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V評:拜登時代,美國與中國三大領域一決雌雄

2021-02-24 輿情文摘

「輿情V評」每天播報「十條」熱點焦點要聞,外加輿哥團隊的熱評,有什麼意見建議可直接留言,輿哥和二子必回,感謝大家的支持,不為錢不為利,只為傳遞正能量,輿哥、下晚黑和二子等創作人員向大家致敬。1、全面惡化中美關係的川普時代終於過去,今後的中美關係將是一個什麼關係,其實拜登未上臺前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他說:俄羅斯是美國國家安全目前的最大威脅,而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拜登時代中美將在三大領域一決雌雄。一是高科技方面。美國將延續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公司的制裁,共和黨雖然和民主黨有分歧,但在與中國競爭方面,態度是出奇一致的。只是採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而已;二是軍事力量方面的競爭。對於中國的軍事力量發展,美國是既恨又怕,所以一直想方設法進行遏制,高調宣稱「中國威脅論」。1月23日,拜登上臺的第四天,美國的羅斯福號航母又來南海「秀肌肉」了;三是意識形態方面的挑戰最近美國鼓動俄羅斯的反對派在俄多個城市發動了示威遊行和暴亂,顏色革命這個老話題又一次重彈。美國對俄羅斯什麼樣子,對中國也會照方抓藥,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輿評:不過輿哥看來,美國離不開中國,當然中國也離不開美國,兩個國家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矛盾體結合。在鬥爭中尋找共同點,求同存異,將是未來的常態化。

【軍視野】軍情播報

2、據印度媒體報導,就在印度舉行閱兵活動慶祝一年一度的共和國日的時候,巨量印度農民闖入新德裡抗議示威。印度農民的情緒非常激動,陣仗比閱兵活動還要大,雖然他們手中沒有槍沒有炮,但有人手持大刀,硬生生闖進了新德裡。雖然他們沒有坦克沒有裝甲車,但是拖拉機化身戰車同樣衝破了阻攔,使得新德裡完全陷入了混亂。

輿評: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為奇特的閱兵式了,為印度家民點讚,阿兵哥們別在雪山幹靠了,你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日子不好過。不過,好面子的莫迪並沒有退讓的意思,反而是閱兵活動和抗議活動同時進行,不得不服,的確夠硬。

3、根據俄方說法,普京已經指示俄外交部在不設條件的前提下與美方進行談判,務必確保條約在2月5日到期前完成續約。從時間上看,只有7天可供美俄外交官們談判,可謂是十萬火急了。而一旦續約,美俄之間現存唯一的核軍控條約就能再維繫5年。

輿評:該條約能夠避免國際核擴散進一步失序,能夠確保美俄兩個核大國之間最基本戰略互信,中國應該利用好這五年,繼續增強中程飛彈技術與規模優勢,補齊核領域差距。

4、拜登政府27日宣布暫時停止多項川普政府時期籤署的對外軍售案,據悉,臺外事部門發言人歐江安28日宣稱,臺灣並不在名單之中,不會受到影響,目前也沒有收到會有任何改變的通知。

牌要輿評:拜登把臺灣一打到底了,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外部勢力幹涉和「臺獨」分裂圖謀。

【摘世界】國際資訊

5、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1月28日籤署了一系列與醫療保健有關的行政措施,其中包括重新開放聯邦歐巴馬醫改政策《平價醫療法案》的註冊。

輿評:拜登籤署一系列行政法案恢復歐巴馬時期政策,美國讓我們看到什麼叫朝君主一朝臣。據悉,拜登上任以來籤訂的行政法案突破歷史記錄。不過換一任總統會不會又改變呢,這就是所謂的法治民主的國家嗎?自由倒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不過這個自由是總統的決策自由,想籤就籤,想廢就廢。

