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九大菜系-「醃黴醉臭」,敢吃三樣算我輸!

2020-12-22 騰訊網

所謂美食必定「色香味俱全」。可是黑暗料理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外形要黑暗、氣味要更臭,味道就更加不可描述。

▲ 螺螄粉,懂的人已經聞到味道了

和受大眾喜歡的傳統美味相比,黑暗料理似乎更容易牽動食客們心裡的癮,有這樣一種說法:能欣賞「醃黴醉臭」的人,才是真正的美食家。

【文中部分配圖高能預警,不建議飯後閱讀,如果還是想讀,建議採取速讀】

1

臭鱖魚

食臭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食材難以保存,而且古代生活普遍貧困,不允許隨意浪費,誤打誤撞就產生了帶臭味的美食。

臭鱖魚就是意外造就出的美味,古代魚販為了運輸途中保存得久,用鹽抹好後疊放在木桶裡,經常翻動,這個過程中微生物就開始悄無聲息地發功了。

發酵好後,初聞是一股餿味加上魚腥味,實在讓人很難動心,一條腐敗的魚有什麼好吃的?

但你試著用筷子扒拉一下,緊實雪白的魚肉就散落進濃油赤醬裡,吃上一口就知道鮮美鹹香結合的美妙,臭得有多上頭,它紅燒之後的味道就有多鮮!

2

土筍凍

土筍不是筍,它是沙蟲的遠方表弟,俗稱海丁或泥釘。

在閩南人的手裡,嫩白的土筍被洗淨放入鍋中熬煮,膠原蛋白被煉出後冷凝,就成了這道果凍般晶瑩剔透的海鮮小吃——土筍凍。

凝膠果凍似的裹著條狀的沙蟲,沙蟲還保持著死前的安詳;,所以很多朋友都表示:腦海裡都是蟲子蠕動的樣子,愛不起來……

但閩南朋友愛到為它寫歌,這首《哇,土筍凍》中唱道:酸醋芥末芫荽香,雞鴨魚肉我都無稀罕,特別愛咱家鄉土筍凍,哇,哇,想做土筍凍~

3

牛癟火鍋

西南少數民族的「牛癟火鍋」,綠油油的牛癟做湯底,咕嚕嚕還冒著泡。

很多人在聽到這個牛癟火鍋的時候並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如果知道還有另外的一個名字叫做牛糞火鍋,可能很多人立刻就沒有了食慾。其實牛癟是指用牛胃裡未消化的青草擠汁滴入火鍋中,做出來的一種火鍋底料,講究的還要事先給牛餵各種中草藥,氣味微苦,清火降燥,同理的還有羊癟火鍋。

綠綠的草碎從現宰的牛羊胃袋湧出,還散著牛羊內臟溫熱氣息的時候,把腸皮和汁液一股腦放進鍋裡煮。

等草碎翻滾、腸皮軟嫩時撈出腸子,濾掉渣滓,加上各種香料再熬一遍,往裡頭涮涮肉菜,再喝上兩口墨綠色濃湯,是莫大的享受。食癟的習俗其實是從黔東南傳統侗藥中衍生而來的,侗族朋友相信癟能養胃。

4

昆蟲宴

常年憑藉「三吱兒」傳說號稱最敢吃的廣東人,看見了狂野的廣西崑蟲宴後也要繞道走。

廣西人身處大山森林,常年和各種昆蟲打交道。架口鍋或油炸、或爆炒,擺個盤還要給這些長相就已經足夠黑暗食材們留個全屍——一整盤看起來相當酥香的炸螞蚱、炸知了,一串串十幾釐米的大蜈蚣、黑色的蠍子,攤位上擺出的就是昆蟲世界。

很多朋友還無法接受吃昆蟲這個行為,不過從人類祖先到現在,就沒少吃過蟲子。

可以嚇哭北方大漢的手指粗竹蟲,經過低溫油炸,就是酥鬆爽口的美味,「嘎嘣脆,雞肉味」;此外還有蜂蛹、蝌蚪、蚯蚓、屎殼郎等3650種食用昆蟲,水煮、火烤、油炸,憑藉著小小身軀,饞住了一大波食客,甚至肩負了拯救世界的可能。

等等,拯救世界???如果能夠戰勝心裡的不適與恐懼,說不定未來的某一天,吃昆蟲真的可以拯救世界。

5

豆汁兒

嗅覺作為味覺的補充,能夠更立體地描繪出黑暗料理的形象。剛才說的炸昆蟲好歹聞著還有蛋白質的焦香,可臭味真真確確能影響到人們的味覺。例如老北京兒有酸餿得像泔水的「豆汁兒」。

