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回,到外面喝茶。
席間,有人拋出了一個問題,略帶尖銳。
「荒野白茶有什麼好的,比普通茶要貴出這麼多?」
這時,也有人表示贊同和附和。
「誰說不是啊,荒野茶都是賣概念,收的是智商稅。」
原本一旁的李麻花,想要跳出來作解釋。
但有位打過照面,不太相熟的朋友, 搶先一步表了態。
「荒野白茶很貴嗎?我之前買到一餅七年陳荒野牡丹,感覺還好啊。」
「就是存的時間有點久,花香毫香都很弱,但味道確實不錯。」
聽完這番話,村姑陳已經被那餅超高性價比的荒野牡丹,徹底吸引了。
畢竟,行走江湖這麼多年,我從來沒遇到這樣的茶。
因產量極少的緣故,荒野茶賣散茶的價格更高。
真正的荒野白茶,鮮少壓餅。
所以,這樣便宜賣的荒野牡丹餅背後,必有貓膩。
《2》
荒野白茶,極少壓餅。
因為產量稀少,難以支撐成批量壓餅。
也因為,荒野白茶的散茶價格,要比餅茶更高。
所以,沒有必要特意多花功夫,將荒野牡丹餅往低價上去賣。
S師傅曾和我們說過一個數據,每一斤白毫銀針,有兩萬多個左右的芽頭。
而壓一個餅,要七兩茶。
然後,大家可以算一算,這要多少個芽頭。
雖然,和白毫銀針相比,白牡丹的採摘標準不大一樣,是採一芽一、二葉。
但如果要壓成荒野白牡丹,動輒也要花費不少。
真正的荒野銀針、荒野白牡丹,產量極低。
要是壓成一批荒野白茶餅,那不知得採多少芽和葉?
可見,外面動不動就幾十箱、上千個銷量的荒野白茶餅與福鼎的真實荒野茶產量,完全不符。
要知道,和臺地茶、拋荒茶相比,荒野白茶的採摘是極度困難的。
那些和野草灌木為鄰,藏在深山裡的荒野白茶樹,隱世已久。
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間,東一叢,西一叢。
每年春茶季到了採茶時,光是走路,就得走一小時以上。
好不容易到了採茶的地方時,採上數棵茶樹後,又得移動一個地方。
就跟打遊擊一樣,一整天下來,路沒少走,但採到的不過是三四斤左右的茶青。
勉強的折合成幹茶,也就一斤上下。
由此,這道算術題就不難解了。
壓成白牡丹,要用七兩幹茶,但按荒野茶的採摘效率以及珍貴性而言,遠不足夠支撐大批量壓餅的數量。
那市面上源源不斷的荒野白茶餅,究竟是怎麼來的?
光是想想,除非是半夜有外星人坐飛船特意送過來,否則怎麼想都不現實吧!
極少極少壓餅的荒野白茶,應了一句老話,事出無常必有妖。
遵從著市場規則看,荒野白茶的散茶價格高。
費勁巴拉地壓成餅,還按便宜價格賣,怎麼都是天方夜譚。
除非這款茶,本身品質不好。
是雨水青,下雨天採的,不清爽;
或者做壞了,味道不好,有苦澀味。
再不然,就是其它的糟糕情況,才會被拿去壓餅。
白茶壓餅後,要蒸軟、包揉、再度烘乾等,相當於給茶葉重新化了妝,將不好的香氣口感都掩蓋起來。
從而,瞞天過海,矇混過關。
《3》
荒野白牡丹,價錢不可能便宜!
