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號:biblewords
【關注後即可每日收到新鮮靈糧。】
上集回顧:
👣廣播劇 | 戴德生傳-第24集-戴德生向總會申援,繼續到鄉村傳福音
相關文字:
一八五五年四月,戴德生又自上海出發,作第五次旅行布道。第一次的目的地為崇明島。
同行者乃是卜爾頓教士。崇明離上海不過一百華裡,雖然很近各差會的根據地上海,卻從來沒有基督教會的人過去傳過福音。船一直開到崇明縣,二人遍行各街及近鄰,傳道醫病,人民態度很好。後來有人來查問他們來崇明的用意,他們就去見縣長,當面說明。縣長是一位莊嚴年青的人,對他們很有禮貌,接受所贈送的聖經,並細聽二人說明聖經內容的要點,最後聲明對二人來崇明傳道不反對。
有一天,戴卜二人進入城隍廟,卜氏在正殿前的院子用上海話講道,戴氏在旁邊一間屋子看病。後來卜氏力竭聲嘶,不能再講,戴氏便停止看病,出來講道。因為他人矮小,就爬上青銅香爐,管廟的人也不反對。戴氏的日記說:「這次聽眾至少有五六百人,就是說一千人也不算太多。等他們安靜了,我用最大的聲音對他們講道。我從來沒有見過露天的聽眾比這次更安靜,更注意的。屢次有人說:『不錯,不錯』,使我得到鼓勵。」
這時候一連大雨幾天,他們無法出門工作,不得已住在船上。船上篷蓋處處漏水,坐臥不安,辛苦得很。可是雖然大雨數日,泥漿沒脛,還是有人來船問道。二人詳細解釋,不明不止。苟非陰雨漣漣,哪有工夫說得那樣仔細?離開崇明縣之前,二人決定遍訪各學校,分送聖經,及其他福音書籍。一日的上午,找到十三處私塾,一間書院。每到一處,一人站在門外應付群眾,一人入內和學者討論福音要點。離開崇明縣之後,船沿西岸向北行駛。太陽將要下山,船到島的西北角,開入一條小河,二人上岸散步。天朗氣清,風景絕佳。二人又回船上,經過一度的商量,決定叫船主沿島的北岸向東開駛,不料船上工人一致反對,說什麼這樣行船危險太大等話。二人以為工人的話牽強得很,知道別有緣故,一定要他們照原定計劃走。戴氏又對他們力言必須照辦,並注視指南針,看船是否望東而過。時候已不早,二人睡著了。船主趁他們睡著的時候,將舵一轉,船頭北指,又遇風順,進行很快,戴氏猛然驚醒,船已近獨山島了。(這時候,一八五五年,海門就在獨山島上,與大陸尚有一水之隔,後來這水道被沙泥淤塞,已不見有獨山島了。)二人知已上當,但也無可如何,只好將錯就錯,另想辦法。關於這一件事,戴德生這樣說:「對他們發怒,也是沒有用處,只讓他們更覺得好笑。而且船離崇明已有一百裡以上,若再回去,必須廢去一天工夫。又聽說這島上村鎮很多,值得一到,就決定在這短期內,努力工作一下。」
二人僱了兩架小車,一架坐人,一架載書,到了一個大村莊和一個鎮,名叫黃山。黃山人以為他們是福建人,大概是叛徒。一時空氣很緊張。經過解釋之後,大家認為滿意,就靜聽卜爾頓講道。臨走戴德生也對大眾演講。講完,問可否再來講道。他們齊聲說:「可以,可以!」並問:「幾時再來?」會畢,在大雨之下,坐小車回船。船到時,已是晚上十點鐘了,滿心感謝,已到獨山島開福音之門。六個月之後,海門兩個有錢的弟兄,看過分送的聖經,派人到上海請戴卜二氏往海門,久住在他們的家裡,教導他們。可惜二人因事未去。