和醇香的豆漿不一樣,酸餿才是豆汁兒的代名詞。豆汁兒原料是綠豆,將綠豆浸泡再碾成粉末,濾出的粉渣再進行發酵,酸餿的味道由此而生。

不喝的人覺得它顏色詭異、奇臭無比,像養豬剩下的泔水,也有很多朋友嘴上說著不喝,捏著鼻子大喝幾口就上癮了。

郭德綱有個段子,說是若把人一腳踹倒在地,按脖子強灌一碗豆汁兒,還能有力氣跳起來罵娘的肯定不是北京的,真正的北京人會一抹嘴來句「有焦圈嗎?」

6

黴莧菜梗

而你絕不會想到,小橋流水的江南是最出產最臭食物的地方。如果經歷過寧紹地區的宴席,一盤「黴莧菜梗」能讓你對這桌菜都好感全無。

黴莧菜梗絕對是紹興重口味的美食密碼,三伏天裡醃上幾壇,放在陰涼處變質腐敗,約莫半個月後,青翠的莧菜梗就從小清新變身重口味,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酸腐味。

▲ 你絕不願意想像一個溫柔的江南女子夾起黴莧菜梗吸吮的場面

顏色呈現灰綠色,內芯已經發酵成果凍狀(其實是植物纖維黴爛後的結果),更要命的是,它往往與黴千張、臭豆腐同蒸,雙臭合璧。滾滾的熱氣帶著臭氣,揪著你的鼻子,直衝天靈蓋。

愛吃的人深知如何解鎖其中的美味,擒住堅硬的表皮,再輕輕一嘬,藏在菜梗裡的汁水和嫩肉氣味就直衝腦門,而後在口腔中散發出鹹臭鮮香的複雜滋味。

7

折耳根

擅長醃糟醉臭的寧紹人反向開拓著氣味上的邊界;而有些食物,閉著眼睛、捏著鼻子都不一定接受得了。

▲ 學名魚腥草,不好好呆在藥材屆,非得鑽空子進料理屆

雲貴川兄弟們的「折耳根」,和任何食材搭配都是出盡風頭:嗆人的死魚味、溼泥土味,總之這種植物天生就反人類。

8

活珠子

南京人則獨愛「活珠子」,即是停止孵化的小雞。小雞已經有了雛形,裹著羊水和胚胎薄膜,口感怪異在南京人眼裡卻是一汪蛋湯。

活珠子的爭議一直挺大,畢竟聯想到自己正在吞咽小雞的胚胎,還吸取它的羊水,難免會生理性拒絕。

它的外殼、烹飪方式和普通水煮蛋一樣,但殼裡面才是真的刺激,一層薄膜裹著羊水和胚胎,雛雞已有形狀但未完全成型。

喜歡吃的人說:活珠子吃起來有肉的鮮嫩,汁水鮮美像蛋黃湯,底部蛋白還有脆骨的口感,好似一場嘴巴的狂歡。但更多朋友的第一反應還是:可怕、拒絕、快拿開!

一個科普:常說的毛雞蛋、旺雞蛋和活珠子有區別,毛雞蛋是孵化不成功的雞蛋,而活珠子則是十二天左右的正在孵化中的雞蛋,相比之下活珠子的味道更加鮮美。

9

童子尿蛋

此時東陽人捧出了「童子尿蛋」笑而不語。陽春三月,東陽街頭隱隱約約飄散的酸爽氣息,宣告這種時令食物悄然上市。

童子尿蛋關鍵在一味「藥引子」——整盆的10歲以下小孩尿液,與雞蛋一同倒進煮鍋,煮開了撇去浮沫。隔一段時間把雞蛋翻個個兒,保證全方位享受尿液浸潤,用文火煮上一天一夜。不用加多餘調料,出品的童子尿蛋呈現灰褐色,自帶鹹味。

當地的老人們說,吃了這蛋,夏天不中暑,春天不犯困。功效要是不夠,連童子尿湯帶蛋一起吃。

人們為什麼喜歡黑暗料理?

