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我們該拿你怎麼辦?消化科醫生支招:記住這4個原則

2020-12-20 騰訊網

幽門螺桿菌 (Hp)是唯一能夠在胃酸性環境中生長的細菌,與消化性潰瘍、 慢性胃炎 、消化不良甚至胃癌的發病密切相關,很多情況下,需要根除幽門螺桿菌才安全。

我國是Hp高感染率的國家,據統計顯示,我國的Hp感染率高達40%-60%,並且一旦發生Hp感染,除非主動幹預,否則Hp不會自行清除,所以目前對Hp進行根除性治療是針對Hp感染最常用的方法。

但幽門螺桿菌不是那麼好對付的,有時即使根除了,但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又會重複感染,可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那麼到底,我們該怎麼對付它呢?

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需要把握以下4個基本原則

1.掌握根除治療的指徵

其實,幽門螺桿菌也沒那麼可怕,不是說感染了這種細菌就會得 胃癌 ,而且也不是感染了就一定要清除它。

因為我國是Hp(用Hp簡稱替代幽門螺桿菌,下同)感染率高的國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無症狀感染者,要求所有人都主動篩查Hp感染並不現實,所以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也建議,如果存在下圖這些情況時進行根除治療。

2.規範地聯合用藥

Hp感染具有難根除、易復發的特點,並且近年來發現其對常用的抗菌藥物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耐藥性,所以根除治療時需要聯合用藥,目前通常會採用兩種抗菌藥物聯合 質子泵抑制劑 及方劑的四聯方案進行根除治療,療程10-14天,並且要在治療結束4-8周後複查Hp檢測以評估治療效果。

很多人想自行根據用藥方案購藥治療,這裡還是建議去正規醫院看消化內科,畢竟用藥安全是第一,自行用藥風險太大!

3.避免家庭聚集性感染

Hp可通過口-口和糞-口傳播,如果家庭成員中有Hp感染者,就很容易造成其他家庭成員的交叉感染,也會導致根除治療的失敗,所以對於有Hp感染者的家庭建議採用分餐制和定期消毒餐具,並注意糾正對於嬰幼兒的不良餵食習慣。

值得提醒的是,Hp可以通過唾液傳播,因此接吻是有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的。

4.常喝一種水

感染幽門螺桿菌時,人們往往第一時間去找藥吃。但是藥療不徹底,還有復發的風險。與此同時,大量攝入藥物,還容易增加幽門螺桿菌對藥物的耐藥性。這個時候,考慮利用食療內調,其實更管用。

很多食物都能很好地滅菌,其中利用率最高的是黃精猴菇,被人們稱為是幽門螺桿菌的「天敵」。

每天用黃精猴菇泡水喝1-2次,對幽門螺桿菌起到很好的抑制殲滅作用,黃精猴菇含有蔓越莓、繡球菌、猴頭菇、黃精等名貴成分,能緩解不適,抑制幽門螺旋桿菌附著於腸胃內,解決腸胃問題。黃精猴菇的吃法上可以拌入蜂蜜水、酸奶中一起吃,比單一服用抗生素要好。

總之,Hp感染會帶來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所以根除治療應該遵循上面的原則,才能最大化的保證根除治療效果,防止復發。

參考文獻:

