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這時闖南沙,除了外形科幻有沒有真本事?

2020-12-22 圖說足球

美國在海上武器裝備領域可以說一直走在世界前沿,美軍不滿足於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打造出了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在佩裡級護衛艦退役後,打造出了外形頗為科幻的自由級和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然而美國海軍對這兩款艦艇顯然都不滿意,一個過於強調對陸攻擊,而瀕海戰鬥艦也因為缺乏對陸攻擊的重型武器而讓人覺得不倫不類。因為美國在沒有護衛艦的情況下,瀕海戰鬥艦完全無法擔任護衛艦的角色。那麼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除了外形科幻有沒有真本事?

根據報導,早些時候闖入南沙的為「蒙哥馬利」獨立級瀕海戰鬥艦,LCS-8蒙哥馬利號於2014年下水,2016年正式服役。該艦滿載排水量2780噸,最高航行速度可超40節,攜帶船員數量高達75人。主要武器裝備是RIM-116飛彈反反艦巡航飛彈、飛行器,MK110型57毫米主炮,還裝備有MK48垂髮系統,可以發射海麻雀防空飛彈,此外該艦還配備有AGM 114L地獄火飛彈攻擊水面目標,具有不錯的對海攻擊和防空能力,還可以搭載海鷹直升機,甲板下還可以布置數架無人機。

很顯然,這種艦艇放在重要的水道,譬如波斯灣、馬六甲海峽、英吉利海峽這種地方優勢十分明顯,其使用的薩博海長頸鹿水面雷達完全可以監視區域水面艦艇動態。對潛在目標可以跟蹤幾十數百個,且具備可視化處理。實際上這一點也不意外,美國核潛艇都在用BYG-1潛艇戰鬥控制系統,水面艦艇的作戰指揮系統自然更加信息化。

可以說,在有限的空間進行高強度作戰,是瀕海戰鬥艦的優勢。但是在廣闊的海洋和護衛艦對峙,也撈不到好處,因為瀕海戰鬥艦有意縮小艦體增強隱身,很多武器都要小型化、模塊化。而大型護衛艦上的雷達可以用的更大功率更強,對本以為自己可以隱身的瀕海戰鬥艦來講,發現打擊也並不是難事。還記得,瀕海戰鬥艦被054A護衛艦在南海追著跑的畫面,可見瀕海戰鬥艦的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隱身不足、打擊能力有限、續航能力差難以在遠海持續刷存在感。

實際上這也是美國為何減少部署瀕海戰鬥艦的原因,美國也在尋求新一代的護衛艦。從DDG-1000服役以後,美國海軍依然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情有獨鍾繼續生產,減少購買DDG-1000。瀕海戰鬥艦面臨的問題同樣也一樣,設計超前卻忽略了現實。

