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埋葬大秦帝國,「郡縣制」真的優於分封制嗎?恐怕不見得

2021-01-07 王玄陵

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裡面,郡縣制,是大秦帝國留給我們為數不多的歷史遺產之一,是大秦丞相李斯的經典得意之筆,是中國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進步。

記得在中學的歷史課本中,講到秦朝一節的時候,這都是要大書特書的部分,而「郡縣制」三個字那是要劃重點的,是考試必考知識點。

但實際上,傳說中處於蒙昧時期的夏朝延續了471年,施行封建制度的商朝延續了500多年,將封建制度發展到極致的周朝享國800年,而擁有最先進政治制度「郡縣制」的大秦帝國卻僅僅15年就分崩析離。

這其中的原因,自然有二世不肖、趙高弄權的偶然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政治內因,這個內因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郡縣制」。想當年秦襄公被周平王封於岐西之地,正式名列諸侯,到秦始皇滅六國,這中間秦國延續了500多年。

在這500多年的時間裡,秦國亦不乏昏君、弄臣,卻不見秦國內部有什麼大亂。為什麼在秦國統一六國,最鼎盛的時期,卻突然崩塌呢?

原因就在於這個「郡縣制」,中國人從清末的時候開始正視國家的政治體制,那個時候開始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政治體制沒有好壞,只有是不是符合當時的國情。

很多人痛罵明清的集權制度,殊不知,正是這種集權制度安穩的統治了中國人近兩千年,直到西學漸入才讓我們覺得不合時宜。

而這種延續了兩千年的集權制度的雛形,就起源於秦始皇時的郡縣制,從漢朝的文、景兩朝以後他很好地融入了中國的國情,很好地完成了為帝王服務的使命。

然而在李斯初創此制度的時期,它恰恰是違背當時國情的,是一種「反社會」的制度。原因很簡單,中國以邦國的形勢存在已經有幾千年的時間,這種國家形式已經深入人心,整個國家被分為了不同的邦國,不同邦國的百姓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歸屬感。

秦始皇三十四年,置酒鹹陽宮,此時距離郡縣制的推行已過去數年,但齊國人淳于越卻發現了其中的危機,於是他向秦始皇建議,罷行「郡縣制」,效法古人封皇室子弟為諸侯以強宗室。

淳于越還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其必要性,一個是晉國的六卿當政最後演化為三家分晉,另一個是田氏代齊,這兩個例子都是因為宗室被大大的削弱,一旦政治局勢有變,沒有人可以拱衛皇族的權利。

這種看法在當時恐怕並非偶然,但是,丞相李斯否定了以淳于越為首的分封建議,他認為,三代之所以最終滅亡,就是因為分封制的弊端。因為以血緣為紐帶的分封制度,一定會隨著血緣的疏遠而變得不牢固,國家政令不一,則戰爭終究難免。

李斯這番話看似很有道理,但其實只是看到了表面,他想的太長遠、太美好,卻忽略了眼下。事情似乎也怨不得李斯,我們現在所有的見識,都是得益於先人的經驗教訓,在秦朝統一意以前,戰爭是發生在諸侯和國家之間的事情,沒有人聽說過「農民起義」這個詞,這個東西在當時是想像不出來的。

李斯想像的很美好,削天下之兵,罷天下諸侯,這樣一來就算是有個別人造反,朝廷絕對有足夠的實力鎮壓。但是他忘了,在秦法的苛政之下,六國故地的一個個由六國官吏管理的郡縣,在特殊的情況之下,很有可能就重新變成了一個個諸侯。

事實上,陳勝、吳廣起義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功,項羽、劉邦等人之所以能推翻秦朝,依靠的就是這些郡縣的力量。而當天下郡縣皆為諸侯的時候,秦朝面臨的境地比戰國末期就要惡劣的多,而這一點在秦始皇死後就變成了現實。

這個時候,如果外面沒有宗室諸侯的幫助和鎮壓,秦朝就會面臨著舉國皆反的處境。

而讓郡縣變成諸侯的原因,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偶然因素秦二世和趙高,空前的權利得不到制約,在全國形勢本來就很緊張,六國後裔對秦朝的仇恨尚沒有消弭的時候,這兩個人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究其原因,郡縣制還是罪魁禍首。

如果秦始皇封扶蘇、子嬰等宗室為王,屏藩關中,憑區區一個趙高不可能無法無天,更不可能將秦始皇的子孫屠殺殆盡。秦始皇很幸運的沒有看到這一天,不幸的是他死在了腥臭的鮑魚堆裡,李斯不幸的看到了這一天,更不幸的是,他自己也成了制度的陪葬品。

同樣是因為變法而死,李斯跟商鞅比起來差的太多,商鞅是為一個正確的制度而殉道,而李斯是為一個錯誤的制度而陪葬。

李斯的郡縣制,給了皇權以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萬萬人之上、絕對生殺的予奪大權,一個集權利、榮耀、富貴於一體的集權者。

從此以後,沒有人不想當皇帝,而當上皇帝的人,又沒有人懷念當初的分封制度,這是人性使然。

然而,郡縣制真的就那麼美好嗎?

