會協力抵制美貨,7月抵制美貨運動開始席捲沿海和內地十幾個省、一百六十餘個城鎮。國人抵制美貨的同時,為不受洋商欺壓,也在積極籌辦民族保險。曾鑄說:「目睹洋商挾資本來華從事種種經濟上之侵略,深知國人非急起直追,自營銀行、輪船、保險等事業,已不足與之爭長短,而挽利權。」遂聯合上海著名紳商朱葆三、王亭一等,籌辦上海華興保險公司。

  民族保險公司畢竟資金力量薄弱,承保能力有限,分保又受到洋商的掣肘,想要與洋商「爭長短、挽利權」,確實有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團結同仁力量,才能與洋商一爭長短。1907年,朱葆三(華興、華成、華安三家保險公司的總董)利用自己的威望,發起成立華商火險公會。這是中國第一個保險社團組織。隨著民族保險的發展,以及公會影響的擴大,華商火險公會多次改組,1931年更名為上海市保險業同業公會。

  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先後創立的各類華商保險公司,總計有45家之多。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國民族保險業終於在洋商稱霸的保險市場爭得了10%的份額,數額雖小,但卻意義重大。

  【北洋時期壽險嶄露頭角】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的熊熊烈火結束了清政府近三百年的統治,消除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制度性障礙。1914年—1918年,一戰戰火燒遍歐洲,歐洲國家忙著處理自家「後院」之事,無暇分身遠東,讓長期在歐美勢力壓制下的中國的工商業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1919年「五四運動」和1925年「五卅」慘案,喚醒了廣大國人沉睡的民族意識,人們以抵制洋貨、愛用國貨的實際行動支持民族工商業的發展。中國民族保險業也趁著大好形勢加速了自身的發展,1912年—1925年陸續設立了39家民族保險公司,其中壽險公司就有19家。

  1850年以前已有外資壽險公司委託洋行在上海代理壽險業務,最初只限於旅華外僑,業務量非常小。不過敞開了大門的中國很快就吸引了大批外國人,在華外僑人數快速增長,洋商開始直接在華設立人壽公司或分支機構。迨到1889年英商永福人壽保險公司制定了《1846—1900年華人死亡率經驗表》後,洋商逐漸開始承保華人壽險業務。彼時,華人對壽險的接受程度並不高。

  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造就了大批城市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這些生活相對寬裕的人是壽險主要的業務對象。特別是在上海,這類小康人群大大增加,其中有不少人願意購買壽險,於是民族人壽公司大量湧現。但是壽險與水火險不同,它對費率的計算、業務的管理等等,要求更為精細。不少不懂壽險原理知識和科學管理的民族壽險公司,開辦沒幾年就關張了。

  1912年呂嶽泉總結前人經驗教訓,組織純粹華人資本,聯合政界要人、工商巨紳,成立了中國華安合群保壽險股份有限公司呂嶽泉曾在洋商保險公司服務多年,他雖然對壽險業務不是很熟悉,但他長袖善舞,深諳與權貴交往之道,非常重視引政界顯貴、商界和金融界精英入股或進入董事會,這也成為華安在發展中刻意追求的傳統。也正是通過拉攏權勢人物,華安最大程度地擴大了公司的業務空間。他們甚至上書袁世凱,「今欲開通社會,維繫信用,不得不賴在上者贊助扶持」,「倘蒙鈞座贊助,則公司事業之擴充,當易如反掌。」1916年化安還約請到黎元洪出任名譽董事長。當然華安的成功並不僅僅在於它能夠充分利用「權勢網絡」,它還聘請了洋商壽險的精算和管理人才,懂得如何利用時局、順應時勢。

  五卅慘案後,華安發起「經濟救國保壽」,深望舉國人士,共同扶植該險種,使國民既盡愛國之義務,亦可獲得對自身及家庭之保障。20世紀30年代初,華安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成為可與洋商壽險公司相抗衡的著名華商壽險公司。但隨著同業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抗日戰爭的爆發,壽險業務發展所需的穩定的社會環境被破壞,20世紀30年代後期,華安的業務一落千丈,慘澹經營到解放前夕。

