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消息稱,在當地時間的6月26日,美國海軍正式接受了「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奧克蘭」號,這也是美國第1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那麼有些小夥伴可能對瀕海戰鬥艦不是太了解。今天小編就簡單講講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在90年代初期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艇計劃的一部分。瀕海戰鬥艦的核心就是一個「瀕」字,是冷戰後美國海軍可能面對的戰術情景而研製的。瀕海戰鬥艦與傳統的護衛艦相比,它的打擊火力減弱了很少,並且在艦體的構建上也是用一種能兼顧高速、耐波能力與隱身性能和輕量化的高科技材料建造。
對於瀕海戰鬥艦在2002年美國對其任務就有說明,它有瀕海反水面作戰,瀕海水雷對抗作戰,瀕海反潛作戰,情報的搜集、監視、偵察,本土的防衛和海上攔截,特種作戰的支持,人員和物資的輸送。因此濱海戰鬥艇就是一個快速靈活,成本低,網絡化的多功能小型艦艇。
雖然瀕海戰鬥艦的設想很好,但是瀕海戰鬥艦計劃卻被美國的媒體評價為「美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失敗的項目」,這個計劃前後耗時20年,但是因為任務,設計與裝備的不斷更改,導致這種戰鬥艇無法離開港口作戰,於是瀕海戰鬥艦,就真成為「瀕海戰鬥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