《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死敵是什麼?吃大蒜、喝蜂蜜、丁香茶能殺幽門螺桿菌嗎
    大家好,我是葉醫生:本文是百家號幽門螺桿菌科普專欄科普第7篇,本專欄針對幽門螺桿菌和導致胃病的聯繫的科普文章大概有10篇左右,主要解答大家對於幽門螺杆據導致胃病的焦慮以及導致癌前病變的誤區。教大家如何根除幽門螺桿菌以及要如何科學預防與治療。
  • 為什麼要根除幽門螺桿菌?
    很多人問我:體檢的時候醫生推薦做的一個「呼氣試驗」是什麼?有的時候我們肚子不舒服去醫院檢查,醫生也會建議做這個檢查,究竟是為什麼呢?「呼氣試驗」這個項目非常簡單,目的就是要看一下我們胃裡面到底有沒有幽門螺桿菌。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細菌,特別是在我們中國人裡面,平均感染率超過六成。
  • 28歲男子幽門螺桿菌1200多,消化科主任:只因愛吃4種食物!
    自從戴了口罩之後,今年才28歲的小張才知道自己有一個不好的毛病那就是——口臭,也想通了為什么女朋友總不願意和自己接吻,原以為是口腔問題,也去洗過一次牙,但是口臭還在,口腔科醫生就建議他去消化科看看。
  • 小雪感染幽門螺桿菌,嘴裡臭烘烘,被男友拒絕親熱
    小雪跟男朋友在一起剛剛不到半年,本該是熱戀期,但是最近她卻發現每次想要男朋友親吻自己的時候對方都不太情願,總有些閃躲。一開始自己還沒意識到問題,直到上班的時候和同事交流,發現同事尷尬的捂了捂鼻子……小雪這才發生,原來自己身上「臭烘烘」,口臭問題那麼嚴重。本來以為只有自己聞得到,可這時候周圍的人都已經感覺到不舒服了。
  • 胃鏡檢查幽門螺桿菌結果陰性,是否還需要做C13呼氣試驗?
    別幽門螺桿菌感染了,或者其它問題了。去醫院離家最近的是閔行區中心醫院,是一家二甲醫院,很方便,醫療水平也不錯。我提前約了一個消化科的號。夜裡12點以後就不吃東西了,早上也沒有進食。我怕堵車,一大早就出門去了醫院。消化科的許多檢查需要早上空腹,有的人沒有這方面常識,經常又多跑了一趟。
  • 家裡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其他人該怎麼辦?馬上告訴你正確做法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幽門螺桿菌」這個詞,通常在體檢單上我們能看到這種檢測項目。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可以存活於人體胃部的細菌,且其就有較強的傳染力,可通過共同進餐、接吻、食物、糞便等途徑進行傳染。目前,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人群比例高達55%,臨床上常見的胃炎、消化道潰瘍,甚至是胃癌等消化道疾病都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察覺到身體有哪些症狀,需要警惕幽門螺桿菌感染?
  • 我們如何感染幽門螺桿菌,兩個不在乎的細節,打敗了你的腸胃
    我們如何感染幽門螺桿菌,兩個不在乎的細節,打敗了你的腸胃過去,我們總說病是從嘴裡來的,很多人不太明白,但我們要說的是,疾病是通過口腔進入的!幽門螺桿菌主要有兩種傳播途徑一是糞口途徑。當然,還有一種,那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上廁所時不愛洗手,也沒有飯前洗手的習慣,這個時候,很容易把幽門螺桿菌帶到我們的餐桌上感染其他人,不過,這還是和我以後要說的有關!另一種是口頭交流。所謂口頭傳播方式,前提是我們「口中得有菌」!他存在嗎?
  •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4種常見飲食習慣及時改掉
    導語:雖然我們胃部是處在強酸的環境當中,一般的細菌是很難侵襲的,但是幽門螺桿菌卻是一個非常頑固的細菌,他在這種環境當中依舊可以頑強生存,而且這種細菌的感染率非常高,超過60%,所以一旦患上了幽門螺桿菌,大家就要引起重視,否則很容易會加重胃病,甚至可能出現胃潰瘍以及胃癌的現象。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
  • 幽門螺桿菌會傳染嗎?感染上了,普通人該怎麼辦?
    有時食欲不振,胃部脹氣、反酸等並不是普通的胃部,而是胃部侵入了幽門螺桿菌。 這是一種非常頑固的細菌,能夠在人的身體內部紮根存活下來,並且還會不斷的繁衍,數量也是越來越多。大家張開嘴呼口氣,也許就能感受到這種細菌的威力,嘴巴裡面的口氣非常難聞。刷牙都無法將口臭的味道徹底蓋住,嚴重影響自己的個人形象。幽門螺桿菌離開人體也可以存活一段時間,所以它是可以傳染的。
  • 體檢查幽門螺桿菌,呼氣試驗和抽血哪個更好?醫生告訴你該怎麼選
    為了讓大家各項檢查做的明明白白的,對檢查結果做到心裡有數,吳醫生今天就針對一個小問題跟大家聊聊:檢查幽門螺桿菌,抽血好還是吹氣好?跟想像不同的是,抽血檢查(學名血清學檢查)並不是查血液裡是否有幽門螺桿菌(別笑,很多人都這麼認為),而是查血液中對幽門螺桿菌產生的抗體。幽門螺桿菌如果侵入體內引發感染,就會刺激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抗體,我們稱之為抗幽門螺桿菌抗體。其中有一種分類為IgG的抗體能夠長期存在血液當中,因此只要抽取少量血液標本,加入特定的檢測試劑,就可以判斷是否存在此抗體。
  • 幽門螺桿菌大多是吃出來的?醫生忠告:4種常見飲食習慣趁早改掉
    幽門螺桿菌大多是吃出來的?醫生忠告:4種常見飲食習慣趁早改掉1、喜歡外出聚餐現在的年輕人下班之後喜歡叫上朋友一塊聚餐,但是外邊吃飯,雖然美味衛生條件有可能並不達標。4、胃疼幽門螺桿菌在人體內會破壞胃黏膜,吃了東西很容易出現胃痛,甚至是反反覆覆,一定要及時的去檢查,不要私自去藥店買藥,小病拖成大病。
  • 身體4種變化,八成是幽門螺桿菌在「搗鬼」,簡單3招,或可抑菌