  【民族保險業高潮迭起】

  1927年,國民黨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當時民族金融業的發展已具備一定的規模,金融資本大量投入保險業。1926年12月東萊銀行開設了第一家由銀行投資的保險公司——安平水火保險公司。1929年,金城銀行創辦了太平水火保險公司。周作民(金城銀行總經理)任董事長,丁雪農任經理。(丁雪農的嶽父吳蔚如是東萊銀行總經理,他任職太平,為後來太平接辦安平保險創造了條件。)金城興辦太平後,不僅能從保險業務中獲得收益,還可「肥水不流外人田」,由太平承攬自己的放款、押匯等金融往來,以及金城下屬的眾多企業的保險業務。

  1933年,中南、大陸、交通、國華四家銀行注資太平,太平一躍成為數一數二的華商保險公司。從1933年到1936年,太平先後合併了安平保險、豐盛保險、中國天一保險。太平組織總管理處,以太平為母公司,這三家保險公司仍保留原來的牌號,以各自的名義招攬生意,繼續對外營業。這樣,太平只需用一家公司的管理班子就可以經營四個公司的業務。萬一某一公司虧損,也可以只就該公司原登記的有限股本清償,不致影響全局。

  1929年到1934年,為了聯合力量,擴大承保能力,上海成立了多個聯合經營的保險組織,有華商聯合保險公司、中國船舶保險聯合會等。1936年華商聯合保險公司成員通易公司倒閉,聯合保險公司受到很大影響,處境困難。太平為扶助同業,出資收購了通易在聯合的股份,周作民出任聯合的董事長,主持其事務。這樣,太平在遇到自己無力承做的大額保單時,就可以通過聯合的其他九家公司分保,形成了以太平為首的「保險團」。太平在諸多民營銀行創辦的保險公司中是最成功的。

  擁有雄厚實力的官僚金融資本,參與到保險事業中,是這一時期民族保險業掀起發展高潮的一個關鍵元素。國民政府成立後,逐步建立起「四行、兩局、一庫」(即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金匯業局、中央信託局、合作金庫)的官僚資本金融機構,掌握了全國的經濟命脈。

  成立初期的國民政府也曾勵精圖治,「查上海保險業務大都操諸洋商,每年被吸收之保費……外溢之數實足驚人。」1931年,中國銀行有鑑於此在上海設立了中國保險公司。中國保險公司經營業務,與其他保險機構都不一樣,他們的全部業務都由中國銀行各地分支機構代理,只需支付少許代理佣金,就牢牢掌握了與中國銀行相關的保險業務。根據國民政府保險法規,1937年中國保險公司分離出「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中國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不過這兩家公司內部實質上仍為一體。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西撤,中國保險總公司部分機構隨政府內遷,其餘仍留在上海租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了上海租界,總公司倉促之間來不及撤退,結果被日軍監控起來。其間東京海上保險株式會社董事三番四次要求與其合營,總公司負責人虛應道:既然要合營,公司內部就必須要進行全面的改組。他們以這個藉口拖延時間,最終保持了白璧無瑕。

