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版賈寶玉」李叔同:原是翩翩貴公子,為何青燈古佛度餘生?

2020-12-24 櫻汐筆談

民國時期,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其中李叔同,是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他的前半生是出身巨商之家、風度翩翩的貴公子,在音樂、繪畫、書法等領域頗有建樹,一首《送別》成為傳唱百年的經典。他的後半生卻選擇遁入空門,潛修律宗一派,成為受人敬仰的弘一法師。

在李叔同的身上,我們似乎能看到幾分《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影子。他們似乎都有點「不務正業」,對求取功名之外的事物十分熱衷,在感情上又十分敏感,更重要的是,在經歷人生種種波折後,他們都毅然斬斷世間所有羈絆,自此青燈古佛伴餘生。

以李叔同為主角的傳記電影《一輪明月》中,有一個鏡頭印象深刻。

西湖之上,兩隻小船遙遙相向而來,一邊是已經剃度出家的李叔同,另一邊載著他在俗時的日籍妻子雪子,雪子含淚道:「我就要回國了。」李叔同答「好。」雪子又問:「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李叔同說:「愛,便是慈悲。」兩人靜默無言,此一別,便是永遠。

看到這一幕,不由想到《紅樓夢》高鶚續本中寶玉出家的場景:只見微微的雪影之中,一個光頭赤腳、身穿大紅猩猩氈的人迎面走來,對著賈政的船隻俯身拜別之後,就與一僧一道飄然遠去,賈政試圖追尋,卻只見白茫茫一片曠野。

李叔同與賈寶玉,跨過現實與虛幻、時間與空間,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互相映照的關係。但是,對於「民國版賈寶玉」李叔同來說,由於他所生活的特殊時代背景,以及個人經歷的複雜性等原因,李叔同的人生故事呈現出另一種豐富斑斕的色彩。

在作家蘇泓月所著的傳記作品《李叔同》中,我們得以隨著時間的線索,走近不同階段的李叔同,看他的喜怒哀愁,讀懂他悲欣交集的漫漫人生。

01 鮮衣怒馬少年郎,人生基調卻多悲涼

青年時代的李叔同是個風度翩翩,才情出眾的貴公子,在天津的交際圈中小有名氣,人稱「桐達李家三公子」。他出身巨商之家,父輩以經營錢鋪、鹽莊為生,積累財富豐厚,往來結交的都是社會名流,家宅搬遷時,奧地利公使及夫人不僅登門祝賀,還送來了一架價值不菲的鋼琴。

在外人看來,李叔同無疑是個家境優渥、無憂無慮的小少爺,跟榮國府那位「富貴閒人」寶二爺有一拼,他在《憶兒時》中寫:茅屋三櫞,老梅一樹,樹底迷藏捉。高枝啼鳥,深水遊魚,曾把閒情託。不過,李叔同的生活並不似表面看上去那般幸福完滿。

從出身來看,李叔同的母親王鳳玲是家中四姨太,嫁到李家時才19歲,彼時李叔同的父親已是67歲的垂垂老者。「老夫少妻」的組合併無多少愛情的成分,更多的是想要延續李家香火,畢竟家中長子早亡,只剩下次子李文熙,如果新娶的妾室能生下幼子,家中又可以人丁興旺些。

李叔同的出生令父親喜出望外,但在注重出身的舊社會中,庶子身份始終是縈繞著他心頭的陰雲,他才思敏捷,又心思敏感。在他出生後,生母幾乎被父親徹底遺忘,李家這個大家庭中,像王鳳玲這樣的女子還有好幾位,她們生活在壓抑與落寞之中,閒來便以吃吃禪茶、念念佛經。

5歲那年,父親去世成為李叔同幼年最特別的記憶之一,這是他第一次親眼見證生死,長達數天的盛大佛教儀式,磬鐘木魚聲聲,法華香燭氤氳,肅穆莊嚴的景象在他的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童年生活的種種經歷,在無形之中讓李叔同與「佛」有了牽連,為他幾十年後剃度出家埋下伏筆。

隨著年歲漸長,李叔同儼然「素緞長袍綴玉辮,已是翩翩少年人」,他讀書、習字、練琴,才情卓然,有時也隨母親到戲園子聽戲。戲臺上津門名伶楊翠喜的一曲「好一枝春雪凍梅花」,令他如痴如醉。

