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助我奔小康丨楊從亮夫婦:移民搬遷圓了我們十年的夢

2020-12-24 澎湃新聞

三峽助我奔小康丨楊從亮夫婦:移民搬遷圓了我們十年的夢

2020-12-07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19年4月29日,對楊從亮、普秀蘭一家來說,是個大日子。這一天,夫妻倆盼了十多年的夢想,終於成真了。

從落後閉塞的村落搬到烏東德水電站庫區移民甘塘安置點,住上獨棟樓房,開起餐館和便利店。新環境、新生活,夫妻倆「以前想都不敢想」。

楊從亮、普秀蘭夫婦的老家在雲南省元謀縣江邊鄉丙弄村委會的丙洪村民小組。40多年前,為了生存,父輩從四川的深山遷居於此。然而,在這裡也僅僅是「能夠生存」,貧瘠的土地不能種什麼值錢的經濟作物,唯一能掙錢的品種是玫瑰茄,一年收一季,最多也就賺個三五千元。「把地送給別人種都沒人要,每年還要給人家送酒吃,才有人願意。」談起過往,楊從亮連連擺手。

在丙洪這個小村莊,難的不止是掙錢,還有上學、看病。

村裡沒有學校,也沒有能行車的路,去最近的學校得徒步四五個小時,年紀小的孩子常常走到半路就累得哭起來。到每年六七月份就更難了,河水上漲會淹沒幾段路。家長們送孩子上一趟學,不亞於參加一次「鐵人三項」運動。

「到被水淹掉的地方,我要先背著孩子遊到對面,再遊回去給他拿書包。」回憶起當年送孩子上學的情景,楊從亮連連感嘆,「那時候太不容易啦!」 

村裡唯一的小診所只有一位醫生。「傷風感冒之類的小病還能看看。」普秀蘭說,「大病他也不敢醫,得去城裡。」然而,「去城裡」也是困難重重。從村子到碼頭那半個多鐘頭的土路已十分難走,更難的是渡江。通常村民進城是乘坐一天兩趟的小型輪渡,患了急病趕不上輪渡的話,就只能坐快艇。快艇一趟要花四五百元,江水太大或是遇到漩渦,一不小心就容易翻,又貴又不安全。「那時候都怕生病,不敢生病。」提起村裡就醫之難,普秀蘭只能嘆氣。

掙錢難、上學難、看病難。滔滔金沙江如一道天塹,讓這個傈僳部落的發展停滯在與世隔絕中。

想要謀求更好的生活,離開,是唯一的出路。

 這些年,楊從亮和普秀蘭先後輾轉雲南、福建多地務工。「我們長期在外地,就剩老人小孩在家,實在不放心。」夫妻倆住著員工宿舍,又租了間15平方米的房子,把年邁的母親和孩子接到身邊。雖然要多出一筆借讀費和每月400元的房租,但至少一家人能每天圍在一張餐桌上吃一頓熱乎飯。

可是在他們心底,一直有一個願望:再搬一次家,到老家附近的城鎮蓋一棟自己的房子,開一間餐館,不再在外漂泊討生活。然而,十多年過去,這個願望還是沒能實現。「安家太難了。城裡的房子買不起,想到鎮上蓋房子也沒有地。」楊從亮無奈地說。

國家修建烏東德水電站,讓夫妻倆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丙洪村屬於電站庫區淹沒區,全村人都搬遷到位於元謀縣城三四公裡外的甘塘安置點,楊從亮家建起一棟五人戶的獨棟樓房。

「開始蓋房子的時候我們就搬回來了。」接到移民搬遷的通知,夫妻倆高興壞了,提前一年在元謀縣城租房,找到工作,把孩子轉回縣城讀書。只要一有空閒,他們就去安置點看看建房進度,同時也開始籌劃新生活。

2019年4月29日是楊從亮一家搬新家的日子,夫妻倆的小餐館和便利店也開業了。早上賣米線麵條涼粉,晚上做燒烤,便利店供應零食飲料和日常用品,旺季時一個月能掙五六千。

「從我們那個部落搬到這裡來,簡直是天大的變化!」從土掌房到小洋樓,從羊腸小道到寬闊水泥路,入住新居一年多,面對自己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夫妻倆常常感慨不已。

