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與細胞的區別

2020-12-20 科學學習

病毒是非細胞形態的生命體,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最簡單的有機體。

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但是所有的病毒必須要在細胞內才能進行繁殖並表現出它們的基本生命活動。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實際上在自然界中,細胞和病毒是相互共存的關係,既是競爭也是合作。在漫長的進化史上,細胞和病毒好比兩個都想致對方於死地的兩個人,只是誰也奈何不了對方,最終形成了一個平衡。

作為非細胞形態的生命體,病毒與細胞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病毒很小,結構及其簡單。絕大部分病毒的大小只有20-200um,可以通過細菌濾器,所以必須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清楚地看到。

2、遺傳載體的多樣性。所有的細胞中,都是含有DNA與RNA,並以雙鏈DNA分子作為遺傳物質的載體。然而,不同種類的病毒卻顯現出其遺傳載體的多樣性:不僅有DNA病毒,還有RNA病毒。一般,RNA病毒容易變異不穩定,DNA病毒不容易變異比較穩定。這兩種病毒均有雙鏈和單鏈之分。但每一種病毒粒子中只含有DNA或RNA,而不是兩者兼有。

3、徹底的寄生性。病毒雖然具備了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特徵(增殖與遺傳),但只是一類不「完全」的生命體。病毒自身沒有獨立的代謝與能量轉化系統,必須利用宿主細胞結構、「原料」、能量與酶系統進行繁殖,因此,也有人稱這個為分子水平上的寄生。

4、病毒是以複製和裝配的方式進行繁殖。病毒的增殖過程,就像是生產汽車,在細胞這個生產病毒的工廠中,首先合成大量的病毒核酸以及各種病毒蛋白,然後由這些「部件」裝配成新的子代病毒。因此,一般把病毒的增殖稱為複製,而細胞只能以分裂的方式增殖。

自從1892年首次發現菸草花葉病毒以來,目前已發現4000多種病毒。絕大多數病毒是由核酸與蛋白質構成的核酸—蛋白質複合體,稱為真病毒。還有一類為數極少的更簡單的生命體,稱為亞病毒,目前只發現了幾十種。如類病毒。它們僅由一個有感染性的環狀RNA分子構成,其大小僅有幾百個核苷酸,而且,只感染植物,如最早發現的馬鈴薯紡錘塊莖病類病毒。