一個是鮮衣怒馬少年郎,另一個是柔情似水美嬌娥,墜入愛河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然而,他們的戀情首先就遭到了母親的反對,李家也不可能接納一個「戲子」做兒媳。萬般無奈之下,李叔同接受了母親的安排,娶了開茶葉莊的俞氏為妻,此後又因捲入康有為變法,匆匆與楊翠喜作別,帶著妻子和母親到上海暫避。

02 傷懷遠遁走異鄉,是重生,亦是逃離

李叔同在上海生活期間,寄住在友人許幻園的城南草堂中,許幻園夫婦醉心於研究《紅樓夢》,還曾續寫「八紅樓」,他們的身邊自然聚集了一群文人雅士,他們寫詩、遊玩、集社、出書,樣樣都風雅之至。

但是,彼時的清末社會正在經歷一場動蕩,前有八國聯軍侵華,後有義和團運動,時勢的動蕩也讓李叔同心中多有不安。

當他再次回到天津時,眼前的頹敗荒涼觸目驚心,曾經的戀人楊翠喜早已不知所蹤。據說她被段貴芝重金書生,送給了京城一位王爺做妾,還和袁世凱攀上了交情,想要圓夢重溫,無異於痴人說夢。

李叔同在詞裡寫:晚風無力垂楊柳,情長忘卻遊絲短。……痴魂銷一捻,願化穿花蝶;簾外隔花陰,朝朝香夢沉。一片痴情隨風而逝,縱有許多不甘,又能如何?更何況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像楊翠喜這樣的女子,命運似乎並沒有給她太多選擇。

感情上的創傷尚未癒合,新的打擊接踵而至:李叔同的母親去世了,未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李叔同曾說:「我有很多個母親,我的生母很苦。」她的半生都困於生活的枷鎖,哀怨愁苦無人能解。在她過世後,李叔同想要把她的棺槨從大門送進李家的要求,被兄長和族中長輩拒絕,因為她是妾室,「外喪不得入內」。

性情向來叛逆的李叔同沒有因循舊制,他為母親辦了一場特別的西式葬禮,流程、要求通通刊發在報紙上,所有弔唁程序一律從簡,他坐在鋼琴前,為母親吟唱:「夢,揮淚出門辭父母兮,嘆生別離;父,語我眠食宜珍重兮,母語我以早歸。」字裡詞間,皆是喪母之後的深沉思念。

情人遠去、母親離世,李叔同離開上海,孑然一身來到東京留學,他化名「李哀」,對外稱自己出身富裕之家,無妻無子,唯有雙親尚在。

在東京時的李叔同,開始了種種新的嘗試,他學習油畫,作品一度入選白馬會;他興致勃勃地辦藝術雜誌,《美術雜誌》《音樂小雜誌》,試圖將新的藝術知識傳遞迴國內,雖然兩本雜誌一本未能刊行,另一本也只發行了一期。

他去看西洋戲劇,自己還「反串」飾演《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一角,一時風頭無二。異國的陌生經驗,讓李叔同獲得了「重生」,並且他遇到了新的愛情:年輕的日本女孩雪子,她是他繪畫時的模特,亦是他塑造女性人物的靈感來源。

03 中年出家,有偶然,更是命運的必然

從日本留學歸來後,李叔同有了兩個家要照顧:上海的雪子、天津的俞氏和兩個兒子,桐達李家的生意隨著局勢的動蕩逐漸沒落,後來走向了破產的邊緣。曾經不諳柴米油鹽事的貴公子,成了家中的經濟主心骨。

他的工作幾經波折,先是在《太平洋報》工作,不久後報社倒閉,後來又到杭州一師教授繪畫與音樂,有時還要到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做兼職教員,在杭州與南京兩地奔波。

作為藝術教師的李叔同,在課堂中首次引入西方的人體寫生,引起一時的熱議。他在學生們頗有聲望,有愛才惜才之名。他在豐子愷幾乎要被退學時挺身而出,主動代學生致歉,讓豐子愷得以繼續求學,他從不算豐厚的薪水中,每個月撥出一份,留作劉質平出洋留學的經費。

