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海戰鬥艦集體趴窩,最高航速被限制在10節,海軍高層感到失望

2020-12-22 騰訊網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小石城」號和「底特律」號的推進系統反覆出現故障,引發了對等級級設計缺陷的擔憂,這可能引發對海軍17艘瀕海戰鬥艦的關鍵部件進行返工,這將是一筆不菲的花銷。

被調查的問題基本集中在動力輸出裝置的設計上:一個複雜的傳動裝置連接兩個馬力強勁的燃氣渦輪發動機和兩個主推進柴油機,將海水噴射出去推動船體高速前進噴射。

在瀕海戰鬥艦計劃中,有一長串問題,其中最新的一個是17艘艦艇的推進系統可能出現的相同問題。海軍高層曾多次試圖將建造計劃帶入正軌,但卻面臨著一系列棘手的挑戰,從不可靠的工程設備到開發進展緩慢的傳感器包,這些都限制了瀕海戰鬥艦的可靠性。

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的一份聲明稱,近幾個月來,在瀕海戰鬥艦「小石城號」和「底特律號」上,與「高速離合器軸承過早失效」有關的傳動齒輪問題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

底特律的傳動設備在10月份遭遇意外事故,迫使該船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返回佛羅裡達。隨後在運輸過程中發生了電力故障,迫使該船不得不拖進港口。這一幕被拍下並傳到了網絡上,美國海軍因此淪為同行的笑柄。

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正在對反覆出現的故障進行「根本原因分析」。

聲明稱:「正在調查底特律號和小石城號這兩艘自由級改進型瀕海戰鬥艦的裝備的材料缺陷。美國海軍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派出人員組成聯合團隊,以及原始設備製造商RENK AG,正在對這一缺陷進行根本原因分析。」

但它似乎開始成為一個更大的問題。

該聲明稱,海軍評估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將是困難和昂貴的。與此同時,在沒有給出最終方案之前,現役的瀕海戰鬥艦被限制在10節左右的龜速運行,和一艘漁船的速度差不多。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在芬坎蒂耶裡的Marinette Marine造船廠建造,該造船廠最近贏得了美國海軍下一代護衛艦的合同。根據海軍的2021年預算理由書,目前有10艘自由級正在服役,另有7艘正在建設或計劃建造中。洛·馬公司表示,他們會解決傳動齒輪的問題。

筆者估計,大概率是美國海軍花錢免災,否則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全都要變成「殘廢」。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是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的奧斯特爾美國造船廠建造的一艘三體鋁製船體,採用與自由級不同的推進系統,因此不會受到這個問題的影響,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自由級的傳動齒輪箱是一個不完美的設計方案,難以滿足苛刻的40節以上的速度要求。

如果只使用柴油發動機,這艘船的航速可以達到10到12節,但要想更快,就必須使用燃氣輪機發動機。所以傳動齒輪組是一個繞不開的死結。

一個棘手的問題

據消息人士和專家向透露,用組合裝備來修復設計缺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柴油和燃氣相結合的串聯推進方式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40節的速度要求讓傳動系統達到的極限的邊緣。

如果是圖紙設計階段進行修改,也許效果會好得多,但現在才來解決這個問題,在戰艦已經設計和部署之後,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LCS可靠性的問題也引起了美國海軍高層的重視。

在今年7月接受採訪時,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爾迪上將表示,他致力於解決平臺的可靠性問題。對他來說,LCS的可靠性問題是美國海軍需要學習的教訓。我會問:我們真的需要一艘時速40海裡的瀕海戰鬥艦嗎?

美國造船業最近幾年來表現糟糕,事故頻發,最近連續燒了兩艘大船,一艘準航母「好人理察」號,另外一艘是福特級的二號艦,排水量超過十萬噸的新型航母。有西方學者認為,這是美國失去活力,走向衰落的內在表現。