相關焦點

  • BBC震撼紀錄片:人體細胞大戰!面對病毒,我們的細胞戰士真的很拼!
    馬達蛋白將過大的病毒撕開,助它進入細胞核。 由於身體無法分辨這兩種DNA的區別,無奈盲目將病毒的遺傳編碼,轉錄為給細胞的執行指令。
  • 小膠質細胞是如何參與大腦抗病毒感染的?
    VSV病毒如此猖獗,免疫系統當然不會袖手旁觀,鼻腔中的病毒侵入會導致大量的免疫細胞過來殺敵,感染到第三天時,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和自然殺傷細胞率先趕來幫忙,第四天時CD4+、CD8+和Ly6Chi細胞也趕到了戰場。同時病毒感染區和免疫器官中的病毒特異性T細胞也在迅速增殖。圖1.
  • 病毒為什麼讓人類措手不及?我們沒認識到,病毒與細菌的區別
    實際上,病毒並不是細菌,二者在本質上擁有很大的差異,只有認識到這些區別,才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首先,病毒和細菌在外觀以及內部結構、代謝方式方面都有不同。根據相關研究,細菌的體積往往較大,在顯微鏡中就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而病毒則需要用數萬倍的電子顯微鏡才能顯露身形。
  • 病毒和細菌有何區別?醫生:病毒比細菌更可怕,3個理由讓你明白
    病毒和細菌都是能讓人生病的一種微生物,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都習慣將病毒和細菌放在一起說,而這兩者確實都是可以讓人們生病的東西,但醫生也跟我們說,病毒要比細菌可怕得多,大家也需要搞清楚病毒和細菌到底有什麼區別!
  • Gut:呼腸孤病毒可清除肝癌細胞和HCV病毒
    2016年11月19日/生物谷BIOON/--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一種導致兒童咳嗽和感冒的病毒可能有助抵抗原發性肝癌。英國利茲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被稱作呼腸孤病毒(reovirus)的病毒刺激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殺死肝癌細胞。與此同時,他們還發現呼腸孤病毒能夠清除C肝病毒(HCV)---原發性肝癌的一種常見的病因。
  • BBC紀錄片《人體奧妙之細胞的暗戰》| 一部堪稱免疫細胞大戰病毒的科幻大片
    馬達蛋白將過大的病毒撕開,助它進入細胞核。由於身體無法分辨這兩種DNA的區別,無奈盲目將病毒的遺傳編碼,轉錄為給細胞的執行指令。病毒大軍在細胞核內養精蓄銳,等待兵強馬壯那一刻。病毒大軍揮師北上,像洪水一般湧向周圍的細胞,準備給身體以致命的重創。
  • 新冠病毒殺死腫瘤細胞!這波「神操作」能複製嗎?
    腫瘤細胞之所以不受控制的生長、轉移,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把它們當成了正常細胞,這時癌症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成了「睡獅」。不管是特異、還是廣泛的免疫的激發,都是由於新冠病毒的入侵,叫醒了「睡獅」,把腫瘤細胞、EB病毒(該患者之前還感染了這一病毒)等一併幹掉。上面只是籠統地解釋,科學家們最關心的是其中具體地機制。事實上,針對具體的機制,不同學者持不同觀點。
  • BBC紀錄片《細胞戰場 》,講的就是病毒和細胞之間的戰爭,豆瓣9.4分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真正防治病毒,就要了解其入侵的過程——所以今天特地為大家找了一部講述病毒與人體細胞抗爭的高分紀錄片,用最生動的方式為大家解惑。片長42分鐘,建議wiff,橫屏觀看。電影簡介病毒軍團悄然來襲,面對重重防禦,藉助特洛伊木馬成功潛入,人體細胞又黑化為病毒所用。
  • BBC這部紀錄片告訴孩子人體細胞是如何應對病毒的
    今天分享一部記錄片,就是講述人體細胞是如何應對病毒的,孩子也能看。2012年BBC拍過一部紀錄片《人體奧妙之細胞的暗戰》,堪稱是一部人體保衛戰的史詩。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超過1200萬億個細胞,它們功能和形態各異,各司其職維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每一個細胞也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
  • 武漢病毒所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質反應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fection(《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宿主細胞未摺疊蛋白反應參與發熱伴血小板症候群病毒的感染過程》)。為了全面了解SFTSV與宿主細胞的相互作用,該研究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了SFTSV感染過程中宿主細胞的動態應答圖譜。通過對生物學過程的聚類分析,發現病毒感染可以顯著激活宿主細胞的內質網應激(ER-stress)和UPR。進一步的功能驗證發現,SFTSV感染可同時激活UPR的三條通路,其中有兩條通路參與了SFTSV的複製,且病毒的糖蛋白是主要的激活因子。