6、普京27日在發表講話時強調,他「希望並正在努力與歐洲建立對話,但愛必須是相互的」。他將經濟和科技確立為可以發展互利合作的方向。普京認為,一些「絕對基本性」的東西能密切俄歐關係。輿評:普京這是向歐洲拋出了橄欖枝,普京大帝也溫柔了一下。不過,俄國幾百年都融不進歐洲,歐洲人血液裡的高傲是不允許他們接受俄國的。7、英國《衛報》26日報導,從今年1月1日開始,歐盟公民已被悄然納入英國政府的所謂「自願歸國計劃」中。為鼓勵歐盟公民自願離開英國回原國籍地,英國政府甚至將為其提供免費離境航班以及最高2000英鎊的搬家安置費。

【品華夏】國內資訊

8、1 月 27 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提名的商務部長承諾對中國的貿易和技術威脅採取強硬立場,但沒有說她是否會維持川普政府時期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列入黑名單的政策。

輿評:輿哥看來,不管說沒有說,美國都是換湯不藥的對中國高科技企業進行遏制,中國科技企業還是需要提早做出防範。

9、26日消息,承諾加入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政府針對中國的所謂「清潔網絡計劃」不到兩周後,首個同意加入該計劃的非洲國家史瓦帝尼王國就宣布退出。

輿評:雖然退出了,不過中國還是應該做好應對,對於這種腳踏兩隻船的國家還是區別對待。

 10、針對英國政府宣布自1月31日起,調整後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及籤證政策正式生效。趙立堅回應稱,「自1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認所謂的BNO護照作為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輿評:幹涉中國內政不斷出么蛾子,這回好直接出局了。

精彩回顧

新聞V評:拜登普京通話  俄澳印美多國爆發遊行示威  美新國務卿、防財長對中國說狠話

新聞V評:伊提7項先決條件談伊核對話  美新防長和候任國務卿叫板中國

新聞V評:美高空偵察機飛南海距臺22.55海裡  美軍事、外交經濟、政治遏俄

新聞V評:伊朗最高領袖發推誓言「報復」   拜登上臺後首道歉 臺軍證實13架次大陸戰機進入西南空域

新聞V評:戰局突變,美軍兵分6路疾馳華盛頓要打內戰嗎?