相關焦點

  • 故障頻發,美海軍展開聯合調查,瀕海戰鬥艦項目不容樂觀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可以搭載無人機和水下載具,根據不同的任務靈活調整戰鬥模塊,是一種速度快、機動性強的水面作戰艦船,能夠將海陸空等不同空間內的任務綜合到一起。 美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最大航速能達到45節。此次接受調查的「底特律」號和「小石城」號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在僅依靠柴油發動機時,只能達到10到12節的航速,如果需要加速,那麼就必須啟動燃氣輪機。
  • 已經失望:美軍為何還要3000噸的瀕海戰鬥艦?因為停不下來
    已經失望:美軍為何還要3000噸的瀕海戰鬥艦?因為停不下來在2020年6月時,美國海軍正式接收了奧克蘭號瀕海戰鬥艦(LCS-24),該艦是獨立級的第12艘,美國海軍的瀕海戰鬥艦中,單號為自由級,雙號為獨立級,目前仍有多艘在建:LCS-26、LCS-28、LCS-30、LCS-32。為何美國海軍目前在仍服役了新的瀕海戰鬥艦?
  •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有多大?3100噸的滿排,10萬噸級的尾跡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被認為是美國海軍近年來最失敗的裝備採購計劃,近期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的護衛艦方案中標美國海軍FFG(X)護衛艦項目就是最好的證明,顯然當初被寄予厚望的「科幻戰艦」實際表現遠遠未達到美國海軍的期望值,不然美國海軍也不會宣布提前退役首批「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計劃。
  • 從昔日香餑餑,到今天的漂浮垃圾堆,美軍承認瀕海戰鬥艦徹底失敗
    作為執行瀕海作戰任務的瀕海戰鬥艦,曾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但一路走過來,叫罵聲蓋過了喝彩聲,從以前的「香餑餑」,變成了媒體今天口中的「漂浮垃圾堆」。據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23號報導稱,美國海軍正在調查「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潛在的設計缺陷。
  • 航速30節有多快?為什麼現代戰艦不再有高航速要求
    【話說軍世】節的概念在海軍中常常提及,不過我們還是有些陌生,節指的是時速,相當於1海裡每小時,而1海裡相當於1.852公裡,一般我們常說的航速30節,相當於時速55.56公裡每小時,在高速交通的現代,這個速度並不快,為什麼現代戰艦不再有二戰時代那種高航速了呢。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根源,造價5億的戰艦怎麼了?
    對此美國海軍已經追悔莫及,原來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故障頻發,嚴重影響了這款戰艦的任務能力,這個慘痛的教訓也讓軍方震怒,要求徹查到底,目前美國海軍已經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的根源,那麼這款造價高達5億的戰艦到底是怎麼了?
  • 科幻戰艦裡別忘了它——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軍迷朋友們肯定都聽過一句話,厲害的武器一般都有很漂亮的外形,有一艘造型科幻的戰艦大家一定見過他的圖片,他就是美國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 美海軍接收第1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那什麼是瀕海戰鬥艦?
    近日網上消息稱,在當地時間的6月26日,美國海軍正式接受了「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奧克蘭」號,這也是美國第1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那麼有些小夥伴可能對瀕海戰鬥艦不是太了解。今天小編就簡單講講瀕海戰鬥艦。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在90年代初期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艇計劃的一部分。瀕海戰鬥艦的核心就是一個「瀕」字,是冷戰後美國海軍可能面對的戰術情景而研製的。瀕海戰鬥艦與傳統的護衛艦相比,它的打擊火力減弱了很少,並且在艦體的構建上也是用一種能兼顧高速、耐波能力與隱身性能和輕量化的高科技材料建造。
  • 詳解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美軍21世紀艦艇計劃的產物,又一科幻戰艦
    在2005年5月,洛克西德·馬丁公司建造的瀕海戰鬥艦被命名為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首艦自由號編號為LCS-1於次年開始建造,並在2008年11月8日服役。而由通用動力公司設計的三體船瀕海戰鬥艦首艦LCS-2,也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同時建造,被命名為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首級艦為獨立號,這就是美國瀕海戰鬥艦LCS計劃的兩款戰艦。
  • 美軍瀕海戰鬥艦故障頻發,美媒直接叫它「漂浮垃圾堆」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的一型護衛艦。令美軍崩潰的是,這型瀕海戰鬥艦服役以來,故障頻發,其綽號已從「小破船」變成「漂浮垃圾堆」。 據環球網12月18日報導,美國海軍近日開始對屢屢發生動力故障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進行審查,這型戰艦一直因動力問題、生存力問題、設計缺陷等問題而飽受詬病。
