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面臨著三大歷史挑戰,看看日本新聞媒體是怎樣報導的吧

2021-01-22 飛燕日文精選

飛燕日文精選

你要的原版日文電子書都在這裡

官網:www.swallowebooks.com

官方代購微信:AmazonEbooks


「沒有壓力就沒有鑽石」

——拜登面臨的三個歷史難題


百年一遇的傳染病大流行,幾十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半世紀一遇的抗議運動的興起,以及自美國南北戰爭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社會分裂——喬·拜登是第一個帶著如此多歷史性挑戰上任的美國總統。

今天,館長就帶大家看看日本雜誌《NWSWEEK》對於拜登上任以及面臨的挑戰是怎樣報導的吧。

雖然拜登以700多萬票的優勢戰勝了現任總統唐納·川普,但他的勢頭並沒有延續到國會選舉中。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執政黨和在野黨幾乎勢均力敵,在州議會方面依然是共和黨更加強勢。拜登現在不僅肩負著世界領導人中最繁重的責任,還面臨著自1860年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總統後最困難的挑戰。

但要處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拜登恐怕是最合適的人選。如果能在實驗室裡創造出理想的總統,那麼應該是與拜登具備同等資質的人物。

首先,他曾說過,除了成為下一任總統的橋梁,還希望撫平社會的創傷,為人們帶來安定。對於川普的支持者或仇視共和黨上層人士的行為也表示拒絕。他的大部分政治生涯都是在與國會打交道,而不是在政府中擔任高職。即便是擔任副總統時期,他的主要工作也是與共和党進行協商。在思想上,拜登一直是中間派,也有豐富的經驗。在歷代總統中,他是就任前擔任公職經驗年限最多的一位。他的經歷背景讓我們有理由期待他上任後能有大作為。筆者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沒有壓力,就無法誕生鑽石」。

如果拜登能巧妙地應對以下三個挑戰,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八位最優秀的總統。但如果他在其中兩個方面失敗,就將被評為低於平均水平的總統。 如果不能應對其中任何一個挑戰,美國就可能跌進谷底。讓我們來看看拜登面臨的三大挑戰。

1. 新冠疫情防控

拜登執政的前半年,必然會專心投入到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工作中。今後脫離川普政權控制,他的能力和專業性將再次被世人矚目。

當選後,拜登立即任命最優秀的專家團隊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並將疫情防控作為首要任務。這是很值得稱讚的。緊接著便是調查病毒傳播途徑,強調社交距離的保持、制定疫苗分發策略和強化政府信息的公開等。不過,拜登可能會以新冠疫情為契機,解決更長期的問題。例如致力於氣候變化研究,以作為未來預防傳染病爆發的手段。

拜登還表示將成立一支10萬人規模的公共衛生工作隊,而這一舉措也將刺激就業、幫助擴大醫療體系。在總統就任後的100天內,通常被視為 "蜜月期",人們會對其持有更加寬容的態度。但在如今不容樂觀的社會環境下,拜登卻無法擁有這種奢侈的寬容。如果他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發揮作用,或許還有餘力推行其他政策。

2.經濟和全球化

大學教師之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川普到底是如何獲得7400萬選票的?到底是什麼人投給了美國歷史上最腐敗無能的總統呢?」客觀來講,答案其實很簡單。這些人被煽動投票的動機是對精英的反感,對全球化的恐懼,以及對左派所提出的大政府、增稅、接受移民和二氧化碳減排等政策的強烈反對。拜登面臨著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同時也面臨著一個為川普總統上任提供了土壤的民粹主義時代。新冠疫情只會加速和擴大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鴻溝。拜登將繼承一個民主黨自1875年以來過半人數最少的眾議院。 此外,除非民主黨在1月5日的喬治亞州參議院第二輪選舉中贏得兩個席位,否則拜登將成為自1884年以來第一位在沒有控制參眾兩院的情況下就開始執政的民主黨總統。