外國人有句名言:「一個人的美食,是另一個人的毒藥。」

地域化的黑暗料理,其實是一種當地情懷。大多數黑暗料理的食材,都帶有鮮明的本地特色。雲貴盛產折耳根,廣東廣西沿海灘涂出沙蟲,廣西茂盛森林裡有各種昆蟲……作為當地人的味覺記憶傳承。

▲ 沙蟲

其實很多被我們劃入黑暗料理的食物,都藏著讓人驚喜的味道,只要過了心裡那道檻,就會發現它們的美味。如同不同的境遇形成了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環境使得食物也自有千姿百態,醃黴醉臭,鮮香麻辣,都是有滋有味的快意人生。

部分內容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小編

爆款推薦

▼▼▼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九大菜系---「醃黴醉臭」,敢吃三樣算我輸!
    可是黑暗料理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外形要黑暗、氣味要更臭,味道就更加不可描述。▲ 螺螄粉,懂的人已經聞到味道了和受大眾喜歡的傳統美味相比,黑暗料理似乎更容易牽動食客們心裡的癮,有這樣一種說法:能欣賞「醃黴醉臭」的人,才是真正的美食家。
  • 中國這60樣美食,吃過一半算你是吃貨!
    吃貨就是: 人家不吃我吃,人家吃我跟著吃! 中國那麼多的美食你都嘗過了嗎? 吃貨的終極夢想就是: 吃遍世界~
  • 中國第九大菜系——臺灣菜
    關注:美食新元素——馬濤、分享酒店餐飲管理智慧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關注或查看歷史信息打開微信——通訊錄——右上角搜公眾號:matao858018輸入美食新元素並查找添加或者——登陸QQ44415314臺灣著名餐飲企業家施邵偉先生大膽地提出,臺灣菜是中國第九大菜系,這個概念絕非偶然,他自有其一定的道理。
  • 臺灣菜是中國第九大菜系
    臺灣著名餐飲企業家施邵偉先生大膽地提出,臺灣菜是中國第九大菜系,這個概念絕非偶然,他自有其一定的道理。
  • 中國八大菜系是指哪些菜系 中國菜系的特點和代表菜有哪些
    你知道中國菜系有哪些嗎?本文整理了中國八大菜系,包括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等,下面小編為大家具體介紹這些中國菜系的特點和代表菜,一起來了解下吧。川菜代表菜有麻婆豆腐、回鍋肉、夫妻肺片、水煮牛肉、毛血旺、酸菜魚、辣子雞、宮保雞丁、魚香肉絲、螞蟻上樹、口水雞、清蒸江團、東坡肘子、東坡墨魚、蹺腳牛肉、開水白菜、水煮魚、甜皮鴨、冷吃兔、跳水魚、石磨豆花、李莊白肉等。三、粵菜
  • 東北傳統「炸三樣」,下酒菜最佳,餐館不敢隨便做,生怕砸了招牌
    中國是一個有著遼闊國土和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飲食文化上有著非常龐大的體系,光是比較大的菜系就有八大菜系。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一生也很難將吃遍中國的美食,曾經有一個外國人說想要在一年之內吃遍中國,但是一年過去了他連中國的一個省都還沒有吃完。
  • 中國第九大菜系圖譜正式出爐!我們推薦這77道
    沒吃過這些高校黑暗料理,還敢說自己吃過飯堂?
  • 中國八大菜系裡,為什麼只有一個北方菜?
    基本上,各大菜系的菜餚都非常考功夫,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2蘇菜主要由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組成,口味清淡適口,甜鹹適中,南北皆宜,為宮廷第二大菜系,今日國宴仍以淮揚菜為主,代表菜品有獅子頭、叫花雞、松鼠鱖魚、鹽水鴨(金陵板鴨)等等。
  • 中國六大菜系 之​ 地方菜 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民國開始,中國各地的文化有了相當大的發展。蘇式菜系分為蘇菜、浙菜和徽菜。廣式菜系分為粵菜、閩菜,川式菜系分為川菜和湘菜。因為川、魯、蘇、粵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後來形成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 所公認的有:川、粵、蘇、閩、浙、湘、徽、魯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
  • 八大菜系中經典魚的菜品,沒吃過5道,算不得吃貨
    作為最愛吃、最懂吃的民族,中國人對美食的研究,從未停止過,像中國的八大菜系,隨便拎出來哪個菜系,做出的美食,都能吊打全世界的廚師。即便是同樣的食材,在不同的菜系裡呈現,做出的外形、口感都不同,像常見的食材——「魚」,在八大菜系中,出來的菜品就各有千秋。