  • 美國艦機頻繁現身南海 又派這艘瀕海戰鬥艦來搗亂
    【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太平洋艦隊官方3月21日發布消息稱,3月20日,美國海軍「吉佛茲」號瀕海戰鬥艦在中國南海海域進行了航行訓練。這艘瀕海戰鬥艦近期在南海頻繁活動,還與美軍其他艦艇開展聯合行動,值得警惕。
  • 前沿存在的產物,美國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是2003年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開始設計,2008年下水的鋁質三體艦。是根據美國海軍「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的戰略思想設計建造的瀕海戰鬥艦,該級艦將主要用於全球沿海水域作戰,是一種快速、機動、吃水淺的水面艦艇,具有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艦員編制將控制在100人以內。
  • 美國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這時闖南沙,除了外形科幻有沒有真本事?
    美國在海上武器裝備領域可以說一直走在世界前沿,美軍不滿足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打造出了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在佩裡級護衛艦退役後,打造出了外形頗為科幻的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然而美國海軍對這兩款艦艇顯然都不滿意,一個過於強調對陸攻擊,而瀕海戰鬥艦也因為缺乏對陸攻擊的重型武器而讓人覺得不倫不類。因為美國在沒有護衛艦的情況下,瀕海戰鬥艦完全無法擔任護衛艦的角色。那麼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除了外形科幻有沒有真本事?根據報導,早些時候闖入南沙的為「蒙哥馬利」獨立級瀕海戰鬥艦,LCS-8蒙哥馬利號於2014年下水,2016年正式服役。
  • 美海軍為第二艘星座級護衛艦命名「國會」號 將取代瀕海戰艦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2月7日發表了題為《星座級:美國海軍最新型護衛艦》的報導稱,美海軍第二艘星座級新型護衛艦將被命名為「國會」號。全文摘編如下:美海軍最高官員、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思韋特最近公布了美海軍最新護衛艦的名稱。
  • 丹麥混血艦神似071,現重新定為護衛艦,重蹈瀕海戰鬥艦覆轍
    10月19日,丹麥海軍在弗雷德裡克海軍基地舉行儀式,將2艘阿布薩隆級支援艦重新進行定級,定為反潛護衛艦。重新定級後,2艘同級艦保留艦名,舷號由L16、L17分別改為F342和F341。甲板總長84米、寬10.9米、高4.5米,幾乎佔了全艦總長2/3,最多可儲存1700噸的快艇、作戰車輛、指揮通訊器材模塊、貨櫃器材模塊、人道救援災害搶救物資、軍用裝備模塊或是組合式貨櫃醫院等。如果是坦克,最多可停放10輛豹2主戰坦克。
  • 電影畫面感極強,美軍瀕海戰鬥艦海試,遇到大霧簡直太仙
    瀕海戰鬥艦的主要任務是在淺海海域進行作戰,因為大型軍艦無法涉足淺海,但是在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打擊的時候,單單獲得遠海的制海權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在瀕海地區掌握絕對的優勢,以便於對陸地進行力量投送。冷戰之後,美國考慮到在遠洋地區能夠對美海軍造成威脅的力量已經不復存在,相反美軍需要在不熟悉情況,充滿變數的敵國近海地區進行作戰,在這種需求下,頻海戰鬥艦誕生了。
  • 瀕海戰鬥艦扶不上牆,美國各方失去耐心
    美國海軍作戰司令麥可·吉爾迪上將,以及即將離任的海軍部長肯尼斯·J·布雷斯韋特共同表示,建議10艘已經服役的「自由」級全部退役,另外六艘正在建造的「自由」級則實施停工令。另外,他們二人還建議加快建造新的「星座」級護衛艦,同時購置一批更小型、更可靠的巡邏艦艇。
  • 美瀕海戰鬥艦被稱「浮動垃圾堆」,故障根源無法修復,或徹底放棄
    美國海軍的「自由」級濱海戰鬥艦(LCS)自2008年服役以來,就因一系列頻繁的機械故障和令人尷尬的成本超支(從2億美元一路飆升到5億美元)獲得了「小破船」(Little Crappy Ships)的綽號。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動力故障根源 美媒送新綽號:漂浮垃圾堆
    據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17日報導,美國海軍目前正在調查其造價高達5億美元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潛在的設計缺陷,這是這款飽受詬病的水面戰艦遇到的最新問題。報導稱,美國海軍人員目前正在對瀕海戰鬥艦複雜的聯合傳動裝置進行研究分析,以查明其是否存在設計缺陷並導致最近兩艘瀕海戰鬥艦在海上發生一系列動力故障。
  • 美軍新1艘瀕海艦服役 將解決令人困擾的可靠性問題
    作者署名:小新根據外國媒體《防務新聞》報導,當地時間周六,美國海軍最新一艘瀕海戰鬥艦加入現役,以解決該艦令人困擾的可靠性問題,並為今後幾年使小型水面戰鬥人員發揮作用開闢道路。據《防務新聞》報導,美國海軍第22艘瀕海戰鬥艦,也是第10艘自由級瀕海艦聖路易斯號在其同名城市舉辦的活動中受命加入艦隊。一旦全部投入使用,美國海軍將有35艘瀕海戰鬥艦。瀕海戰鬥艦再次面臨變革,其系統已經經歷了幾次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