這麼一來,會有什麼樣的展開?對於經濟政策的制定者,拜登選擇了一個不僅兼具威望和經驗,並且還受到共和黨建制派和金融界尊重的人。受疫情影響,今後的經濟政策必將需要合作和妥協,競爭激烈的各州所選出的議員們都意識到,經濟上的失敗可能會結束他們的職業生涯。拜登、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三人背負著總統與參眾兩院之間建立跨黨派高層共識的悠久歷史。被指名為下任財政部長的珍妮特·耶倫和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組成的政府團隊將大力實施財政支出和量化寬鬆政策,而另一方面,共和黨建制派將與拜登政府達成協議。

現在,被極度壓抑的需求將會在個人消費和金融市場上爆發,而這兩者都依賴於中上層階級龐大的可支配收入和膨脹的儲蓄。

對拜登政府來說,最大的考驗是一年半後,即中期選舉正式展開之際。在處理好上任不久所襲來的經濟危機之前,他恐怕難以著手解決貧富差距和社會分裂問題(例如增稅和提高公共支出)。

3.與中國的關係

毫無疑問,大國爭霸的時代已經回來了。正如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所說,當一個超級大國開始面臨競爭對手的崛起時,就註定要發生衝突。回顧歷史會發現,這種不穩定的共存關係通常會發生軍事衝突。雖然拜登無疑會先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應對疫情方面,但他經驗豐富的外交團隊也必然會在外交領域大展身手。密切關注中國的崛起,將是與共和黨合作的最佳手段。

在美國,對中國懷有善意的選民層並不存在。共和黨和民主黨各派在對中姿態方面都是鷹派,認為打倒中國就能團結整個美國。此外,若是能率領多國聯盟構築「中國包圍網」,則有助於重建美國的領導地位。拜登會比上屆政府更擅長這方面的工作。他清楚,與中國的經濟和科技脫鉤是不可能的。因此,雖然他不得不依靠在清潔能源、疫情防控和供應鏈上佔據核心地位的中國,但他仍將在貿易上採取強硬姿態,在人權問題上給予中國最大的壓力。

拜登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並譴責中國的經濟制裁和人權問題,這也將獲得歐盟和日本的協助。他的外交政策是,以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不信任為動力,重建、修復和重塑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同時,這也將使得美國再度重視同盟關係。但歸根結底,面對崛起的中國,美國最大的教訓是必須首先重建國內治理。希望拜登以中國為藉口,能在科技和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膽投資。


文章來源:NEWSWEEK

譯者:Eureka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添加飛燕電子書官方微信(AmazonEbook),獲取更多日文原版書籍!