「安置點的學校、醫院條件都很好,去縣城也很方便,20分鐘就到了。」楊從亮笑著說。

「這裡路也寬,我都能騎電動車出門,不像以前的土路彎彎繞繞又窄,騎車10分鐘能摔三次!」普秀蘭補充道,對新家有誇不完的話。

2019年9月,元謀縣移民安置辦舉辦面向移民的免費技能培訓,夫妻倆一起報了名。楊從亮學烹飪,普秀蘭學面點。「現在移民政策好,我們準備再到縣城開個小吃店。」

從四川小山村搬到丙洪村,再移民到甘塘安置點,幾經搬遷,楊從亮和普秀蘭終於過上了嚮往的生活。

「我們就永遠在這兒安家,不搬啦!」他們說。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三峽助我奔小康|四川屏山:搬出來的新生活
    四川省宜賓市的屏山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向家壩水電移民重點縣。2012年向家壩水電站蓄水發電,屏山縣也完成了整體搬遷安置。8年過去了,移民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記者走訪了新屏山,看到了他們別樣的新生活。
  • 5萬移民搬遷大衝刺,高層互訪高位推動,昭通再拜訪三峽集團
    7號再赴三峽集團再對接12月7日,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率隊赴三峽集團公司協調對接白鶴灘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工作,與三峽集團公司董事長雷鳴山、副總經理範夏夏等舉行座談,就白鶴灘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決戰決勝階段各項工作進行深入交流。
  • 湯敏:中國扶貧搬遷規模極大,是三峽移民的8倍
    湯敏認為,中國的扶貧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其中主要的經驗就是黨的堅強領導和全社會的動員,還有「五個一批」的扶貧方法,也就是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在提到易地搬遷脫貧時,湯敏介紹,這些年全中國搬遷1000萬人以上,是三峽移民成果的8-9倍。
  • 我在廣東奔小康丨小小竹條,大大夢想!「蒸籠姑娘」帶領村民致富奔康
    點擊上圖立即搶購《我在廣東奔小康》讓我們一起聆聽奮鬥者的心聲!往期回顧我在廣東奔小康 | 跑出來的小康生活「新農人」史憲賓, 以「六零標準」成就小康夢!【我在廣東奔小康】高穎:從頭開始的美麗事業我在廣東奔小康 | 走向小康,走進連樟村【我在廣東奔小康】中草藥農業技術築起小康生活
  • 「基層動態」十三敖包鎮解放村開展「脫貧奔小康、共圓中國夢...
    6月16日,為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脫貧攻堅,解放村與幫扶單位聯合舉辦「脫貧奔小康、共圓中國夢」貧困戶聯誼活動,80多名貧困戶和幫扶人一起參加活動。此次活動設置了脫貧攻堅知識有獎問答、文藝節目表演、個人才藝即興表演等活動,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貧困戶內生動力,拉近了與幫扶人之間的感情,同時進一步掌握了扶貧相關政策和應知應會內容,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石。
  • 各地林草頭條丨重慶大山大水孕產業 生態為先奔小康
    大道康莊重慶篇大山大水孕產業 生態為先奔小康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夏日雨後,長江重慶忠縣段被雲霧籠罩,水託雲,雲繞山,山依水,長江、橘山與雲霧渾然一體,蔚為壯觀。位於忠縣塗井鄉友誼村的三峽橘海,鬱鬱蔥蔥、生機勃勃,幾名身著樸素的農民穿行其中鋤草施肥,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達1000萬人 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王紅茹)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12月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總人口達1000萬人,超過了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2015年的680萬人口規模,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
  • 聚焦淅川移民搬遷!電影《渠首歡歌》今日上映!
    影片通過以小見大的表現形式,將真實再現移民搬遷的難忘瞬間,熱情謳歌和弘揚淅川幹部群眾忠誠奉獻、大愛報國的移民精神,向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該片於4月19日全國首映。確切的說當時是一個個小的故事震撼到了我,我覺得我必須要做一部關於移民的的題材,用我的微薄力量來弘揚他們的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  尹海峰導演邊講邊展示了這些照片: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人口達1000萬人 超三峽移民8倍
