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6把椅子7個師傅 在昆明老式理髮店等老朋友

2021-01-16 大眾網

  雲南網訊(記者 關喜如意 石磊)「嗒」的一聲,70歲的理髮師傅張玉昆抖開一塊白布,圍在顧客身上。

  在昆明吳井路上,這一家向陽理髮店,每天早上8點左右開門營業,店裡的7個師傅穿好白大褂,準備好理髮工具,靜候來理髮的顧客們。

  這是一個35平方左右的狹長型小店,一面拉通整塊牆的鏡子前是6把白色椅子,鏡子前的工作檯上放滿了理髮工具:大小齒梳、捲筒梳、吹風機、肥皂、剪刀......白色的椅子扶手上,黑色的墊子已經被磨掉了顏色。張玉昆說,理髮椅是解放前就有的,已經用了70年,「質量好得很,現在買不到了。」

  老店裡的老顧客 剃頭刮面老一套

  「就按以前的整。」90歲的馮爺爺每個月都要來向陽理髮店一次,他家住在東寺街,是這裡的老顧客了。他來到店裡都不用說要怎麼剪,理髮師傅們就能很順手地剪出他習慣的髮型。「先梭腳,剪頭髮是從脖子下面開始。」張玉昆剪一會兒又看看鏡子裡的效果,再修剪一下碎發,沒多久就剪好了。用電剪和梳子剪好髮型後,再用毛巾把脖子裡的碎頭髮掃出來,整個理髮的過程就算完成了。

  張玉昆是店裡年紀最大的理髮師傅,「我差不多十五六歲就開始學習,理髮也理了四五十年了。」在最開始學習理髮的時候,張玉昆做的是輔助工,學理髮要先學洗頭,學會了洗頭再學理髮。那時候,理髮專門分出了男、女不同的髮型風格,每一種都要單獨學。先學男生髮型,後學女生髮型。

  除了用剪刀剪長短之外,還要用剃刀,拿刀要靠手腕的力量,「不靈活就會劃開皮膚,剛開始我們都是拿自己的膝蓋來練習的。」練習好了之後,學徒們就會先在師傅頭上試驗。角度也很重要,刀片和皮膚之間的角度太陡或者太平都會容易劃開皮膚。

  「以前學徒規定是學習3年後出師,出師後要在店裡進修4個月,而修面更是要等半年。」張玉昆說,通常20個人在一個店,店裡的師傅會帶著。

  以前向陽理髮店男髮型和女髮型是分開的兩間,現在來老式理髮店做女士髮型的顧客不太多了。向陽理髮店就只有一間了,主要負責剪男士髮型,要是有女士來燙髮也就100多元,染髮50元左右。「現在有些店燙個頭髮染個頭髮幾百塊幾千塊,都是一樣的工藝,簡直是亂開價。」張玉昆說。

  老店裡唯一的女師傅 手藝嫻熟也更細心

  吳素紅是店鋪裡唯一一位女理髮師,「以前剪頭髮的都是男的,有些封建的思想覺得不能讓女性剪頭。」她15歲開始學習理髮,那個時候理髮室少,剪髮的人多練手的也就多,「我練習洗頭,練得手都白了。」現在吳素紅幫顧客理完髮後會擦一點護手霜。

  剛出師那些年,吳素紅要把洗頭用的水挑到大桶裡,把桶裝滿燒水給顧客洗頭。洗頭剪髮都是站著或是彎腰,一天下來,吳素紅覺得自己「腰都站直了」。

  1994年,吳素紅來到了向陽理髮店,一幹就幹到了現在,有很多老顧客都會專程來找她剪髮。

  家住廣福路的方大爹每個月都要坐著公交來到吳井路剪髮,在他看來路途不算遠「在這裡剪習慣了,來修修面對皮膚好。」方大爹說。

  當有顧客要修面時,吳素紅熟練地用一個小口缸打了杯熱水,用羊毛做的胡刷在一塊肥皂上擦了幾下,泡到熱水裡,用胡刷把肥皂沫均勻地刷在顧客臉上,起到軟化鬍鬚的作用。然後仔細地拿著剃刀在顧客的臉上輕輕修,鬢角、臉龐包括人中附近的汗毛都要精細地處理。

  吳素紅說,以前的剃刀並不是一次性的,每次用完都要經過高溫消毒,現在店裡還有以前使用過的消毒箱和高溫蒸汽桶。長期使用後剃刀會變頓,這時候理髮師傅就要用掛在椅子上的牛皮磨一磨刀片,讓刀片變得鋒利以後才能使用。後來為了衛生健康,開始使用一次性刀片,每個人用完就扔掉了。

