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海上武器裝備領域可以說一直走在世界前沿,美軍不滿足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打造出了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在佩裡級護衛艦退役後,打造出了外形頗為科幻的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然而美國海軍對這兩款艦艇顯然都不滿意,一個過於強調對陸攻擊,而瀕海戰鬥艦也因為缺乏對陸攻擊的重型武器而讓人覺得不倫不類。因為美國在沒有護衛艦的情況下,瀕海戰鬥艦完全無法擔任護衛艦的角色。那麼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除了外形科幻有沒有真本事?
根據報導,早些時候闖入南沙的為「蒙哥馬利」獨立級瀕海戰鬥艦,LCS-8蒙哥馬利號於2014年下水,2016年正式服役。該艦滿載排水量2780噸,最高航行速度可超40節,攜帶船員數量高達75人。主要武器裝備是RIM-116飛彈反反艦巡航飛彈、飛行器,MK110型57毫米主炮,還裝備有MK48垂髮系統,可以發射海麻雀防空飛彈,此外該艦還配備有AGM 114L地獄火飛彈攻擊水面目標,具有不錯的對海攻擊和防空能力,還可以搭載海鷹直升機,甲板下還可以布置數架無人機。
很顯然,這種艦艇放在重要的水道,譬如波斯灣、馬六甲海峽、英吉利海峽這種地方優勢十分明顯,其使用的薩博海長頸鹿水面雷達完全可以監視區域水面艦艇動態。對潛在目標可以跟蹤幾十數百個,且具備可視化處理。實際上這一點也不意外,美國核潛艇都在用BYG-1潛艇戰鬥控制系統,水面艦艇的作戰指揮系統自然更加信息化。
可以說,在有限的空間進行高強度作戰,是瀕海戰鬥艦的優勢。但是在廣闊的海洋和護衛艦對峙,也撈不到好處,因為瀕海戰鬥艦有意縮小艦體增強隱身,很多武器都要小型化、模塊化。而大型護衛艦上的雷達可以用的更大功率更強,對本以為自己可以隱身的瀕海戰鬥艦來講,發現打擊也並不是難事。還記得,瀕海戰鬥艦被054A護衛艦在南海追著跑的畫面,可見瀕海戰鬥艦的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隱身不足、打擊能力有限、續航能力差難以在遠海持續刷存在感。
實際上這也是美國為何減少部署瀕海戰鬥艦的原因,美國也在尋求新一代的護衛艦。從DDG-1000服役以後,美國海軍依然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情有獨鍾繼續生產,減少購買DDG-1000。瀕海戰鬥艦面臨的問題同樣也一樣,設計超前卻忽略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