    這次易地扶貧搬遷的人口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12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世界上超過千萬人口的國家有80多個,現在完成了這項工程,就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在中國的扶貧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在世界歷史上也是空前未有的。」
  • 百萬三峽人移民後,他們活成了這樣
    Hi大家好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的身上凝結了無數設計師和建設者的智慧和汗水它的身後離不開百萬移民的奉獻和支持那麼這些三峽移民現在過得怎麼樣了呢1992年三峽工程正式獲批由於工程規模巨大需要移民的人數超過了百萬
  • 電影《渠首歡歌》明日(4月19日)上映 聚焦淅川移民搬遷
    影片通過以小見大的表現形式,將真實再現移民搬遷的難忘瞬間,熱情謳歌和弘揚淅川幹部群眾忠誠奉獻、大愛報國的移民精神,向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該片將於4月19日全國首映。確切的說當時是一個個小的故事震撼到了我,我覺得我必須要做一部關於移民的的題材,用我的微薄力量來弘揚他們的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  尹海峰導演邊講邊展示了這些照片:
  • 鎮遠:讓搬遷群眾感恩奮進 逐夢前行
    「今天我到這裡來,就是和大家擺擺龍門陣,講講這些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實施的一些惠民政策,以及咱們現代社會中的家風教育……」黨員志願者們深入社區關愛搬遷兒童成長(資料圖)近日,在鎮遠縣組織的一次「感黨恩·樹家風」主題宣講進移民小區的活動中,該縣縣委黨校副校長、團縣委青年講師團講師汪蓉用通俗易懂的宣講方式面對面地為搬遷群眾宣講
  • 三峽庫區明年將外遷移民5萬多人
    三峽庫區明年將外遷移民5萬多人,2001 年將是三峽工程庫區外遷移民人數最多的一年。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如東:我和我的家鄉 攜手同奔小康
    家鄉的小康,離不開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奮鬥。連日來,記者行走在江蘇如東的田野鄉間,喜看農村新變化,聽老鄉說「我和我的家鄉」的小康故事。他們的小康之路或許有千條萬條,異曲同工的是他們的奮鬥之旅中,總是懷著濃濃的家鄉情結。小康承載初心,而他們與家鄉父老鄉親攜手共奔小康的情懷,是最樸素的初心表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④|天府之國 更添富饒!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區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持續進行中第四站我們來到四川圖為佛山市援建的越西縣南箐鎮佛山達布新村一隅。脫貧成效最好、幫扶力量最強制度體系最優的決定性進展其中四川氣象部門結合幫扶對象實際靶向定位,精準施策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奠定堅實基礎全面奔小康
  • 【決勝脫貧攻堅】青海公司:援青十年情 攜手奔小康
    【決勝脫貧攻堅】青海公司:援青十年情 攜手奔小康 發布時間: 2020-12-22 08:48:25   來源:大唐青海能源開發有限公司  作者: 興海縣向大唐青海公司和四任援青幹部贈送錦旗
  • 甘肅移民搬遷 蘭州新區何以承接?
    一個月之後,甘肅移民安置方案獲批,蘭州新區移民啟動,隴南受災地區成為第一批移民搬遷區域,蘭州新區也大膽喊出:有多少人需要移民,蘭州新區就承接多少移民,要全部承接!  貧困的帽子戴的太久了,也異常沉重,沒有地方不想脫去,隴南堅決果斷地揭開了甘肅異地搬遷的歷史性篇章。
  • 在分化中融合——三峽移民在廣東佛山的九年
    1992年4月,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翌年8月,國務院頒布《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確定了移民安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國當代由政府主導、最大規模的移民工程隨之啟動。  據統計,水庫淹沒涉及湖北省、重慶市的20個區縣、270多個鄉鎮。截止2008年底,政府組織和自主外遷的移民共計19.7萬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
  • 奇蹟2020:全面奔小康(2)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24日奇蹟2020:全面奔小康拼版照片的上圖: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三隻羊鄉建良村龍牙屯,村民餘萬合坐在搬遷前舊住房裡生火(2017年10月11日攝);下圖: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三隻羊鄉可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