李斯雖然服務於大秦,但是卻成了劉邦在政治上最好的老師,劉邦統一全國以後,吸取了郡縣制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所以,他重新恢復了分封制度,在異姓王被誅殺殆盡以後,大肆分封劉姓宗室,但此時的諸侯國與周朝時已經完全不同,他們並沒有獨立的統治權力,朝廷要給諸侯國派國相、太傅等,而諸侯國也不能擁有自己的武裝隊伍。

所以,大漢朝建立的時候,施行的是郡國並行制度。

漢景帝以後,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重現秦始皇大帝的輝煌,朝廷開始削藩,結果引發了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賴周亞夫才得以保全社稷。到漢武帝的時候,諸侯的實力已經很弱小了,由於推恩令和酌金奪爵的損招,才真正實現了秦始皇想要的中央集權。

可結果呢?漢朝漢武帝以前的皇帝,個個是仁君明主,漢高祖、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高祖以後,除了呂氏之亂、七國之亂再沒有什麼大亂,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而漢武帝集權的結果就是連年用兵,關河不寧,往後的皇帝雖然大權在握,可是一代不如一代。

所以,西漢自漢武帝時,自高度的中央集權完成時,就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以至於後面不是宦官當政、就是外戚掌權,宗室之亂確實再沒有過,因為宗室都被皇帝排擠的很艱難,根本無力為朝廷藩籬,更不可能作亂。

最終,西漢被外戚王莽所終結,這不得不說是集權制的惡果。原因就在於,集權以後,雖然皇帝可以隨時施行自己的抱負,可前提是要有以為能君、明君,如果遇到的是昏君、庸君,朝廷的大權被奸臣竊取,就根本沒有人能夠制約這種絕對的權力。

這就是所謂的「郡縣制」帶來的惡果,但是人性是自私的,以後的皇帝除了晉朝,再也沒有朝代施行過分封制。事實上,分封制的根基也已經被破壞,就算是重新施行分封制,也不可能恢復周朝盛況。

因為,人心都被秦始皇、陳勝這些人給帶壞了,大家都知道當皇帝之樂,都想著當皇帝,沒有藩王願意真正的拱衛京畿,這也是晉朝實行分封而政局混亂的原因。

晉朝為什麼重新施行分封制呢?那是因為曹魏覆滅的前車之鑑,曹魏被司馬氏篡權是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他距離統一全國已經不遠,可是卻始終沒能成為一個統一朝代,原因就是從曹操開始一直打擊宗室,曹氏的宗族生活的都很慘,所以司馬氏篡權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出來制止。

晉朝的皇帝吸取了這個教訓,重新施行分封制,而且給予藩王很大的權利,結果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那樣,掙了個一塌糊塗。

所以從晉朝以後,再也沒有朝代施行過分封制,也正因為此,歷史上再也沒有諸侯之亂,取而代之的是廟堂之亂和農民起義,再也沒有自下而上的混亂,取而代之的是自上而下的混亂。

朝廷昏庸無道,百姓揭竿而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成了滿清以前朝代更迭的歷史規律。歷朝歷代都施行著這套有著無法彌合之漏洞的郡縣制度而無法自拔,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分封制以再無可能,而沒有更好的制度取代之。

哪一種情況更好呢?恐怕很難說清,不過有一點我們不能否認,農民起義之禍,給老百姓的帶來的災難絲毫不亞於諸侯之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為了爭王、爭霸紛紛施行德政,來獲取老百姓的擁護,政治昏亂的國家則會被強大的國家消滅,這種情況以後再也見不到了。

而歷史上那些毫無仁政理念的農民起義,如黃巢、張獻忠、李自成、太平天國之流,只是一心想攫取富貴,毫無原則的屠殺百姓,每一次動蕩,便伴隨著數百上千萬老百姓的流離失所和無辜慘死。孰是孰非,不言而喻。

郡縣制的漏洞,直到清末才被當權者重視起來,想要彌補,卻最終敗於皇權人性的自私。

.....

