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天文望遠鏡的第一道曙光

2021-02-18 天文在線

你真的見過太陽嗎?井上健的第一道曙光,讓你知道太陽最細小的秘密。

井上建太陽望遠鏡拍攝了第一張太陽的照片。一張充滿了前所未有的細節的照片,清晰地展現出太陽表面沸騰的氣體。科學研究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

             

井上建太陽望遠鏡以789nm精細度抓拍了這張太陽表面的照片。圖中的光線實際上是深紅色,但圖片的顏色為提每一個像素光的強度而改變了。我們第一次可以看到小到30km的細節。太陽的表面布滿了對流單體,每一個都有德克薩斯州那麼大,這是沸騰的等離子體將熱傳送到表面的地方。這張圖象的邊長為51角分,或者說是36500km。NSO / NSF / AURA

井上建望遠鏡在哈雷阿卡拉,夏威夷建立,見到了第一道曙光。以上的圖片是由可見寬頻成像器所拍攝(VBI)的,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展示了太陽沸騰的表面。

對流單體,又稱太陽米粒組織,一個大約有德克薩斯州的面積。每一個單體之中的運動於燒開的熱水很像,等離子體在每一個單體的中心湧出,在達到表面後冷卻,然後在邊緣下沉。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米粒組織將熱量(和磁場)從太陽的深處傳送到外部的大氣層,又稱日冕。

VBI的16兆像素照相機可以分析小到25km的特徵,這給了天文學家分析太陽表面曼哈頓大小的特徵的能力。「我們對分析太陽系中最大的物體上最小的細節非常激動。」託馬斯·裡梅勒,井上建望遠鏡主任,說道。

             

在這張放大了的圖片中,我們能看到炙熱的等離子體從每一個對流單體的中心升起(白色)。在等離子體的溫度降低之後,它們會順著單體的四周下沉(深色)。在這些深色的區域,我們還可以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看到白色的磁場記號在,專家認為這些亮點是能量到達太陽外層(日冕)的通道。這張圖片包含了11角秒的邊長,或者說是8200千米,像以上的圖片一樣,這是一張789nm精細度的色彩化黑白照片。NSO / NSF / AURA

「第一張出現在屏幕上的圖片超過了我的預期。」裡梅勒說,「有人說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我像那一刻那樣開心。」

 

井上建時間線

這張在2019年十二月拍攝的第一道曙光開啟了一場馬拉松的最後衝刺。井上建在近十年之前的12月12日2012年開始,如今只有一段時間,很可能在2020年的7月,井上建才能全部投入使用。雖然VBI系統已經完善,一些其他部件仍需要調試。

但關於井上建的工作永遠不會停止,觀測站會在井上建所預測的44年壽命之間不停地完善它,因為新技術的不斷誕生,取代過時的舊技術,使得井上建一直處於行業的領先狀態。

 

             

井上建太陽望遠鏡
美國國家太陽天文臺 / AURA / NSF

在井上建漫長的一生之中,它會目睹四個太陽周期,每十一年,太陽的磁場會經歷一系列的陰晴圓缺。井上建將在太陽完成第25個周期時開始工作。

 

解開日冕的真實面目

直到現在,地面上的天文望遠鏡只能觀測到太陽雄偉冰山的一角。太陽發射出的強光通常會將日冕隱藏起來,除了在日食發生的時候。在日食發生的時候,可以觀測到白光從非常炙熱的等離子體釋放出來,像是給太陽帶上了一道冠冕。

有了井上建的能力,天文學家可以不僅僅拍攝下日冕的照片,還可以測量在外流的等離子體中翻滾跳躍的磁感線。「磁場是最重要的,」裡梅勒說,就等井上建「揭開太陽最大的謎團,我們不僅僅可以清晰地從93英裡看到這些細小的結構(太陽米粒),還可以測量太陽表面磁場的強度和方向,並且在一百萬度的日冕之中追蹤磁場的任何變化。

井上建四米的鏡子讓天文學家可以採集廣面的陽光,為了精準的成像與採集其他和NASA的派克太陽探測器(目前正在進行第四周近日循環),與歐空局的太陽軌道飛行器(二月六日發射)相輔相成的數據。

          

 

成為焦點

抓拍到第一道曙光並不是容易事,在井上建收集陽光時,它還同時收集到了許多熱量。如果你曾嘗試過用放大鏡點燃引火物,那你知道集中光束的強大,那現在想像你的放大鏡有四米的直徑!