  • 中國"八大菜系"的派系之爭,菜系之間的正統與山寨.
    張有鴦曾在《中國烹飪》雜誌撰文描述了這樣的典型場景:「五、六十年前,在北京有名的大飯莊,什麼堂、樓、春之類,從掌柜到夥計,十之八九是山東人,廚房裡的大師傅,更是一片膠東口音」。 在這裡插一句,川菜在北京擴張出生存空間,也有其歷史起點—老幹部們直接提的意見。
  • 中國八大菜系,你敢說你都了解嗎?
  • 菜系崛起:中國「八大菜系」之說是怎麼來的?
    作為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無疑有著悠久的飲食歷史——畢竟古人總要吃東西。在一些人看來,這些遙遠的歷史無疑是論證中國飲食「自古以來」的最好材料。例如,中國人自先秦到唐宋,吃魚主要是生吃(魚膾),明清後才逐漸改為熟吃具體到各菜系,在清代之前的歷史文獻中,我們也找不到任何能證明古代飲食與今天的地方流派有所傳承的證據
  • 專屬南昌的4大菜系12家美味,都吃過算你牛!
    近日,好店姐掐指一算天氣轉暖,大家又要浪起來了如果現在的你還不知道出門吃什麼今天就來看看屬於南昌的四大菜系
  • 在中國,吃過這60樣東西,人生才算完整!
    喜歡就添加微信號:gudong360中國是吃飯大國,全世界都嚮往中國菜,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你幸福嗎?可是,中國那麼多好吃的,那麼經典好菜,有些人卻不找機會去嘗一嘗,多遺憾啊。最大的幸福,就是被幸福包圍;最大的不幸,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最最大的不幸,就是還沒嘗到幸福滋味,就……也難怪,很多人連吃什麼都不清楚,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漫無目的地吃,最後發現,自己一輩子就在蘭州拉麵和沙縣小吃之間來回穿梭。現在列出了一份清單:在中國必吃的60樣東西。吃過就……無憾了,完整了,幸福了美滿了。
  • 吃--濤小二帶您品味中國八大菜系!
    川菜系因此具有取材廣泛、調味多樣、菜式適應性強三個特徵。由筵席菜、大眾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風味小吃等五個大類組成一個完整的風味體系。在國際上享有「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美譽。其中最負盛名的菜餚有:幹燒巖鯉、幹燒桂魚、魚香肉絲、怪味雞、宮保雞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鍋、幹煽牛肉絲、夫妻肺片、燈影牛肉、擔擔麵、賴湯圓、龍抄手等。
  • 中國八大菜系
    中國八大菜系分別是:川菜、魯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  川菜作為中國漢族傳統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江蘇菜,中國漢族八大菜系之一,簡稱蘇菜。由於蘇菜和浙菜相近,因此和浙菜統稱江浙菜系。主要以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組成。江蘇菜起源於二千多年前,當時吳人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一千多年前,鴨已為金陵美食。南宋時,蘇菜和浙菜同為「南食」的兩大臺柱。蘇菜擅長燉、燜、蒸、炒,重視調湯,保持菜的原汁,風味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 中國美食圖鑑|東南菜系·甜鮮淡雅
    不同於前兩日的西南、西北辣口菜餚,在中國的東部地區,有這麼幾個地方,他們一丁點辣椒都不能沾。不光不吃辣,他們還喜歡吃甜的、鮮的、酸的菜餚。說到這裡,想必大家心裡已經知道,今天小川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哪幾個菜系了。
  • 日本料理都是中國第二大菜系了!
    「同學聚會吃日料?」我掃了一眼屏幕,嚼著嘴裡的半根辣條嘟囔道。當同學聚會地點不知不覺地從學校門外的黑暗料理,轉移到高端地段的日本料理,你大概也像我一樣,不自覺地發出「我的朋友中產了」的感慨。不管你是不是美食愛好者,都會發現近來城中的日料店越來越多。據統計,2006年,日料店的數量在北京還屈指可數,十年後,北京的日料店已超過1500家。
  • 中國八大菜系圖譜
    早在宋代的時候,中國各地的飲食已經有了區別。《夢溪筆談》卷二四中記錄到:「大底南人嗜鹹,北人嗜甘。魚蟹加糖蜜,蓋便於北俗也。」在當時,中國的口味主要有兩種,北方人喜歡吃甜的,南方人喜歡吃鹹的。當時中國沒有吃「麻辣」的,因為,當時辣椒還沒有傳入中國。到了南宋的時候,北方人大量移民南方,因此,甜的口味逐漸傳入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