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人》
這次,馬丁導演與他們合作,拍出了新作《愛爾蘭人》。
《愛爾蘭人》取材自紀實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
「刷房子」這個詞在電影中屢次出現。它是一句黑話,意思是,殺人後,血濺牆壁,就像給房子刷油漆。
電影開頭,伴隨著《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的音樂,鏡頭緩緩地進入一家養老院。
穿過狹長的走廊,拐彎,再拐彎,一位坐在輪椅上,白髮蒼蒼的老人,獨自坐在餐桌旁。
這就是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法蘭克·希蘭,一個滿頭白髮、面目慈祥的老人,他緩緩開口,講起了他一生的故事。
法蘭克是二戰的退伍老兵。退伍後,他當起了卡車司機,靠著微薄的薪水養活著一家人。
一次意外的卡車拋錨事故,他偶然結識了美國黑幫的高級掮客羅素(喬·佩西飾)。
通過羅素,他又認識了美國卡車司機工會主席,吉米·霍法(阿爾·帕西諾飾)。
從此他的人生不再風平浪靜。他捲入了黑幫與工會無休止的爭鬥。他自己也由一個普通工人變成了一個綽號為「愛爾蘭人」的冷血殺手。甚至「刷房子」,成了他的日常…
電影主線,是至今為止尚無定論的吉米·霍法案。
歷史上的吉米·霍法,是美國工會運動的著名領袖。他的工會,與黑幫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錯綜複雜。工會與黑幫彼此利用,又不斷互相爭奪權益。
歷史上的吉米·霍法
而工會主席吉米·霍法,曾像英雄一樣,受到工人們的愛戴。他也曾被政府抓到把柄而鋃鐺入獄。
出獄後的霍法,發現自己和工會都已經失去了往日的主導權。於是他多次地公開表示要把黑幫勢力從工會清除出去。
在1975年7月30日,有人看見霍法上了一輛車。從此他仿佛人間蒸發一樣,下落不明。
現實世界中的法蘭克,在紀實小說《聽說你刷房子了》中聲稱,是他在黑幫高層的授意下,對霍法痛下殺手。但實際上,並沒有證據表明法蘭克的言論屬實。
歷史上的法蘭克·希蘭
但是導演馬丁,還是拍出了這個並未經證實的故事。畢竟,作為故事,它是否真的完全屬實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足夠精彩、足夠震撼。
羅伯特·德尼羅與阿爾·帕西諾,四十五年前,曾經合作過黑幫經典《教父2》。他們在二十四年前,又合作了警匪片《盜火線》。
歲月畢竟不饒人。與當年的年輕氣盛相比,在《愛爾蘭人》中,他們都老了。
雖然影片採用了CGI減齡技術,撫平了老戲骨臉上的皺紋。但是他們的某些動作與姿態,還是在不經意間洩露了他們的真實年齡。
而這部電影與一般的黑幫片最大的不同,正是它在電影中,花大量的筆墨,去展現死亡與衰老。
這部電影中,沒有過多的血腥畫面。表現槍殺、屠戮的鏡頭,隱忍而又含蓄。牆上的鮮血、沉入水底的槍枝,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了背後的故事。
大多數的非重要角色在一出場的時候,畫面的上方就會浮現出幾行字。即這個人的姓名、死亡時間、死亡地點、死亡方式。
而那些在黑幫廝殺中倖存下來的人,卻未敵過另一個更加殘酷的殺手,那就是時間。
這部210分鐘的電影,在最後的30分鐘,集中表現了這一點。
多年以後,他們年邁、衰老、體弱多病。這些當年叱吒風雲的大人物,卻和普通的高齡老人別無二致。
法蘭克與羅素一同用餐。羅素,這個當年的黑幫大佬,甚至已經老得嚼不動麵包。他用顫抖的手,顫顫巍巍地把麵包塊浸入杯中的葡萄汁稍加軟化。
在羅素去世後,法蘭克也開始無法獨自行走。他坐上了輪椅,住進了養老院。
更加悲慘的是,法蘭克早已眾叛親離。他的妻子、朋友們已經紛紛去世了。而女兒們基本上和他斷絕了來往。
年輕時,法蘭克以為自己在保護家人們。直到晚年,他才明白,他做的一切,只會讓家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
垂垂老矣的法蘭克,再不復往日的意氣風發。他最後能夠有自主權的事情,就是替自己選一個棺材,和一塊墓地。
當養老院年輕的護工笑著說,沒有聽說過吉米·霍法的名字時,法蘭克終於意識到,屬於他們的時代過去了……
影片之外的現實世界亦是如此。時間不斷流逝,時代不停更迭。
比如《愛爾蘭人》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儘管一邊在毫不客氣地批評時下火熱的漫威電影「不能稱之為電影」,但另一邊,他開始學著運用新興的數碼減齡技術、開始嘗試接受Netflix不同於傳統院線的電影放映方式。
比起一切,時間才是最冷血的殺手。哪怕是任何一個曾在自己的時代無限風光的英雄,最後都會無奈地承認這一點。
我們不能夠改變時間,不能改變過去。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把握當下。待到我們老去的那一天,讓遺憾少一點,再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