但在課堂之外,杭州這樣一個民國文人云集、佛寺林立之地,李叔同的心意似乎也在發生在新的改變。課餘時間,他會到寺廟中聆聽誦經梵音,小住幾日體驗僧人生活。

1918年春節,他來到虎跑寺斷食修行,身體上的苦修卻讓他的精神狀態大為改觀,他寫下「空空洞洞,既悲且欣」八個字,還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李欣。

正是這次斷食修行,讓他起了出家的念頭,好友尊來無意中說出的一句:「索性做和尚吧,多徹底,多痛快啊」,讓他堅定了自己的心意。夏丏尊原本的一句氣話,卻在無意中成為他踏入佛門的助緣。

在正式剃度出家以後,李叔同變成了弘一法師,友人、家人、同事中一片反對之聲,但他義無反顧。有人問他:「忍拋骨肉乎?」答:「人事無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拋又安可得?」大概只有這種「狠心」與決絕,才能揮別俗世種種,成為苦修的禪僧。

李叔同的佛門生活是「苦行僧式」的,他修的是瀕臨失傳的律宗,遵守嚴格的戒律,他過午不食、飲食起居極為簡陋。

雖然在僧俗兩界都很有名氣,但他時時處處都只把自己當尋常僧人,他著手編輯南山律的經書,被尊稱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師」,他雲遊於各地寺廟,或坐禪靜修,或開壇授課。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也不曾置身事外,把友人所寄來的供養分發給饑民,為陣亡的將士們祈福超度,他的慈悲心與愛國心早已融為一體。

蘇泓月在《李叔同》中寫:李叔同用了六十三年時間,完成了常人幾世的人生。

誠然,李叔同是一個極為複雜的人物,他所使用的名字就有近200個,李叔同、李岸、李欣、李廣平、李惜霜、李廬、釋演音、弘一法師……每一個名字的背後,都藏著他的一段人生故事,凝聚著無數悲歡離合。

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他寫下一紙遺囑,上面寫著:當此誦經之際,若見予眼中流淚,此乃「悲欣交集」所感,非是他故,不可誤會。

他的一生底色悲涼,庶子的特殊身份、母親的鬱郁而逝、被安排的婚姻、無果的戀情、友人的四散分離……他經歷過太多的不快樂,《送別》中那兩句「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大概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感悟之一。

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李叔同固然是位不世出的天才,但他同時又是不合格的丈夫和父親,對妻子俞氏的長期冷落,斬斷雪子的情絲,都有殘酷的成分在。但是,在後半生的僧人生涯中,「苦修」在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他「贖罪」的方式。這種矛盾性,或許也構成了李叔同「謎」一般的複雜人生。

參考資料:

