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燕日文精選
你要的原版日文電子書都在這裡
官網:www.swallowebooks.com
官方代購微信:AmazonEbooks
「沒有壓力就沒有鑽石」
——拜登面臨的三個歷史難題
百年一遇的傳染病大流行,幾十年一遇的經濟危機,半世紀一遇的抗議運動的興起,以及自美國南北戰爭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社會分裂——喬·拜登是第一個帶著如此多歷史性挑戰上任的美國總統。
今天,館長就帶大家看看日本雜誌《NWSWEEK》對於拜登上任以及面臨的挑戰是怎樣報導的吧。
雖然拜登以700多萬票的優勢戰勝了現任總統唐納·川普,但他的勢頭並沒有延續到國會選舉中。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執政黨和在野黨幾乎勢均力敵,在州議會方面依然是共和黨更加強勢。拜登現在不僅肩負著世界領導人中最繁重的責任,還面臨著自1860年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總統後最困難的挑戰。
但要處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拜登恐怕是最合適的人選。如果能在實驗室裡創造出理想的總統,那麼應該是與拜登具備同等資質的人物。
首先,他曾說過,除了成為下一任總統的橋梁,還希望撫平社會的創傷,為人們帶來安定。對於川普的支持者或仇視共和黨上層人士的行為也表示拒絕。他的大部分政治生涯都是在與國會打交道,而不是在政府中擔任高職。即便是擔任副總統時期,他的主要工作也是與共和党進行協商。在思想上,拜登一直是中間派,也有豐富的經驗。在歷代總統中,他是就任前擔任公職經驗年限最多的一位。他的經歷背景讓我們有理由期待他上任後能有大作為。筆者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沒有壓力,就無法誕生鑽石」。
如果拜登能巧妙地應對以下三個挑戰,他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八位最優秀的總統。但如果他在其中兩個方面失敗,就將被評為低於平均水平的總統。 如果不能應對其中任何一個挑戰,美國就可能跌進谷底。讓我們來看看拜登面臨的三大挑戰。
1. 新冠疫情防控
拜登執政的前半年,必然會專心投入到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工作中。今後脫離川普政權控制,他的能力和專業性將再次被世人矚目。
當選後,拜登立即任命最優秀的專家團隊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並將疫情防控作為首要任務。這是很值得稱讚的。緊接著便是調查病毒傳播途徑,強調社交距離的保持、制定疫苗分發策略和強化政府信息的公開等。不過,拜登可能會以新冠疫情為契機,解決更長期的問題。例如致力於氣候變化研究,以作為未來預防傳染病爆發的手段。
拜登還表示將成立一支10萬人規模的公共衛生工作隊,而這一舉措也將刺激就業、幫助擴大醫療體系。在總統就任後的100天內,通常被視為 "蜜月期",人們會對其持有更加寬容的態度。但在如今不容樂觀的社會環境下,拜登卻無法擁有這種奢侈的寬容。如果他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發揮作用,或許還有餘力推行其他政策。
2.經濟和全球化
大學教師之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川普到底是如何獲得7400萬選票的?到底是什麼人投給了美國歷史上最腐敗無能的總統呢?」客觀來講,答案其實很簡單。這些人被煽動投票的動機是對精英的反感,對全球化的恐懼,以及對左派所提出的大政府、增稅、接受移民和二氧化碳減排等政策的強烈反對。拜登面臨著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同時也面臨著一個為川普總統上任提供了土壤的民粹主義時代。新冠疫情只會加速和擴大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鴻溝。拜登將繼承一個民主黨自1875年以來過半人數最少的眾議院。 此外,除非民主黨在1月5日的喬治亞州參議院第二輪選舉中贏得兩個席位,否則拜登將成為自1884年以來第一位在沒有控制參眾兩院的情況下就開始執政的民主黨總統。
這麼一來,會有什麼樣的展開?對於經濟政策的制定者,拜登選擇了一個不僅兼具威望和經驗,並且還受到共和黨建制派和金融界尊重的人。受疫情影響,今後的經濟政策必將需要合作和妥協,競爭激烈的各州所選出的議員們都意識到,經濟上的失敗可能會結束他們的職業生涯。拜登、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三人背負著總統與參眾兩院之間建立跨黨派高層共識的悠久歷史。被指名為下任財政部長的珍妮特·耶倫和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組成的政府團隊將大力實施財政支出和量化寬鬆政策,而另一方面,共和黨建制派將與拜登政府達成協議。
現在,被極度壓抑的需求將會在個人消費和金融市場上爆發,而這兩者都依賴於中上層階級龐大的可支配收入和膨脹的儲蓄。
對拜登政府來說,最大的考驗是一年半後,即中期選舉正式展開之際。在處理好上任不久所襲來的經濟危機之前,他恐怕難以著手解決貧富差距和社會分裂問題(例如增稅和提高公共支出)。
3.與中國的關係
毫無疑問,大國爭霸的時代已經回來了。正如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所說,當一個超級大國開始面臨競爭對手的崛起時,就註定要發生衝突。回顧歷史會發現,這種不穩定的共存關係通常會發生軍事衝突。雖然拜登無疑會先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應對疫情方面,但他經驗豐富的外交團隊也必然會在外交領域大展身手。密切關注中國的崛起,將是與共和黨合作的最佳手段。
在美國,對中國懷有善意的選民層並不存在。共和黨和民主黨各派在對中姿態方面都是鷹派,認為打倒中國就能團結整個美國。此外,若是能率領多國聯盟構築「中國包圍網」,則有助於重建美國的領導地位。拜登會比上屆政府更擅長這方面的工作。他清楚,與中國的經濟和科技脫鉤是不可能的。因此,雖然他不得不依靠在清潔能源、疫情防控和供應鏈上佔據核心地位的中國,但他仍將在貿易上採取強硬姿態,在人權問題上給予中國最大的壓力。
拜登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並譴責中國的經濟制裁和人權問題,這也將獲得歐盟和日本的協助。他的外交政策是,以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不信任為動力,重建、修復和重塑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同時,這也將使得美國再度重視同盟關係。但歸根結底,面對崛起的中國,美國最大的教訓是必須首先重建國內治理。希望拜登以中國為藉口,能在科技和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膽投資。
文章來源:NEWSWEEK
譯者:Eureka
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添加飛燕電子書官方微信(AmazonEbook),獲取更多日文原版書籍!
官方代購微信:Amazon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