  除了中國保險公司,官方銀行投資的保險機構還有,1935年中央銀行撥款設立的中央信託局保險部,交通部設立的郵政儲金匯業局保險處。

  1926年到1936年期間,雄厚的金融資本投入到民族保險業中,提升了保險公司的管理水平,同時利用銀行貸款關係,拓展了業務,民族保險業前所未有地繁榮。

相關焦點

  • 中華保險公司怎麼樣?加碼渠道布局
    中華保險公司怎麼樣?加碼渠道布局。近年來,壽險行業的轉型步伐正在提速,逐漸從追求保險規模向著追求價值增長不斷邁進。在此過程中,機構發展、業務結構、作業渠道等方面的布局,也成為機構轉型成功的關鍵所在。受疫情影響,2020年壽險行業整體市場表現低迷,無論銀保還是個險客戶流量損失巨大。
  • 中華財險:目標價格保險助力馬鈴薯產業發展
    供圖:中華財險棗莊中心支公司「我們每次都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全部理賠工作,確保賠款及時足額賠付到戶。自2015年滕州馬鈴薯目標價格保險開辦以來,我公司累計承保42.6萬畝,保費收入3660.13萬元,賠款5170.97萬元,86527戶,戶均賠款597.61元。」中華財險棗莊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吳開鵬介紹說,公司已經是第12次為當地薯農啟動理賠工作流程。
  • 中華保險公司怎麼樣?開展雲端捐資助學
    中華保險公司怎麼樣?開展雲端捐資助學。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擋了人們出行的腳步,也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但疫情阻擋不了愛心的傳遞,七月,一場網際網路雲端捐資助學活動在北京、湖南兩地舉行。
  • 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
    2020年頭部保險公司重兵投入科技,其背後的思考並不是單純在過去每年基礎上持續加大IT投入,更多的是提升自身的科技力量,通過運用新科技孵化保險產品,在定價、理賠、體驗方面全面重構,以提升保險公司資金對保險科技的掌控;同時大量引入網際網路科技和運營經驗,利用網際網路客戶運營技術助力保險公司全面線上化、藉助分布式核心架構改造傳統保險公司核心系統、復用「雙十一」運維保障體系支撐保險公司「開門紅」
  • 中華人壽好不好 中華保險又添新軍 中華人壽揚帆起航
    從中華人壽基本信息看中華人壽好不好。2015年11月24日,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華聯合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覆正式成立。  中華聯合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稱:中華聯合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China United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  公司住所:北京市豐臺區麗澤路18號院1號樓1001-08室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110106MA0022L07J  註冊資本
  • 2020保險公司排名最新公布!買保險哪家保險公司最可靠?
    看到某款保險產品,絕大多人第一反應:這是哪家保險公司的?這公司沒聽過,有沒有大公司產品?顯然,我們判斷保險公司大小的依據往往是「知名度」,也就是:聽過則大,沒聽過則小。但是,大小是相對的,且角度不同,大小不同。
  • 中華財險怎麼樣?「棉花價格+期貨」保險應運而生
    中華財險怎麼樣?「棉花價格+期貨」保險應運而生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雖然近年來新疆棉花傳統保險發展迅速,但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農戶依然面臨較大的市場價格風險,收入得不到保障。因此,中華財險的「棉花價格+期貨」保險應運而生。
  • 直面疫情—中華保險「耳嘜天使」守護您
    2020年的春節,因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而變得格外不平凡。面對嚴峻的疫情,中華保險共享服務中心全體幹部員工緊急投入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堅守崗位的95585「耳嘜天使」  「您好,這裡是中華保險,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
  • 客服人在行動| 直面疫情,中華保險「耳嘜天使」守護您
    >/建設/4PS認證等,報名諮詢17317241681(微信同號)周老師2020年的春節面對嚴峻的疫情,中華保險共享服務中心全體幹部員工緊急投入到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您好,這裡是中華保險,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在疫情的陰霾下,中華保險共享服務中心95585客服專線的員工仍然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做有溫度的服務,做有擔當的中華保險」。