相關焦點

  • 科幻戰艦裡別忘了它——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軍迷朋友們肯定都聽過一句話,厲害的武器一般都有很漂亮的外形,有一艘造型科幻的戰艦大家一定見過他的圖片,他就是美國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有多大?3100噸的滿排,10萬噸級的尾跡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被認為是美國海軍近年來最失敗的裝備採購計劃,近期義大利芬坎蒂尼集團的護衛艦方案中標美國海軍FFG(X)護衛艦項目就是最好的證明,顯然當初被寄予厚望的「科幻戰艦」實際表現遠遠未達到美國海軍的期望值,不然美國海軍也不會宣布提前退役首批「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的計劃。
  • 前沿存在的產物,美國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是2003年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開始設計,2008年下水的鋁質三體艦。是根據美國海軍「由海向陸」和「前沿存在」的戰略思想設計建造的瀕海戰鬥艦,該級艦將主要用於全球沿海水域作戰,是一種快速、機動、吃水淺的水面艦艇,具有高度的自動化設計,艦員編制將控制在100人以內。
  • 美海軍接收第1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那什麼是瀕海戰鬥艦?
    近日網上消息稱,在當地時間的6月26日,美國海軍正式接受了「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奧克蘭」號,這也是美國第12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那麼有些小夥伴可能對瀕海戰鬥艦不是太了解。今天小編就簡單講講瀕海戰鬥艦。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在90年代初期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艇計劃的一部分。瀕海戰鬥艦的核心就是一個「瀕」字,是冷戰後美國海軍可能面對的戰術情景而研製的。瀕海戰鬥艦與傳統的護衛艦相比,它的打擊火力減弱了很少,並且在艦體的構建上也是用一種能兼顧高速、耐波能力與隱身性能和輕量化的高科技材料建造。
  • 詳解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美軍21世紀艦艇計劃的產物,又一科幻戰艦
    ,這個計劃是這三個計劃中完成程度最好的,其產物就是本期武器大講堂的主角-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唯一大量量產服役的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當年美軍提出瀕海戰鬥艦LCS計劃主要是為了研發一種低成本的小型多功能水面作戰艦艇用來滿足21世紀初期的各類瀕海作戰,同時用於取代佩裡級護衛艦用於近海的反潛作戰、保護兩棲部隊登陸、護送艦隊和美國本土海岸線的防衛需求。
  • 廢棄「自由」保「獨立」?瀕海戰鬥艦扶不上牆,美國各方失去耐心
    近日,因故障失去航行能力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底特律」號(LCS 7)被拖船拖回了美國本土,將很可能由此宣告「自由」級的「死刑」。 美國目前同時裝備有兩型瀕海戰鬥艦,分別是「自由」級和「獨立」級,分別有10艘和12艘已經加入美國海軍服役,另外還有6艘「自由」級和7艘「獨立」級正在船廠建造中。
  • 從昔日香餑餑,到今天的漂浮垃圾堆,美軍承認瀕海戰鬥艦徹底失敗
    作為執行瀕海作戰任務的瀕海戰鬥艦,曾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但一路走過來,叫罵聲蓋過了喝彩聲,從以前的「香餑餑」,變成了媒體今天口中的「漂浮垃圾堆」。據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23號報導稱,美國海軍正在調查「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潛在的設計缺陷。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根源,造價5億的戰艦怎麼了?
    對此美國海軍已經追悔莫及,原來美國海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故障頻發,嚴重影響了這款戰艦的任務能力,這個慘痛的教訓也讓軍方震怒,要求徹查到底,目前美國海軍已經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故障的根源,那麼這款造價高達5億的戰艦到底是怎麼了?
  • 已經失望:美軍為何還要3000噸的瀕海戰鬥艦?因為停不下來
    【話說軍世】在美國海軍重要的新型水面艦艇的問世中,福特級航母、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DDG1000驅逐艦和瀕海戰鬥艦都是「誠意滿滿」的新艦型,不過其中後兩型的成熟度顯然不如前兩型,尤其是DDG1000已經最為重要的雷達都讓給新航母了,基本已經是被美國海軍打入了「冷宮」,而瀕海戰鬥艦也已經被證明不那麼成功