降低井上建收集到的熱量需要一些巧妙的工程設計。主鏡本身有一套冷卻系統來保護表面。在主鏡將太陽光聚焦之後,光束會遇到一道熱光欄,一道液態冷卻的金屬空心環。它可以在光束達到次鏡之前阻隔陽光95%的熱量。熱光欄還起到了視野欄的作用,將望遠鏡的視野收縮到5角分直徑的圓中。

             

建造熱光欄的工程師們也遇到了一些阻隔,所以用來拍下第一張照片的熱光欄是一=臨時的,需要一些望遠鏡角度的限制。「我們正在研究一款不需要望遠鏡角度限制的熱光欄,」裡梅勒說,「研究已在進行,會在井上健完成之前完成。」

在熱光欄與次鏡之後,強度極減的光束將遇到一個直徑只有200毫米的可變形鏡子,鏡子後面裝備了1600個催動器來幫助鏡子變形。這面鏡子是一道反饋系統的一部分,這樣可以減少陽光在通過大氣層時的「閃爍」。

             

在這次校正後,這束陽光會被反射到庫達實驗室(井上健的旋轉實驗室),一個150噸,旋轉的淨室,它包含了各種科學儀器來研究陽光,收集數據。這些儀器預期將會每天產出9太字節,給我們提供一個從未見過的太陽。

 

作者:MONICA YOUNG 

FY:MJR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選文:天文志願文章組-Pluto Jupiter

翻譯:天文志願文章組- MJR

審核:天文志願文章組-

終審:天文志願文章組-

排版:天文志願文章組-零度星系

美觀:天文志願文章組-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原文來自: 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professional-telescopes/first-light-worlds-largest-solar-telescope/