1、蘇泓月,《李叔同》

2、傳記電影,《一輪明月》

3、紀錄片,《紅塵內外:李叔同》

相關焦點

  • 演過兩次賈寶玉的伍衛國,是古裝劇裡最俊美的翩翩濁世佳公子
    伍衛國演過多部電視劇,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少女慈禧》的恭親王、〈〈琥珀青龍〉裡的徐三公子徐玉、〈〈馬永貞〉裡的馬天柱。這些劇作,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伍衛國曾經演過兩次賈寶玉,無線電視一次,佳視一次。在無線電視拍《紅樓夢》時,他演賈寶玉,汪明荃演林黛玉,周潤發演蔣玉菡(琪官)。因無線電視薪水過低,佳視用優厚薪水來吸引人,開始在無線挖角,伍衛國作為無線電視的當家小生,當然被佳視挖走了,然後在長達120集的大型古裝劇《紅樓夢》中,扮演「賈寶玉」,他成為中國電視劇史上唯一兩次扮演賈寶玉的男演員。
  • 解密民國奇才李叔同因一個日本裸體女模特出家之謎
    這麼有才能一個人為何出家呢,他出家就成了當時的謎團,想知道他為何出家,先來了解他的資料: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清光緒六年(1880年)陰曆九月二十生於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圓寂於泉州。
  • 民國五年,「送別」李叔同
    何況李叔同到底是有樂感的人,如「長亭」二字音聲之曠遠悠長,「古道」音聲之鏗鏘,「連天」音聲之綿延無盡,這裡頭天長道遠、無可奈何之感,縱使目不識丁的村夫,亦能循聲辨出些許離愁。《送別》雖然算不上千古送別詩文之冠,卻也是百年無出其右者。這首頗類「讖音」的《送別》寫於民國四年(1915)。
  • 《翩翩冷少俏佳人》徐正溪化身冷少演繹民國浪漫
    徐正溪演繹民國浪漫網易娛樂2月5日報導  由喬梁執導,徐正溪、潘之琳、李現、朱梓驍主演的民國浪漫喜劇《翩翩冷少俏佳人》今日播出。徐正溪化身冷少 詮釋民國版《傲慢與偏見》《翩翩冷少俏佳人》被稱為中國版《傲慢與偏見》,講述的是民國時期發生在上海及其市郊小鎮的愛情故事和世態人情。此次徐正溪一改往日暖男形象,化身高冷傲慢的富家冷少宋文熙。三七分髮型搭配復古西裝,眼神堅定有力,其民國扮相大受好評。劇中他飾演的宋文熙與簡如恬(潘之琳飾)從起初的爭鋒相對到認定彼此、互表心意。
  • 長亭外的李叔同,古道邊的土方車
    談到《送別》這首歌,樸樹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送別》的歌詞是我寫的,我當場死那兒都可以」,他對這首歌的喜愛,以及對《送別》的作者弘一法師李叔同的崇拜,由此可見一斑。弘一法師李叔同(1880-1942,圖片來自網絡)弘一法師李叔同紅了很多年,他的故事我不想多費筆墨了。
  • 姚安娜陳雨昂又同框,一位穿彩虹裙美得高調,一位宛如翩翩貴公子!
    姚安娜陳雨昂又同框,一位穿彩虹裙美得高調,一位宛如翩翩貴公子! 名媛姚安娜與賭王千金是閨蜜,兩人經常聚在一起並不稀罕,陳凱歌長子陳雨昂與她們湊在一起就不正常了,因為一邊是名媛千金一邊是星二代,所以看著毫無關係的兩個圈子竟然走在一起玩耍,引發網友熱議。
  • 經典詠流傳:李叔同《送別》
    民國五年(1916)入杭州定慧寺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多才藝,編歌演劇、作畫治印無所不擅,又通數國文字。為南社社員。詩好作長短不齊之句,奇趣洋溢。詞豪婉兼具。有《弘一法師文鈔》。今人輯有《李叔同詩全編》,詞在集中。
  • 清流講壇 | 李叔同:悲欣交集,徹底坦蕩
    這是弘一法師——也就是出家後的李叔同在圓寂時寫下的四個字,其字面意思為「此刻離開現世,心中既感到悲哀,又覺得愉悅」。通過本次的清流講壇,你或許會對這四個字有自己的感悟。李叔同是民國時期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油畫、廣告畫的先驅之一,新文化運動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一人。
  • 姚安娜陳雨昂又同框,一位穿彩虹裙美得高調,一位宛如翩翩貴公子
    姚安娜陳雨昂首次同框出席活動,名媛穿彩色連衣裙不站C位也能美成焦點,一旁的陳凱歌長子不愧是星二代,從小耳濡目染父母的工作,面對鏡頭毫不怯生,一副高冷氣質宛如翩翩貴公子姚安娜陳雨昂又同框,一位穿彩虹裙美得高調,一位宛如翩翩貴公子!
  • 民國版「賈寶玉」:前半生不把錢當回事,晚年「徒傷悲」
    民國版「賈寶玉」:前半生不把錢當回事,晚年「徒傷悲」《紅樓夢》作為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一直都被人們廣為悉知,其中賈寶玉更是成為了一代人心中的男神,雖然結局可悲了點,但絲毫不影響他在妹子們心中的口碑,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也是一位神似賈寶玉的民國男神
  • 十首描寫寺廟的古詩詞,青燈古佛,轉眼千年雲煙飄過