  吳素紅的老顧客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有的從小就找她理髮。「現在有些人會覺得女的細心,刮面什麼的細緻一些。」每天她大約要幫幾十個顧客理髮、刮面,在吳素紅看來,美發行業留下來的女理髮師很少,留下來的也都是理髮技術過硬的。

  來老店不僅是剪髮 也是互相交流

  「我應該算是最後一批國營企業招的理髮師了。」張強是店裡比較年輕的一位理髮師,70後的他初中畢業後選擇學習理髮作為一門手藝,1990年,張強來到了當時的盤龍區服務公司理髮,後來還自己開過店,但由於年輕時愛玩他慢慢放棄了自己的店。「當時很多店沒有好的理髮師傅,年輕的幹上兩三年就想自己開店。」到現在,張強來到向陽理髮店4年,從事理髮也有20多年了,他覺得剪髮是門手藝,需要的是堅持和毅力,「一個人一生幹好一件事就夠了。」他說。

  店裡的師傅們相處很融洽,閒下來的時候大家就坐在沙發上聊聊天,顧客來了他們不慌不忙的迎接,向老朋友一般打了招呼。

  「你兒子後來那個工作咋個說了?」「哎呦,他的事麼,管他了。」

  「老年人髮型不要求多花哨,他們喜歡來聊天。」在張強看來,很多顧客其實是在挑選理髮師傅,理髮師傅去哪個店,他們也就跟著一起來店裡剪髮。

  昆明向陽理髮店理髮的價格從最開始的3元變到了5元、8元,到現在18元,生意一直都很好,尤其到了「龍抬頭」這天,大人小孩都擠進來了。

相關焦點

  • 懷舊|那幾張老式理髮椅不平常的身世
  • 昆明百年老字號理髮廳 市民扎堆「剪龍頭」
    【解說】2月27日是傳統「龍抬頭」,也是「中國傳統理髮日」。位於昆明市富春街上的國際美發廳,相傳是昆明開辦的第一家理髮廳。如今,理髮廳幾經改制已經有近百年歷史。龍抬頭這天,這家歷史感滿滿的理髮廳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俗語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 日漸消失的老行當|理髮十元,芒市這家老式理髮店即將關門成為回憶
    日漸消失的老行當|理髮十元,芒市這家老式理髮店即將關門成為回憶 2021-01-07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老式理髮廳 | 從時髦到懷舊,一把剃刀也剪不斷的小巷記憶
    在海南老街,其實有許多這樣的老式理髮店。它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都喜歡用【XX美發廳】去命名。這個詞似乎只有在90年代才會經常出現。除了工作檯、挨在一塊的理髮工具、可以躺下的理髮椅之外,店內最顯眼的就是角落裡的老式燙髮機了~
  • 遺落在香港北角的上海理髮店,是80年代時髦的代名詞
    店鋪門口老式的三色燈箱,在香港這個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的襯託下,看著很有年代感。門頭上寫著「僑冠男女理髮公司」的招牌充滿著舊時代的味道。推門進到屋內,店內的裝修風格一下子帶人回到了上個世紀的老店,門外還是那個如今繁華的香港,門內卻已是半個世紀前的老上海。
  • 紅玫瑰 vs 白玉蘭,到底誰才是上海最後的國營理髮店?
    在這家理髮店裡,你能夠很方便地找到老式理髮店遺留的痕跡。比如洗頭用的還是「彎腰式洗頭」,而不是現在理髮店流行的「平躺式」。老式理髮椅雖然有些破舊,都是專門定做的。還有掛在牆角邊專門用來刮剃刀的「打刀布」,殘破的身軀透露著歲月的氣息。時代在變,理髮工具也在變。電推剪代替了手推剪,安全刮臉刀代替了老式刮臉刀。
  • 厚街「合管會」最後一名剃頭匠,有人祖孫三代專找他理髮!
    如今,店裡的客流遠不足以前,只有些「老熟客」依然幫襯他的生意,可幹了大半輩子的手藝難以割捨,年過七旬的他還在這裡堅守著他的老本行。  說起王守勤,或許有些厚街村的人不認識,但只要說出「剃頭勤叔」,恐怕對此不認識的人沒有幾個。在厚街村,王守勤從事理髮行當已有44年,不少人從爺爺到孫子一家三代都是找他理髮。
  • 深圳便民理髮檔:50年老手藝 理髮只要8元
    幾把椅子、一套工具,就組成了徐師傅的「便民理髮檔」。在深圳,幾乎每個天橋底下,都會有街邊理髮小攤。