    一、身體4種變化,八成是幽門螺桿菌在「搗鬼」變化一:口腔異味口腔異味,也就是口臭,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一大信號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不僅存在於人的腸胃中,還存在於人的牙菌斑中,引發口臭的出現。變化二: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幽門螺桿菌感染,會降低人的消化功能,導致攝入的食物比較難被腸胃消化掉,會積壓在腸胃裡,影響到腸胃的功能,造成食慾不好的情況。
  •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4個飲食習慣建議改掉,希望你能學習
    當然幽門螺桿菌雖然無法徹底根除,卻可以做到預防。如果這些壞習慣不及時的趕掉,還會繼續感染幽門螺桿菌,因此在這裡提醒大家,有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是個習慣,建議你儘早改掉。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4個飲食習慣建議改掉,希望你能學習1、喜歡外出聚餐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人體唾液傳播,進入飯菜當中,然後進入胃部,引起幽門螺桿菌感染,吃飯的時候最好實行分餐制。很多人在一起吃飯,一旦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很容易被傳染,所以儘量使用分餐制,而且要使用公筷給別人夾菜。
  •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儘量改掉4種常見飲食習慣
    它就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會損傷胃黏膜,加重胃病,還容易傳染,所以要做好防治工作。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儘量改掉4種常見飲食習慣1、經常聚餐經常在外面聚餐,一方面是因為外面的飲食衛生不是特別好,而且大家經常一盤菜多雙筷子一起夾,細菌容易通過唾液來傳播。
  • 幽門螺桿菌是「壞細菌」嗎?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傳染給家人嗎?
    說起幽門螺桿菌,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幽門螺桿菌在我國的感染率超過了50%,它的感染與地域、種族和經濟條件等密切相關。
  •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快看看你是否也感染了
    這個討論的「主角」正是幽門螺桿菌,在我國幽門螺桿菌的平均感染率已經達到了59%。這就意味著,每兩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攜帶者。什麼是幽門螺桿菌?為什麼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這麼高?感染幽門螺桿菌有哪些症狀和危害?今天,長沙東大肛腸醫院胃腸科醫師餘仁貴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幽門螺桿菌是何方妖孽?
  • 消化內科醫生:胃感染幽門螺桿菌,謹記2吃4不吃,胃炎繞道走
    這一檢查才知道,小楊根本不是腸道問題這麼簡單,而是因感染幽門螺桿菌,導致患上了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因幽門螺桿菌在胃裡、腸道裡滋生感染,引起的大便異常,上腹部疼痛。幽門螺桿菌是目前唯一能在胃裡滋生繁殖的螺旋形細菌,同時還可在腸道、嘴巴裡滋生感染,通常感染幽門螺桿菌有一段時間的人,基本都會誘發胃炎的發生,也被稱作胃「頭號殺 手」。好在小楊情況不是很重,經過3個月治療調理,感染幽門螺桿菌已經得到「根除」,胃也好了。
  • 幽門螺桿菌(Hp),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您是不是經常忘記吃早餐,或者草草訂個外賣幾分鐘吃掉? 您是不是時常感到胃痛、不消化、反酸、燒心、腹脹、嗝氣? 您是不是在自己的體檢報告上見到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診斷後驚慌失措?是不是擔心會得胃癌?
  • 醫生:感染幽門螺桿菌,身體會有這3種表現,胃不好的不妨了解下
    導語:每個人身體裡或多或少都有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強。體內的數量如果超標就會損傷腸胃黏膜,導致各種胃部疾病。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養護腸胃,及時發現身體的幽門螺桿菌超標。雖然看不出來腸胃裡的幽門螺桿菌過多,但我們可以從身體的一些異常表現來判斷。
  •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醫生提醒:4種飲食習慣儘量及早改掉
    導語: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細菌,而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一類致癌物質,這也讓人們引起了對於幽門螺桿菌的重視,其實多數的幽門螺桿菌都是吃出來的,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這種飲食習慣,減少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