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
近些年來國產恐怖題材電影始終受到影迷們的詬病。
平心而論,其實國產恐怖片在對於恐怖氛圍的營造上與亞洲其他國家的差距並不大。
只是由於規則的限制,往往利用一些人為因素來強行圓場。
就比如說夢境、精神分裂等等。
不僅使得前期苦苦營造的恐怖氛圍變成了故弄玄虛,還讓觀眾有一種被「侮辱智商」的感覺。
整個詭異的故事到最後竟然只是主角做的一場夢,難免讓人唏噓不已。
其實國產恐怖電影並非始終如此,也曾有過輝煌的時刻。
就像早些年的香港恐怖電影,誕生了不少至今還為人稱道的佳作,就比如說梁鴻華老師執導的《山村老屍》。
憑藉道長形象深入人心的林正英老師更是開創了一個國產殭屍片的輝煌時代。
而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也許沒有《山村老屍》和林正英老師主演的電影那樣經典,卻同樣也是不少小夥伴的「童年陰影」。
那就是香港恐怖電影——《咒樂園》。
《咒樂園》上映於2003年,由香港著名導演劉偉強執導。
在那樣一個以日本、韓國、泰國為代表的亞洲恐怖片處於主流地位的年代,《咒樂園》的出現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
現在看來,這部《咒樂園》的故事情節並不是很完美,甚至槽點頗多。
但在當時,我想不少小夥伴都租過該片的碟片,並且在觀看完之後瑟瑟發抖。
故事的開始,一群孩子在一座遊樂場裡嬉鬧玩耍。
機動遊戲機件突然失靈,導致一個小女孩從摩天輪高處跌落,意外喪生。
自此以後,遊樂場就像被下了詛咒一般,相繼發生多起傷亡事件,最終正式被勒令關閉。
然而當年親眼目睹這一事件的天倫和昕兩兄妹絕對料想不到,他們的人生自從那一刻開始就已經塵埃落定。
多年以後,天倫在圖書館翻閱到當年那場意外事件的報導,於是萌生出了調查真相的念頭。
他獨自前往已經荒廢的遊樂園,從此仿佛人間蒸發一般莫名失蹤。
不甘心就這樣失去哥哥的昕不顧母親的勸阻,決定與朋友們一同前往遊樂場尋找天倫。
就這樣,一群年輕人浩浩蕩蕩闖入了充滿詛咒的遊樂場,等待他們的,則是一系列奪人性命的恐怖事件。
如今很多恐怖電影因為劇情設定的不合理遭人詬病。
其中最大的硬傷就是主角閒著沒事非要進入兇宅或者深山老林裡探險,最終命喪黃泉。
我想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會對那些恐怖靈異的地方避而遠之吧。
所以根本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就一味犯險的行為,稱之為閒著沒事作死,一點也不過分。
由於這樣的設定越來越受人詬病,不少恐怖片導演開始為主人公進入靈異地點尋找正當理由。
就比如說2018年大火的韓國電影《昆池巖》,主角一行人在利益的驅使下進入荒廢已久的精神病院。
為了流量和金錢以身犯險,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說回這部《咒樂園》。
這是一群人閒著沒事作死的故事嗎?要我說,是,又不是。
為什麼這樣說呢?
哥哥天倫的確是閒著沒事做,時隔多年,他頭腦一熱便孤身前往發生過多起傷亡事件的遊樂場,可當年的意外事件和他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而妹妹昕進入遊樂場的目的就合理多了,她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天倫,親情的羈絆促使她不得不以身犯險。
包括他們的母親,作為驅魔師的她最後趕往遊樂場的目的也很明確。
救自己的女兒,還有與她同行的那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輕人。
單憑這一點,這部《咒樂園》就是十分難得的。
因為那個年代的恐怖電影沒有多少人會在意合理性,觀眾尚且如此,導演也是一樣。
而《咒樂園》中人物的目的雖然很簡單,但卻環環相扣,合情合理。
同樣受人詬病的還有片中身為驅魔師的母親驅魔的方式——照相機。
不少人覺得編劇實在是腦洞大開,如果用照相機就能驅魔,那麼豈不是人人都是驅魔師了?
在小麥看來,其實這不過是非現實電影的強設定罷了。
任何非現實電影都會有自己的強設定,不管是科幻電影還是恐怖電影都是一樣。
你不必過分追究為什麼可以這樣,因為影片的世界觀本身就是編劇所虛構的,不管你接受不接受都是如此。
況且照相機是貫穿全片的重要元素,不少線索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
就比如最後昕用母親的照相機為遊樂場裡的冤魂超度,讓人在恐怖之餘還覺得有些治癒。
再比如說昕一行七人最初進入遊樂場時拍下的那張合照。
母親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女兒和另一個朋友的成功逃脫,沒想到冤魂早已進入最開始的那張合照裡,並最終奪走了倖存兩人的生命。
最後這場驚險恐怖之旅以無人生還的結果收場,頗有一種宿命論的感覺。
除此之外,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網絡上掀起了一股吐槽早些年影視作品的熱潮。
不論是恐怖片還是言情劇,都沒有倖免。
包括這部《咒樂園》,小麥看到很多人時隔多年才在一些評分網站上大肆吐槽。
其實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欣賞標準,如果你硬要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十多年前的作品,自然會覺得有些地方難以接受。
但不得不說,哪怕很多早些年的影視作品現在看起來不堪入目,可在當年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
為什麼?因為符合當時人們的欣賞標準。
曾經讓你笑過,感動過,害怕過,它們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何必多年以後再翻出來過度消費呢?
(本文由小麥撩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