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髮店一字排列的3張理髮座椅,是解放初公私合營時期上海製造的,雖有年代,但塗上白漆後,外表光鮮。
老式理髮椅有不平常的身世。
何師傅曾有過6張老式理髮椅,可保存在倉庫裡的2張,幾年前讓竊賊偷了。丟失了那2張老式理髮椅,他心疼不已,花了好些時日去廢品收購站尋找,還是找不著。目前存下的4張,理髮店營業用上3張,1張精心保管。老式理髮椅,鐵鑄的 「上海製造」,「註冊商標蝴蝶牌」等標誌,在座椅背後和腳踏板上,清晰可辨。椅子右側,配有用於傾斜角度的轉動輪
這幾張老式椅子,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是拜師學藝時梁水成師傅傳下來的,凝聚著老師傅的關愛。
1985年.時年18歲的何慶,精靈能幹,熱心好學,被58歲的老師傅梁水成看中,收他為徒弟,傳授理髮手藝。梁水成師傅1947年就從事理髮,時間長經驗多,技術響噹噹,遠近聞名。1970年,湛江地區行政專署招待所,從商業系統招聘理髮師到湛江迎賓館(當時叫「二招」),選中了他。那可是百裡挑一啊,「一招」、「二招」都是市的窗口單位,代表湛江地區的服務水平和聲譽。市領導欣賞梁師傅的技藝,樂意找他理髮。出差到「二招」住宿的貴賓要理髮,招待所領導也推薦梁師傅。曾有一次,王震將軍到湛江考察,入住海濱賓館,工作人員還專門請梁師傅過去理髮。
梁師傅理髮的一招一式,都有講究,推轉子拿剃刀,理髮剃鬚刮臉,哪先哪後,都有講究,有板有眼,功夫嫻熟。看他理髮,是一種觀感上的享受。服務態度又特別的好。
梁水成師傅退休後,501車隊在靠近候車室處,闢出一間理髮室,讓他在那裡服務。何慶配合著老師傅,師徒聯手,在人流最密集的窗口單位服務,精湛的技藝讓來往旅客稱讚。
拜師學藝,何慶學到了理髮技巧,老師傅的職業操守也給他良好的影響。老師傅常說,學哪行愛哪行,做好哪行。不但要用工去做,還要用心去做。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老師傅的這些話,何慶銘記腦海,迴響耳邊,一直激勵著他。
何慶先後在3間店跟著老師傅,幹了10年。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師傅健康欠佳,擱手退出。1994年迎賓理髮店交由何慶獨自支撐。老師傅用了多年的老式椅,也交給何慶。
一張老式椅,保管得特別好。 鐵鑄的 「上海製造」, 「註冊商標蝴蝶牌」等標誌,在座椅背後和腳踏板上,清晰可辨。據分析,這張老椅應該是解放初公營時期生產的。椅子右側,用於傾斜角度的轉動輪上方,綁著一條特製的牛皮帶,長約30釐米。這條牛皮帶作用可大呢,理髮時剃刀鈍了,在帶上來回擦幾次,就又鋒利了。
這張椅子是老師傅幾十年理發生涯的見證,傳給了何慶。何慶視如珍寶。細心使用,精心愛護,保養十分到位。
老師傅珍藏著一整套理髮用具,捨不得送人,由師母精心保管。2014年9月,老師傅故去後,遵他之囑,師母何老太將這套理髮用具送給何慶。師母送來的禮物,用好幾層綢布包裹著,再放在塑料盒中,何慶打開一看,完好如初,還可繼續使用。尤其是那把德國產「雙人牌」剃刀,更是鋒利無比。何慶回憶說,這把剃刀,是老師傅1986年託人從香港買回來的,當時人民幣375元。老師傅十分珍惜這把剃刀,只有貴賓來理髮時,才捨得用。何慶說,這把剃刀磨一次,幾乎可用上一個月。
(文/常 盛 圖/王志強 編輯/榮 蓉 文 和)
小編每日將會帶來最新的湛江資訊,要想最全面的了解湛江,經濟、民生、美食各類信息盡在碧海銀沙:http://www.yinsha.com/。宣傳合作:0759—339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