相關焦點

  • 郡縣制比分封制好,秦始皇實行郡縣制,為什麼秦朝反而加速滅亡?
    周朝採用分封制,把土地分給周天子的親屬,功臣或古帝王的後裔建立諸侯國。秦朝建立後,關於繼續實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有過一番爭論。李斯指出,分封制最終會造成諸侯國的疏遠和相互攻伐,為了避免周朝的覆轍,建議實行郡縣制。
  • 真實的王綰和李斯:爭吵一生李斯勝,可劉邦的做法證明王綰的高明
    大秦賦中的李斯王綰是丞相,李斯是廷尉,在《大秦賦》中兩個人為了大秦的天下互相配合,實際上兩個人爭吵了一輩子,在關係大秦帝國未來生死存亡的關鍵制度上,兩人一直存在分歧。李斯明白,嬴政最討厭的便是周王朝的分封制,認為是分封制導致了天下大亂,所以李斯極力主張郡縣制。可郡縣制真的適合當時的秦朝嗎?嬴政消滅六國,一統天下,可是這大秦並不安定,尤其是齊、燕、楚等故地,遠離秦王朝的統治中心鹹陽,反秦的活動一直未曾減弱。秦始皇自作聰明,曾經將六國舊貴族遷徙至鹹陽嚴密看守,可偌大的帝國,怎麼可能看得住?
  • 了解「大秦帝國」不可不看的十部紀錄片——2、《統一與興盛》
    《大秦帝國》聽說過嗎?電視劇很經典的! 《大秦帝國》讀過了嗎?故事是不是很精彩! 《大秦帝國》看過了嗎?《大秦帝國》出遊戲了! …… 可是,兩千多年前的大秦,你真的了解嗎?
  • 《大秦賦》:強大的秦朝,為何僅僅14年就滅亡了?
    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對於《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在秦始皇嬴政正式建立秦朝的時候,就戛然而止了。當然,對於秦朝之後的情況,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從公元前230年開始,到公元前221年結束,秦國陸續消滅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正式建立了秦朝。
  • 分封制、井田制、郡縣制、行省制...
    一是營建洛邑(今河南洛陽),使統治中心部分東移;二是建立宗法制度,實施分封制。 周代的分封制又稱「封建」,即由周王給王室成員、貴族和功臣劃分領地。領地的領主稱為諸侯,除定期貢奉及滿足周王要求外,諸侯擁有自己領地內的一切權力。分封制下,周王直接統治的領地只有王都附近的一小塊地方,但名義上擁有節制諸侯的權力。各諸侯領地內部,諸侯與卿大夫間也實行分封制。
  • 周採用分封制存在八百年,秦採用郡縣制二世而亡,難道郡縣制比不上...
    至於郡制最早的記載是關於晉惠公和秦國使者談論秦國有設置郡縣的事情,在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小諸侯國被兼併,大諸侯國需要更多的人才來治理自己的封國領域,所以形成了郡縣制與分封制共存的局面
  • 李斯建議秦始皇「焚書」,不但沒錯,反而很有必要
    怎樣評價李斯這個人!功過參半?毀譽參半?如果站在大秦帝國的角度上,上面的這兩個評價尚不失中肯。但如果站在歷史文化的角度上來說,恐怕,他是過大於功、毀大於譽。作為秦滅六國的重要參與者,他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李斯卻是一個忠實的「金錢教」教徒,在他尚未發跡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可以說是「金錢教」徒的至理名言。
  • 兩千多年前的分封制,為什麼會突然土崩瓦解?一個原因最致命
    分封制始於三代,一般指的是夏、商、周時期。李學勤主編 的《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中,就認為:「古代夏王朝時期,就存在分封制度的論據主要有三點,這其中,主要的論據之一,則是:夏王朝中君臣名分建立的根據,便是同姓或異姓諸侯在政治上接受夏后氏的分封。」
  • 大秦賦主要演員人物解析介紹 大秦賦人物關係是怎樣的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定檔播出了,這部劇講的是秦始皇一生的經歷和統一六國的傳奇故事,劇中多為歷史人物,關係比較複雜。那麼《大秦賦》人物關係圖是怎樣的?《大秦賦》演員表如何?下面小編帶來介紹。《大秦賦》人物關係是怎樣的講述秦始皇嬴政從出生到統一六國,40餘年的戰國風雲故事,這部劇的導演一共有四位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的大型歷史劇,共78集劇情。這部電視劇延續了《大秦帝國》前面的劇情內容,即將播出的這兩部,則講述「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 大秦賦角色介紹演員表 大秦賦劇情介紹(1-78全集)大結局(2)