    李叔同曾經是一個大才子,詩、書、畫、音樂等樣樣精通,可是最後卻離家當了弘一大師。每當有人哼起那首「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就會想起他的很多事跡。紅樓夢中除了賈寶玉,看破紅塵的還有很多,比如甄士隱、柳湘蓮、惜春等等,是不是青燈古佛很吸引人。
  • 「悲喜交集」,世間再無李叔同
    李叔同自畫像03禪宗大德虛雲和尚說:弘一大師,未出家前,固世所稱為翩翩俗世佳公子者也;及既受具,諸緣頓息,靈頂赤足,動止循律,以身作則,追導師之芳蹤,振墜緒於末造長夜悽風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國,忍孤負。「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聽匣底蒼龍狂吼」一句,迄今讀來,叫人驚心動魄。
  • 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別人的好幾輩子.
    前半生浪跡燕市,廝磨金粉;後半生晨鐘暮鼓,青燈古佛度流年。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別人的好幾輩子。1880年,李叔同出生於天津故居李宅,李家世代經商,到李叔同已經是名門望族,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李叔同早早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
  • 李叔同|樸樹說「如果《送別》的歌詞是我寫的,我當場死那兒都可以」
    李叔同那個恣意揮灑自己才情的男人詩詞書法繪畫音樂戲劇金石和佛法樣樣精通前半生是翩翩濁世佳公子李叔同後半生吃齋念佛苦行僧弘一法師一首《送別》曾讓樸樹唱到哽咽年少的他對名伶楊翠喜頓生愛慕這段愛情最終以美人嫁作他人婦收場時值新舊交替,也曾有滿腔宏圖之志他刻下一枚「南海康君是吾師」的印章公開支持康梁二人的變法,可惜維新百日李叔同未能在政治上施展滿腔抱負年少風流倜儻的他混在上海灘一群公子哥兒中常在花街柳巷出沒,結交了不少紅粉知己
  • 李叔同:勿忘世上苦人多
    是李叔同的一生,讓我見識到一個真的曾存於世的鮮活案例。十五歲詠出「人生猶似西山日」;三十九歲在藝術生涯絢爛至極時,入佛門,奉失傳七百多年的南山律宗;二十四年持酷戒修行,成律宗十一世祖,與虛雲、印光、太虛並稱民國四大高僧。
  • 你一定聽過他寫的歌 民國一代大僧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送別》是李叔同送別摯友許幻園時寫的一首歌曲,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1914 年冬天,「天涯五好友」中的許幻園在李叔同家門外悲切地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說罷揮淚而別,連好友家門也沒進。
  • 執著時是驚才絕豔的李叔同,放下後是弘一法師!
    民國初年,有一位風流才子,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卻在中年時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他叫李叔同,也叫弘一法師。 許多人只知李叔同,卻不知弘一法師;了解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帶給我們的驚喜,卻不知他在佛學上的造詣與貢獻;只知他遁入空門苦修戒行,卻不知他前半生鮮衣怒馬。
  • 《翩翩冷少俏佳人》5日開播 李現演豪門民國大戲
    網易娛樂2月2日報導 由喬梁執導,徐正溪、李現、潘之琳、朱梓驍、何靜等多位實力派演員主演的民國愛情劇《翩翩冷少俏佳人》已確定將於2月5日上線。徐正溪潘之琳戀愛一波三折《翩翩冷少俏佳人》的預告片中,男主宋文熙(徐正溪飾)和女主簡如恬(潘之琳飾)這對CP甜虐交加,一個是家財萬貫冷靜自傲的財閥二代,一個是思想前衛自立自強的新時代獨立女性,從爭鋒相對到互表心跡可謂一波三折。而丁子輝(李現飾)和簡如靜(何靜飾)這對CP也深陷門第之見的泥沼之中。
  • 亂世風雲裡,還有翩翩佳公子,誰是心裡的民國美男子?
    然後就想起那個民國裡玩世不恭的曾蓀亞,那個無數人心頭的皎皎月光。為不顯得單薄,就做了這個「民國」專題。民國年代劇裡,長衫大衣一套,中西合璧服裝已經襯的人賞心悅目,而亂世浮塵中的公子哥裡又有那個是心頭好,硃砂痣呢!
  • 劇版《風聲》熱映:服化跟劇情一樣精彩,徐璐民國風造型絕了!
    而劇版有充足的空間可供編劇和演員發揮,將精彩的故事演繹得更加淋漓盡致。無論是還原度超高的劇情、邏輯縝密的案件推理,還是演員過硬的演技,都是吸引原著粉和廣大諜戰劇愛好者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劇中主演們精緻考究的民國風造型也令人印象深刻,在塑造主角個性和形象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你在民國想要了解當下流行什麼,只需要看看名媛在穿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