  • 一部關於病毒入侵的影片《細胞的生死之戰》
    這是一部關於病毒入侵的影片---細胞的生死之戰。這部影片從細胞的內部世界揭示了人體細胞系統的精細機制:從狂熱的、扮演著針對進出細胞的每個物體的安全防禦系統的細胞膜,貫穿細胞的輸送物質顆粒的細胞架,以及保持整個細胞世界運轉的線粒體,到保存著DNA的細胞核和成千上萬種各自擁有不同的蛋白質的合成。而病毒正是旨在劫持這套系統以為其所用:製造更多的病毒。
  • 細胞支原體汙染與細菌、病毒、真菌汙染的區別
    支原體汙染對細胞有很多危害。然而在支原體汙染早期,細胞大多症狀並不明顯,實驗人不易發現。汙染到中後期,細胞才會有如下表現: 2ul細胞上清即可判別是否有支原體汙染,靈敏度很高,覆蓋的支原體物種很廣)。
  • BBC紀錄片|病毒與人體細胞大戰
    BBC紀錄片|病毒與人體細胞大戰
  • 新番推薦:工作細胞!
    就算大家沒學過生物,應該也會有簡單的概念,人體內是有強大的免疫系統的;我們每天其實都暴露在各種細菌病毒之中,正是體內免疫細胞以及其他細胞的通力合作,使得我們每天能夠保持健康。免疫細胞作為與入侵人體的細菌病毒們作戰,自然就是一場血戰;當某些細菌入侵人體的時候,白血球就會最先出手~而放在動畫中,就是這種生死相搏:PS.
  • 朊病毒感染細胞間外泌體中蛋白質組學分析
    目前認為,朊病毒病是由正常細胞型朊蛋白(PrPC)構象發生改變,形成了具有感染性、部分蛋白酶K抗性和去汙劑不可溶性的朊病毒(PrPSc)。感染朊病毒Chandler毒株的小鼠神經瘤細胞系SMB-S15是一種可觀察到朊病毒的持續複製,但不影響細胞生長和分裂的細胞模型,經硫酸戊糖(pentosane sulfate,PS)處理後可清除PrPSc;經白藜蘆醇(resveratrol,RES)處理後可有效抑制PrPSc的體外複製,並消除其在體內的感染力。
  • 史詩級的病毒大戰細胞場面,這部9.4分的科學紀錄片震撼人心
    影片詳細刻畫了腺病毒入侵的場景 經過噴嚏傳播 腺病毒入侵了 目標就是突破細胞防線 病毒是一個騙術大師 它還會迷惑勤勤懇懇的「搬運工」馬達蛋白 讓其成為自己的「帶路小弟」 將病毒一步一步拉到細胞核…… 小馬達,快醒醒!
  • 中國一研究揭示單個伊波拉病毒入侵細胞動態過程
    新華社武漢6月27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國科研人員利用單顆粒力示蹤等技術,實時揭示了單個伊波拉病毒入侵細胞的動態過程和動力學機制。相關發現對於深入理解伊波拉病毒的感染機理具有重要意義,也為開發抗病毒途徑提供了重要參考。
  • 新冠病毒與細胞因子風暴有緊密聯繫?
    新冠病毒導致了很多嚴重的結果,尤其是對人體免疫系統的傷害,近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專家也在努力研究細胞因子與新冠病毒的聯繫,希望能夠對控制新冠病毒有所幫助。來自希臘細胞的細胞因子和運動的kinos在對抗病毒感染方面很重要。但它們會使同樣的感染惡化到極致,這一現象證明對老年COVID-19患者是致命的。「免疫系統是一把雙刃劍,」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醫學教授安德烈·考克斯說它在抗病毒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它也可能是一種病理性的促炎症。就像是想用錘子殺死一隻蟲子。你可以在牆上打個洞,而你正想把蟲子弄髒。」
  • 新冠病毒已經有自己的漫畫了,大使館製作肺炎版《工作細胞》
    最近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發布了一個連載漫畫,類似曾經火過一段時間的《工作細胞》,從病毒擬人的角度來講病毒入侵人體的故事,比起長篇大論的科學知識,這種生動形象、簡潔易懂的講述方式似乎更容易讓人產生興趣。在漫畫的一開始介紹了這個世界的城市代表著人體,其中一棟大樓就是一個細胞,而病毒就是圖中這個比較「黑化」的角色了,可以看到她的頭上有個球形的病毒細胞做的髮飾,她已經來到了人體的肺部,接下來的目標就是侵入其中的一個細胞,也就是漫畫中的進入一棟大樓。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病毒一樣,也是通過識別ACE2蛋白進入人體細胞的,ACE2是「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關鍵。研究發現,在SARS病毒和「新冠病毒」侵入人體的過程中,ACE2就像是「門把手」,病毒抓住它,從而打開了進入細胞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