官方代購微信:AmazonEbook



相關焦點

  • 美媒「官宣」拜登當選,媒體「錯判」了咋辦?
    當地時間11月7日,美聯社、福克斯新聞、《紐約時報》、CNN、NBC等多家美媒宣布,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已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贏得了2020年總統選舉。之後,媒體都稱呼拜登為「當選總統」(President-elect),拜登也將自己的推特認證改為「當選總統」。此外,全球多國領導人發布聲明,祝賀拜登和他的副總統搭檔哈裡斯贏得大選。
  • 拜登成為「當選總統」,美國媒體說的算「官宣」嗎?
    與此同時,包括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英國首相詹森、法國總統馬克龍、印度總理莫迪在內的多國領導人紛紛向拜登發出祝賀。美國各家媒體也「爭先恐後」地報導了這則爆炸性消息,它們都是怎麼說的?當地時間11月7日,CNN的頭條新聞便是拜登勝選。根據CNN網站顯示,其頭條位置用了兩個大寫英文單詞報導拜登勝選的這一消息,即「拜登贏了」(BIDEN WINS),點開連結可看到關於美國2020年總統選舉的實時滾動報導。
  • 後川普時代,美國媒體面臨挑戰
    只有噪音,沒有新聞。」當然,像CNN點評嘉賓、歐巴馬前特別顧問範·瓊斯在聽到媒體確認拜登當選的消息後,當場淚灑,說出一席肺腑之言,終於可以跟自己的小孩掏心置腹說,大選結果也證明,「品格真的很重要」。這樣的點評恰到好處,既有煽情提升收視率效果,又一言切中拜登「主打品格」的選戰策略特點。
  • ...拜登當選」,《今日美國》:他將成美國歷史上當選年紀最大的總統
    最新消息#拜登#【美媒宣布「拜登當選」,《今日美國》:他將成美國歷史上當選年紀最大的總統】北京時間8日凌晨,包括美聯社、CNN在內的多家美國主流媒體相繼宣布「拜登勝選」,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多國領導人隨後向拜登送上祝賀。
  • 拜登打了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拜登打了 2020-12-22 1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媒體預測拜登當選 美歐車市喜憂參半
    多家美國主流媒體預測,拜登將於2021年1月20日就任第46任美國總統。投桃報李還是雙刃劍?拜登之所以能夠在三大以汽車製造業為主的鏽帶戰場州獲勝,不僅僅要歸功於拜登「有史以來總統候選人中最大車迷」這一頭銜。拜登的父親曾在青年時代長期在家鄉德拉瓦州最大的雪佛蘭經銷商之一工作,而拜登本人更是雪佛蘭科爾維特跑車的忠實粉絲。
  • 李迅雷:拜登當選的話資本市場會怎樣?
    (原標題:拜登當選的話資本市場會怎樣?)(註:考慮到目前上述部分關鍵州的計票過程仍在進行之中,特別是部分州差距極其微弱,如:喬治亞、賓夕法尼亞等需要重新計票,以及一些關鍵州郵寄選票的訴訟,目前從理論上仍不排除選舉結果再次出現波動的可能性)事實上,這一結果完全符合我們此前的預期,我們早在9月26日就發表了《假設拜登當選,市場會怎樣?》
  • 喬·拜登獲美大選勝利 日本小鎮鎮長「熊本的拜登」走紅社交媒體
    據外媒報導,多虧了喬·拜登,日本一個小鎮的鎮長正享受著國際知名度。這是因為用日文書寫其名字的漢字就可以讀成「拜登-喬(Baiden-jo)」或「喬-拜登(Jo Baiden)」。73歲的日本西南部大和市市長梅田豐(Yutaka Umeda)表示,他收到了很多開玩笑「當選」的簡訊。
  • 「拜登當選,對臺灣而言是個災難」
    而在美國大選過程中,從民進黨政客到綠營媒體,再到民進黨的「網絡水軍」,一邊倒地追捧川普,貶損拜登,營造出「臺灣是世界上最捧川普的地區」的喧鬧景象。8日,擅長「髮夾彎」(指出爾反爾,前後不一)的蔡英文迅速跟風,在社交媒體上給拜登送上祝賀。蔡當局還試圖改變敘事,營造「不管誰當選臺美都會一樣好」的新印象。不過明眼人看得出,若非心虛,何必如此費盡心機?
  • 民主黨捲土重來,中國或面臨四大挑戰
    北京時間11月8日上午,拜登以當選總統身份發表獲勝宣言。當時就有同事問筆者:拜登和民主黨捲土重來後,美國的法西斯主義是不是就沒有成長的空間了?情況可能剛好相反!拜登當選對美國社會的撕裂會加劇其法西斯主義化,對中國的威脅不僅會更大,而且更加飄忽不定。
  • 時代雜誌評選2020年度人物,拜登組合上封面,其餘名人也看看
    2020年只剩下19天,回顧這一年,我們遭遇了傳播速度快、防控難度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人們多數時間居家辦公上課;全球多國領導人換屆,世界面臨前所未有之變局。年末各家媒體評選出年度詞,年度顏色等等。《時代》周刊也按照慣例評選出系列年度人物。
  •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日本積極抱大腿,欲尋求與美國建立更緊密聯繫
    圖為:拜登 根據12月16日《今日日本》新聞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Katsunobu Kato)周二表示,在確認拜登於11月3日總統大選中獲勝後