    《大秦賦》角色介紹演員表1、秦始皇:演員張魯一嬴政,秦始皇,用王弟成蟜之血,洗清通向王位的道路;汙穢內宮的嫪毐日益做大,且有篡國之念。嬴政利用呂不韋、宗室嬴奚,鐵腕滌蕩嫪毐之亂。動亂平息,嬴政再無情驅逐母后趙姬,貶相國呂不韋。至此,嬴政攬政於手,主國於秦。
  • 大秦賦角色介紹演員表 大秦賦劇情介紹(1-78全集)大結局
    《大秦賦》角色介紹演員表1、秦始皇:演員張魯一嬴政,秦始皇,用王弟成蟜之血,洗清通向王位的道路;汙穢內宮的嫪毐日益做大,且有篡國之念。嬴政利用呂不韋、宗室嬴奚,鐵腕滌蕩嫪毐之亂。動亂平息,嬴政再無情驅逐母后趙姬,貶相國呂不韋。至此,嬴政攬政於手,主國於秦。後統一中國,成為中華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
  • 秦實行郡縣制是一大進步,西漢封建諸王,是「開歷史的倒車」?
    秦帝國實行郡縣制,這是國家管理體制的一大進步。而接下來的漢帝國,卻實行郡國制,即郡縣制和分封制並存,在齊楚等邊遠地區分封了諸侯王,這是不是「開歷史的倒車」?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對秦末至漢初有關分封的歷史進行梳理。
  • 大秦王朝的短命,是因為六國起義,還是因為始皇帝大開郡縣制?
    一、秦的滅亡秦始皇嬴政憑藉著幾代秦君攢下的家底,以及他個人強大的控場能力,終於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超級大帝國。但是很可惜,這個帝國僅僅存在了15年,便被滅亡了,更重要的是,它在面對起義軍時顯得是那樣的無力,連函谷關、武關這樣的之前抵抗過無數六國軍隊的重要關隘都無法成為秦的屏障了。
  • 秦朝廢分封設郡縣,劉邦立漢朝之後為何要開倒車,實行郡國並存制
    分封制是古代中國或是皇帝分封諸侯的制度,最早起源於商代,其本質就是通過一血緣關係為紐帶而建立的早期國家政治結構,按照血緣宗室關係分配權力,維護政治聯繫。但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卻使用郡縣制代替了分封制,郡縣制的好處在於皇權的高度集中,將地方勢力牢牢掌控在中央手中,集合各方力量促進王朝的發展。秦國衰敗,劉邦項羽等人乘機起兵,推翻了秦朝長達563年的統治。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在漢朝國內並沒有延續秦國的郡縣制,而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分封制。
  • 通過電視劇《大秦賦》背後了解一個真正的千古一帝
    在地方廢除分封制,設立郡縣制。秦王朝建立的這套中央集權機構的政權機構,以後一直被歷代王朝所仿效。再拿廢除分封制來說,有能力橫掃六國的君主可能一百年就會出現一個,從歷史上看,能夠做到一統天下的雄主幾百年也能有一個。但是真正能夠棄分封、行郡縣、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建立中央集權封建帝國的君主,恐怕千年難遇,也僅秦始皇一人。
  • 《大秦賦》中精明無比的李斯,為何會死在一個宦官之手?
    近期電視劇《大秦賦》登陸央視,播出的前幾集引起了很多「大秦粉絲」的大量好評,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張魯一扮演的嬴政登場,該劇的口碑直線下滑,評分也跌倒了7.9分,網友紛紛開啟了吐槽模式,幾位主演無一倖免。張魯一的嬴政,段奕宏的呂不韋都沒有讓網友滿意,成了網友的主要吐槽對象,隨著劇情的發展,李斯也加入了被吐槽的行列,首先劇中的李斯出場有點早,如果這一階段的李斯便成為了秦始皇的心腹,那很難理解為什麼後面秦始皇下「逐客令」時要攆走他呢?再有這一版的李斯似乎每天都把自己有才華掛在嘴邊,生怕別人不知道,很難想像曾國潘口中「智力橫絕一世」的人會表現得這樣膚淺。
  • 《大秦帝國之天下》將襲,李乃文拿到好角色,張魯一演嬴政沒氣場
    "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早在2019年4月就殺青,可是由於審核和後期宣發等一系列原因,這部大型歷史劇到現在也沒有播出。不過,根據今日微博電視劇的爆料,《大秦帝國之天下》有希望在10月底播出,馬上就要迎來定檔的消息,不出意外,這部劇會在央視播出。
  • 成也分封,敗也分封:西周至魏晉關於分封制存、廢的爭議與反覆
    周代分封制的經驗教訓,給秦朝統治者以深刻的鑑戒。故秦朝統一伊始,統治集團在地方行政體制問題上,就分成以丞相王綰等所持的沿襲周代分封制,和以廷尉李斯為首的否定分封制,力主推行郡縣制兩派,並展開激烈爭辯。《史記·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