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林語堂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精通詩、詞、書、畫,年輕的時候便名聲大噪。
四十三歲的時候,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開啟了他的美食之旅。
東坡肉
第一站是黃州,黃州的豬肉特別便宜,當時貧窮的蘇軾豈能放過?他買來豬肉,加入精製的調料,文火慢燉,「東坡肉」由此而來。據說蘇軾每天早上能吃兩碗肉,可見其美味。
河豚
第二站是常州,常州盛產河豚,當時士大夫做了一道河豚的菜給蘇軾品嘗,他夾了一筷子吃進去,久久不說話,主人家以為他不喜歡吃,結果他突然來了一句:「這河豚值得冒死一試啊!」
木耳菜
第三站是惠州,在惠州,蘇軾經常自己種各種蔬果吃,其中有一種在惠州豐湖邊生長的藤菜,叫木耳菜,吃起來口感極為順滑,因此特別得蘇軾的喜愛。(悄咪咪地說,木耳菜真的特別好吃,炒著吃,做湯吃,涮火鍋都很不錯。)
鹽焗雞
惠州靠海,所以有很多海鹽,而廣東人又喜好吃雞。蘇軾試著將雞放入粗鹽中烤,粗鹽淡化了雞肉的膩感,吃起來極為美味,這也是鹽焗雞的由來。
梅菜扣肉
梅乾菜是惠州特產,蘇軾又喜食肉,於是將梅乾菜和東坡肉一結合,就成了「梅菜扣肉」。
荔枝
荔枝是熱帶特有的水果,蘇軾來到惠州,對荔枝也是讚譽有加,「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是蘇軾寫的。
總結
蘇軾自從四十三歲被貶,後半生基本都在貶謫中度過,不過看得出他對不同地域的美食都很喜愛。來到惠州,更是寫下了詩篇無數,所謂食在廣東,也難怪蘇軾來到嶺南對這裡的諸多美食都極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