  • 即將78歲的拜登,或將成美國年齡最大的當選總統
    新京報快訊(記者 謝蓮)據多家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率先贏得270張選舉人票,不出意外將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媒體當天宣布拜登贏下賓夕法尼亞州和內華達州,累計選舉人票達到279張。福克斯新聞則宣布拜登還拿下亞利桑那州,因此其累計選舉人票達到290張。
  • 多家美媒宣布:拜登贏了!拜登修改推特認證: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在打高爾夫,拒絕接受!
    01多家美媒體官宣:宣布拜登當選美國第46屆總統據新華社北京時間11月8日報導,多家美國媒體根據計票結果測算,拜登已贏得關鍵「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內華達州。CNN預測,在拜登贏下賓夕法尼亞州之後,他已獲得贏得勝選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拜登將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報導稱,加上賓夕法尼亞州的20張選舉人票,拜登現在獲得的選舉人票達到273張。拜登的勝利也使川普成為超過25年來首位未能連任的總統。這一結果也為拜登的競選夥伴、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卡瑪拉·哈裡斯(Kamala Harris)創造了歷史性時刻,她將成為首位擔任副總統的女性。
  • 拜登將打造「娘子軍團」?全女性白宮通訊團隊首次誕生
    拜登表示,這份名單「多樣化、經驗豐富、才華橫溢」。外媒預測,拜登的內閣成員及白宮人事將迎來「娘子軍團」。歷史上首支「全女性」白宮通訊聯絡團隊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9日發布的擬任名單中,7名人選全部為女性,其中3人為非裔。
  • 即將攙著拜登一起乘風破浪的是一群怎樣的女人?
    還沒正式走馬上任,拜登靠打造一支「女子王炸天團」就已經刷新了歷史。17日,拜登正式提名新墨西哥州民主黨眾議員、原住民德布·哈蘭德擔任下一屆美國政府的內政部長。若國會參議院通過這項提名,哈蘭德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原住民內閣部長。不止如此。
  • 名字發音是「喬·拜登」 日本官員梅田穣火了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名字發音是「喬·拜登」,日本這位官員火了【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因名字讀音與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相同,73歲的日本熊本縣山都町町長梅田穣最近突然成了「網紅」。據日本時事通訊社等多家日媒報導,這位町長的姓由「梅」和「田」兩個字組成,在日語中通常被讀作「ume」和「da」,但是也可以讀作「bai」和「den」。與此同時,他的名字「穣」的發音通常為「joe」。時事通訊社:日本的喬·拜登?
  • 剛剛,拜登以「當選總統」身份發表全國講話!他會把美國帶向何方?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哈裡斯以當選副總統身份首先發表勝選演說,隨後拜登以當選總統身份登場發表講話。拜登說,「(人民)給了我們一個徹底的勝利,一個令人信服的勝利。」「我保證會成為一個不是尋求分裂,而是尋求統一的總統。」
  • 名字發音是「喬·拜登」,日本這位官員火了
    記者 崔妍】因名字讀音與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相同,73歲的日本熊本縣山都町町長梅田穣最近突然成了「網紅」。梅田穣 圖源:日媒在多家美媒7日宣布拜登成為美國「當選總統」後,梅田穣這一名字也引起日本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的熱議。還有網友專門為「梅田穣」建立了推特標籤。
  • 拜登身後的「女子天團」是一群怎樣的女人?
    (來自網絡)  外界預測,拜登政府可能有超過50%女性任職,其中大多數將擔任關鍵角色。「成團」在即,未來站在拜登身後撐起半邊天的,究竟是一群怎樣的女人?   1994年耶倫被柯林頓「點名」成為美聯儲委員,1997年任職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2004年成為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2010年在歐巴馬提名下出任美聯儲副主席,2014年成為美聯儲主席,這是美聯儲百年歷史上首次由女性掌權。在多家媒體當年的年度評選中,耶倫超過默克爾,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