當天深夜,船離獨山。因為順風順水,走得很快。次日天明,已近狼山。就吩咐船主轉入江北支流。二人看見天氣很好,日麗風和,遊興甚高,而且喉嚨啞痛,需要休息,就決定登山遊覽,命船夫在泊船處靜候他們回來。關於此行,戴德生有日記,節錄如下:「此地土壤肥美,清風帶來豆花香氣。走近狼山,風景絕美,非筆墨所能形容。山有五峰,中峰最高。
山頂有一座塔,從遠處看,似乎新近修理,油漆光豔。從山腳至山腰,有佛寺,名泰山堂,規模宏大,遠看很象一個村莊。」
「山坡很陡,磐石上一層薄土,鋪蓋野花青草。我們沿石階而登,時見古木參天,細柳搖風。路旁有很多廟亭,點綴山景,益加出色。我從未見過這樣美麗的風景。.我們走上山頂,登泰山塔,縱觀四周的大自然,似乎正在敬拜造物主,不覺感嘆說:『美哉,美哉!愈看愈美。』那天氣候絕好,日光輝煌。窺入望遠鏡,數十裡之外,景物看得十分清楚。在太陽麗光之下,萬物似乎欣然向榮。我們所立的山峰,在五山峰之中,兩個在左,兩個在右。
山下四圍之地,宛如一個大花園,青翠可愛。近處河流縱橫,交錯成文。水旁細柳垂絲,嘉禾競秀,無數果樹正在開花。整齊的籬笆環繞農家,間有松柏所蓋的墳墓。大小村落,不計其數。舉目遠眺,長江在望,雄偉無比。江廣約五十裡至七十裡。北面一片水光,宛如一湖。
水上大船小舟,絡繹不絕,帆布有雪白的,有棕色的,也有破舊汙黑的。江的南岸有獨山,山上有寺廟很多。東北有南通州,城的四周都是平原,人口稠密。又有幾個小湖,水色雪白,像融化的銀,全景在目,美不勝收。
他們看見這幅全景,心中大受感動,默然站立,如摩西在尼波山上見迦南地。是的,那天所見才是真中國,何等遠大,何等重要。在那時,戴德生蒙神啟示,不在基督之名已被傳開之地傳福音,而應深入內地,叫沒有聽見的得知神的救恩。
從塔上下來,預備回船的時候,有一個和尚請戴氏燒香獻捐。他踏上蒲團,用國語對眾人講神和基督的大愛及拜偶像的愚蠢。講完卜爾頓用上海話再說一遍,眾人頗受感動。和尚見情勢不好,請二人出去,他們置之不理,直到講完才走。
第二天早晨,二人預備向南通州出發,心中知道撒但決不甘心讓他們進攻他的黑暗地盤,勢必用毒辣手段反攻。然而責任所在,不敢退縮,於是決定前進。以下是戴德生的記載:「我們吃完早餐,將自己的性命交託在神的手裡,並求祂賜福,準備動身。我們的本地教員勸我們不要去,但是我們靠神的幫助,不讓任何事攔阻我們,就吩咐他們留在船裡,如果我們不回來,趕快調查不回的原因,立刻回上海,報告同道。就將書裝入兩個袋子,帶一個僕人,坐小車出發。目的地離出發點約二十三裡。」
「沒有走好遠,僕人聽得該地軍人的不法行為,就害怕並請準他回去。我們不勉強人冒險。路上遇見一個長者,勸我們不要到南通州去,以免後悔。我們多謝他的好意,可是不論前面有鎖鏈,監牢,乃至於死,我們靠主的恩典,不能再讓南通州人沒有機會聽見福音。」
「這時候小車夫也不肯去了。我們也不勉強他,就讓他回去。幸而不難另僱一架小車。
陰雨漣漣,泥路成漿,前途危險,令人心中不快。但是我們用聖經短節,詩歌句語,互相勉勵,頗受安慰。沿路傳福音,並分送聖經。.近通州西郊的時候,我們引用古時受壓迫之基督徒所用的禱告詞:『現在求主鑑察他們恐嚇我們,叫你僕人大放膽量。』」
