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角是董鄂妃。對的,就是據說福臨因她去世而出家的那個女子。以下為舊文一篇,算是講得比較全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若是出在帝王家,更會讓世人「八卦」不休。清代十二位皇帝,若說情之所鍾,愛到死去活來的,無過乎順治帝與董鄂妃。後世有人附會到《紅樓夢》中寶玉出家的情節,說這對皇家愛侶就是寶哥哥林妹妹的原型。此外這一段佳話,又牽扯到幾樁清代著名的疑案,諸如:董鄂妃其實是秦淮名妓董小宛,董鄂妃曾經是順治帝的弟媳,董鄂妃之死導致順治帝出家,乃至,董鄂妃不是病死而是被神龍島毛東珠所殺(《鹿鼎記》的神來之筆)……
題圖1:故宮博物院藏順治帝像。順治帝(1638~1661),名愛新覺羅·福臨,清世祖,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子,清朝第三代也是入關後第一代皇帝。5歲登基,14歲前一直是叔父攝政王多爾袞管理政事,多爾袞死後親政,24歲去世。順治帝不如他的祖父努爾哈赤、父親皇太極有開天闢地的霸氣,也不如他的兒子玄燁(康熙帝)雄才大略開創了「康乾盛世」,最拿得出手的名氣就是他和董鄂妃的愛情故事。按照「《紅樓夢》原型」說,順治帝的確跟賈寶玉有點兒像,比如說性情中人,率性而為,不過,模樣兒就差得遠了,話說,這男主角看上去有點老哈?
董鄂妃?董小宛?襄親王福晉?
關於順治帝這位「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寵妃,差不多從她進宮開始就是輿論焦點,議論最多的是她的來歷——據說,這位董鄂氏並非滿人,而是秦淮名妓董小宛。
故事有鼻子有眼兒,說董小宛是當日變節降清的洪承疇攻打江南時的戰利品,洪欲納之,而董小宛誓死不從,洪無法,只得將她獻給孝莊太后做女官,後來被順治帝寵幸。「董小宛」之說有著頗為廣泛的流傳,即如臺灣作家高陽在小說「曹雪芹系列」中,就採取了這種說法。
題圖2:電影《董小宛》(1963)劇照。 看,垂涎於董小宛美貌的順治帝正挖空心思討美人歡心,一副醜態,而劇中的董小宛是與李香君一樣有氣節的女子,最終並未屈從,在救冒闢疆脫險後自殺。真實的情況卻是,畫面中的兩個人,根本就不可能相遇。
謠言寫入小說、拍成電影的確能夠增色,不過謠言畢竟是謠言,因為有非常信實的董小宛傳記為證,傳記作者正是董小宛的丈夫——明末清初的名士冒闢疆。董小宛是蘇州人,曾為著名的「秦淮八豔」之一(其她還有陳圓圓、李香君、柳如是、顧眉生等),後嫁與名士冒闢疆為妾。冒氏傳記中不但有他與小宛相識、定下婚約、迎娶的整個經過,而且詳細敘述了小宛自十九歲嫁入冒家,到二十八歲去世的全部經歷,從中可知,在清軍大舉南下的那些年裡,小宛一直跟隨冒氏輾轉避難,根本沒有離開過冒家,更沒有被清軍擄去。更有趣的是年齡問題,董小宛比順治帝帝大十三四歲,即使是「姐弟戀」,這差距也太大了點;更何況,董小宛早在順治帝迎娶董鄂妃進宮前多年就已經去世,看見,要使此二人相遇,除非請湯顯祖再編個「牡丹亭還魂記」,或者,搞一回「時空穿越」。
俗語「捕風捉影」,考究謠言之起,大約是因為二人的名字都是「董」字打頭,實則這兩個董字根本就是兩回事:董小宛的「董」就是董卓之「董」,可拆字為「千裡草」;而董鄂妃是以「董鄂」為姓,「董鄂」是滿語的譯音,也可寫作「棟鄂」、「冬古」等,最早是一條河的名字——冬古河,生活在河邊的一個部落指河為姓,即為董鄂氏的祖先。
董鄂妃不是董小宛,基本為學界所公認,不過,關於她的來歷還有一種說法,說她原先是順治帝的弟媳婦,順治帝異母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福晉。故事大概是說,順治帝看上了弟媳,兄弟二人為此「掐架」,自然是順治帝贏了,襄親王一個想不開,尋了短見。於是很快,順治帝迎董鄂氏進宮封為賢妃,又很快,越級晉封為皇貴妃(相當於副皇后)。這說法雖然有不倫之嫌,合理性倒比「董小宛說」要高。因為,順治帝是清入關之後的第一代皇帝,還保留著不少遊牧民族的習慣性思維,「兄納弟媳」在他們看來不是一件多麼不道德的事兒,反而算是人之常情。
題圖3:電視劇《少年天子》中的董鄂氏烏雲珠。 這部改編自凌力同名小說的電視劇,採取的就是「襄親王福晉」的說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幾部有董鄂妃出現的電視劇,如《少年天子》、《孝莊秘史》、《康熙大帝》等等,所選的董鄂妃扮演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並非國色天香傾國傾城,而是娟秀清麗充滿書卷氣,這也體現了現代人對順治帝「審美」的一種認同吧。
「董鄂妃時代」的幸福生活