  • 故障頻發,美海軍展開聯合調查,瀕海戰鬥艦項目不容樂觀
    圖為在加勒比海航行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南方+12月18日訊】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由於瀕海戰鬥艦頻繁發生動力系統故障,美國海軍聯合建造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針對
  • 美國艦機頻繁現身南海 又派這艘瀕海戰鬥艦來搗亂
    【環球網軍事報導】美國太平洋艦隊官方3月21日發布消息稱,3月20日,美國海軍「吉佛茲」號瀕海戰鬥艦在中國南海海域進行了航行訓練。這艘瀕海戰鬥艦近期在南海頻繁活動,還與美軍其他艦艇開展聯合行動,值得警惕。
  • 電影畫面感極強,美軍瀕海戰鬥艦海試,遇到大霧簡直太仙
    前不久網上曝出一組照片,照片中顯示的是美國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聖路易斯號在美國密西根湖上進行海試的情景。那時美國溫度非常低,但是湖水的溫度卻相對比較高,因此在湖面上形成了大霧,再加上美國的五大湖區風景本就很美,聖路易斯號航行在密西根湖上有著滿滿的電影般的畫面感。
  • 瀕海戰鬥艦集體趴窩,最高航速被限制在10節,海軍高層感到失望
    在瀕海戰鬥艦計劃中,有一長串問題,其中最新的一個是17艘艦艇的推進系統可能出現的相同問題。海軍高層曾多次試圖將建造計劃帶入正軌,但卻面臨著一系列棘手的挑戰,從不可靠的工程設備到開發進展緩慢的傳感器包,這些都限制了瀕海戰鬥艦的可靠性。
  • 美軍瀕海戰鬥艦故障頻發,美媒直接叫它「漂浮垃圾堆」
    「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的一型護衛艦。令美軍崩潰的是,這型瀕海戰鬥艦服役以來,故障頻發,其綽號已從「小破船」變成「漂浮垃圾堆」。 據環球網12月18日報導,美國海軍近日開始對屢屢發生動力故障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進行審查,這型戰艦一直因動力問題、生存力問題、設計缺陷等問題而飽受詬病。
  • 美海軍為第二艘星座級護衛艦命名「國會」號 將取代瀕海戰艦
    星座級護衛艦預計將執行美國海軍在成本和效率方面臭名昭著的「瀕海戰鬥艦」(LCS)原定要執行的部分任務,包括淺水巡邏和訓練等低強度任務,但也要有能力執行藍水海軍的任務。與其他星座級飛彈護衛艦一樣,「國會」號也將執行反潛、對抗水面艦艇和小型船隻發動的群狼戰術以及保衛穿越大洋的艦隊——執行所有這些任務的成本都比較低。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動力故障根源 美媒送新綽號:漂浮垃圾堆
    據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17日報導,美國海軍目前正在調查其造價高達5億美元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潛在的設計缺陷,這是這款飽受詬病的水面戰艦遇到的最新問題。報導稱,美國海軍人員目前正在對瀕海戰鬥艦複雜的聯合傳動裝置進行研究分析,以查明其是否存在設計缺陷並導致最近兩艘瀕海戰鬥艦在海上發生一系列動力故障。
  • 丹麥混血艦神似071,現重新定為護衛艦,重蹈瀕海戰鬥艦覆轍
    阿布薩隆級艦長137米,艦寬19.5米,排水量6300噸,擁有豐滿的外形與簡潔設計。首艦艦名阿布薩隆號,2號艦為艾斯伯恩.斯納爾號,兩艦分別於2004年、2005年服役。僅從外觀上看,像是我國塢登的縮小版,但是武器極其強大。丹麥海軍是模塊化設計的堅定擁躉,著名的飛魚級飛彈艇輝煌了一個時代。
  • 航速30節有多快?為什麼現代戰艦不再有高航速要求
    相比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使用最快31節的航速,明明艦用動力在進步,現代主力水面戰艦為什麼不在追求更快的航速了呢?原因有兩方面,主要在於武器和海戰形式的轉變,另一個原因則是艦用動力和艦隊核心的速度要求。1、武器和海戰形式的轉變二戰時艦炮作為主力海戰武器的最後巔峰時代,除航母以外的大中型水面戰艦,都是以火炮為火力輸出的,這時就需要戰艦在發現對方時快速機動到有利的射擊位置,這時爆發出來的航速很重要,尤其是戰列艦等主力戰艦的對決,如俾斯麥號追擊戰中,如果胡德號和威爾斯親王號航速不足,無法機動追擊,也許就不存在丹麥海戰了和俾斯麥被圍毆的故事了
  • 瀕海艦不給力,美軍新護衛艦即將問世,建造20艘要花掉200億美元
    據美國海軍協會(USNI)報導,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斯·布雷斯溫特於近日宣布,美國海軍的新一代飛彈護衛艦FFG(X)計劃正日趨成熟,該級首艦將被命名為"星座"號,舷號FFG-62,按照國際上近乎通用的命名原則,首艦名即為艦型名,這也標誌著FFG(X)飛彈護衛艦將全部為"星座"級。
  • 美軍新1艘瀕海艦服役 將解決令人困擾的可靠性問題
    作者署名:小新根據外國媒體《防務新聞》報導,當地時間周六,美國海軍最新一艘瀕海戰鬥艦加入現役,以解決該艦令人困擾的可靠性問題,並為今後幾年使小型水面戰鬥人員發揮作用開闢道路。據《防務新聞》報導,美國海軍第22艘瀕海戰鬥艦,也是第10艘自由級瀕海艦聖路易斯號在其同名城市舉辦的活動中受命加入艦隊。一旦全部投入使用,美國海軍將有35艘瀕海戰鬥艦。瀕海戰鬥艦再次面臨變革,其系統已經經歷了幾次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