生於荒郊野外的荒野茶,分布零散,採茶困難。
這樣的特性,註定其難以實現高產。
由此帶來的直觀表現是,一來,荒野茶不可能壓餅, 尤其是成規模的壓餅,先天產量不允許。
二來,它的價格不會便宜,身價不低。
這麼說吧,白茶裡的白毫銀針,採摘時間短,採茶標準高,福鼎當地講究「十不採」。
所以,在其它條件相當的前提下,白毫銀針的身價一直都是白茶裡最高的,明顯高出白牡丹和壽眉。
然而,跟真正的荒野白牡丹比起來,普通白毫銀針的產量,還是要高出許多。
物以稀為貴,荒野白牡丹的身價,肯定不會便宜。
更何況是一款帶有年份的,足足七年陳的荒野茶,更是如此。
要知道,白茶的儲存和保存,得花費不少功夫。
茶葉的外包裝,最好是用三層包裝密封,紙箱、鋁袋、塑膠袋等,缺一不可。
經過嚴實的打包密封后,整箱茶還需要隔牆離地保存,避免受潮。
另外,標準的茶倉內,還要提供三重保護。
一是,室溫的調節。
最好是購入大型空調,或是其它設備,用於調節室溫,避免溫度超過25℃。
高溫的狀態,不利白茶的順利轉化。
二是,溼度的控制。
乾燥的白茶,後期儲存最是怕潮。
所以,要儘量放在乾燥的環境。
妥善倉儲時,得配備抽溼機等設備,將室內溼度調節到45%以下。
以免得,好茶無緣無故的,受潮變質。
三是,室內空氣的交換和流通。
白茶的後期陳化,需要接觸適量的氧分子。
當室內空氣沉悶時,容易為白茶帶來不好的氣味影響。
所以,家庭存茶時建議選擇乾燥的天氣下,偶爾的開窗透氣。
對於大型倉庫而言,用上排氣扇,新風系統等,交換室內的空氣,避免倉庫內部的空氣沉悶,帶灰塵味,更利於存茶安全。
而七年的漫漫倉儲等待下,倉庫管理費,設備費, 電費等,一筆筆實打實的支出,著實不小。
所以,這七年陳的荒野白牡丹,價格遠不可能優惠便宜。
而按白茶的市場情況看,達到七年陳的老白茶,並且還是壓成餅的荒野白牡丹,壓根不存在!
《4》
荒野白茶並非智商稅,關鍵看你怎麼選。
比起普通白茶,真正的荒野茶,擁有更多的傲嬌資本。
它的產量少,茶樹養分精華更濃縮,集中。
它的養分高,能夠順利在野外環境存活的荒野茶樹,生命力頑強,紮根深遠,汲取了更多的養分供給自身成長。
它的內容豐富,分布零散,藏在深山的荒野茶,雖然採摘難度大,但另一方面,也恰好證明了茶樹的種植密度低,產出來的荒野茶,內在物質會更豐沛強勁。
它的內含十足,擁有普通白茶所不能比及的野韻,同時,毫香十足,花香也馥鬱。
就算存成老茶,存了五年,七年,毫香還是堅挺地存在著。
而沒有毫香和毫香的白牡丹,遠非荒野茶!
所謂的「荒野茶存成老茶後,沒有毫香。」
純屬是,為自己白茶,荒得不夠正宗,找的藉口而已!
話說,為了在買荒野茶時,不上當,該怎麼辨別比較好?
1.謹慎入手壓成茶餅的荒野茶,不合現實;
2.新手避免購入年份太高的荒野茶,不論是年份做舊,還是來源作假,概率都太大;
3.買荒野茶時,一定要看清有沒有馬蹄結。雖然並不是每枝都會有,但應該大多數有。
在節部的形狀方面,有的馬蹄結小,有的大,有的明顯,有的要細看。
但不論怎麼說,馬蹄節都是荒野白茶的直接佐證。
4.正宗的荒野白茶,一定是白毫多的。
白茶的葉片背面,芽頭上,白毫是厚實的,密密的。
像是椰蓉雪餅那樣,細碎的銀白椰蓉覆蓋著在上面。
而荒野茶的白毫,能夠將芽頭和葉背,覆蓋得密不透風!
《5》
唐代的陸茶聖,曾這樣說過。
在《茶經.之源》裡指出, 「野者上,園者次。」
而所謂的「野者」,意指的正是天生天養的荒野茶。
從品質看,產於荒野,生態環境極佳的地方孕育出來的茶葉,品質更
古籍裡,陸羽的朋友在《送陸鴻漸棲霞寺採茶》裡說,陸羽採茶要到「遠遠上層崖」。
因為是深山野林裡,有時在採茶的途中,還要「時宿野人家」。
看到這,不禁想起有一年春茶季時,隨S師父入深山採荒野銀針的經歷。
雖然,太姥山上的荒野白茶樹,並且是生在懸崖峭壁旁。
但因為零星分散在四處,尋找不便。
一路上野草豐茂,雜樹灌木叢生,堪比行路難。
這般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才能製作而成的荒野白茶。
它的身價,斷然不會低!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