相關焦點

  • 拜登顧問:堅持對華制裁,讓中國在尖端領域技術上落後於美國
    現如今正值美國政府換屆關鍵之際,以至於拜登政府上臺之後對華政策會是怎樣也引發眾人猜測,而在近日拜登顧問釋放出了重要信號。根據路透社12月2日發布報導,擔任拜登顧問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表示:中國近期跟多個國家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協定,這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 美媒:拜登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合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還沒上任,團隊內尋求與中國合作的呼籲就來了。中國嫦娥五號載譽歸來之際,美國「政客」新聞網當地時間20日報導稱,拜登的一些高級顧問敦促美國在太空領域與中國進行合作。
  • 拜登當選對美國、中國及世界的影響
    >文: 任澤平 華炎雪 範城愷 梁穎 李曉桐美國大選,拜登已鎖定勝局。拜登的當選,對美國、中國乃至世界均有重大影響。拜登當選後的美國經濟有望加快恢復,但深層次社會問題難以解決。短期看,拜登上任後會加大防疫政策力度和支持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美國經濟有望恢復。但美國政府體系的系統性缺陷、聯邦政府與各州工作脫節、過度追求「民主自由」的價值觀等,均使政府防疫工作效果打折。行業方面,拜登當選或意味著基建、科技、新能源等領域將更好發展。
  • 拜登還沒上任,美國內就傳來強烈呼聲,這領域與中國合作至關重要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迄今為止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的成功返回,可謂是賺足了眼球。對於嫦娥五號的回歸,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還沒上任,國內就傳強烈呼聲:在這個領域與中國合作至關重要。
  • 美國進入拜登時代,朝鮮半島將開啟「新局面」
    陳冰冰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東亞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亞洲學院副院長11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祝賀約瑟夫·拜登當選美國總統,舉世矚目的美國總統選舉在波折中基本落下帷幕。
  • 拜登時代,英國還會對中國「跳得兇」嗎?
    (原標題:拜登時代,英國還會對中國「跳得兇」嗎?拜登的出現令歐洲回憶起歐巴馬時期歐美關係的融洽度我們可以從法國對蓬佩奧例行公事的接待中,看到大多數歐洲國家對於美國大選的態度和對未來美歐關係的期待。「歐洲國家領導人紛紛已對拜登表示祝賀,幾乎都趕在第一時間。這表明拜登當選或者說民主黨上臺是符合歐洲多數國家的期待的。」
  • 拜登當選,面臨著三大歷史挑戰,看看日本新聞媒體是怎樣報導的吧
    如果拜登能巧妙地應對以下三個挑戰,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八位最優秀的總統。但如果他在其中兩個方面失敗,就將被評為低於平均水平的總統。 如果不能應對其中任何一個挑戰,美國就可能跌進谷底。讓我們來看看拜登面臨的三大挑戰。
  • 拜登如何面對選後「撕裂」的美國
    ——編者  1  身處三大矛盾漩渦中心 美國社會出現嚴重撕裂  問:川普支持者衝擊國會,這一幕震驚世界,暴露了美國社會存在的哪些問題?  答:1月6日,美國國會舉行兩院聯席會議,確認去年總統大選的結果。
  • 拜登顧問:不讓中國進入5G、AI等保持尖端地位領域|爆款分享
    拜登顧問:不讓中國進入人工智慧、機器人或5G等保持尖端地位領域>本文閱讀量達20萬精彩文摘從2019年到2020年,坎貝爾的發言可見「未來美國拜登政府整合其盟友,通過制定全新的貿易規則對中國一起施壓。從而達到讓中國在關鍵領域從技術上落後於美國。」網友評論@beyondwzb:美國希望中國的企業都是聯想小米之類的,這一類的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對成本敏感,抵禦風險能力低,既能使用美國技術為美國賺取高額利潤,又能很容易的通過核心元器件裡的後門實現情報信息獲取!而且通過大量扶持這樣的企業佔領中國市場,導致中國的產業升級失敗!
  • 拜登顧問:人工智慧、機器人和5G美國必須比中國領先
    在這些新興的技術領域中,可各國發展都呈現了一個新態勢,以我國為代表的許多國家逐漸崛起,我國更是在諸多領域由曾經的跟隨實現了領跑。而中國取得這一成果,最不爽的自然是美國,於是我國受到了各種狙擊。隨著美國大選的落幕,美國新一任總統即將上臺,不知道師又會出現怎樣的變化。而就在最近,擔任拜登顧問,美國前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公開表示,拜登顧問:這3個尖端領域,美國必須領先中國。美國必須遏制中國在三個領域,即:人工智慧、5G以及機器人這些新興高科技技術方面的發展。必須將中國趕出第一梯隊,否則美國的霸主地位將受到直接威脅,美國經濟會出現巨大危機。
  • 《中國時報》社論:拜登時代「臺灣牌」的價值
    展望未來,拜登政府無意與大陸進行全面對抗的意識形態之爭,主張雙方在政治、軍事及經濟上可以共存,良性公平競爭可以帶來在公衛、氣候變遷、防止核子擴散等領域的合作機會。拜登陣營堅持遵循「一中」政策、反對片面改變臺海現狀是最佳方案,拜登政府官員不會發表「臺灣從來不是中國一部分」等令綠營亢奮的言論,甚至官員來臺及軍售都可能減少。