不管董鄂妃是如何來到順治帝身邊的,但她的到來的確給這位少年天子帶來了一段很短暫的「幸福生活」。
「漢皇重色思傾國」,如果皇帝的幸福指數是以后妃的「美色」為標準,那麼順治帝的「前董鄂妃時代」也算是有幸福的。清初有一種說法,「科爾沁出美女」,而順治帝的後宮就有著多位科爾沁美女(大概七八位吧),她們都來自孝莊太后的母家,都姓「博爾濟吉特氏」(以下簡稱「小博氏」,相對於太后的「大博氏」而言)。「皇后一定要是自己人」,凡是皇太后幾乎都是這麼想的,「大博氏」更是深謀遠慮,這麼多「小博氏」,即使有一兩位出了問題也沒關係,馬上就有替補隊員頂上。大概老太太還一廂情願地想,親上加親,自己滿意了,「小博氏」們都是美人兒,皇帝兒子也應該滿意,豈不是四角兒俱全,兩全其美?可順治帝偏偏不滿意。第一位「小博氏」皇后是他的表姐或表妹,據說既美麗又聰明,卻是典型的刁蠻女子,順治帝不堪忍受,不顧太后和朝臣的反對廢了她。第二位「小博氏」皇后沒那麼暴力,可也沒什麼魅力,順治帝雖然沒讓她下崗,卻一直「晾」在一邊。從心理層面上說,順治帝不滿意「小博氏」們,主要還不是因為容貌,而是因為她們統統是包辦婚姻,「強扭的瓜」。
不管董鄂妃是怎麼來的,總之是順治帝自己選的,甚至是努力爭取、不擇手段得來的,這在情分上就大不相同。更何況,她的確有著「小博氏」們望塵莫及的長處。其實大多數皇帝都是不缺漂亮女人的,貼心人卻是難得,董鄂妃恰恰是這樣的解語花。她不但對順治帝的飲食起居無不精心,經常和他談論他所喜歡的佛法,還會對順治帝處理朝政時的急躁行為有所規勸;更難得的是她不恃寵而驕,敬重皇后,寬待宮人,贏得了宮中大多數人的愛戴。
得到這麼一位神仙愛侶加賢內助,順治帝真的感覺很幸福,且經常忙著「秀幸福」。董鄂氏晉封為皇貴妃時,他下令大赦天下——因冊封皇貴妃而大赦天下,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空前又絕後的;不久,董鄂妃生了一位皇子,順治帝又一次大赦天下,雖然這是他的第四個兒子,他卻在詔書中說「此乃朕第一子」,絲毫不掩飾對董鄂妃和這個孩子的寵愛……如果這個孩子正常地長大成人,是極有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的,而順治帝和董鄂妃,如果能一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慢慢變老,那也將是一段為人稱道的「浪漫的事」……可惜,這些都只是「如果」。
題圖4:《少年天子》劇照 順治帝與董鄂妃
這個寄託著順治帝和董鄂妃無限希望的孩子,不滿一百天就夭折了,順治帝痛心不已,追封這個小小嬰兒為端慧皇太子,並且為他建造了高規格的墓地園寢,即便如此,也無法撫平董鄂妃的失子之痛。董鄂妃本來就身體孱弱,生育時遭遇難產損耗頗大,哀悼愛子夭折傷心太過,再加上身為皇貴妃要管理繁雜的宮廷事務,終於積勞成疾。孩子夭折兩年後,年僅二十二歲的董鄂妃就與順治帝天人永隔了。算起來,這一段傳奇姻緣,歷時不過短短四年。
出家乎?天花乎?
1661年農曆正月,董鄂妃去世後不到半年,順治也在二十四歲的盛年溘然長逝。那麼,順治帝是否因為董鄂妃的去世傷心過度而死呢?其中卻有不小的爭議。有人說順治帝其實並沒有死,而是出家了,甚至說他就是在五臺山出家的,法號「行痴」。這故事的確與《紅樓夢》中賈寶玉在林妹妹死後「懸崖撒手出家為僧」的情景類似,那麼真實的情況到底怎樣呢?概括起來就是當時的大詩人吳梅村著名的兩句詩「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房星,就是二十八宿中的房日兔,代指天子的車駕,這兩句的大概意思就是,順治帝還來不及離宮出家,就去世了。
愛侶早逝,順治帝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他追封董鄂妃為皇后,親自撰寫紀念文章《端敬皇后行狀》,還為她舉辦耗資巨大的葬禮,下令讓生前伺候過她的多位宮女和太監殉葬……而即使做了那麼多超乎常理的事,順治帝仍然不能得到解脫。順治帝早在董鄂妃在世時就心向佛法,董鄂妃去世後,感覺了無生趣,就打算正式皈依佛門,甚至已經剃度,朝臣、太后、乃至一些知名大和尚極力勸阻也未見多少成效。眼看著真實版《紅樓夢》即將上演之時,順治帝卻染上了當時「九死一生」的絕症天花,最終不治而亡。
順治帝死後兩年,他的兒子康熙帝將他、董鄂氏以及另一位妃子佟佳氏(康熙帝的生母,在順治帝駕崩後兩年去世,也被追封為皇后)合葬在孝陵。雖然《紅樓夢》沒有搬演齊全,但真實版的寶哥哥終於和心愛之人「死而同穴」,倒也是一種圓滿的結局。
關於董鄂妃的故事,就說到這裡。作為「外篇」,下期順便把和她搞混的「董小宛」也說一說——那也是有好多故事的奇女子。
歡迎繼續關注《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