  • 2017年最新中國財產保險公司排行榜top10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04日訊  2017年1-5月月中國財產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排名前十。中國保監會批准,於2003年7月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發起設立的、亞洲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註冊資本122.5598億元。
  • 史帶保險:加強保險行業的創新應用,提供廣泛的保險相關服務
    一直以來,保險行業的信息化水平都落後於銀行、證券等其他傳統金融領域,在銀保監會發布的《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加強保險業基礎建設,推動雲計算、大數據在保險行業的創新應用。針對這一點,史帶保險作為國際知名的保險品牌,始終秉承著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深耕中國保險市場,不斷探索保險產業發展新機遇,以期邁向保險產業發展新徵程。
  • 被周恩來邀請回國的再保險專家 ——記中國人保再保險開創者張鑑
    張鑑可以說是中國人保再保險的一代宗師,但由於他早年退休,使他的故事長期以來鮮為人知。    一、在天堂的漂泊的日子1916年9月,張鑑出生在杭州。杭州歷史悠久,曾是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 保險是騙人的嗎?保險到底有沒有用
    「門外就是個騙子!別看了,寫作業去!」熟悉的場景,熟悉的配方。相信很多人,尤其是父輩這一代的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這也是上世紀90年代保險業務大量湧入市場的真實寫照。為什麼當時在寫作業現在已成家立業的我們依然反感保險並認為他們都是騙子呢?先淺談下我國的保險歷史【1983年9月1日】國務院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財產保險合同條例》,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部財產保險合同方面的法規。
  • 6家保險機構被監管接管,別忙著罵保險的「政治正確」!
    今天(7月17日)刷新聞的時候,看到一條新聞:銀保監今日起接管6家保險機構,為期一年。沒有看是那幾家公司,先看了評論區,果然一個打著「新華保險」的網友已經開始了譏諷,內容大概是「這就是保險中介們喜歡的高佣金中小保險公司,被接管了」。沒錯一個賣保險的,在做罵保險的「政治正確」行為。
  • 獨立保險經紀人的發展紅利——網際網路保險
    在網際網路保險飛速發展的今天,為加大市場競爭力,提升產品質量、產品不斷創新成為了各大保險公司發展的主要目標。大數據時代,信息的透明化、便捷化,讓許多大型保險公司不得不讓步,需要從本質上大幅度的去提升保險產品的質量和多方面的服務質量,以便在市場上仍佔據較大的份額。
  • 中華人壽好不好 攜手中國銀行保險報舉辦保險知識線上「學習周」活動
    中華人壽好不好  2020年新冠疫情給各行各業運行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人們的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空前提高,利用新科技、新手段開展營銷、獲取服務形成趨勢,如何在風險來臨時有更多保障,在病患時得到及時有效的醫治,引發了人們對保險和醫療的重新思考。
  • 登上時代浪尖,百萬獨立保險經紀人平臺形成
    為適應保險中介市場改革要求,並進一步完善保險代理人監管制度,2020年4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繼2018年向社會就《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徵求意見稿)》二度公開徵求意見。這一《規定》將引領獨立保險經紀人的新發展,也將促發網際網路保險業以及專注於服務保險經紀人平臺的蓬勃發展!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獨立保險經紀人在當前時代浪尖上,必須「武裝」自己,「賦能」自己!而小白保險APP則是獨立保險經紀人的最佳發展平臺和展業工具! 小白保險APP從創建的第一天起,就立志全面打造成為一個自由、專業、有溫度的獨立保險經紀人平臺!
  • 員工不忠,保險公司「埋單」
    福建省廈門市一家金融機構與一家保險公司籤下僱員忠誠保險合同。後來,員工挪用資金被判刑,該金融機構向保險公司索賠遭拒訴至法院。日前,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涉及僱員忠誠保險的訴訟案作出二審判決,判決保險公司賠付該金融機構僱員忠誠保險金180餘萬元。
  • 太平保險怎麼樣靠譜嗎
    太平保險怎麼樣靠譜嗎?有的投保者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太平保險成立的時間久遠,總部是位於中國香港,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太平保險吧。02中國太平已成為擁有24家子公司、2000餘家營業機構、50萬名員工的大型跨國金融保險集團,也是唯一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中管金融機構。
  • 保險代理人才是人,保險經紀人不是人!
    保險代理人想必大家見過多、聽得也多了,現在誰身邊還沒幾個賣保險的~ 平安代理人、國壽代理人、太平代理人等等...ennnnn可是,你聽說過保險經紀人嗎?!是什麼來的?賣保險的嗎?保險諮詢的嗎?如果你認為保險經紀人是人的話就錯了,他們真的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