  • 拜登對華政策班底全是熟人?但他說美國最大威脅不是中國
    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上任一年後,在2020年7月表示,美國的首要戰略競爭對手是中國,然後才是俄羅斯。而拜登是怎樣看待中國的呢?在25號CBS公布的六十分鐘採訪裡,拜登說:"目前美國最大的威脅是俄羅斯,可能破壞美國的安全和同盟關係。
  • 包道格:為什麼拜登的頭等大事應是美國而非中國?
    近日,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前副會長包道格發表文章,他認為美國在西太平洋無可匹敵的霸權時代已經結束,下屆政府的第一要務應是重拾美國實力,重建國內競爭力與國外領導地位。以下為包道格文章摘編:拜登需要將精力集中在少數幾個議題上,他已表明打算解決包括抗擊疫情、促進經濟發展、解決種族爭議在內的幾個主要問題。拜登還需要恢復內部秩序,以使政府能夠繼續專注於上述目標,不輕易改變方向。當前美國的力量和影響力已被大大削弱。因此,重建國內競爭與國外領導力應是拜登政府的當務之急,具體的中國議題須排在其後。
  • 媒體預測拜登當選 美歐車市喜憂參半
    多家美國主流媒體預測,拜登將於2021年1月20日就任第46任美國總統。投桃報李還是雙刃劍?拜登之所以能夠在三大以汽車製造業為主的鏽帶戰場州獲勝,不僅僅要歸功於拜登「有史以來總統候選人中最大車迷」這一頭銜。拜登的父親曾在青年時代長期在家鄉德拉瓦州最大的雪佛蘭經銷商之一工作,而拜登本人更是雪佛蘭科爾維特跑車的忠實粉絲。
  • 拜登顧問: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對手,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重要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 20日報導稱,儘管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中國視為在幾乎所有其他領域的最大經濟和軍事競爭對手,但當選總統拜登的高級顧問認為,美國與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合作非常重要。資料圖: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報導稱,拜登的高級顧問們主張,美國和中國之間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局勢,並降低發生不穩定太空競賽的可能性。此舉類似於美國和俄羅斯在冷戰高峰時期在民用太空項目上的合作。
  • 美媒預測拜登當選,美、歐車市喜憂參半
    拜登之所以能夠在三大以汽車製造業為主的鏽帶戰場州獲勝,不僅僅要歸功於拜登「有史以來總統候選人中最大車迷」這一頭銜。拜登的父親曾在青年時代長期在家鄉德拉瓦州最大的雪佛蘭經銷商之一工作,而拜登本人更是雪佛蘭科爾維特跑車的忠實粉絲。  更為關鍵的因素則是拜登得到了美國最大工會之一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的官方支持。
  • 拜登將提名這位華裔美國人任美國貿易代表,她曾在中國教英語
    據海外網援引《華爾街日報》9日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將提名眾議院籌款委員會首席貿易法律顧問、華裔美國人凱薩琳·戴(Katherine Tai)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官網資料顯示,凱薩琳·戴曾於1996年至1998年曾代表耶魯大學前往中國,在廣州中山大學教授英語。
  • 拜登時代,蔡英文還有價值嗎?
    作者:樂宇2020年接近尾聲,在明年的1月20號,拜登上臺,美國白宮就將迎來它的新主人。在美國總統換屆的這一特殊歷史時期,也有一件事值得注意,那就是臺海局勢的持續緊張。但是川普在這次美國大選中失敗了,被民進黨當局與川普「捆綁」的臺灣地區又該何去何從?在川普時期「風生水起」的蔡英文,在拜登時代是否還有價值呢?拜登時代的到來在過去的四年時間裡,川普政府給全世界人民展現了一個真實的美國,打破了很多人對於美國的幻想。
  • 聽聞他說「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綠媒用了一個字!
    「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不會承認臺灣獨立。」拜登的核心幕僚、格雷厄姆·艾利森接受臺灣媒體TVBS專訪時的一席話,這兩天在島內引發關注。綠媒「三立新聞網」報導的標題中出現「驚!」的字眼。臺灣有學者說,顯然艾利森已把話說死,意思是叫臺灣不要妄想追求「獨立」。
  • 拜登核心幕僚: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首都在北京,不會承認「臺獨」
    報導稱,艾利森在採訪中明確表示,"一個中國"的概念是不容置疑的,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他在採訪中對臺灣媒體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它的首都是北京。美國政府不會承認獨立的臺灣,這個國家不存在。"他最後在採訪中表示,拜登政府對中國的態度會與川普政府大為不同。拜登政府會認真審視之前川普政府犯下的錯誤,實施新的外交政策,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