本文由天文志願文章組- MJR翻譯自MONICA YOUNG 的作品,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運營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天文發燒友的望遠鏡
    公司最初是由幾位30多歲的工程師組成的一支研發團隊,專攻將專業級望遠鏡設備與最新的數位技術相互結合,從而在維持同等功率的情況下將望遠鏡縮小至可輕易放置於家中的陽臺上,為天文發燒友帶來了福利。更棒的是,即使居住環境的周圍受到光汙染,也無需再到高山上去享受晴朗天空,因為該望遠鏡配備的集成放大器可以澄清所有通過該設備觀察到的星星。
  • ...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2020-12-22 09:37: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中新社西寧12月21日電 (孫睿)「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鄧李才21日對中新社記者說。
  • 天文望遠鏡星特朗80EQ
    紅月亮則是月全食時,地球擋住了太陽光,只有部分波長較長的紅光經過地球大氣層折射到了月球上,再從月球表面反射到地球上,因而出現了紅月亮。下圖是星特朗80EQ看到的月全食照片,手機拍攝效果已經很不錯了,實際景象會更壯觀。
  • 博興籍院士崔向群:「倔女子」十年「磨」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
    用中國技術製造出世界一流的天文望遠鏡,這曾是她的目標。為此,她十年磨「鏡」,完成了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建造,實現了對世界先進水平的追趕與超越。而今,年過六旬的她依然逐夢前行,在地球上被稱為「不可接近之極」的南極冰穹續寫「鏡」觀星辰的新篇章。她就是我國天文光學望遠鏡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崔向群。
  • 世界曾經最大射電望遠鏡突然坍塌!007《黃金眼》在此取景
    阿雷西博望遠鏡曾經是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過去也在這裡取景。900噸重的接收器平臺直線墜落 波多黎各大學阿雷西博分校行星宜居性實驗室主任阿韋爾·門德斯(Abel Mendez)說,阿雷西博望遠鏡當地時間12月1日早晨8點之前墜落。 據悉,懸吊空中的900噸重的接收器平臺直線墜落,砸在約140米下方的巨型反射球面的北側部分。
  • 巧用折反式天文望遠鏡(下)
    通常認為,類似博冠天龍150/1800這一規格的天文望遠鏡不太適用於瀰漫星雲的照相觀測。F12的大焦比,使得系統的整體曝光效率極低。但是,瀰漫星雲最大的特點就是表面亮度低,系統曝光效率較低的問題將更加突出。另外,瀰漫星雲的視直徑一般都較大,長焦距天文望遠鏡因視場較小,在業餘天文觀測中也很少被應用於瀰漫星雲的照相觀測。不過還是有一些表面亮度比較高的瀰漫星雲,特別是在星雲的中心附近。
  • 天文愛好者新手必讀:三大主流品牌天文望遠鏡選購指南
    接觸天文望遠鏡已經有一段時日了,並且前前後後接觸了幾個廠家上百種型號的天文望遠鏡。應朋友之約現將市面上比較流行的三大品牌(星特朗、博冠、寶視德),入門級望遠鏡做一個評述以及對比。本文主要針對如下三款80MM口徑的天文望遠鏡,分別是:星特朗PowerSeeker80EQ、博冠天鷹80EQ、寶視德80EQ。新手選購望遠鏡常常會關注那些具體的參數,比如口徑、焦比、極限星等、鍍膜等等,這些當然是天文望遠鏡的重要參數,但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一些重要的輔助性配件,這些配件如果質量不好將會嚴重影響我們的觀星體驗。
  • 便宜又專業的天文望遠鏡,把整個宇宙裝進孩子心胸
    唯一的遺憾,就是恨身邊沒有像樣的天文望遠鏡,能放大絢爛的星雲,讓眼睛親近每顆天體的細節。 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一架天文望遠鏡。仰望星空的他們,更能體會宇宙之浩瀚,擁有更廣闊的胸懷。 騰訊公創始人馬化騰, 坦言愛上天文對他有很深的影響:我喜歡天文,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們在宇宙當中從來就是一個偶然。
  • 天文望遠鏡,買還是不買,這是個問題
    正好,前幾天的月食和藍月又激發了似曾相識的天文熱潮,天文望遠鏡買還是不買再次的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那今天就從我的認識角度,梳理一下吧。但是對於天文望遠鏡來說,這點難以實現。天文望遠鏡的操作,需要大量的知識以及技巧。要想維繫學習積累能進行下去,就需要十足的熱情。對於孩子來說,這太難了。 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星空大致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首先,你要有一臺不錯的天文望遠鏡,不是那種玩具的。要有專門的目鏡。一般是反射式較多。星星是圓的,無所謂正反,所以不必要正像。
  • 夜觀星象時以「人民的名義」聊聊天文望遠鏡
    不過,劇中給這位區長配置的「天文望遠鏡」,卻是被眼尖的天文愛好者看出,只是個玩具級別的低檔貨,更有熟悉望遠鏡的業內人士刨出它在某寶網站的包郵價格尚不到200「大洋」。這樣的貨色足夠讓孫區長開心愉快地「胸懷宇宙」嗎?還有不少觀眾則因為這個場景對天文開始感興趣,想買一臺望遠鏡來「胸懷宇宙」一下了。初學者在買天文望遠鏡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有哪些品牌款型值得推薦呢?
  • DIY-3:用PVC管自製70F700折射天文望遠鏡
    DIY視頻pvc水管制作折射天文望遠鏡視頻版首先,廣告本文所有部件均可在X寶店鋪搭配『醬油顏的星空世界』這是diy系列的第三篇第一篇是pvc管制作50F360簡易式天文望遠鏡第二篇是pvc管制作60F700折射式天文望遠鏡這一篇
  • 「追星」二十年,他用自製天文望遠鏡徵服全國——小記者特別採訪行動之「追星」
    這個世界上唯有倆樣東西能讓我們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 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二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
  • 【3月17日】千年星夢STEAM天文探索營,探秘中國第一座天文授時中心,望遠鏡製作DIY,觀察日珥太陽黑子
    中國的古人們,曾經用如山的財富,建造過一座舉世無雙的天文儀器——水運星象儀。這臺儀器是世界上第一座自動天文臺,也是所有機械鐘錶的祖先,利用水力星辰,我們的祖先用想像力,把「星空」和「時空」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數千年來,星夢不改。
  • 騰訊的秘密:馬化騰爸爸花四個月工資給小時候的他買天文望遠鏡?
    根據《騰訊傳》的描述,馬化騰從小就愛天文。在14 歲生日的時候,上初中的馬化騰向家裡索要一臺準專業級、八釐米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而這樣的望遠鏡,幾乎要花掉他父親將近四個月的工資。這臺望遠鏡很快派上了用場。
  • DIY-1:自製簡易結構天文望遠鏡
    但是咱也沒有望遠鏡吶。。。 那就先做個望遠鏡吧,嗯 做一套可以拍漂亮星空的流弊望遠鏡~~嗯 我的目標是: 像這樣...現在的天文望遠鏡,是由2片(或更多)不同材質的玻璃組合成消色差物鏡,這樣可以獲得更好的成像效果。
  • 望遠鏡:打開通向宇宙的窗戶
    1957年10月11日,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可動射電望遠鏡在英國約德雷爾河岸建成。最初它被命名為MARK I望遠鏡,人們估計它的工作壽命只有十年。但在之後的數十年內,它依然堅持工作。 宇宙是安靜的,仰望是孤獨的。如今,隨著人類製造工藝的發展,望遠鏡技術也得以突飛猛進,使得科學家能夠觀測太空中更廣袤的區域。
  • 這款天文望遠鏡堪稱最高性價比!
    看看月亮上到底有沒有廣寒宮、桂花樹?肉眼看月亮看了這麼些年這一次,我們來點兒不一樣的!看看月坑!!!月球表面的坑想看月亮上的坑那可要天文望遠鏡才行那不是天文館裡才有的東西嗎?NO!!!!現在,在家就能擁有專業的天文望遠鏡!來自德國bresser的天文望遠鏡!美國國家地理戰略合作夥伴!入駐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甘迺迪航天基地!
  • 用天文望遠鏡看太陽什麼感覺?老外肉眼親測,沒瞎真是命大
    用天文望遠鏡看太陽什麼感覺?老外肉眼親測,沒瞎真是命大現在人們已經發明了各種觀測太空的設備,但是太空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廣闊,所以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們不能夠探索到的,越是探索不明白的事情越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
  • 用世界上最大的太陽望遠鏡首次拍攝到太陽高清照片!大開眼界!
    世界上最大的太陽望遠鏡首次拍攝到太陽的詳細圖像!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的核心,也是生命的源泉。然而太陽也有著致命的危險,我們根本無法靠近,因而也無法看到太陽的真實寫照,然而近日一張太陽高清照片讓科學界徹底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