  • 二月二「龍抬頭」 昆明市民選擇老式理髮店剃頭修面 (5/12)
    二月二「龍抬頭」 昆明市民選擇老式理髮店剃頭修面 (5/12) "← →"翻頁
  • 昆明南亞理髮店碎屍案判了!殺人因頭像和真人不符…
    11個小時後,昆明警方又接到群眾報警稱,在西山區南亞風情第壹城地下停車場一處通道轉角處,放著一個藍色圓柱形垃圾桶,桶內放著用衣服包裹著的肉塊。經勘驗檢查,警方初步確定為女性人體組織。而南亞風情第壹城一家理髮店內為案發現場,並提取到部分人體組織。經偵查,初步判定被害人為失蹤的張某,理髮店員工李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 這可能是香港最後一家老上海理髮店了!
    原標題:北角僑冠,遺落香港的老上海走進上海僑冠理髮公司,寬敞的店堂裡大約有三、四位客人,七、八位理髮師傅,平均年齡目測六十,清一色男士
  • 沒有名字,店面簡陋,昆明這家深夜食堂憑什麼火了二十年?
    氣象路炸串店的老闆姓鄒,四川人,從小愛好就是自己做炸串,自己做調料。鄒師傅91年就來了昆明,那年他15歲。剛來昆明時,先去工地上幹了幾年。「我當時混的還挺不錯的,手下管著20、30個人呢。後來呢,老闆老拖欠工資,我尋思著這也不是個辦法,就來開了這個小店,也算是重拾小時候的愛好了。」
  • 昆明一理髮店竟開進居民樓!異味、噪音…3年多了,鄰居們很糟心!
    -最頭條-02 兩位副省長掛帥,為期3個月,雲南要專門整治貨運車輛超限超載!為持續推進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維護道路交通安全和正常運輸秩序,服務全省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的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專項行動。03 6年住院200次!
  • 森林深處有個理髮攤――5元可以理髮,每天有六七十個客人
    理髮店雖然簡陋,來的人卻不少,觀望師傅水平的人也不少。森林理髮攤 藏身公園內走進公園,記者看到,公園內植被茂密,一邊山體靠近街道,而在街邊的草叢中,就立著一塊小小的牌子,上面寫著「專業理髮,理髮請進」八個大字。招牌放在森林入口。
  • 赤壁理髮師公益理髮獲贊 一把剪子傳遞正能量
    近日,在赤壁市,一位女理髮師的善舉被廣為傳誦。這名理髮師叫祝蘭秀,從今年6月起,她已連續3個月在赤壁市人民廣場設點,免費為環衛工人理髮。8月6日,星期天,赤壁市人民廣場的小樹林裡又拉起了「祝蘭秀義務為環衛工人理髮」的橫幅。「起初我們也不相信,現在大家都來這裡理髮。
  • 搜羅魔都硬派理髮店,打造行走的荷爾蒙
    藏匿於上海大同坊(Found158)的Eemperor’s Cuture,是一家專屬紳士的復古理髮店。老式手推剪、英式長柄雨傘、日本Whisky、加拿大望遠鏡的結合更營造出不一樣的年代感,在今時今日節奏飛快的上海,這樣的Barbershop無疑為男人們充當了一個愜意的避風港
  • 松江這家老字號理髮店,擁有好口碑的秘訣是→
    1962年擴建成新大眾,3個門面,在中山中路212號,原來莫家弄口的女子理髮店也並進來了,最旺時有20多位理髮師傅,女子間主任是王冠生師傅,男子間主任是王治強師傅。王冠生師傅是上海大光明理髮店有名的3號金牌師傅,調來松江充實力量。據早已退休的孫新美師傅回憶,她因家庭貧困,早早輟學,1959年12月11日經熟人介紹進店,12足歲,虛報為14歲。學徒本應3年滿師,她年齡小,4年才滿師。
  • 松江這家老字號理髮店,擁有好口碑的秘訣是
    1962年擴建成新大眾,3個門面,在中山中路212號,原來莫家弄口的女子理髮店也並進來了,最旺時有20多位理髮師傅,女子間主任是王冠生師傅,男子間主任是王治強師傅。王冠生師傅是上海大光明理髮店有名的3號金牌師傅,調來松江充實力量。據早已退休的孫新美師傅回憶,她因家庭貧困,早早輟學,1959年12月11日經熟人介紹進店,12足歲,虛報為14歲。學徒本應3年滿師,她年齡小,4年才滿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