「沒有進入城郊之前,我們叫小車在某一地點等候我們,免得他因我們緣故吃苦。自己拿起書袋,望著城走。離城門還遠的時候,有一個半醉的大漢,忽然抓住卜爾頓的兩肩。卜氏盡力掙扎,我上前來看,即被十餘人包圍,將我們急趕入城。我覺得手上一袋書太重了,又無法換手,流出一身大汗,幾乎跟不上他們。我們堅持當將我們帶入衙門,但是他們用最粗野的話說他們要怎麼作,就怎麼作。過一會兒,那抓卜爾頓的大漢轉來抓我,苦待我;因為我個子力氣都比卜氏小,無力抵抗他。他屢次抓住我的頭髮,幾乎把我打倒在地。又拉我的領子,使我幾乎不能呼吸。我的肩和臂都被拉得發青。如果再拉下去,一定會昏倒的,這時我筋疲力盡,想到母親最近給我一封信內有一節詩說:我們愛談福樂天國,何等美麗何等輝煌,常常見證個中光榮;若在天堂更將如何?脫去肉身,與主同在,永遠不能犯罪。世人最殘酷的惡毒,也只能把我送上天堂,還有什麼可怕?這樣一想,好象渴時得飲甘泉,精神倍覺清新。」
「途中他們爭論,怎樣對待我們。溫和的主張把我們送入衙門,兇惡的說要把我們立刻殺死。我們二人心裡完全平安,互相提醒古時使徒以被算是配因耶穌的名受辱而快樂。我試了好久,終於把衣袋中的紅紙名片拿出來,交給他們,此後他們待我比較客氣些。我堅持必須把我們送入衙門。起頭一再說過:我們是英國人,但是無論如何,他們不信。」
「我們被拖過的街道,似乎長的不得了。我想這怎麼得了。忽然一齊停在一座房屋的門前,說是地方官的住宅,我喜出望外,滿心感謝。那時我力已盡,流了一身汗,像從水裡出來的,舌頭粘在上顎。我靠著牆壁,看見卜爾頓的情形和我差不多。我請他們拿椅子給我們坐一下,回答說:『等一等。』又求他們給我們點茶喝,得到同樣的答覆。門外已聚了一大群老百姓。卜爾頓休息一下,開始對民眾傳福音。我們的名片和書拿進去之後,那因地位太低,不敢負責,叫我們再等一下,預備將我們送到他的長官的衙門。」
「聽見了這一點,並查出他們有意要叫我們再走過擁擠的街道,我們不肯走這一步,並堅持非用轎子抬我們不可。小官躊躇了一下,才叫兩乘轎子,把我們抬去。我們在轎中得到休息,想到撒但雖然惡毒,究竟福音還是被傳入南通州,心中覺得快樂,面有喜色。聽街上人說:『看來他們不像壞人。』有的似乎可憐我們。時候過得快,不覺到了衙門。起頭尚疑是監牢,一見『民之父母』四個字,才知道是縣長衙門。」
「我們的名片又送進去,一會兒差役把我們引到陳大老爺之前。陳知縣頭戴藍頂花翎,身穿朝服,見他的人都跪下,對他磕頭。有人叫我們也跪下,我們不肯。陳老爺曾作過上海道臺,很知道對西人不得無禮,因此對我們特別客氣。他請我們到裡面去,侍從的人都跟進去。我們把來南通州的意思說明一遍,再將新約及舊約縮本(創世記至路得記)送給他,並簡單說明書的內容。他很注意聽,各小官也自然表示注意。話說完了,陳知縣命進點心,我們欣然領受,主人也陪同飲食。」
「坐了好久,我們請陳知縣準我們到街上去遊覽一下,並分送聖經。他欣然許可。我們又說這次受了很大的侮辱,但是我們不想追究,因為當兵的知識很低;但希望他出布告,以後不得再有同樣事情。這一點他也答應了,即親自送我們出大門,又派幾個差役沿路保護我們。我們出去,把所帶的書分送給老百姓,又參觀了孔廟,然後再去找所僱的小車。差役又陪我們走了一段路。當經過人多的街上,他們將頭向左右急轉,用辮子鞭打過路人。黃昏時候回到船上,誠心感謝天父,保護我們,恩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